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黔东南州中考研讨会”讲课教案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的五个重视榕江县民族中学 林 勇一、要重视现代文阅读的地位。中考现代文阅读约占40分,接近总分的三分之一。这里有一个近五年的数据:2005年黔东南州课改区占27分(满分120分);2006年黔东南州课改区占42分;2007年黔东南州课课改区占42分;2008年黔东南州课改区占42分;2009年黔东南州课改区占40分。(一)考题回顾:(二)选材宽泛,考点面广。(三)考题题型多样。通过对五份试卷的分析,发现题型样式很多,而且同一份试卷中,出现的题型基本不同。大致有以下几种:一)分析题目作用。例一:2005年课外:(关于波特的故事)19、请你为这篇文章拟一个小标题并说说你所拟标题的好处。(3分)例二:2008年课外:生命的姿势17、联系全文,说说选文的标题好在哪里?(4分)例三: 2009年,课外:为爱挺直 17、阅读选文后,你会为其精美的文题所折服,联系全文,说说选文标题好在哪里?(3分)二)概括文段内容。例一:2007年(非课改区),课内:(二)麦琪的礼物(节选)9、选文中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要地加以概括。(3分)例二:2008年,课外:鞋错了人没错18、请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的意思。(3分)例二:2007年,课外:牧蚁和蚜虫17、从短文来看,牧蚁为蚜虫做了哪些事?(3分)答:三)明确指代对象。例一:2006年,课内:风筝7、“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2分)例二:2009年,课外:为爱挺直16、选文第段中说“这样的戏,在他年少时光中,日复一日的上演”。在文中“这样的戏”具体指什么?(3分)四)梳理文章思路。例:2008年,课外:生命的姿势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填写在下面的括号内(每一情节的概括限在15字以内)。(4分)夫妇启程背儿登山生命垂危给儿喂奶。五)分析修辞效果。例一:2006年,课内:风筝8、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3分)例二:2006年,课外:读“磨脑子”的书19、这篇文章大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请你说说(2)段和(5)段中加点的词语“现成的肉”、“烂杏”各比喻什么,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4分)六)品味语言作用。例一:2009年,课内:阿长与山海经11、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3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答:例二:2007年非课改,课内:麦琪的礼物12、“她听到楼下梯级上响起了他的脚步声,她立刻脸色变白了”这句话表现了德拉此时什么样的心情?(2分)答:七)赏析写作手法。例一:2009年,课内:端午的鸭蛋15、文章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从中选择一种描写,举例句说明这一描写所产生的表达效果。(4分)答:八)按文本(文体)要求回答。例一:2009年,课外:绿色技术21、绿色能源成为各国竞相研制的热点,其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例二:2007年非课改,课外:犯错的的成本20、(1)段和(4)段各从什么角度来论证论点?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例三:2009年,课外:绿色技术18、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1分)它有哪些特征?(2分)九)联系现实谈看法。例一:2006年,课内:风筝10、文中谈到“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结合文段和禄自己的体会,谈谈你对儿童玩游戏的看法。(4分)例二:2006年,课外:读“磨脑子”的书21、对文章的中心论点及一些说法,你赞同吗?请说说理由。(4分)例三:2009年,课外:绿色技术22(2)针对当前互联网现状,一些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适合未成年人的“绿色网站”,你认为这其中的“绿色”一词的含义具体又是指什么?(3分);答:二、要重视课内重点课文。对于现代文的考查,一般都是从课外选取阅读材料,从前几年的考试题来看,都有一个文段是课内的,不管是课内或课外,不管考题目如何多样,万变不离其宗,都离不开课本这个“宗”,在复习时,要以重视课本的作用。7-9年级语文课本,六本书,三十六个单元,按照四大文学样式分类梳理:散文约占三分之二,这里的散文是大散文,包括三大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占约六分之一(包括童话、神话、寓言);诗歌约占十八分之一,戏剧占约三十六分之一。通过统计,课内重点课文共58篇(含现代诗),要突出课本意识。各册教材重点课文梳理如下:七年级上册教材共有六个单元。各单元的重点课文有11课:第一单元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萝瀑布;第二单元理想;第三单元春、济南的冬天;第四单元化石吟、看云识天气;第五单元风筝(2006)、羚羊木雕;第六单元皇帝的新装、郭沫若诗两首。七年级下册教材共有六个单元。各单元的重点课文有11课:第一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第二单元最后一课;第三单元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四单元社戏安寨腰鼓;第五单元伟大的悲剧在沙漠中心;第六单元猫斑羚飞渡。八年级上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各单元的重点课文有10课:第一单元新闻两则、芦花荡;第二单元阿长与山海经(2009)、背影、老王;第三单元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第四单元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八年级下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各单元的重点课文有10课:第一单元藤野先生、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第二单元雪、海燕;第三单元敬畏自然(2005)、喂出来;第四单元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2008)、吆喝。九年级上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各单元的重点课文有8课:第一单元沁园春雪、雨说;第二单元敬业与乐业、雷家书傅;第三单元故乡、我的叔叔于勒;第四单元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200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九年级下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各单元的重点课文有8课:第一单元诗两首、我用残损的手掌;第二单元孔乙已、变色龙;第三单元谈生命、那树;第四单元威尼斯商人、变脸。三、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八种现代文阅读能力。针对以上形势,我们认为,现代文阅读理解的复习,重点要以课本为典型示例,教给学生阅读的要领和方法,以“整体阅读部分阅读整体阅读”的阅读思路,“读文读题答题”的解题思路贯穿整个阅读复习过程中,抓好课内外文段的阅读训练,着力提高学生的八种能力。(一)基础辨识能力。即文体阅读的基本识别能力,如能辨识各种文体、各种表达方式;记叙的要素,叙述的顺序,说明的各种方法,论证的各种方法;能辨识小说的要素等等。(二)基本分析能力。即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思路的能力,对文章、文段的结构层次进行分析、划分的能力。能分析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能分析文中某个部分的层次,能分析文中某个段落的层次等。(三)整体把握能力。即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章主体部分的大意,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寓意,能找出表达全文主要内容的中心句,感受文章的情感倾向,概括文章所表现的对象的主要特征,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基本写法或表达技巧,从整体上理解文中人物的特点等等。(四)概括提炼能力。即对全文、段落进行整体概括,对文章的要点,文章的写法进行概括的能力。如对全文、段落的中心、大意的概括,对文章思路的提炼,对文章的层意、段意的概括,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概括等等。(五)语言品味能力。即词语品味能力,句子品析能力,文段品读能力,也就是品味词义,揣摩句义,品析重要句段。含在具体的语境中品析词义、体会句义,品味词与句的表达作用,说明词、句、段的表达作用等等。(六)手法欣赏能力。即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包括对文章的各种表达手法与写作技巧的辨识、理解、分析、欣赏。如表现手法中的正面侧面、对比烘托、详写略写、伏笔照应等等。(七)感受评价能力。如表达阅读感受,评价文章的情感倾向;评价文中的人物;展开联想或表述感想;探究文章难点,提出看法与建议,就文中内容进行想象等等。(八)联想迁移能力。即由材料中的知识内容联想到相关的知识内容,如联想到所积累的诗词、名言、科学知识、课文人物等等。四、要重视答题训练。为了让复习取得效果,我们在复习时,根据考点和题型,针对不同的文本,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答题训练。(一)文章标题作用。1题型:()为什么以此为题?()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试分析题目的作用。2各种文体标题的特点:(1)记叙文的标题。概括文章主旨;全文线索;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总领全文;点明主旨;与文章内容照应;一语双关;体现文章主题;表达作者情感;表明作者写作目的。(2)议论文的标题。点明中心或论点。以论点为题,以论题为题标题表达的是作者写文章的情感基调和思想目的,反映作者感受,也反映文章本质。(3)小标题。形式新颖,条理清晰。反映文章的脉络结构,给人耳目一新。(4)严肃的文章标题必然引人深思伤感的标题也必然有着阴郁的色调。(投影)3课本例子:背影: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变色龙: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4试题例子:例一:2005年课外:(关于波特的故事)19、请你为这篇文章拟一个小标题并说说你所拟标题的好处。(3分)你拟的标题:如:大鲈鱼的诱惑;月光下的垂钓(1分,好处:陈述所拟标题的好处能言之成理即可给2分。例二: 2009年,课外:为爱挺直 17、阅读选文后,你会为其精美的文题所折服,联系全文,说说选文标题好在哪里?(3分)高度凝练地概括了选文“母亲的背是驼的,爱却很直”这一主旨,展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给人以心灵的震撼。造成悬念,引领着读者急切地阅读全文。(答对其中一点即可给3分)另: 鸟中诸葛鸟类学家研究发现,乌鸦的聪明机灵令人吃惊。在欧洲的一些公路两旁,常常可以看到乌鸦,因为每当载重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地面震动往往迫使地下的虫子爬出地面,这样,乌鸦一伸嘴便可把虫子吃掉。乌鸦还会把核桃扔在马路上,让汽车替它们把壳压碎,它们再吃壳里的果实。 1文题“鸟中诸葛”拟得好吗?为什么?用得好 ,它用比喻说明了乌鸦是鸟类中充满智慧的物种,它概括了全文的主要意思 。(二)概括文段内容。对全文、段落进行整体概括,对文章的要点,文章的写法进行概括的能力。如对全文、段落的中心、大意的概括,对文章思路的提炼,对文章的层意、段意的概括,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概括等等。1、要注意三个明确:(1)明确对象,一般应该是主要人物;(2)明确要求,如字数、结构等;(3)明确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怎样。2、答题方法:(1)摘引文中原句作为答案。提取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将其摘取出来,作为概括性文字。这种方法既适于那些要求用原文语句答题的题目,又适于要求对内容、主旨进行概括的题目。(2)选取文中重要词语语句组合成答案拼后加工归结。即组合文中的关键性语句或关键性的词语来进行概括。这种方法适于内容基本清晰,重点语句比较突出而全文的中心句、关键语句等不太突出的文章或文段。组合的视点要放在文章总说段的主干之上、文章或者文段各个层次的起始句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之上。(3)人物形象分析概括(包括:人物性格;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人物性格:根据人物身份、职业分类理解,比如:农民,勤劳、朴实、善良、憨厚等)。根据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分析。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性格情趣思想品质身份(职业、职务)。(4)说明文和议论文,一般找中心句。试题例子:例一:2007年(非课改区),课内:(二)麦琪的礼物(节选)9、选文中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要地加以概括。(3分)答:(3分)在圣诞节,德拉为了给杰姆买礼物,卖掉了头发,为杰姆买回了表链。(故事内容概括包含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要素各1分)例二:2008年,课外:鞋错了人没错18、请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的意思。(3分) 智利计划与合作部女部长阿迪特在公务活动中穿了一黑一红两只不同颜色的皮鞋! 例三:2007年,课外:牧蚁和蚜虫17、从短文来看,牧蚁为蚜虫做了哪些事?(3分)答:(3分)(1)为蚜虫搭巢。(2)带蚜虫一起迁徒。(3)保护蚜虫。(4)收集蚜虫卵,使之不会冻死,并帮助其孵化。(答对其中3点,即可给满分。) (三)明确指代对象。在指示代词前后一都能找到答案。试题例子:例一:2006年,课内:风筝7、“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2分)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并踩坏了小兄弟快要完工的风筝。例二:2009年,课外:为爱挺直16、选文第段中说“这样的戏,在他年少时光中,日复一日的上演”。在文中“这样的戏”具体指什么?(3分)那些风雨交加的早上,母亲奋力地挺直了一直被他嫌弃的驼背,为后座的他挡住了刺骨的风寒;每次把他送到学校,回到水果摊后,母亲的背总会疼上大半天。(四)梳理文章思路。首先要对每一段的内容了解并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对每一段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理清其行文思路;第二,要了了解结构特点(如: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第三,要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的使用。如表示先后关系的“首先”、“其次”、“再其次”等,都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晰,便于读者准确把握说明的内容、顺序和写作思路。试题例子:例一:2008年,课外:生命的姿势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填写在下面的括号内(每一情节的概括限在15字以内)。(4分)夫妇启程背儿登山生命垂危给儿喂奶。例二:2009年,课外:无从的奖赏(2)请将男孩归还女士丢失物件的两个情节,按顺序填入下面的括号里。拾提包()()还提包 送票据 由文本第段中男孩留的纸条上的内容可以推断。(五)分析修辞效果。修辞手法的作用,要注意两个方面:(1)修辞本身的特点;(2)结合句子语境。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繁为简洁。2、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形象栩栩如生,语言生动形象。3、排比:叙事透辟,条分缕析;结构紧凑,文意贯通;语气强劲,抒情强烈。4、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5、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丰富联想,以创造意境6、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7、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答题的一般格式:修辞法的一般作用对象特点。试题例子:例一:2006年,课内:风筝8、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3分)比喻(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知道做错事后沉重的心情。(2分)例二:2006年,课外:读“磨脑子”的书19、这篇文章大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请你说说(2)段和(5)段中加点的词语“现成的肉”、“烂杏”各比喻什么,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4分)“现成的肉”喻阅读时无须“磨脑子”的书。(或答:“现成的肉”比喻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亦可给分);“烂杏”喻大量克隆的信息垃圾(意思相症即可给分)。(2分)使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他使抽象的说理变得通俗易懂,使文章生动活泼,增添文章的可读(只要说出一点表达效即可给2分。)(六)品味语言作用。1关键词的作用。关键词语包括:有象征意义的词;有比喻意义的词;不易让人理解的词;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还有就是一些动词或副词。题目形式: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类:“”词好在哪里?类:“”词能不能删掉?A类答题方式:把握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放回原文,联系语境,上下文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有时答案可能就在紧密相连的上下句,但有时要联系上下文,把信息筛选出来,进行整理概括格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B类答题方式:四步:1、判断,一般是不能删;2、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3、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4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格式:(1)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2)不能,删掉“”词,句意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试题例子:例一:2009年,课内:阿长与山海经11、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3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答:表现了“我”当时接到书时的震惊和感激之情。例二:2009年遵义,课外:人类只剩7年时间拯救地球17最后一段中“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1摄氏度”,句中“大约”能删除吗?为什么? (3分)答:不能,(1分),因为“大约”表明温差是约数(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或:如果去掉“大约”就表明是确数1摄氏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只答“不能去掉”不给分(必须有理由);答“不能,因为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没有具体分析给1分)2关键句的作用。关键句包括: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表层意义;句内意义也是语境意义和临时意义;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题目形式:试分析划线句的表达效果。从原文中找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试作分析。答题思路:找到原句,读这句话大前两句和后三句,一般答案在此范围。答题方向,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这句话在文中的结构作用;2.这句运用的手法及作用;3.这句话本身的意思;4.这句话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及作用。(投影)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六种重要句子:(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投影)答题的一般格式:结构+内容。结构作用,上面已经有提到了,内容方面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1)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2)从修辞手法上分析;(3)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4)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5)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6)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试题例子:例一:2008年,课内:端午的鸭蛋15、文章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从中选择一种描写,举例句说明这一描写所产生的表达效果。(4分)例一:2009年遵义,课外:最美好的时刻13.你认为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请从语言、表达等方面任选一点作简要分析。(3分) (3分)示例:语言生动(1分)。如“那些野李子树也会长出滚圆的像一盏盏灯笼似的野李子”(1分)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野李子可爱的形状(1分)。(从“意境优美”“层次清楚”等方面举例分析、言之成理也可。)(七)赏析写作手法。文章的写作手法有不同的分类,这里简单的分成两大类:1、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2、表现方法(象征、对比、衬托、伏笔、照应、夸张、想象、联想、设置悬念、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等。)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1、象征: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2、对比:作用是突出强调。a、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b、运用对比手法,描摹景物抒发感情。3、衬托: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a、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b、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4、伏笔、照应: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情节发展自然、主题更加鲜明强烈。5、夸张: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6、设置悬念:使文章情节曲折有致,引人入胜。7、托物言志:能把抽象的道理或含蓄的感情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含义深刻而不枯燥,语言生动而不呆板,能引起阅读的兴趣并发人深思。8、欲扬先抑: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八)按文本(文体)要求回答。一)按文本要求回答的题目多为提取或整合信息类题目。解答这类题目,可从题目中的关键词入手,然后到文本中去找与关键词相关的文段,然后从中提取或整合答案。二)按文体要求回答的题目,多是用小说或散文(归属于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设题。(先看投影再补充,比如)(投影)1、小说类: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和景物、场景)作用: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答题格式:烘托、渲染气氛,为下文埋下伏笔。表现人物的心情。暗示社会环境。结合具体语境:设置了的背景,烘托形象,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使文章形象、生动、细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散文中景物描写作用,用景物衬托所歌咏的对象的特征,为后文作铺垫。(先看投影再补充,比如)2说明文:考查的是说明方法和语言特点。(1)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打比方:可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使人看了一目了然。引用(名言、资料等):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投影)如何做答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明方法的作用可与这个段落的说明中心联系起来考虑。说明方法的作用一般是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而表示特征的语句常出现在说明方法的前面。对说明方法的作用的归纳,可以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中找出要说明的对象再加上特点即可。(3)说明语言的特点:说明文的语言按说明方式可分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不管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它们的语言都要求准确、简洁、明晰。平实说明是指用平易朴实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外形、功能或事理的进程、结果,其主要手段是使用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配图表这些说明方法和运用科学术语、专有名词等;生动说明主要指用华丽的词藻对说明对象加以描绘、刻画,使其形象、生动、感人、有力,其主要手段是运用引言论、用比喻、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以及大量使用形容词、副词、叹词等。(投影)如何作答“语言准确性的题目”:1、体会关健词语的限制、区别作用注意作者在说明事物或解说事理时,在范围大小、数量多少、时间长短、空间宽窄、程度深浅、次序先后等方面表达的分寸。2、注意词语增删替改后的句意变化。3、结合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来回答。要注意以下这些词语:表示范围:有的(些)表部分,还有大部分、大多数一切、所有表全部,无一例外唯一表只有一个,没有别的表示程度:比较、很、稍微、最 表时间:在当时 表推测:可能、也许表猜测:估计、大约、左右3议论文:(1)论点、论据、论证。语言品味。作品感悟。命题角度:一般从1、概括中心论点、分论点。2、找出论据并说明作用。3、论证方法及其作用。4、补充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5、结合语境理解词句。6、作品感悟(拓展延伸)。 (2)题型及答题方法:找论点或归纳观点及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观点,这几个方面往往是几个分论点。解答方法:标题;开头;结尾;过渡句;主要词语连接成句。(投影)(3)找论据或补充论据(事例和道理)。解答方法:事实论据(能用一句话事例论据:什么人+做什么(怎样)+结果怎样;知道事实的代表性古今中外、不同领域、不同职业等)(4)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解答方法:具体、生动地论证了的中心论点。道理论证解答方法:(引证)具有权威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有力地论证了的论点。比喻论证解答方法: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形象,通俗易懂,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对比论证解答方法:突出(中心论点)的重要性。(正面:重要性;反面:危害)。(5)议论语言的严密、准确(与说明文语言近似)。多用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频率等限制副词准确严密地表达(往往、常常、一般、许多)使说话留有余地,避免绝对化。 (6)开头讲故事解答方法: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论点(或论题),充当事实论据。(7)开头引用名言解答方法:提出论点,同时充当道理论据。试题例子:例一:2009年,课外:绿色技术18、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1分)它有哪些特征?(2分)答:绿色技术(1分);能节约利用自然资源,在生产和使用中对环境无害。(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家长协议书
- 改套餐协议书期
- 离异男离婚协议书
- 三方协议书有效么
- 夏尔镇协议书区
- 电影产业影视内容创作分析
- 在线支付市场竞争格局及未来展望分析
- 游戏行业发展趋势与盈利模式
- 电表过户协议书
- 夫妻自愿离婚协议书
- 易能EDS800变频器说明书
- 发育生物学实验教案
- 仁爱版九年级英语上册unit2topic1复习课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课获奖课件
- 北京市国内旅游合同书
- 公司品牌建设五年规划
-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知识清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 居室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 GB/T 39766-2021人类生物样本库管理规范
- GB/T 2900.50-2008电工术语发电、输电及配电通用术语
- GB/T 2518-2008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
- GB/T 1689-2014硫化橡胶耐磨性能的测定(用阿克隆磨耗试验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