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试验记录表.doc_第1页
公路试验记录表.doc_第2页
公路试验记录表.doc_第3页
公路试验记录表.doc_第4页
公路试验记录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J101ZJ101土试验记录表(一)样品编号:_ _ 记录编号:_委托编号:_ 试验日期:_样品名称:_ 样品来源:_ 仪器设备及环境条件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管理编号示值范围分辨力温度()相对湿度(%)样品状态描述采用标准颗粒分析筛前总土质量= g小于2mm取试样质量= g小于2mm土质量= g小于2mm土占总土质量= %粗筛分析细筛分析孔径(mm)累积留筛土质量(g)小于该孔径土质量(g)小于该孔径土质量百分比(%)孔径(mm)留筛土质量(g)小于该孔径土质量(g)小于该孔径土质量百分比(%)占总土质量百分比(%)602401200.5100.2550.0752烧失量灼烧温度()试验次数土样质量m(g)灼烧残渣+坩埚质量m2(g)空坩埚质量m1(g)烧失量(%)平均烧失量(%)95012附注:试验:_ 计算:_ 复核:_ZJ101ZJ101土试验记录表(二)样品编号:_ 记录编号:_ 委托编号:_ 试验日期: 样品名称:_ 样品来源: 样品状态描述采用标准比重比重瓶号温度()液体比重比重瓶质量(g)瓶、干土总质量(g)干土质量(g)=-瓶、液总质量(g)瓶、液、土总质量(g)与干土同体积的液体质量(g)=+-比重GS平均比重值天然稠度直接法土的液限L(%)土的塑性指数IP土的天然含水率(%)土的天然稠度间接法锥入深度h(mm)最后所取读数h(mm)塑限锥入深度hp(mm)稠度c土的状态描述备注12345试验:_ 计算:_ 复核:_土液塑限联合试验记录样品编号 记录编号 委托编号 委托日期 取样地点 试验日期 仪器设备及环境条件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管理编号示值范围分辨力温度()相对湿度(%)样品状态描述采用标准试样编号圆锥下沉深度h(mm)称量盒号湿试样质量m0(g)干试样质量md(g)联合测定含水率(%)试样天然含水率(%)液限(h20mm)L(%)液限(h10mm)10(%)塑限(h )p(%)塑性指数IPLp液性指数IL(L)/IP(m0/md1)100单值均值圆锥下沉深度h与联合测定含水率双对数关系曲线:附注:试验 计算 复核 环刀法测定填料压实密度试验记录施工里程 委托编号 委托日期 记录编号 填料名称 填料粒径 压实方式 试验日期 仪器设备及环境条件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管理编号示值范围分辨力温度()相对湿度(%)填料压实状态描述采用标准最大干密度dmax(g/cm3)最优含水率opt(%)施工日期填土层次压实遍数(遍)填层标高(m)填层压实厚度(cm)测点编号测点位置环刀编号环刀质量m1(g)环刀容积V(cm3)土和环刀总质量m2(g)湿土质量m0(g)土的湿密度0(g/cm3)土的含水率(%)土的干密度d(g/cm3)压实系数K规定值实测值/10.01/dmax附注:试验 计算 复核 ZJ101土的承载比试验记录表(CBR试验)样品编号:_ 记录编号:_ 样品名称:_委托编号:_ 试验日期:_ 样品来源:_击 实 试 件 含 水 率试 件 密 实 度贯 入 试 验筒 号每层击次应力环校正系数: kPa/(0.01mm)贯入杆面积:A= 19.635cm2每层击数筒号筒 号筒 号筒 号盒号模+土(g)贯入量(mm)百分表读数(0.01mm)荷载(Kpa)贯入量(mm)百分表读数(0.01mm)荷载(Kpa)贯入量(mm)百分表读数(0.01mm)荷载(Kpa)盒+湿土质量(g)试模质量(g)盒+干土质量(g)湿土质量(g)盒质量(g)试模体积(cm3)水份质量(g)湿密度(g/cm3)干土质量(g)含水率(%)含水率(%)干密度(g/cm3)平均含水率(%)最大干密度(g/cm3)试件成型压实度(%)膨 胀 量 试 验筒 号百分表初读数(mm)百分表终读数(mm)膨胀量(%)膨胀量平均值(%)试验:_ 计算:_ 复核:_承载比(CBR)试验记录表(单位压力-贯入量曲线) 样品编号:_ 记录编号:_委托编号:_ 试验日期:_样品名称:_ 样品来源:_试验结果:击实次数 % % 试验:_ 计算:_ 复核:_土回弹模量试验记录试验点号 记录编号 委托编号 委托日期 试验地点 试验日期 仪器设备及环境条件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管理编号示值范围分辨力温度()相对湿度(%)试验地点状况描述采用标准试验条件荷载量力环校正系数C(N/0.01mm)承载板面积A(mm2)土样类别泊松比最大干密度dmax(g/cm3)最优含水量opt(%)加载级次单位压力P(kPa)荷载(N)或量力环读数(0.01mm)量表读数(0.001mm)回弹变形L(0.001mm)回弹模量E(kPa)加载L1卸载L2PL曲线:0.001mm 单位压力与变形关系图回弹模量确定值 E= kPa附注:试验 计算 复核 ZJ101 有机质含量试验记录表样品编号:_ 记录编号:_ 委托编号:_ 试验日期:_ 样品名称:_ 样品来源:_ 仪器设备及环境条件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管理编号示值范围分辨力温度()相对湿度(%) 硫酸亚铁 硫酸亚铁铵 标准液浓度C: (mol/L)试 验 次 数12土 样 质 量ms(g)空白标定消耗硫酸亚铁 (铵)标准液的量(mL)V滴定前读数滴定后读数滴定消耗滴定土样耗标准液的量(mL)V滴定前读数滴定后读数滴定消耗有机质含量(%)平均有机质含量(%)附注: 试验:_ 计算:_ 复核:_粗骨料试验记录(一)试样编号 记录编号 样品产地 代表数量 规格种类 委托编号 委托日期 试验日期 仪器设备及环境条件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管理编号示值范围分辨力温度()相对湿度(%)样品状态描述采用标准(1) 表观密度试验水温()表观密度(10kg/m3)试验次数试样的烘干质量m0(g)吊篮在水中的质量m1(g)吊篮及试样在水中的质量m2(g)水温t()水温修正系数t单个值平均值12(2) 堆积密度试验次数容量筒质量m1(g)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m2(g)容量筒的体积V(L)堆 积 密 度L(10kg/m3)单个值平均值12堆积空隙率vL(%)vL(1L/)100(3) 紧密密度试验次数容量筒质量m1(g)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m2(g)容量筒的体积V(L)紧密密度c(10kg/m3)单个值平均值12紧密空隙率vc(%)vc(1c/)100附注:试验 计算 复核 粗骨料试验记录(二)试样编号 记录编号 样品产地 代表数量 规格种类 委托编号 委托日期 试验日期 (4) 含泥量试验次数试验前烘干试样质量m0(g)试验后烘干试样质量m1(g)含泥量c (%)c=(m0-m1)/m0100单个值平 均 值12(5) 泥块含量试验次数公称直径5筛上筛余质量m1(g)试验后烘干试样质量m2(g)泥块含量c,L (%)cL=(m1m2)/m1100单个值平均值12(6) 针片状颗粒含量烘干试样质m0(g)针片状颗粒总质量m1(g)针片状颗粒含量p(%)p(m1/m0)100(7) 坚固性指标石子公称粒径(mm)各粒级试样试验前的烘干质量mi (g)经硫酸钠溶液法试验后,各粒级筛余颗粒的烘干质量mi(g)各粒级颗粒的分计质量损失百分率ji(%)ji=(mi-mi)/mi100各粒级试样占试样总质量百分率i(%)总质量损失率j(%)j(1j12j23j34j45j5)/(12345)1002.364.754.759.595191937.537.563(8) 磨光值试件编号读数PSVra平均值PSVra磨光值PSVra/PSVbra12345试件磨光值PSVraPSVra1PSVra2PSVra3PSVra4标准件磨光值PSVbraPSVbra1PSVbra2PSVbra3PSVbra4磨光值PSV附注:试验 计算 复核 粗骨料试验记录(三)试样编号 记录编号 样品产地 代表数量 规格种类 委托编号 委托日期 试验日期 (9) 吸水率烘干试样与盘质量m1(g)烘干前饱和面干试样与盘质量m2(g)盘质量m3(g)吸水率wa(%)wa=(m2m1)/(m1m3)100单个值平均值(10) 磨耗值试验前试样质量(g)试验后过1.7mm筛洗净的试样质量(g)磨耗率(%)平均值(%)(11) 有机物含量试样数量(mL)加3%NaOH溶液时间标准溶液配制时间比较时间比较结果(12) 压碎指标值试样质量m0(g)压碎试验后筛余的试样质量m1(g)压碎指标值a(%)a(m0m1)/m0100平 均 值(13) 软弱颗粒含量试样质量(g)软弱颗粒质量(g)软弱颗粒含量(%)4.759.59.51616总量(14) 颗粒级配干燥试样总重(g)水洗后筛上总重(g)m0.075(g)P0.075(%)筛孔尺寸(mm)筛余量(g)分计筛余(%)累计筛余(%)通过率(%)筛余量(g)分计筛余(%)累计筛余(%)通过率(%)平均通过率(%)筛后总重损耗 (g)损耗率(%)附注:试验 计算 复核 细骨料试验记录(一)试样编号 记录编号 样品产地 代表数量 规格种类 委托编号 委托日期 试验日期 仪器设备及环境条件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管理编号示值范围分辨力温度()相对湿度(%)样品状态描述采用标准(1) 表观密度试验次数试样质量m0(g)瓶+水+试样质量m1(g)瓶+水质量m2(g)试验水温t()温度修正系数t表观密度(kg/m3)平均值12(2) 堆积密度试验次数筒+砂质量m1(g)筒质量m2(g)筒容积V(L)堆积密度1(kg/m3)1(m1m2)/V1000平均值12堆积空隙率v1(%)v1(11/)100(3) 紧密密度试验次数筒+砂质量m1(g)筒质量m2(g)筒容积V(L)紧密密度0(kg/m3)0(m1m2)/V1000平均值12紧密空隙率vc(%)vc(10/)100(4) 含泥量试验次数试验前烘干试样质量m0(g)试验后烘干试样质量m1(g)含泥量c (%)c(m0m1)/m0100平 均 值12(5) 泥块含量试验次数试验前烘干试样质量m0(g)试验后烘干试样质量m1(g)泥块含量c,1 (%)c,1(m0m1)/m0100平 均 值12附注:试验 计算 复核 细骨料试验记录(二)试样编号 记录编号 样品产地 代表数量 规格种类 委托编号 委托日期 试验日期 (6) 云母含量烘干试样质量m0(g)挑出云母质量m(g)云母含量m(%)(7) 颗粒级配粒径9.5mm的颗粒含量(%)样品质量(g)样号筛孔尺寸(mm)4.752.361.180.6000.3000.1500.150(%)散失(%)细度模数f单值平均值1筛余质量(g)分计筛余(%)累计筛余(%)2筛余质量(g)分计筛余(%)累计筛余(%)(8) 坚固性指标试样公称粒径(mm)试验前试样干质量mi(g)试验后试样干质量mi,(g)各粒级试样占试样总质量百分率i(%)i=(mi/)100各粒级质量损失百分率ji(%)总质量损失率j(%)031506300.6301.251.252.502.505.00附注:试验 计算 复核 细骨料试验记录(三)试样编号 记录编号 样品产地 代表数量 规格种类 委托编号 委托日期 试验日期 (9) 砂当量试管中絮凝物和沉淀物的总高度h1(mm)试管中用活塞测定的集料沉淀物的高度h2(mm)试样的砂当量(%)SE=h1/h2100%平均值(%)(10)亚甲蓝值试样质量(g)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的总量(mL)亚甲蓝值(g/kg)MBV=V/m10(11) 含水率容器质量m1(g)烘干前试样+容器质量m2(g)烘干后试样+容器质量m3(g)含水率wc(%)平均值(12) 吸水率容器质量m1(g)饱和面干试样质量(g)烘干试样+容器质量m2(g)吸水率wa(%)平均值(13) 棱角性容器质量m0(g)容器与水的总质量m1(g)容器与细集料总质量(g)细集料毛体积相对密度细集料间隙率U(%)平均细集料间隙率U(%)(14)矿粉亲水系数矿粉质量(g)水中沉淀物的体积VB(mL)煤油中沉淀物的体积VH(mL)亲水系数平均值附注:试验 计算 复核 细骨料试验记录(四)试样编号 记录编号 样品产地 代表数量 规格种类 委托编号 委托日期 试验日期 (15) 有机物含量试样数量(mL)加3%NaOH溶液时间标准溶液配制时间比较时间比较结果(16) 轻物质含量重液密度(g/cm3)试验前试样干质量m0(g)干轻物质+器皿质量m1(g)器皿质量m2(g)轻物质含量1(%)平 均 值(17) 压碎指标值试样公称粒径(mm)试验号第i单级试样的质量m0(g)第i单级试样的压碎试验后筛余的试样质量m1(g)第i单级试样分计筛余i(%)第i单级试样压碎指标i(%)总的压碎指标sa(%)单值均值单值均值单值均值单值均值单值平均值0.3150.6301230.6301.251231.252.501232.505.00123附注:试验 计算 复核 水泥试验记录(一)样品编号 记录编号 品种等级 包装种类 样品产地 代表数量 委托编号 委托日期 样品状态描述采用标准(1) 胶砂流动度试验日期水泥质量(g)标准砂质量(g)用水量(mL)胶砂流动度()(2) 密度测定日期序号水泥试样质量P(g)李氏瓶中未加试时无水煤油弯月面第一次读数V1(mL)李氏瓶中加入试样后无水煤油弯月面第二次读数V2(mL)水泥密度 (g/cm3)单 值平均值12(3) 比表面积序号试料层体积V(cm3)试样质量W(g)标准试样比表面积SS(10cm2/g)标准试样试验时间TS(s)被测试样试验时间T(s)标准试样试验温度ts()被测试样试验温度t()标准试样试验温度空气粘度s(Pa.s)被测试样试验温度空气粘度(Pa.s)比表面积S(m2/kg)试验湿度(%)单值平均值12(4) 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日期测定方法试样质量W(g)拌合水量(mL)试杆距底版距离S(mm)试杆下沉深度S(mm)标准稠度用水量P(%)(5) 凝结时间测定日期水泥全部加入水中时刻(h:min)初凝时刻(h:min)初凝时间(min)终凝时刻(h:min)终凝时间(min)(6) 烧失量水泥试样质量m(g)灼烧后试样质量m1(g)烧失量X(%)X=(mm1)/m100矿渣水泥时修正为:X+吸收空气中氧的百分数附注:试验 计算 复核 水泥试验记录(二)样品编号 记录编号 品种等级 包装种类 样品产地 代表数量 委托编号 委托日期 (7) 安定性测定方法制件日期测定日期试件蒸煮/压蒸前后情况测定结果试饼法压蒸法雷氏法试件号A值(mm)C值(mm)C-A值(mm)单值平均值12(8) 胶砂抗折强度制件日期试验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