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docx_第1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docx_第2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docx_第3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docx_第4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四个大题 25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4分)1. 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2分)A. 倒坍(tn) 甲胄(zhu) 断壁残垣(yun) 奄奄一息(yn)B. 黝黑(yu) 馈赠(gu) 忧心忡忡(chng) 一抔黄土(pu)C. 狡黠(xi) 憧憬(chng) 妇孺皆知(r) 风雪载途(zi)D. 慰藉(j) 桑梓(z) 呱呱坠地(gu) 根深蒂固(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A. 岑寂 矫揉造做 周道如砥 越俎代疱B. 惘然 风声鹤唳 黯然失色 张皇失措C. 沉缅 万恶不赦 刚愎自用 睡眼惺松D. 瓦砾 重蹈复辙 精神矍烁 大庭广众3. 对病句提出的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修改意见:把“一定”改为“可能”。 B. 经过阿富汗和伊拉克两次战争,美国得出无须依靠大型军事基地也可以打赢一场战争。修改意见:在句末加“的结论”。C. 震后,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在废墟上重建社会主义美好家园。修改意见:把“用”移至“我们”后。 D. 父亲从头到脚凝视着面前的儿子,激动得热泪盈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修改意见:把“凝视”改为“注视”。4、经典诗文默写:(共8题,1-5题为必做,6-8题任选一题。)(8分)(1)山舞银蛇, ,欲与天公试比高。(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3)黑云压城城欲摧, 。(4)与朱元思书中,总写山水奇异之美的句子是“ , 。”(5)子曰:“_,可以为师矣。”(6)杜甫春望一诗中因典型地写出了战火迷漫中人们共有的感受而传颂千古的名句是_,_。(7)望岳中表达站得高望得远这种思想境界,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示的两句话是_,_。(8)亲贤臣,远小人,此_;亲小人,远贤臣, 此_。5、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题目。(5分)小孩子一生下来,即与老虎有不解之yun( )。长得胖敦敦的,人们赞他“_”;有的还长了可爱的一对小虎牙;戴帽要戴“虎头帽”,穿鞋要穿“老虎鞋”;有的连肚兜( )也绣上个老虎头。长大后更不得了,大步走路叫跨“虎步”;胆子大点叫有“虎胆”;长得壮实叫“ ”;有点探险精神,叫“敢闯龙潭虎穴”;本领大了叫“ ”。 当了将军,更是身价百倍,能打胜仗的,被誉为“虎将”;在帐png( )里商议军机大事,自然是“虎帐谈兵”;冲锋陷阵,叫“ ”(1)结合语境,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2)划波良线句子有语病,请加以改正。(2分)6、请从下列名著精彩片断中任选一个,简要概述该情节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对这一情节的体验或感悟。(5分)A、 武松斗杀西门庆 B、格列佛在大人国的遭遇C、鲁宾逊搭救“星期五” D、孙悟空三调芭蕉扇(1)精彩片断:_ (1分)(2)情节概述(提示:要注意情节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分)(3)体验或感悟: 。(2分)二、综合性学习(7分)7、初三(1)班开展了主题为“趣味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第二小组任务是组织一场“趣味语文知识竞赛”活动。请你参加。(1)A同学想以“语文”的“语”字起头让大家做“成语接龙”游戏,请你试试看,最少填三个(必须是成语)。(2分)语重心长 (2)B同学带你走进趣味语文园,让你完成“心”的归宿,请你任选以下的“心”,仿照前面句式写出两句。(2分)虚心 诚信 专心 宽心 灰心 私心 歹心 妒心信心,它是飞向理想王国的”神天使”。恒心,它是通向事业大门的”通天梯”。8、社区文化站举办议“名著与生活”为主题的知识竞赛。请观察下面漫画后答题。(3分)这幅漫画的创意来自名著 ,它讽刺了 书中的李鬼因为 的丑行被钉上了耻辱柱。三、阅读(46分)(一)低下头来(10分)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回答:“三尺。”那人笑了:“先生,如果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我们这些五六尺高的人,不把苍穹戳破了?”苏格拉底也笑了:“是啊,凡是超过三尺的人,如果想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下头来。” 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2000多年。人生在世,真的需要低头吗?自然界的天地,是不需要低头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尽情地挺起自己的胸膛,扬起自己的头颅,迈开自己的步伐。走自己想走的道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人敢让我们低头,我们也从不向任何人低头。越难,就越要闯;越硬,就越要碰。挺胸,方具丈夫气概;抬头,才显英雄本色。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 但有些时候,我们却不得不低头。比如,前边有一个山洞,里边充满了神秘,你也想进去探个究竟。而山洞的洞口,却低于自己身体的高度。这时候,你是低下头来进去?还是扬起头来返回?当看见有人从这个山洞里背着珍贵的宝藏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低头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在很多情况下,低下头来,是一种聪明和智慧,也是一种大度和从容。能低者,方能高;能屈者,方能伸;能柔者,方能刚;能退者,方能进。有时,在现实面前需要低头。想象和现实,往往会有很大的距离。你想骑马飞驰,可眼前能找到的,只有一头驴。是坐在那里等马?还是骑上毛驴先行?想当元帅,必须先当士兵;想当爷爷,必须先当孙子。不低头,就会碰得头破血流。 有时,在错误面前需要低头。人生在世,谁都可能犯错误。错误是对别人的伤害,只有低头才能弥补。低头不是屈辱,而是应该付出的代价。廉颇向蔺相如低头,不但没人笑话,反而传为美谈。很多的矛盾和纠葛,也不是在硬碰中解决的,而是在低头中令人悦服。 有时,在欲望面前需要低头。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就像海里的水,喝得越多,越感到口渴。职务,总是看着别人高;权力,总是看着别人大;金钱,总是看着别人多。只有低下头来,才会发现,很多东西,都是过眼烟云,身外之物。 有时,在法律面前需要低头。法律是什么?是一个框框。每一个人,都必须在这个框框里进进出出。有人感觉不舒服,为什么让它束缚我们的手脚?也有人自作聪明,想从框外找个漏洞钻过去。但和法律较劲,实在是太危险了。即便得逞,也是心惊一生。 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都有这样两种人。一种是经常“低头”的人,一种是经常“仰头”的人。只要稍作对比,就会发现,那些人缘最好、事业最顺、进步最快的人,往往都是懂得“低头”的人。9.文章开头的事例有何作用?(2分)10.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观点。(2分)11.文中的“低头”有哪些具体含义?请至少写出两条。(2分)12.给第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2分)13.本文对你有何启示?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二)土 地(13分)韩少功吃着自己种出来的瓜莱,觉得它们每一样都有来历,每一样都有故事。什么时候下的种,什么时候发的芽,什么时候开的花往事历历在目。虫子差点吃掉了新芽,曾让你着急。一场大雨及时解除了旱情,曾让你欣喜。转眼间,几个瓜突然膨胀了好几圈,胖娃娃一般藏在绿叶深处,不知天高地厚地大乱家规,大哭大笑又大喊大叫,必定让你惊诧莫名。有时候,瓜藤长袖飘飞,羽化登仙,一眨眼就缘着一根电线杆攀向高高蓝天,在太阳或月亮那里开花结果,让你搬来椅子再加上梯子,仍然望天兴叹。你看见一条弯弯的丝瓜挂在电线上,像电信局悬下来的一个野外的话筒:刚才是谁在这里通话而且是与谁通话?或者说这么多电话筒从瓜藤下来,从土地里抛撒出来,一心想告知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听?你想象根系在黑暗的土地下口兹 口兹 口兹 地伸长,真正侧耳去听,它们就屏住呼吸一声不响了。你想象枝叶在悄悄地伸腰踢腿挤眉弄眼,猛回头看,它们便各就各位一本正经若无其事了。你从不敢手指瓜果,怕它们真像邻居老吴伯说的那样一指就谢,怕它们害羞和胆怯于是气呼呼地不再合作,总之,它们是有表情自己久别后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你会突然想起以前在都市菜市场里买来的那些瓜菜干净、整齐而且陌生,就像兑换它们的钞票一样陌生。它们也是瓜菜,但它们对于享用者来说是一些没有过程的结果,就像没有爱情的婚姻,没有学习的毕业,于是能塞饱你的肚子却不能进入你的大脑,无法填注你感情的空空荡荡。难怪都市里的不少孩子都不识瓜菜了,鸡蛋似乎是冰箱生出来的,白菜似乎是超级市场里长出来的,看见松树就说是“圣诞树”,看见鸭子就说是“唐老鸭”。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这真是让人遗憾。什么是生命呢?什么是人呢?人不能吃钢铁和水泥,更不能吃钞票,而只能通过植物和动物构成的食品,只能通过土地上的种植与养殖,与大自然进行能量的交流和置换。这就是最基本的生存,就是农业的意义,是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只能以土地为母的原因。英文中culture指文化与文明,也指种植和养殖,显示出农业在往日文化与文明中的至尊身份和核心地位。那时候的人其实比我们洞明。总有一天,在工业化和商品化的大潮激荡之处人们终究会猛醒过来,终究会明白绿遍天涯的大地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得多。那才是人类culture又一次伟大的苏醒。14、根据原文,概括“土地”两层含义的要点,每点不超过8个字。(2分)(1) (2)15“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内涵?(3分)16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1)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17从全文看,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作品描写那弯弯的丝瓜像“电话筒”一样,“一心想告诉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听”,这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现代文明远离土地的优惠。B“这几乎不是吃饭,而是游子归家,是你与你自己久别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这句话主要表达作者享受自己劳动果实的一种幸福感。C所谓都市里的孩子“看见松树就说是圣诞树,看见鸭子就说是唐老鸦”,主要表达了对西方文化影响的一种焦虑。D“那时候的人其实比我们洞明。”这主要是说古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能够使他们比我们更直接、更真切地领悟到自然对人类生存的根本意义。E作者从自己的种菜的小题入手,引申出文化思考的大主题,这充分显示了散文“以小见大”的文化特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822题。(12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文不识:人名。18. 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1)无从致书以观 致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 (3)色愈恭,礼愈至 至 ?(4)邻舍有烛而不逮 逮 19.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和( ) (2分)?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0.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百向业毕象对)比分(据数查调 21.两文的作者是怎样解决读书的困难的?(每一点各四字)(2分)甲 乙 22.从这两段文字看,主人公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相同原因有哪些?(说出两点即可)(2分) (四)诗歌鉴赏(4分 )别滁 欧阳修花开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23.“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从首句可以看出作者离别时的怎样的心态?24.请结合醉翁亭记的相关内容谈谈,欧阳修“醉”在何处?四、写作(50分)25、题目:这也是我的使命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文中避免出现姓名、学校以及同学、老师的名字。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4分)1. A 2. B 3. D 4、(1)原驰蜡象(2)行拂乱其所为(3)甲光向日金鳞开(4)奇山异水天下独绝(5)温故而知新(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8)先汉所以兴隆也,后汉所以倾颓也。5(1)源 du 篷 (2)语序不当 一对 和可爱 互换位置6、概述情节:唐僧师徒四人,为了越过火焰山,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扇灭山火。悟空前往芭蕉洞找铁扇公主借扇,铁扇公主不肯(起因)。悟空初次借扇,被铁扇公主用芭蕉扇扇得无踪无影。菩萨给悟空一粒“定风丹”再去借扇。悟空二次来借扇,公主又用扇扇他,悟空口含定风丹,一动不动.公主急忙回洞,闭门不出。悟空变作一只小虫,乘公主喝茶之际进入铁扇公主腹中。公主腹疼难忍,答应借扇,但给的是一把假扇。第三次,悟空变成牛魔王模样,骗得真扇(经过)。牛魔王到家得知真相后急忙追赶,悟空与牛魔王大战,最后打败牛魔王,用芭蕉扇扇灭山火,师徒四人继续西行取经(结果)。二、综合性学习(7分)7、(1)长生不老 老当益壮 壮志凌云(长治久安 安贫乐道 道听途说)填出一个不给分,两个给1分,填出三个给2分)(2)(2分)虚心,它是金色秋天的”丰收者”。诚心,它是友谊园圃里的”艳丽花”。专心。它是攻无不克的”金刚钻”。灰心,它是时代洪流的”淘汰者”。私心,它是走向深渊的”大祸根”。歹心,它是残杀自身的”刽子手”。宽心,它是健康益寿的”灵芝草”。妒心,它是人体内的”毒性瘤”。8、水浒 制假售假(者),冒充李逵拦路抢劫。三、阅读(46分)(一)(10分)9.引出本文论点,作为本文论据,引起读者阅读兴趣。10.人在世界上,有时候要懂得低头。(“必须低头”不可以)11.知错认错;承认现实;知足;守法12.三鹿事件、李真等。(群体事件可不举名,个体事件必须举名)13.要遵守法律;克制欲望;懂得退让;结合生活。(二)(13分)14、生命的根基;(2)文化的源泉(或精神的家园)15、与自然的生命交流越来越少;劳动创造的精神愉悦越来越少。 16、(1)第二人称,既自由、灵活,又具有真切感、亲切感。(2)拟人(或比拟或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充满感情。17、BC(三)(12分)18.(1)得到 (2)请教 (3)周到 (4)及,到 19. C D 20.(1)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2)希望能够读遍主人的藏书。 21.甲抄书求师 乙偷光佣作 22.刻苦学习 博览群书(得到他人的帮助)(四)(4分)23豁达开朗 积极乐观 24、醉在老百姓的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盛情中四、写作(50分)略。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四) (时间:150分钟 总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7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纠葛(g) 债券(jun) 亲昵(n) 侃侃(kn)而谈B静谧(m) 饶恕(sh) 蹉(cu)跎 良莠(xi)不齐C炽(zh)热 栖(q)息 摩挲(su) 拈(zhn)轻怕重D匀称(chn) 造诣(y) 湮(yn)没 危言耸(sng)听2.下列成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诚惶诚恐 一愁莫展 相形见拙 别出心裁B、食不裹腹 貌合神离 故技重演 呕心沥血C、如法炮制 乔装打扮 山青水秀 走投无路D、英雄辈出 按部就班 相辅相成 一张一弛3、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在横线上填写一个四字成语。(2分)(1)世园会吉祥物“长安花”外形 ,色彩鲜艳亮丽。(天真而略显傻气的神态。)(2)西安世园会吉祥物“长安花”的雕塑,让起早前来观看的市民 ,纷纷上前与这个可爱的“石榴娃娃”合影。(又惊又喜) 4.用古诗文原句填空。【(1)(5)题必做,(6)(7)(8)三题题选做一题】(8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2)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3)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中“ , ”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6)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 , ”两句现在常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7)新世代的中学生应志存高远,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努力保持一种“ , ”的良好心态。(岳阳楼记)。(8)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孟浩然与农家朋友相聚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悠闲自得,幸福是杜甫“ , ”的美好愿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总是不断地变换工作单位。因为在一个单位工作不久,就会感觉到怀才不遇,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不得已只好跳槽。他觉得很 (沉痛 无奈),就把烦恼向一位阅历丰富的老人 (倾诉 反映)。老人说:“你换了这么多单位根本没有用啊。因为。”有些人总不断埋怨别人的过错,指责别人的缺点,他们觉得周围的环境和人处处跟自己作对;或者认为自己生不逢时,没有真正的“伯乐”来赏识自己。实际上,他们没有意识到真正的问题不是来自于周围,而是来自于他们自己。像这样的人,必须深刻地看待自己,正确地反省自己,不能一味地埋怨别人。而一个单往也没有必要为失掉这样的“人才”而遗憾。(l)为文中两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_(2)根据上下文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把文中老人的话补充完整。(2分)因为_。(3)文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后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答:_。6.名著阅读。(6分)(1)在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到达大人国都经历过哪些险阻?请举出一例。(2)骆驼祥子是_(作家)自己最钟爱的一部作品。小说写了祥子三起三落的经历,为我们描绘了北平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请根据下边的提示,补写出祥子失车的主要情节。第一次,他用辛辛苦苦积攒了三年的钱买了一辆车,可_;第二次,他没有灰心,从头再来,拼命攒钱,可车还没买上,_。第三次,他与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了车,可好景不长,_。二、综合性学习(6分)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78题。材料一:兰花被誉为“国香”、“香祖”、“天下第一香”,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是我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我国爱兰人士多倾心于淡雅类的兰花,寻求内外统一,内涵与外在俱佳的赏心悦目的感受。爱兰者喜欢采兰、种兰、赏兰、养兰并重,把快乐幸福贯穿赏兰、侍兰全过程。材料二:一组兰花图。材料三:一组兰花的诗文。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魏王肃孔子家语)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唐杜牧兰溪。楚国大夫,指屈原)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芳妍不浮华。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张学良咏兰)材料四:唐朝慧宗禅师酷爱兰花,手栽数十盆。禅师要云游,行前嘱众弟子看护好兰花。某夜,风雨大作,弟子们恰巧未将兰花搬回室内,兰花毁损严重。禅师归来,弟子们惶恐不安,以为必受重责。不料,禅师得知实情后,只淡淡地说了一句:“当初,我可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呀。”7请运用兰的相关材料对出下联。(2分)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下联: 8“一株兰草千幅画,一箭兰花万首诗”,中国人对兰真是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4分) 。三、阅读理解(37分)(一)动物也在全球化(11分)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人类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相似。人们使用同样的科技产品,追求同样的时尚,采取同样的生活方式,将来甚至还有可能使用同样的语言。“地球村”这个概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了。人类变得彼此越来越相似。这事好还是不好人们还在争论。在野生动物的世界里同样的事情也正在生。所有地方的野生动物也正在长得越来越像。科学家批评说,由于人类的流动,野生动植物也被迫加入了全球化的行列,从而使动植物品种的地区差异变得越来越淡。这种现象被称为“生物均质化”,这种观象对于生物世界的地区特性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威胁。己经引起了自然资源保护管理论者的高度重视。事实上,人们不久前才刚刚开始认识到“生物均质化”意味着什么。所有生物在所有的地方生活,结果是地球上的生物种类会变得越来越少,同一物种之下的品种也会变得越来越单一。对物种地区差异威胁最明显的应该数物种入侵,物种利用人类的全球化贸易运输侵入到其他地区,对当地的物种生存造成影响。比如说斑纹贻贝就通过船只播散到西欧和北美海域。这些入侵物种会使当地的食物链陷入混乱剥夺某些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对生物多样性的更大成胁来自于人类对土地用途的改变。人类城市的扩张以及生物栖息地的细碎化,使生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相似。这就会导致特定种类的生物过分繁盛。有些适应能力极强的物种便如鱼得水,比如蟑螂、乌鸦、老鼠、浣熊、红狐和鹿。有些大脑容量相对较大的鸟类在人类对环境进行改造的时候应付自如,知道如何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能够很快接受前所未见的食物,而那些”小脑袋”鸟类就会受到相当太的打击,数量下降很快。于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会越来越多地看到一些生物,而另一些则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由于人类一些不恰当的做法,野生动物种群的基目资源正在不断减少,将来一旦环境发生重大改变,这将严重危及生态系统的适应力。(选自语文新圃 略有改动)9文章第段中加点的“这种现象”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分)答:_10从文中看,造成“动物全球化”的具体原因有哪些?(3分)答:_11文章第段说明的结论是什么。请具体分析这一结论是如何得出的。(3分)结论:_分析:_12.请从文中找出能够充分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一个句子并进行简要分析。(3分)答: (二)汉语,我为你不平(10分)最近,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邵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一方面,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的高分记录可以一再被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另一方面,我们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这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我们的后辈可能不再套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老子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一个不懂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守护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略有改动)13.作者在文中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鲜明的情感态度?(3分)答:_ 14.请列举“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一句中”危机”在文中的具体表现。(2分)答:_ 15.文章第段中说“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请结合全文写出坐着这样说的理由。(2分)答:_16.你怎样看待“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这种现象?请结合以下两则材料写出你的认识和思考。(3分,至少写出3点)(1)日前西北地区“高校汉语教学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针对一些理工科院校提出的取消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议许多与会的著名教授坚决反对,他们列举了许多“学历越高,汉语水平越低”的现象,提出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不仅不能取消,还应进一步加强。(2)如今,现代汉语教育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门话题”汉风”“华流”“中国热”正在全球兴起。到2010年,全球汉语教师需要500 万,而目前只有4万人,汉语教师的缺口将非常大。答: (三)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和成侯邹忌为齐相(14分)甲 文邹忌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 文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桡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战国策齐策一)注释:闬:念hn。 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 曲桡:桡,念n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 说:念shu,劝说,说服。 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 卜:念b,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 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 为大事:这里指造反。 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 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17解释下列词语。(4分)(1)门庭若市: (2)面刺: (3)期年: (4)不相说: 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4分)(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2分) 19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20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4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4分)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南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21、诗中用梅子黄、 、 、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2分)22、侧面烘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从这一角度赏析“唯有蜻蜓蛱蝶飞”。(2分) 四、写作(50分)23、呵护中有温情,呵护中有智慧,呵护中有境界。我们在呵护中成长,成长的我们也将呵护传递请以“呵护”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四)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7分)1、D 2、D 3、(1)憨态可掬(2)惊喜不已4、(1)水中藻荇交横(2)羌管悠悠霜满地(3)千树万树梨花开(4)似曾相识燕归来(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 (1)(2分)无奈倾诉(2)(2分)从问题出于自身的角度来回答)示例:(因为)不是环境的问题,而是你自身存在问题。(3)(2分)像这样的人,必须正确地看待自己,深刻地反省自己,不能一味地埋怨别人。 6、(1)例一:遭遇风暴,船被刮至一片陌生的陆地。例二: 在大人国的农夫面前,格列佛像鼹鼠般大小,被农夫当作玩物带回家。为了赚钱,农夫竟把他带到市镇,让他耍把戏,供人观赏。(2) 老舍 被大兵抢了去 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 因为虎妞难产,祥子卖车葬虎妞。二、综合性学习(6分)7.(2分)无统一答案。答案示例:“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 “种幽兰追求淡雅情趣”或“赏兰花陶冶君子情操”8.(4分)不设统一答案,要点提示:外形。(简洁、写意、刚柔相济的外形,给欣赏者以想像的空间)环境。(生长在山谷荒地之类的恶劣环境而永葆美丽)栽培史、兰文化。(兰花已经成为一种精神、一种艺术、一种情怀与境界,是植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的一种文化)民族性格。(中华民族是一个内敛的民族,中国人对兰花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先贤影响。(孔子、屈原、郑板桥、张学良等先贤爱兰颂兰,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群体形象给人以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栽培乐趣。(赏兰、侍兰过程中能获得持久的审美愉悦)象征意义。(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形神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其品格风范已成为国人推崇的理想人格的象征)三、阅读理解(37分)(一)(11分)9(2分)所有地方的野生动物正在长得越来越像。或:由于人类的流动,野生动植物也被追加人了全球化的行列,从而使动植物品种的地区差异变得越来越淡。10(3分)对物种地区差异威胁最明显的应该数物种人侵。对生物多样性的更大威胁来自于人类对土地用途的改变。11(3分)结论:我们会越来越多地看到一些生物,而另一些则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分析:把“有些大脑容量相对较大的鸟类(在人类对环境进行改造的时候应付自如知道如何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能够很快接受前所未见的食物。和“那些小脑袋鸟类(就会受到相当大的打击,数量下降很快。)”进行比较,得出结论。12(3分)示例:“野生动物种群的基因资源正在不断减少”中的“正在不断”形象地说明了基因资源的减少正处在持续发展的的过程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将严重危及生态系统的适应力”中的“严重一词强调了人类不恰当的做法对生态系统适应力危及的程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二)(10分)13(3分)“汉语,我为你不平!”或“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14.(2分) (1)在校学生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高学历青年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2)书写语言失范,生活用词平庸乏味,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15(2分)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让我们牢记自己的身份)。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16.(3分)(1)人类经济的全球化,使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成为必然,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有必要掌握其他种语言。(2)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是汉民族的文化标志,是我们正的根。学好汉语,是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历史使命。3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世界也需要了解中国,并与中国开展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出现“汉风”华流”“中国热”的现象是正常的。(4)我们要努力学好汉语,使自己成为向世界传播汉语,传播汉文化的使者。(5)我们的学校教育要走出语言教育的误区,加强母语教学。(6)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培养对外汉语教师,满足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三)(12分)17(4分)(1)门口和庭院像市场一样(热闹),或“形容很热闹”; (2)当面指责、当面挑刺;(3)满一年,或“一年”; (4)不喜欢对方,关系不好,感情不和18(4分)(1)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2)邹忌认为(公孙闬的计策)有道理,就劝说齐王派田忌去攻打魏国。 19(2分)C20(4分)甲文中的威王是一位修明政治、善于采纳忠言、决心纳谏除弊的贤明君主。乙文中的威王不能充分相信将领,被邹忌、公孙闬所骗而逼走了大将田忌,暴露出偏听偏信的糊涂一面。(四)(4分)21、杏子肥、麦花白22、因为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村中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惟有蜻蜓蛱蝶飞”衬托出了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四、作文(50分)23、作文评分标准:一类卷(45-50分):符合题意,有新意,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流畅,条理清楚。二类卷(3544分):符合题意,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心比较明确,文字比较通顺,条理比较清楚。三类卷(25-34分):符合题意,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心大致明确,内容大致具体,文字大致通顺,条理大致清楚。四类卷(25分以下):基本符合题意,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心不够明确,内容不够具体,文字不够通顺,条理不够清楚。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五)(时间:150分钟 总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1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伺候(sh) 屏障(png) 寂寥(lio) 阴风怒号(ho) B簇拥 (c) 痴心(zh) 勾当(gu) 长吁短叹(y) C庇护 (b) 间或 (jin) 狩猎(shu) 优劣得所(li) D按捺(ni) 匀称 (chn) 膝盖(x) 叱咤风云(zh)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 拔涉 伎俩 锲而不舍 天衣无缝 B.匿名 栈桥 郑重其是 梦寐以求C. 诘责 辍泣 鲜为人知 一视同人 D.馈赠 诀别 获益匪浅 重峦叠嶂3、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在横线上填写一个四字成语。(2分)(1)“业精于勤”道出了治学做事的真谛。我们只有 地汲取知识,才能在学海中直挂云帆,驶向成功的彼岸。(勤奋努力,不知疲倦)(2)秦岭的石头 。从南的到北,从东到西,清一色的灰色调的花岗岩。它静气而坚硬,普通而有性格。(人世间没有第二个。形容稀有。)4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7分)【(1)-(5)题必做,(6)-(8)题任选其一,都做以第(6)题为准】(1)几处早莺争暖树, 。 (2)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报君黄金台上意, 。(4)欲渡黄河冰塞川, 。(5) ,干戈寥落四周星。(6)杜甫春望中移情于物,表达感时伤世之情的句子:“ , 。”(7)面对即将来临的挑战,我们没有茫然和苦闷,更多的是“ , ”的信心与乐观(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填空)。(8)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正如晏殊在浣溪沙中所说:“ , 。”5、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题目。(6分)北风在kng kung( )寂寥的大地上呼啸肆虐,冰雪冷酷无情地封冻了一切扎根于泥土的植物,无数生命用消极的冬眠躲避严寒。这时候,腊梅,你却清醒着,毫无畏惧地伸展出光秃秃的枝干,并且把毕生的心血都凝聚在这些光秃秃的枝干上,凝结成无数个小小的蓓蕾,一任寒风把它们摇撼,一任 ,没有一星半瓣绿叶为你遮挡风寒!你能忍受这种jino( )么?也许,任何欢乐和美都源自痛苦,都经历了殊死的拼搏,但是,世人未必都懂得这个道理。(1)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2)联系上下文,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在横线处补充恰当语句。(3)使用下面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两个。寂寥 肆虐 毫无畏惧 凝聚 殊死 未必6、名著阅读(2分)(1)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语言描写。下面这段话出自 之口。“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你个傻骆驼!辣不死你!”(2)肖像描写也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名人传中的一段肖像描写:“他矮小粗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面部肌肉常常隆起,青筋暴跳;野性的眼睛变得格外地吓人。”“他”指的是 (人名)。二、综合性学习(7分)7、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酒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让我们一起走进“酒文化专题”实践活动中去吧!(1)书法中的酒书法,又称“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下面是几个“酒”字书法字体,分别代表的是甲骨文、篆书、隶书。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上书法字体的感受。(2分) (2)古诗中的酒如果你读读唐诗宋词,一定会为诗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或同诗人一起举杯,或醉饮高歌,或把盏低吟,或为朋友的离别远行而感伤,或为与旧友的重逢而千杯不醉。诗词组的同学搜集了不少与“酒”有关的诗句,请你探究以下几组诗句所表达的情感。(2分)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宋?范仲淹)B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苏轼)D对酒已成千里客,望山空寄西乡心。(唐?卢纶)E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宋?范仲淹)(3)名著中的酒(3分)下面是名著中与酒有关的故事情节:【甲】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