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叔叔于勒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上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第十五课我的叔叔于勒,请大家翻到106页。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莫泊桑。我们看注解。稍停,学生看书莫泊桑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文学家。注解里面,有他的出生和去世的年月。粉碎“四人帮”以后,出了一些集子:法国短篇小说、外国短篇小说集这些书里,都收有莫泊桑的作品。莫泊桑是怎样的一个作家呢?我想简单地讲几句。他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十年里,就是1880年到1890年。板书:18801890在这短短的十年里头,他写了六本长篇小说,还写了将近三百篇中、短篇小说,写了很多。他的劳动很艰苦,差不多每一年要出三、四十本集子。我们在座的同学,在最近两年里有没有接触过一些莫泊桑的作品?如果你们看过一些的话,那就会感觉到:他的小说写得很好,写得很深刻。那末今天我们学这一篇课文,要达到一个什么要求呢?因为最近一段时期呀,我们接触到的外国的电影,外国的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现代的或者是古典的,逐渐多起来了,是?那么如何来看待这些作品呢?我想,通过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在这方面对大家能够有所启发。也就是说,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对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认识、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作品,能够有些帮助。那末接下来,我想请每一个同学自己把课文朗读一遍。一边读,一边对照注解看一看。这一遍朗读,要求同学们能够把字音读准,能够把课文当中你感觉到陌生的词的意思弄懂。因此,如果有不认识的字,或者有不懂的词,请大家提出来。好不好?我这个要求呀,明确吗?生(集体):明确。好,一个是音,一个是义。板书:音,义大家放开声音读,把课文从都到尾读一遍。现在开始。(以上3分钟)学生各自出声朗读全文;教师巡视、指导,并根据学生提出的词,先后板书:107花花公子107好玩乐109褴褛106拍卖108与日俱增111阔绰恭维106衣冠整齐师:好,现在,同学差不多都读好了。(不懂的字、词)还有没有呀?学生举手好,你说。生(1):“张皇”,什么是“张皇”?师:在第几页?你告诉我?112页是吗?112页。什么是“张皇”?板书:112张皇还有吗?学生低声提问还有,同学们一起看看哪,106页,有同学问106页第九行:“栈桥”。这个字读栈()栈()。大家一起念:“栈()桥”。生(集体):“栈()桥”。师:这个,我们平时上海话里面,都听得到。在黄浦江的码头上,同学们也知道,就有“栈桥”。“栈桥”是什么意思呢?这里书上解释得很清楚了,就是从码头上铺到水面的一座桥。另外还有一个问题:第二个小节里“拍卖”“拍卖”是什么意思?指板书“拍卖”他们家里经济拮据,常常“买拍卖的底货”。我自己备课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这个词,所以我讲不准确。刚才问了一下其他听课的老师。有的说,“拍卖”呢,就是用低价卖出自己的货。我的想法上呢,好象根据印象,“拍卖”还有这样一种情况:店呢,要结束了、歇业了,把货色盘点了以后呢,用低价全部卖出去。这样讲不晓得是不是讲得对?如果讲错的话,下次我再告诉你们准确的答案。好不好?107页,“花花公子”。指板书“花花公子”“花花公子”好懂吗?学生点头示意噢,好懂的,有人会讲的。那末你们自己来讲吧!“花花公子”是什么意思啊?你们有谁懂啊?没有人懂啊?!懂不懂?,指定学生你懂吗?你说说看。生(2):就是有钱人家的少爷。师:就是有钱人家的少爷。哦,一天到晚吃喝玩乐,对?不大务正业。是不是啊?“好”,107页,有个同学提出来,问这个字念“”,还是念“”、指板书“好玩乐”的“好”大家说说看,应该念什么啊?生(集体):“”。师:“”。为什么念“”?作动词是吗?不是好坏的好()。“好()玩乐”。108页,“与日俱增”。有人能解释吗?与日俱增。学生举手好,有同学能讲。好,你说。生(3):就是随着时间一天天增长。师:好,随着时间一天天增长。说得很好!指生(3)你说说看,这个字指板书“与日俱增”的“俱”怎么解释?“俱”是什么意思啊?生(3):具备。师:是具备是?这是一种理解,还有不同理解吗?指生(3)你坐下。这里的“俱”呀,是一起的意思。是?一同;一起。板书:一同书上“与日俱增”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父亲菲利普那种愿望,随着时间的过去,变得更加强烈了。是这个意思。109页,“褴褛”()。指板书“褴褛”()大家一起读好吗?“褴褛”。生(集体):“褴褛”()。师:找到吗?在109页,倒数第二行:“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褴褛”,111页最后一行:“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这个字指板书“阔绰()的“绰”念“绰()”“”,“阔绰()”。生(部分:“阔绰()”。师:大家一起念好吗?“阔绰”。生(集体):“阔绰”。师“恭维”是什么意思?有人提出来,在111页的第五个小节,“父亲客客气气地和船长搭上话,一面恭维,一面打听”。“恭维”什么意思,知道吗?讨好的意思。是?对人说好话,好象很尊敬的样子。112页,“张皇”。你联系这个句子看。“张皇”在第几段里头?生(部分):第五行。师:第五行是吗?是的。“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这个“皇”呢,就相当于那个惶恐的“惶”。在板书“张皇”的旁边板书:惶张皇就是很紧张的样子,很害怕的样子。刚才提出的是课文里自己阅读时不能解释的词。是不是这些?除了这些以外,别的还有没有?学生摇头示意没有了。(以上14分钟)那末现在呢,我想请一些同学来把课文读一读。指定一些同学,或者你们自己起来好吗?谁愿意来读?读的时候,我们全体同学做一个什么工作呢?大家一面听他读,一面看看书,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这篇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不懂的。板书:内容那末,内容很多呀,我们希望把注意力特别集中在课文当中写到的人物上面板书:人物哪些人物啊?菲利普夫妇,板书:夫妇这是“我”的父亲和母亲;还有于勒,板书:于勒“我”的叔叔;还有些其他人。主要集中在: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语言,他们的动作,他们的神情。板书:思想、语言、动作、神情围绕着这些人物的描写,你觉得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主要是几个人物。还有“我”啰!当然还有“我”。这些人物在思想、语言、动作、神情方面,有些什么词呀?哪位同学来读啊?最好是举手。学生举手很好!那末先请读。生(4)朗读第一四节“我小时候,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师:好。,指生(4)“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布”这个“衣冠整齐”后面那个字读“”,还是“”啊?生(4)读“”。师:是读“”吗?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读什么?“地”在这里读轻声“衣冠整齐地”。另外,刚刚有同学提到:“衣冠整齐”什么意思?“衣”是衣服,“冠”是什么意思啊?生(部分):帽子。师:对。衣冠整齐就是衣服、帽子很整齐。接下去谁读啊?学生举手好,读。生(5):朗读第五十一节“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师:“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笑嘻嘻,什么“地()”。生(5):继续朗读“在生活困难的人家,并且希望能够赔漏读“偿”字我父亲的损失。”师:赔什么?生(5):“赔偿”。师:对,“赔偿”。生(5):继续朗读“这封信使我们家里人深切感动。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师:好,请坐。指定学生你来把它接下去。读得很好嘛!生(6):朗读第十二十六节“果然,十年之久,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师:把这一句话再读一遍。“父亲”生(6):继续朗读“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喂!菲利普!”师:好,指生(6)读得还是很好的。但是,我觉得表达的感情还是不够。像这一句:范读“那时候大家简直好象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再读一遍好吗?读读看。生(6):重读“那时候大家简直好象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师:把他们的形象表达出来!接下去再念?生(6):继续朗读“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师:“别”什么?生(部分):别墅()”。师:好,看看下面的注解。”墅()”,是“别墅()”的“墅()”念一遍。生(部分):“别墅()”。师:哦!“别墅()”,我这个字念错了,“别墅()”是吗?好,指生(6),你把这个词再读一下。生(6):“别墅()。师:好。生(6):继续朗读“我不敢肯定父亲对于这个计划是不是进行了商谈。”师:好,请坐。请读一读。指定学生生(7):朗读第十七十九节“我大姐那时二十八岁,终于有一个看中二姐的人上门来了。”师:响一点,你读得很好的,啊!生(7):继续朗读“他是公务员,我漏读“总”字认为这个青年”师:“我总认为”生(7):重读;继续朗读“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师:我跟你讲,应该读得慢一点。你读得很好,读得很清楚。生(7):继续朗读“我们家赶读成“”忙答应了师:“我们家赶()忙”生(7):重读;继续朗读“我们家赶()忙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且研究一下这个不列颠国旗覆盖着的岛上的风俗习惯。”师:很好,请坐。下面请同学来读。指定学生生(8):朗读第二十一二十一节“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病,成了我们时刻成了我们时刻刻刻”学生笑声师:“渴望”生(8):重读“成了我们渴望成了我们”师:“时时刻刻”。你看,太紧张了!你可以读得更好一些的。”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生(8):重读;继续朗读“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读成“”色”师:“绿()色”。师:“大理石桌面的”生(8):重读;继续朗读“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师:再读下去。你现在已经比刚才读得好了。生(8):继续朗读“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在请两位”师:“打”什么?大家一起帮他读。生(集体):“打扮()”。师:好。生(8):继续朗读“在请两位打扮很漂亮的太太吃”师:牡丹花的“牡()”,“牡蛎()”。生(8):继续朗读“吃牡蛎。一个衣服褴褛读成“”的”师:是念”褴褛()”吗?那我还没有教会你们哪!你看,指板书“褴褛”“褴褛()”,啊,“褴褛()”。生(8):重读;继续朗读“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读成“”师:“牡蛎()”。生(8):重读;继续朗读“牡蛎(),递给两位先生,她们的吃法很文“文”误读为“明”雅”师:“很”什么?生(8):“很文雅”。师:“很文雅”。生(8):重读;继续朗读“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读成“”向前”师:“头”什么?生(8):“头向”师:大家一起读。生(集体):“稍()”。师:对。“头稍()向前伸”。你再读一遍,这个字念什么?生(8):稍()”师:“稍()”稍微,稍稍地,是?好。“树梢”,是这个“梢”吗?“木”字旁,跟这个“稍”不一样。好,读下去。生(8):重读;继续朗读“头稍()向前伸,蛎壳扔到海里。”师:好,请坐。你觉得怎么样?读一遍以后,你有收获吗?是不是紧张啊?这么紧张也不必要。有好几个字,得到了同学们的帮助。好,指定学生接下去读。生(9):朗读第二十二三十一节“毫无疑义,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师:好,很好!她读得很有感情的,能够把文章里边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还有谁来读啊?好,我就请。指定学生生(10):朗读第三十二三十四节“父亲赶紧走去。我父亲脸色早已煞读成“”白”师:“早已”什么?生(10):“早已白”。师:大家一起读。生(集体):“煞()白”。师:“煞()白”,对吗?不念“白”。接着读。生(10):继续朗读“两眼呆直,谢谢您,船长。”师:好,请坐。指定学生生(11):朗读第三十五三十八节“他回到我母亲身旁,”师:响一点。生(11):继续朗读“是那么神色张皇。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师:“别叫咱们女婿”什么?“起疑心”。生(11):继续朗读“父亲神色很狼狈,就走开了。”师:请坐。,请你读下去。指定学生生(12):朗读第三十九五十节“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读成“”多少钱,先生?”师:“应该付”什么?生(12):“您()”。师:“您()”,对了。生(12):继续朗读“他回答道:以免再遇见他。”(以上20分钟)师:现在根据刚才的要求,请同学们提出问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举手好,你说。生(13):“按照当时的惯例”,是什么意思?师:他说,“按照当时的惯例”是什么意思?好的。同学们看到吗?在哪里?在107页当中第三段:“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板书:惯例还有别的问题吗?学生举手好,你说。生(14):家里穷,为什么还“衣冠整齐”?师:为什么家里穷,还“衣冠整齐”地去散步?为什么还会“衣冠整齐”?这是前后文问题。板书:穷衣冠整齐好,还有吗?还有没有?学生举手你说。生(15):为什么说吃牡蛎,还说是“吃法很文雅”?师:好,为什么说吃牡蛎,还说是“吃法很文雅”?为什么说吃东西还要文雅不文雅?板书:文雅不理解是吗?好,还有吗?学生举手你说。生(16):为什么母亲不给若瑟夫吃牡蛎?在我们中国,男孩子总归要比女孩子优待些。学生笑声那为什么不给若瑟夫吃呢?师:是呀,为什么不给若瑟夫吃呢?若瑟夫为什么没有吃?板书:若没有吃在中国的话,在有些家庭里边,男孩子有时候要比女孩子受宠一些,是。还有什么问题?学生举手好,你说。生(17):为什么说,他们对叔叔回国这桩事是“十拿九稳”的?师:为什么他们对叔叔回国这件事是什么?我没有听清楚。生(17):“十拿九稳“。师:“十拿九稳”,在哪一页上?告诉大家。生(17):108页上。师:108页,大家注意了吗?108页第几段呢?生(17):倒数第二段。师:倒数第二段:“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为什么说是“十拿九稳”,对吗?板书:十拿九稳好,还有呢?学生举手你说。生(18):问话很轻师:说响一点,大家听不清楚。生(18):若瑟夫为什么还给于勒十个铜子的小费?师:噢,若瑟夫明明晓得他父亲和母亲都对他的叔叔于勒恨透了,为什么还要给他十个铜子的小费呢?板书:小费还有吗?学生举手你说吧。生(19):为什么若瑟夫一家,对于勒回家如此地感兴趣?师:为什么如此地感兴趣?板书:如此感兴趣对于于勒回家,如此地感兴趣?学生举手你说。生(20):为什么说“哲尔赛岛是穷人们最理想的游玩的地方”?师:为什么说“哲尔赛岛是穷人们最理想的游玩的地方”?板书:最理想是吗?好。还有吗?你要提问题?说吧。生(21):为什么跟船长打听不是直截了当的?师:为什么跟船长打听不是直截了当的?是?很好。学生举手你说什么问题?生(22):为什么若瑟夫和他母亲不吃牡蛎,而他父亲却带着女儿和女婿一起吃牡蛎?师:噢,为什么菲利普只是带着女儿和这个女婿到一起去吃牡蛎了呢?学生笑声板书:女婿一起吃噢,你前面,哪个同学问了一个问题,我忘记了!噢,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对了。板收:不直截为什么不是直截了当地去问问达尔茫司,而是转了很多弯子呢?一会儿问这个,一会儿讲那个,说东道西的。还有问题吗?学生举手。生(23):为什么两个太太吃牡蛎,还要两个先生递给她们?学生笑声师:太太吃牡蛎,还要两位先生递给?板书:递给吃还要递给她吃?噢,还有吗?学生举手你说。生(24):“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为什么?师:分文不值的人,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一个有良心的人。变得多么快呀!你看,板书:(一下子)正直?(的人)为什么?还有吗?学生举手你说。生(26):为什么当菲利普在船上遇到于勒的时候,“他的脸色十分苍白”?师:一下子认出是于勒了,你看菲利普他的神色是多慌张啊!对?那母亲呢,打哆嗦。那个父亲呢,觉得是出了大事情了!对?你看有很多很多关于他的描写,什么道理?他认出了是于勒了!板书:认出后为什么紧张还有什么?再思考。学生举手好,你说。生(27):为什么要把叔叔的那封信,拿给这个看,拿给那个看?师:哦!为什么要把叔叔的那封信,拿给这个看,拿给那个看?是?什么道理?板书:信给人看?还有吗?学生举手你说吧。生(28):为什么说于勒是“一个有办法的人”?师:哪里说于勒是有办法的人?生(28):108页。师:108页,大家注意:108页。这是他们讲的话是?第几段呢?生(28):第三段。师:第三段,108页,一,二,三,四,五行生(28):第八行。师:第八行,对。“母亲也常常说,“母亲也常常说: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是吗?为什么母亲这样说?板书:有办法的人还有吗?学生举手你说。生(29):为什么船长说,于勒是个“老流氓”?师:船长呢,为什么称于勒“是个法国老流氓”?板书:(为什么)老流氓你觉得他是流氓吗?下课铃响生(29):不是流氓。(以上8分钟)你觉得他不是流氓。但是船长要叫他流氓,是吗?,好,这节课到这里,休息一会儿。第二课时课间休息时,老师把第一课时上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板书,加以归类整理,写在黑板上:一、惯例二、穷,衣冠整齐递给吃文雅女婿吃,儿子不吃信十拿九稳最理想三、分文不值不直截了当地问正直老流氓感兴趣“有办法的人”认出,紧张四、给小费上课师:刚才下课的时候,我把你们提的问题,归成几类,不晓得这样归,好不好?噢,你们可以提意见。第一个呢,是关于知识性的问题,不太懂的。这个问题,我来给你们解决。“按照当时的惯例”,我们联系课文来解释。107页当中第三段,“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松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惯例”的意思,是指习惯的做法。那末究竟这是怎么样的“惯例”?因为象英国、法国这些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十九世纪中期的时候,有些人破了产以后呢,往往就跑到美洲去。美洲呢,还是新开发的地方,特别在南美那一带呀,地方比较大,人比较少,因此呢,可以搞各种各样赚钱的勾当。有的呢,就是去发淘金的财;有的呢,是去采矿的。所以在107页的最后一行:“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和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联系起来看的。这个“惯例”呢,就是指这个意思:当时欧洲有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破了产的人想到南美去,到美洲去发财。纽约呢,是个港口,从法国到南美去的,有时候先到纽约再过去。这是第一类问题。(以上2分钟)第二类问题呢,就是有关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习惯啊,风俗啊,思想啊,意识啊这一类问题。再有一类呢,关于船长啊,菲利普夫妇啊等等,还有对于勒的看法问题。这是第三类。最后呢,是“我”若瑟夫,他对于勒的看法。大致上这样四类。除了这四类问题以外,还有些什么要总结进去的?学生举手好,你说。生(1):当他的父亲看见于勒的时候,还没有确定是于勒,他的母亲为什么这样反感呢?师:好。他的父亲还没有确定是于勒的时候,他母亲就光火了,他母亲就“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是吗?为什么?在板书“三、”这部分的下面,板书:母为什么光火还有没有?学生举手你讲讲看。生(2):菲利普总是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来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师:他总是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来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在板书“三、”这部分下面,板书:永不变更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很好。还有吗?学生举手好,你讲。生(3):问话很低师:看学生座位表是叫吗?同学,请你再说一遍好吗?我还没有听得很清楚。说响一点,再说一遍。生(3):为什么没有见到于勒的时候,日夜想念他回来;但是,当看到了于勒后,又要避开他,不让他“认出来”呢?师:为什么没有见到的时候呢,是那么样地日夜想念,他的信成了“福音书”,是?但是,一碰到以后呢,却避而不见,不要让他看出来,免得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而且从船的这头,走到那头去,避开他,回来的时候也不坐这只船了,换了一只船。这是为什么?好的。在板书“三、”这部分下面,板书:前后态度还有呢?学生举手你说。生(4):既然“哲尔赛岛是穷人们最理想的游玩的地方”,那为什么在同一只船上,还有“打扮很漂亮的太太”?师:就在同一条船上,还有“打扮很漂亮的太太”在里面,什么道理?这一句归到这里。在板书“二、”这部分下面,板书:漂亮的太太哲尔赛?漂亮的太太为什么也会到哲尔赛去?为什么要到那里去?为什么不到巴黎去玩?为什么到哲尔赛去?很好!还有吗?学生举手你讲。生(5):船已经到了这个港口,为什么于勒没有去找他的哥哥嫂嫂?师:好的。于勒为什么明明已经到了这个港口了他的船是从哈佛尔到哲尔赛岛的,每天就在这个船上来来往往,已经到了这个港口。但是呢,于勒没有去找他的哥哥嫂嫂。为什么?很好在板书“四、”这部分下面,板书:于为什么不去找哥嫂为什么不去找哥哥嫂嫂?学生举手你讲吧。生(6):为什么于勒“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又一下子转为“全家唯一的希望”,接着,又是“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这是不是金钱在起着万能的作用?师:噢,她现在不仅是在提问题,她也在下结论是不是钱在起万能的作用?她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就是刚才同学已经提出的:为什么前后态度那么不同呢?开头是“分文不值”的人,后来是变成了“正直的人”;先是希望他回来,后来一看见他就要躲开,这是不是金钱在起万能作用?她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很好地思考,很认真地思考。这是课文里头很关键的一个问题!但是,我希望大家不是简单地得出结论你说是的,或者你说不是的。你们都要从课文里边,找出足够的论据。同学们,我想问题就暂时先提到这里,好吗?笑容问题太多了,咱们就没法解决了。如果这些讨论了,还有其它问题,你们再提。好?(以上6分钟)第一个问题呢,我们已经解决了。现在我们来看一看第二类的问题。第二类的问题,是些什么问题呢?边讲边指或边视板书菲利普家里明明很穷,但是呢还要“衣冠整齐”地去散步。既然穷,怎么还可能“衣冠整齐”?对。吃牡蛎,不是直接由于勒老水手,就是于勒嘛递给高贵的太太,而是要由男的先接一接,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吃东西,为什么还说是“文雅”呢?女婿有得吃,儿子为什么没有吃?为什么于勒这个信呢,“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为什么“哲尔赛是穷人们最理想的游玩的地方”?为什么明明于勒还没有回来,他们就感觉到于勒的回来是“十拿九稳”的?为什么哲尔赛岛明明是穷人们去玩的地方,但是漂亮的太太也去了?这些说明什么呢?这些问题我们先讨论。好不好?对以上这些问题当中的任何一个问题有看法、有想法的同学,都希望来发表意见。是不是需要两个人一起商量一下,好不好?同座的同学先开展一些讨论。好吧,抓紧一点!同座学生互相议论;教师巡视、指导。师:我现在了解到,和这两个同学,他们对家境穷,然而还要衣冠整齐地去散步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我现在请他们来说一说。先请讲,指定学生你是怎么理解的?生(7):他们出去,打扮一下,衣冠整整齐齐的,这是一般人的习惯。师:她说这是一般人的习惯,出去散步总要打扮一下,不是穿得破破烂烂地就出去了。你们同意这个看法吗?同意吗?学生议论示意有同意的,也有不同意的。很好。你同意吗?说说看。指定学生生(8):我不同意。师:你认为他们主要是要面子,所以才这样做。因此,指生(8)的理解,跟指生(7)不同。但是指生(8)你要说出你的理由。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们是要面子呢?还有别的同学有别的理解吗?指生(8)你补充吗?你的根据是什么看出他们是要面子?你哪怕在书上照出一句话来,做你的根据也好。否则呢,你的结论就是自己想的不信服。生(8):因为他们家里穷。师:因为他们家里是穷的一开头就讲他家里穷。是?生(8):“家里样样都要节省”;“买日用品也是常常是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但是出去散布、旅行,却装得阔气,好象很有钱的样子。师:家里明明很穷,买的衣服都是什么底货,“底货”就是陈货,就是留在那个“底下”的那些货,可以便宜点。但是还要摆阔气,好象呢,家庭很富裕,要面子。对?好,请坐,你说说看,指定学生我刚才听见你在发表另外一种意见。生(9):因为他们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所以,这是虚伪的一套。师:这是虚伪的一套。因为他们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每人都要面子,所以形成了虚伪的一套。对不对?那末,你没听刚才讲吗?一般人出去总要打扮一番。你有什么看法吗?你认为你们两个指生(7)和生(9)的看法,有什么不同吗?我感觉到是有不同的,说得出吧?你先强调了因为这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对吗?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好,他指生(9)还没有回答得更详细。但是,他的结论,是正确的。我感觉到你们还可以把其它的东西串起来,联系起来,一起看,这个家庭是怎么样的死要面子!是怎么样的要虚荣!因此,我们可以从刚才这三个同学讨论的意见虽然还没有完全统一起来,不过,我们在讨论其它问题的时候,是可以得到启发的,对这个问题可以得到深一步的理解。我们接下来看看,为什么在船上吃牡蛎的时候,女婿吃,儿子不吃呀?什么道理?怎么理解?谁来说?学生议论站起来站起来说。学生举手好,你说。生(10):因为他母亲舍不得化钱。师:好,因为若瑟夫的母亲舍不得化钱,怎么呢?生(10):所以不给她儿子吃。师:所以不给儿子吃。好。有不同意见吗?那么就是说,给女儿吃,母亲是舍得化钱了。是这个意思吧?学生小声议论是这个意思吗?嗯,指定学生讲讲看。生(11):不是母亲舍得化钱。所以给女儿吃,是因为有女婿在,是要面子。师:是要面子。因为有女婿在一起,所以女儿吃了。这个女婿是怎么来的?,指生(11)0你再结合课文的内容讲讲看,这个女婿是怎么会到这家庭里来的?生(11):因为给他看了于勒的信。师:噢,于勒来了信,就给这个人看,这个人一看就“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接着就结了婚。是?后来呢,当认出于勒以后,他们的女婿晓得?千方百计不让他知道。因此,你说的话,我倒很同意的。女儿和儿子不同在哪里?因为有个女婿在那里!是吧?因此就说明什么呢?课文这些内容说明什么问题啊?大家说。生(集体):虚荣。师:虚荣,而且也是虚伪的一套。明明是一个家庭里的人,但是,丈人、丈母对女婿是另一套,有道沟,还有这么一个区别在那里。对不对?因此,呀,指生(7)这就不是一般的习惯,都要穿得整齐的问题了。你同意我这个想法吗?刚才指生(9)说的时候,他所强调的,这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情况。对不对?刚才有个结论:这是金钱在起着万能的作用。对不对?女婿吃,儿子不吃,这个问题基本上可以了吗?基本上可以了。懂了吗?部分学生点头示意懂了,好。不懂,不同意的,还要说不懂,不同意啊!然后我们再来看,在吃牡蛎的时候,还有什么“文雅”的吃法。那个“文雅”和“不文雅”的吃法,应该怎么理解呢指板书“文雅”生(12):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师:因为他们是资本主义社会生(12):他们有一套生活方式。师: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生(12):如果莽莽撞撞地吃,就会有失身份。师:她说,如果不是文雅地吃,而是莽莽撞撞地吃,就有失身份。是?所以他父亲“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社会里虚荣的一套。是不是啊?这个问题指板书“文雅”也解决了。噢,那末现在我们再来看,挺“文雅”地吃牡蛎的高贵的太太们,为什么也会到哲尔赛岛去呢?这个问题,你们能不能作一个分析呀?这些打扮很漂亮的太太,你有什么根据啊,可以说,她们是很有钱的呢?有没有根据啊?指定学生你说说看,你的理解?说得响一点。生(13):这些太太看上去打扮很漂亮,但不一定说明她们是很有钱的师:她指生(13)说,打扮得漂亮,不一定是说明她们很有钱哪。若瑟夫一家出去的时候,不是课文交代得很清楚了吗?打扮一番,“衣冠整齐”,对吧?实际上他家有钱吗?没有钱。至于说哲尔赛岛,为什么说是“穷人们最理想的游玩的地方”呢?课文已经有了。我请一位同学把有关的内容找一找。好吗?课文本身已经解释了。109页。,指定学生你把它读出来,回答这个问题109页,找到了没有?生(14):朗读“我们家赶忙答应了他的请求,”师:我现在只要你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哲尔赛岛是穷人们最理想的游玩的地方”?生(14):朗读“这个小岛是属英国管的。路并不远,乘小轮船渡过海,便到了。因此,一个法国人只要航行两点钟,就可以到一个邻国,看看这个国内的民族,并且研究一下这个不列颠国旗覆盖着的岛上的风俗习惯。”师:对呀!为什么说哲尔赛岛,它是穷人们最理想的游玩地方?,指定学生你能回答吗?生(15):因为从法国到哲尔赛岛,只有两个小时,路并不远,船费花得很少。师:是呀!关键问题在于船费花得很少。但是,又能满足什么呢?生(15):出去。师:嗳,又能满足一下要求:出去所谓旅行一下。这个要求呢,还包括着一种虚荣心的满足在里头。对吗?因此说是“最理想的”。好,请坐。那末,信,注视板书“信”为什么要一遍一遍地拿给大家看呢?都懂了吗?这问题都懂了?都是一连串的,有关系的。对吧?好了。现在有关第二类的问题,你们看是不是都解决了?还没有解决的,提出来,不要有一点马虎。如果你们都解决了,我还要倒过来问你们问题。是不是都解决了?实事求是。还有不懂的吗?这一类里头?注视学生好。第三类,大家看,指板书“三、”这部分这是关于于勒的一些问题。你看,他的母亲为什么要称赞于勒,说他是“一个有办法的人”哪?这是在哪里啊?生(部分):108页。师:108页,对了。他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还没有觉得于勒是一个有办法的人。可他母亲呢,称他是“一个有办法的人”。为什么这样讲呢?本来啊,于勒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他父亲的那一部分。于是他们老是觉得于勒是“全家的恐怖”,是一个“分文不值的于勒”。但是后来他来了信,就觉得“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为什么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在收到他信前、后的态度,大不相同?在收到他信以后的态度,同他在船上遇到于勒以后的态度又大不相同?收到他信以后,觉得它是全家的“福音书”,若瑟夫的母亲说他是“一个有办法的人”,若瑟夫的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对他充满了希望。但是后来一下子就骂他是贼,骂他是流氓,骂他是讨饭的。为什么会这样的对待他?把这些都串起来,一起考虑。谁来回答?这需要很好思考。能不能初步理解?说说看。指定学生生(16):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是钱与钱的关系。只要是有钱,就是一个“正直的人”;没有钱,就是“流氓”。所以当菲利普收到了于勒的信,知道他赚了点钱,想赔偿菲利普的损失,于是就说他是一个正直的人。但是在船上遇到他,见到了他是这样一个衣服褴褛,就说他是流氓,是贼。所以,这完全是金钱关系金钱万能的世界。师:好,分析得挺好的。但是你的句子有些不大完整。你说了“一个衣服褴褛”,没有了。“衣服褴褛”的什么呢?生(16):衣服褴褛的水手。师:噢,衣服褴褛的水手。好,回答得还是很好的,你运用了褴褛这个词。还有没有补充?学生举手补充,你说。生(17):衣服褴褛的样子。师:噢,衣服褴褛的样子。一副褴褛相,也可以。或者说,他衣服穿得十分褴褛。书上是:“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我们讲话,语言要完整。关键问题前后这么大的转变,关键在哪里呢?就是在金钱,金钱在作崇。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有钱是亲属;没有钱呢,就是贼,就是流氓,就是讨饭的。船长为什么称他是“老流氓”啊?也是一样的,无非因为他穷。对不对?这些问题,基本上都解决了。噢,我们再看一看,当菲利普去问船长,这个卖牡蛎的到底是怎么一个人时,他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问?而是问了很多哲尔赛岛的情况啦,全船的船员啦,转弯抹角的,什么道理啊?学生举手。生(18):因为直截了当地问,会有失菲利普的体面。师:这是一种理解。有没有不同的理解?把那段课文看一看。其它同学怎么想的?学生各自阅读第三十二和三十三节师:,指定学生你怎么理解的?生(20):他是生怕别人知道关系。声音低师:噢,你再把话说得响一点。生(20):菲利普生怕别人知道关系。师:生怕别人知道谁的关系?生(20)他和于勒的关系。师:他和于勒的关系。是吗?好,很好!请坐。你看,说话说到点子上来了!说到最要害的地方来了!为什么要转弯抹角地问,不是直截了当一跑去就问呢?你想,一跑去就问,显然注意力就集中在于勒的身上,那人家不是要怀疑吗?你这个人跟于勒究竟是什么关系啊?而菲利普夫妇现在的心情呢,看到于勒那么穷,那么潦倒,真怕跟他沾上一点点边。对吗?因此,绝对不能够透露这个机密!又想问,但是呢又不大敢问;要问,但是又要转弯抹角地问。写出了他的复杂的心情!对不对?懂吗?生(集体):懂。认出是于勒以后,为什么菲利普夫妇要紧张?当肯定是于勒,确实是于勒,那个衣服褴褛的水手,正是于勒以后,菲利普夫妇为什么如此紧张?你看,菲利普去买牡蛎的时候他去的时候本来是怎么样?他是“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你注意到了吗?为什么这个时候“郑重其事”?他去买牡蛎的时候,为什么要“郑重其事”?你说说看,。指定学生生(21):因为他要摆一摆架子。师:噢,他要摆一摆架子。这个理解,我倒没想到;我觉得好的。我原来倒没有考虑到这个。那么我们有其它的理解吗?为什么“郑重其事”地走去,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卖牡蛎的年老水手走去呢?还有别的理解吗?,指定学生你知道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说一说。生(22):他看到打扮很漂亮的太太在吃牡蛎,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他很羡慕,所以,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也要想来摆一摆阔气。师:是啊,他很羡慕,很神往,他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他也要想来摆一摆阔气。是吗?是不是这个意思?所以他做出那种很郑重其事的样子,很一本正经的样子,仿佛他买了几个牡蛎吃了,他也就一下子变成高贵的人了。对不对啊?但是,一发现那个水手是于勒的时候,看110页,“突然”“不安”起来!是?“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最后呢,112页,父亲是“神色张皇”,他讲话的时候,是“结结巴巴”,而且他一点没有办法,他说:“咱们怎么办呢?”“出大乱子了!”那么,母亲呢?先是怕起来了,说“胡说八道”,“你疯了!”接着,“哆嗦”了。最后就大骂于勒:我早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为什么当发现真的是于勒那个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的水手真的是于勒以后,他们是那样的紧张?什么道理?生(23):因为父亲和母亲过去的希望全落空了。以前把希望都寄托在于勒身上,这一下他们全落空了!师:是呀!“上千种计划”全部都落空了!美梦一下子呢,全部变成肥皂泡了!对不对啊?本来还想买“一所别墅”呢,现在全部完了!所以,就这么紧张。父亲的害怕,母亲的暴露,其实呢,两个人思想是怎么样?生(集体):是一致的。师:是一致的。对。最后还有两个小问题。对于卖牡蛎的人,若瑟夫为什么给他十个铜子的小费?若瑟夫明明知道,母亲和父亲要躲得他远远的,“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别叫那人挨近我们!”为什么还要给他十个铜子的小费呢?这说明什么?谁能说?你来说,指定学生好吗?生(24):对于勒表示同情。师:哦,指生(24)讲得好。同学们,请你们注意一下,课文里有哪些内容哪些具体叙述的内容,说明若瑟夫是比较同情于勒的?有补充吗?,你有吗?生(25):没有。没有。喔,请坐下。其它同学有吗?你看,在“我”的眼光当中,于勒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在这些描写当中,包含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写出了“我”“我”的眼光当中的于勒,是什么样子的?因此反映了“我”的什么样的心情?看到没有?好,谁来说?。指定学生生(26):声音很低师:你说得很好的。你告诉大家:在哪里第几页?第几行?生(26):112页下面。师:112页,你把它读出来。生(26):朗读“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师:好,请坐。他念出来的,你们找到了吗?学生点头示意找到了。那么这反映了什么呢?反映了“我”对于勒的同情的心情。是?你怎么看出是同情心呢?为什么能这样讲呢?表情朗读“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为什么说这反映了“我”对于勒的同情呢?在这一页当中,112页,写他父亲时说“父亲神色很狼狈”;接下来呢,最后一行,写于勒“狼狈不堪”。这两个“狼狈”的意思并不一样。前面写了父亲神色很“狼狈”,那是写他父亲很窘的样子。板书:窘很窘的样子,很为难的样子,手足无措的样子。下面这个狼狈不堪的“狼狈”两个字,尽管是同样的一个词,但是,意义上有不同。那末这段描写,为什么说是反映了若瑟夫对于勒的同情?你看这个句子,如果拿掉两个字,是不是一样的?“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手。”通不通?通的。可是句子这样写:“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两个句子意思一样吗?不一样,不同。那么不同在哪里?为什么在这里“我”的观点已经出来了。为什么说这里还反映了若瑟夫对于勒的同情呢?你能够来跟我说明一下吗?谁来说说看?,指定学生你来说,你怎么理解?学生迟疑呵,说得出吗?说不出。好,坐下,好好想一想。谁说得出吗?学生举手好,。生(27):因为他并不是好吃懒做的。这是劳动的手。师:说得响一点。生(27):复述师:噢,他并不是好吃懒做的,而是什么?而是当水手的,是劳动的。对吗?说得很好。她叫什么名字啊?我还没有请她发过言,看学生座位表叫,是不是?学生纠正好,叫。亲切地,你讲得很好的,你怎么不多发发言?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是一双劳动的手啊!还有别的地方吗?大体上是这样。总而言之,若瑟夫对于于勒呢,是同情的。对吧?我们看,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于勒明明在这码头进进出出,为什么不找他哥哥和嫂嫂?为什么不去找?从船长的话里头,可以看出他没有去;从课文的情节描写,可以看出他没有去。这说明什么?为什么他不去?谁来讲?学生举手生(28):因为他欠了他哥哥嫂嫂的钱,所以他不去。师:因为他欠了哥哥嫂嫂的钱,所以他不去。这是有根据的。这话说得很好,课文是这样讲的。好。生(29):他不去找他哥哥嫂嫂,是因为欠了他们的钱,他没有钱师:因为他没有钱怎么样?生(29):没有钱好还他们,而他晓得哥哥嫂嫂要向他要钱,所以他不去。师:他没有去。你看指生(29)讲了两点意思。首先说他欠了他们的钱。这个呢,跟刚才的意见是一样的。指生(28)的回答但是,他又晓得他哥哥嫂嫂要向他要钱,而他没有钱还他们。那末我们可以看到,于勒这个人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你们能不能作些分析?从这些情节来看呢,这个人总的来说,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生(部分):也是要虚荣的人。师:他也是图虚荣的罗!这是一种意见。还有什么别的看法吗?有吗?学生举手好,你说说看。生(30):他也有自尊心。师:他也有自尊心。好,你们两人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他有自尊心,他也要面子。这个大家都知道了。还有没有别的理解?有没有?没有,就统一啦!看看就一致了吗?那末好,我再补充一点。学生举手嗬,你说,。生(31):他还是靠自己的劳动过生活。师:他还是能靠自己的劳动过生活。是?卖牡蛎,他是靠劳动来生活的。你看看,但是,他又没有钱。话没说完,把话讲完整。生(31):不去找他哥哥嫂嫂,是因为欠了他们债,想逃避还债。师:噢,是这样。那末他是想逃债了,照你说。学生笑声是不是这样?学生举手好,你说。生(32):靠哥哥嫂嫂是没有用的,他只有通过劳动,这样才能养活自己。他在资本主义社会,自己很穷,也发不了财。师:他发不了财。这个问题呀,大家发表了好些意见,讨论还是比较细致的。说实在话,有好些想法,原来我没有想到。我是另外一种想法。同学们看看,是不是正确?有没有足够的根据?我觉得于勒如果真的是象船长讲的,他是流氓,如果真的象若瑟夫的母亲讲的是个贼,是个讨饭的,他为什么不讨饭讨到哥哥家里去?可以讨去嘛。对吗?如果是流氓的话,他会不择手段,来敲榨勒索嘛。然而于勒呢,于勒怎么?他是在劳动。因此从这点来讲呢,我觉得于勒这个人呀,还有这么一个基本的一面。我想我这点看法,并不排斥你们大家刚刚所发表的一些意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专业中的科研探索与应用前景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卫生资格考试一站式复习全攻略试题及答案
- 就执业药师考试中的生物伦理问题展开讨论及试题答案
- 行政法中的法规适用问题试题及答案
- 护士执业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复习
- 众多考生的执业药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常见行政法学错误及试题及答案反馈
- 行政法学考试知识框架与试题答案
- 深度分析执业医师试题及答案
- 外科临床操作试题及答案
- DB21T 3532-2021 植保无人机释放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技术规程
- 碳酸乙酯(碳酸二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 模具保养记录表
-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材分析说课稿课件
- SAP零售行业解决方案
- 四川大学年《系统解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 博德之门BG+TOSC细节攻略
- 西南交通大学《行车组织》区段站工作组织课程设计(附大图)
- 正畸沙龙专用宣教PPT-口腔正畸正当时
- 阿帕套装汽车改灯灯光升级ppt课件
- 年产12.5万吨盐酸工程二段吸收工序工艺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