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文言文超全面复习.doc_第1页
初一文言文超全面复习.doc_第2页
初一文言文超全面复习.doc_第3页
初一文言文超全面复习.doc_第4页
初一文言文超全面复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童趣一、解释加点词1、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2、项为之强( )() () 3、徐喷以烟( )()4、果如鹤唳云端()5、以丛草为林() 6、盖一癞虾蟆 ( ) 7、方出神()8、鞭数十()9、二虫尽为所吞()10、作青云白鹤观( )11、又留蚊于素帐中( )12、明察秋毫( )13、故时有物外之趣( )( )二、翻译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3、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4、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5、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6、蹲其身,使与台齐。 7、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三、简答 1、概括出文中描绘的三件趣事:_ ,_,_。2、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短语是: 。点明时间的一个词语是 3、第二段中点明所写内容属想象的一个词语是_4、“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 5、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写出三个 6、全文围绕一个“趣”字,第一段总写“有物外之趣”,第二、三段与“趣”字相应的表示作者感受的短语分别是 、 。7、从文中你感到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8、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有很多趣事,请你学着运用记叙、描写的语言发挥联想和想像,说出自己童年的一件趣事。 论语十则一、解释加点词1、人不知而不愠()2、吾日三省吾身()(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传不习乎()5、温故而知新()6、可以为师矣()7、罔( )8、殆( )9、是知也( )10、仁以为已任()11、死而后已()1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13、士不可以不弘毅()14、其恕乎()( )15、择其善者而从之()16、诲女知之乎()17、可以为师矣( )18、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二、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1、不亦说乎( )通( )_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通( )_ 3、诲女知之乎( )通( )_三、写出三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 、 格言警句两句: 四、对下列“而”字的用法归类1、学而时习之2、人知而不愠3、温故而知新4、为人谋而不忠乎5、学而不思则罔6、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任重而道远8、死而后已表顺接: 表转接: 表并列: 五、翻译下面句子。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六、回答下面的问题。1、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_。(用课文原句填写)2、“重”表现在哪些地方?“远”表现在哪些地方?答:_ 3、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 5、结合自已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文中第七则内容的理解 七、按要求默写课文中的有关语句。(1)与“举一反三是智慧的摇篮”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3)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4)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 :_八、根据课文内容,将下面的有关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A求知态度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B学习方法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C修身做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山市一、解释加点词1、然数年恒不一见( )2、高插青冥( )3、相顾惊疑( )4、念近中无此禅院( )5、无何( )6、碧瓦飞甍( )7、始悟为山市()8、高垣( )9、连亘六七里( )10、莽莽( )11、历历在目( )12、一切乌有( )13、惟危楼一座( )14、霄汉( )15、窗扉皆洞开( )( )16、裁如星点( )17、黯然缥缈()18、逾时()19、倏忽( )20、市肆( )21、或凭或立( )( )二、翻译1、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2、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4、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5、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三、回答下列题1、填空,写出山市发展变化的过程 :孤塔( )( )( )消失2、依次写出文中出现的时间词: 、 、 、 、 、 、 。3、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或短语概括山市的特点: 、 。4、为什么那时的人把“山市”叫做“鬼书”? 5、请联系有关知识,对“山市”这一现象作出科学解释。 世说新语两则一、解释加点词1、内集( )2、俄而雪骤( )(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5、与友期行( )6、尊君在不( )7、去后乃至( )8、相委而去( )( )9、下车引之( )10、入门不顾( )11、公欣然曰(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三、简答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 2、咏雪一文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从哪里看出? 3、你还可以说出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4、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从本文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一、解释加点词1、其家甚智其子()2、天雨墙坏()()3、亦云()4、暮而果大亡其财( )( )5、马无故亡而入胡()6、人皆吊之( )7、此何遽不为福乎( )8、居数月( )9、将胡骏马而归( )10、堕而折其髀( )11、死者十九( )12、引弦而战( )13、父子相保( )14、不筑( )二、翻译1、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2、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3、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4、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三、分别写出两则寓言的寓意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一、童趣1给加点的字注音。 土砾( ) 怡( ) 壑( ) 癞蛤蟆(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私拟作群鹤舞空( ) (2)项为之强( ) (3)凹者为壑( )(4)又留蚊于素帐中( ) (5)果如鹤唳云端( )(6)不觉呀然惊恐( )(7)捉蛤蟆,鞭数十( )3解释句中的文言虚词。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 ) 使与台齐(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 余年幼,方出神( )4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常蹲其身( )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 ) 鞭数十,驱之别院( )5翻译下列句子。(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译文: (2)作青云白鹤观。译文: (3)鞭数十,驱之别院。译文: (4)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译文: 二、十则(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 ) 2.人不知而不愠。(愠: )3.吾日三省吾身。(日: )(三省: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 5.温故而知新。(故: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 ) (殆: )7.由,诲女知之乎!是知也。(女: )(是: )(知: )8.见贤思齐焉。(齐: ) 9.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 )10.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 )(欲: )(施: ) (三)理解性背诵默写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 , 。 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 。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来表示。 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奥运会在北京召开,京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三.山市1.加点字注音。 青冥( )飞甍( )连亘( ) 窗扉( )睥睨( )( ) 高垣( ) 逾时( )倏忽( ) 遂(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 ) 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 )(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 )3.翻译下列句子A.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B.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4.从文中依次摘出五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加以解释,然后说明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解释: ; 解释: ; 解释: ; 解释: ; 解释: 。 5.“一切乌有”中的“乌有”意为 ,有一个含有“乌有”的成语是 。6.将“始悟为山市”改为“始知为山市”可否?为什么?四、世说新语1加点字注音。柳絮( ) 差可拟( ) 尊君在不( ) 雪骤( )2解释加点词。寒雪日内集( ) 俄而雪骤( )( ) 公欣然曰( ) 撒盐空中差可拟( )(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 去后乃至( ) 与友期行( ) 相委而去( ) 元方入门不顾( ) 下车引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期日中,过中不至。(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4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待君久不至,( )已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五、寓言两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智子疑邻(智: ) 暮而果大亡其财(果: )(亡: )马无故亡而入胡(亡: ) 人皆吊之(吊: )此何遽不为福乎(何遽: ) 居数月(居: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 ) 死者十九(十九: )六、诗词默写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描写季节未到,事物却提前发生变化,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小动物在初春暖阳的下忙碌、喜庆的诗句是:( )3、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动静结合,写出环境的清净,气氛的愉悦,作者内心的闲适之情的诗句是:( )4、曹操的龟虽寿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作者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慨的诗句是:( )5、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6、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7、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最能表达作者渴望与友人(爱人)相聚情感的诗句是:( )8、杜牧泊秦淮中描写迷蒙、冷清的水上夜景,衬托作者忧伤心情的诗句是:( )暗指统治阶级不顾国事,过着纸醉金迷的糜烂生活的诗句是:( )9、晏殊浣溪沙中,感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千古名句是:( )10、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暗示人生难免困难重重,表达作者乐观面对困难的态度的诗句是:( )11、李清照如梦令中,间接描写藕花亭亭、荷叶田田的两句词是:( )12、朱熹观书有感中,极力描写方塘水的清澈,水中景色宜人的两句诗是:;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两句诗是:( )。13、补充完整下列括号里的字:争( ),争( ),惊起一滩鸥(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检测一、伤仲永1加点字注音。 邑人( ) 日扳仲永( ) 不能称前时之闻( )环谒于邑人( ) 泯然众人矣( ) 卒之为众人( )2解释加点的字。世隶耕( ) 未尝识书具( ) 并自为其名( )指物作诗立就( ) 稍稍宾客其父( ) 或以钱币乞之( )环谒于邑人( ) 不能称前时之闻( ) 泯然众人矣( )受之于天( ) 贤于材人远矣( ) 得为众人而已耶(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其”所指代的内容。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稍稍宾客其父( ) 父利其然也( )4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其中加点词的意思。(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奇: 宾客: 译文: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利: 译文: 5用原文填空。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 _”;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 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 _ _”。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_ _”。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 _。(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二、孙权劝学1.注音:卿( ) 岂( ) 涉猎( ) 孰( ) 遂( )2.解词:权谓吕蒙曰( ) 蒙辞以军中多务( )(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孰若孤( )( ) 自以为大有所益( )但当涉猎( )( ) 当涂掌事( ) 蒙乃始就学( )即更刮目相待( ) 及鲁肃过寻阳( )( ) 见事之晚( )3.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4.成语解释:刮目相待(看): 吴下阿蒙: 三、口技 1、解释加点词语:京中有善口技者( ) 会宾客大宴( )施八尺屏障( ) 众宾团坐( ) 妇拍而呜之( )奋袖出臂( )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 )( ) 妇抚儿乳( )( )宾客意少舒( )(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虽人有百手不能名其一处也( )( )2、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善:京中有善口技者择其善者而从之、毕:众妙毕备群响毕绝 、坐:满坐寂然 口技人坐屏障中3、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时间词语:表示突然发生: 表示同时发生: 表示相继发生: 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4、翻译下列句子: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5.与“宾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 )A.心情舒畅.动作舒缓.舒筋活血6.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 ).莫可名状.至理名言.有名无实四、狼1.解释加点的字。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 )有剩骨。途中两狼,缀( )行甚远。屠惧,投以( ) 骨。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一起)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 )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 )奔倚( )其下,弛( )担持( )刀。狼不敢前( ),眈眈相向。少时( ),一狼径( )去( ),其一犬( )坐于前。久之( ),目似瞑,意( )暇甚。屠暴( )起,以( )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 )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 )其中,意( )将隧入以( )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屠自后断其股( ),亦毙之。乃( )悟前狼寐,盖( )以( )诱( )敌( )。狼亦黠( )矣,而顷刻( )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 )哉?止增笑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译文: (2)其一犬坐于前。译文: (3)乃悟前狼寐,盖以透敌。译文: 3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其”各代什么?恐前后受其敌( ) 一狼洞其中( )4下边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五、诗词默写1、论语十则中,揭示“学”与“思”的密切关系的两句话是:( );高度概括“恕”的含义的句子是:( )。 王维竹里馆中,通过描写环境的幽静来传达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心境的两句诗是:( )3、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写景色晴朗秀美的两句诗是:( )4、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点明主旨的两句诗是:( )1、默写送灵澈上人:2、默写约客: 3、论诗中,赞美人才辈出,反映作者创新精神的两句诗是:( )1、根据上下文,补充完整括号内的句子:(1)( ,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2)雄兔脚扑朔,( ; , )。2、听写: (1)东市买骏马,南市买鞍( )。(2)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 )。(3)出门看( )伴,( )伴皆惊忙。1、望岳中,运用拟人手法,写泰山的秀丽雄奇的两句诗是:( )2、望岳中,抒发作者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积极乐观的豁达情怀的两句诗是:( )3、春望中,运用拟人手法,写感时恨别,触目伤怀的两句诗是:( )4、春望中,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写国家战乱不断,百姓家信难托的悲惨生活的两句诗是:( )5、石壕吏中,最能概括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的两句诗是:( )1、陋室铭的主旨句是:( )2、陋室铭中写环境优美的两句话是:( )3、陋室铭中写交往的人的高贵、优雅的两句话是:( )4、陋室铭中,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作者生活轻松、愉悦的两句话是:( )5、爱莲说中,写荷花品质纯洁、高尚的千古名句是:(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参考答案一、童趣1给加点的字注音。 土砾(l)怡(y)壑(h)癞蛤蟆(li)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私拟作群鹤舞空(比做) (2)项为之强(通“僵”,僵硬) (3)凹者为壑(山谷)(4)又留蚊于素帐中(白色的) (5)果如鹤唳云端(鸣叫)(6)不觉呀然惊恐(惊异的样子) (7)捉蛤蟆,鞭数十(用鞭子打)3解释句中的文言虚词。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在) 使与台齐(同)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把) 余年幼,方出神(刚好,正好)4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常蹲其身(自己)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丛草、虫蚁、土砾)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二虫)鞭数十,驱之别院(癞蛤蟆)5翻译下列句子。(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译文: 我心里这样想,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2)作青云白鹤观。译文:(我把这个景象)比做“青云白鹤”的景观。(3)鞭数十,驱之别院。译文: 用鞭子打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4)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译文: 舌头一吐,二虫全部被它吞下。二、十则(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发怒)3.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5.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7.由,诲女知之乎!是知也。(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8.见贤思齐焉。(齐:相同) 9.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刚强,勇毅)10.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大概,也许)(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二)写出课文中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知新 、 见贤思齐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任重道远 、 死而后已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择善而从 、 学而不厌 、 诲人不倦 、不耻下问(三)理解性背诵默写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来表示.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