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复习题一、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文后各小题。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申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4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 5 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3分)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扶苏以数谏故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B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项燕为楚将 贤能为之用D楚人怜之 二世杀之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失期,法皆斩。译:天下苦秦久矣;译: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译: :8、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3分)(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9、选出翻译时括号里的内容无须补出的一句( )(3分)A九百人屯(于)大泽乡。 B上使(之)外将兵。C天下苦(于)秦久矣。 D失期,法皆斩(之)。10、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陈胜、吴广乃谋曰 聚室而谋曰 B、扶苏以数谏故 广故数言欲亡 C、得鱼腹中书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帝丛祠中 时时而间进1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A、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B、会天大雨 ( )C、度已失期( ) D、夜篝火( )12、翻译下列句子:(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13、文意理解:(1)、陈胜确定的方针是: ;拟定的口号是: ;威众之策是: (2) 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其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1.原文选自 汉著名 家 家司马迁的史记(2分)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数 属 举 宁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2分)译文: 4.说说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2分)答: 5. 回忆全文,指出起义的地点 ,引发起义的根本原因 。6. 、从“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看出陈涉是个怎样的人?7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吴广素爱人 素:s 朴素B广故数言欲亡 亡:wng 死亡C尉果笞广 笞:ch 用竹板打D被坚执锐 被:bi 同“披”8翻译下面语句。(2分)为坛而盟,祭以尉首。苟富贵,勿相忘。9、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4分) 10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11、读下面各组句子,指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两组:( )(4分)A为坛而盟山盟海誓B死即举大名耳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C吴广为都尉是以众议举宠为督D从民欲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二、阅读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刘向)选段,回答下列各题。秦王怫然怒,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徒以有先生也。” 1.疏通字词:解释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秦王怫然怒( ) 免冠徒跣 ( ) 休祲降于天( ) 天下缟素( ) (5)、秦王色挠( ) (6)、长跪而谢之曰( )2.整理文句:我能翻译下列句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3. 品读文段:说一说,秦王说“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时,他是什么语气?这句话又有什么言外之意?4. 分析形象:结合这两段文字,谈一谈唐雎和秦王这两个人物形象。5. 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6. 内容理解:面对秦王咄咄逼人的气势,唐雎是如何应对的?我的理解:_7. 拓展延伸: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的诸多谋士在维护国家尊严和人民利益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战国时蔺相如,出使强秦却能完璧归赵,一时传为美谈。你还知道有哪些能人轶事,任选一个,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事迹。(50字左右)我的积累:_8. 下面是摘抄的秦王和唐雎的话,简要分析人物说话时的心理状态和所能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1)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2)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秦王:(1)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至五百里在?”(2)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唐雎:隆中对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以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也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1.字词辨析:下面加点的“之”,该如何理解?请把它的解释填在括号里。贤能为之用( )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 2.文句理解: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此殆天所以资将军。_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_ (3)、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3.内容整理: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报采取的对策是不同的。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分别是什么。并说说,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提出了什么样的战略方针?(可用文中原句回答)对曹操:_ _对孙权:_ _对刘表、刘璋:_ _对诸戎、夷越:_ _最终目标:_ _ 4、文意理解:(1)、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2)、人物分析:在诸葛亮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 (3)、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4) 、写关张不悦有何作用?5.拓展延伸: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写的即是这一段故事。除了这段故事外,你还知道哪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人物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他们写在下面。 6、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诚如是,则霸业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谓为信然 信义著于四海C 、遂用猖蹶 此用武之国 D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因屏人曰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A、由是先主遂诣( )亮 B、利( )尽 C、此殆天所以资( )将军 D、民殷( )国富而不知存恤 8、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来说明。(可用文中原句来回答。)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出师表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 A. 以光先帝遗德 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皆刑其长吏 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使内外异法也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渔人甚异之 E. 恢弘志士之气苦其心志(孟子二章)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 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和_。4. “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外”指_;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和_。 5. 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6. 写出第一段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一句话: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4分)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10笫3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先帝的哪两件事?请分别用4字语回答。(4分)1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2分)秋( ) 报( ) 光( ) 塞( ) 值: 义:12“开张圣听”的意思是_,“引喻失义”的意思是_(2分)13翻译“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14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_的建议。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_。15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崩殂”“菲薄”两词分别读为“ ”“ ”B. 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秋”字可看出,诸葛亮写这封信是在秋天。C. 文中“先帝”“陛下”是指同一个人。D.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是个倒装句,即“于内不懈”,“于外忘身”。16、 从选文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人。 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分) 臣本布衣布衣: 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遂许先产以驱驰驱驰: 深入不毛不毛: 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分) 、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分)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0、下列对文章(节选)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分) 、表、记,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两段文字五次提到先帝,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 、作者把“北定中原”看作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这两段文字,寓情于议,感人之深。21、 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22、 文章六七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可以分别概括为_、_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23、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文中“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臣”指诸葛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健食品品牌国际化推广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能力提升题库含答案详解(综合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模拟考试高能含答案详解(a卷)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练习题库含答案详解(达标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测试卷带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模拟考试高能及完整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年轻生社会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辽宁警务辅助人员招聘考试(申论)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2025江苏盐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直属单位招录政府购买服务用工5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民法典第679条条文及劳动合同解除争议处理规范
- 公司技术成果归属协议书
- 公司利益分成协议书
- 2025-2030年吸尘器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行测资料5000题题库
- 铁路退休人员乘车优惠政策
- 人工智能导论课件 第十三章 类脑智能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保护地 整合优化方案
- (高清版)DB5134∕T 15.1-2021 康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 第1部分:建设要求
- 光伏发电合作合同协议书8篇
- 湖北省十一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数学联考及答案
- GB/T 20424-2025重有色金属精矿产品中有害元素的限量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