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资源整合和提升服务为宗旨-推动云计算健康发展(宁家骏)PPT课件.ppt_第1页
以资源整合和提升服务为宗旨-推动云计算健康发展(宁家骏)PPT课件.ppt_第2页
以资源整合和提升服务为宗旨-推动云计算健康发展(宁家骏)PPT课件.ppt_第3页
以资源整合和提升服务为宗旨-推动云计算健康发展(宁家骏)PPT课件.ppt_第4页
以资源整合和提升服务为宗旨-推动云计算健康发展(宁家骏)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资源整合和提升服务为宗旨推动云计算健康发展 宁家骏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信息中心 1 提纲 信息技术持续高速发展带来了新的计算模式推进云计算健康创新发展是 十二五 信息化的重大课题以应用为核心 依托云平台 推进电子政务集约化健康发展小结 2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什么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革命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广泛利用导致信息的大量生产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 如何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 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有益的服务 必须对海量信息进行搜索 挖掘 分析这才是云计算的真正意义云计算意义包括但绝不仅限于节约成本 而是如何利用好海量信息 提供新信息和高水平的信息分析服务发展分析能力 必须建立模型 这离不开云计算 云计算带领了跨学科发展的新方向 例如云计算生物学 研究个人化医药 一信息化在新经济时代地位更加重要 3 当今时代步入了一个信息化助力社会全方位创新的重要时期 当今时代 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 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 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进入21世纪 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 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 信息科技将进一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知识传播应用进程的重要引擎 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将进一步为人类认知客观规律 推动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新的前景 云计算 云服务和云安全 将成为新时期信息化理论 技术和实践重大突破的前沿 为新时期信息化展现新的前景 4 新的计算模式进一步趋向融合 新型计算模式 SOLOMOCOSO社交LO位置服务MO移动CO商业 新时代信息化模式更加多样化 5 信息技术新发展 21世纪近10年以来 信息技术革命性地震撼并颠覆着人类的生产和生存方式 以云计算 物联网 三网融合 虚拟技术 移动通讯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益蓬勃发展 渗透到人类生产 生活的各个领域 信息技术已成为各国的基础性 战略性产业 其发展对科技期刊的业务范围 发展路径 商业模式 人员素质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6 7 WEB时代 PC时代 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进入新时代 2012 发明PC 1974 38年前 互联网时代 移动通信时代 宽带移动通信时代 73年前 1939 发明电视 46年前 后摩尔时代2018 移动互联网时代2012 后PC时代2012 后WEB时代2012 云计算时代2015 物联网时代2020 LTE 数字化 平板化电视时代2010 DOS GUI Web Cloud 以计算机为中心 Windows成为PC平台 以软件为中心 以服务为中心 网络时代 PC时代 云计算时代 以用户为中心 网络共享 信息共享 资源共享 IOT 物联网时代 以应用为中心 3 18 2020 7 计算机数据处理的发展 3 18 2020 8 9 后Web时代的演进 1990 2000 2010 2030 2020 Web2 0 Web3 0 Web4 0 Web1 0 HTML HTTP AJAX Tagging RDF Sparqi SemanticWeb Moresmarterandproductiveapp 信息分发技术 信息交互技术 语义技术 智能应用技术 内容由网站专业人员产生 内容还可由物件产生 自然语言处理 机器学习 上下文感知 集成信息给出有意义的解答 来源 NovaSpivack RadarNetworks linkeddatamodel Web浏览 地址薄 群件 关键词搜索 查号门户 数据库 文件服务器 Office2 0 即时通信 维基百科 博客 微博 社交网络 社区门户 SaaS 语义搜索 语义图书馆 语义数据库 语义社区门户 语义代理 Widgets Mashup 分布搜索 智能个人代理 连接信息 连接人 连接物件 连接智能 自组织 内容感知 自描述 自配置 自治通信 内容由网民产生 组合数据与服务 面向关系 长尾 双向交互 从Web1 0到Web2 0 由消费到参与 由下载到上传 由浏览到分享 搜索引擎演变为推荐引擎 让您发现您原来不知道的但又是您感兴趣的网站 WEB2 0为代表的网络传播技术工具 模糊了新闻发布者和受众的边界 从根本上动摇了新闻发布权力绝对集中的传统格局 网页内容的监管面临严峻挑战 新闻网站 游戏网站 购物网站 社交网站 3 18 2020 9 云计算特点 超大规模 服务器群虚拟化 可以看作是一片用于计算的云高可靠性 冗余副本 负载均衡通用性 支撑千变万化的实际应用高可扩展性 灵活 动态伸缩按需服务 按需购买极其廉价 不再需要一次性购买超级电脑安全 摆脱数据丢失 病毒入侵方便 支持多终端 数据共享 3 18 2020 10 全球信息服务业的增长态势 2011年全球信息服务业总产值4940亿美元2012年预计为5110亿美元 较2011年增长约3 4 预计未来三年将彻底摆脱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 进入新一轮稳定增长 全球信息服务业营业额发展态势 数据来源 OutSellInc 11 IT技术发展推动集中式信息化建设 以多核化 万兆网络 虚拟化技术 IPV6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 网络带宽资源逐步丰富 网络交付模式逐渐成熟 多核化 万兆网络 虚拟化 IPV6 IT信息化发展趋势 云计算的产生和演进 计算能力的需求的增长 为什么会有云计算 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简化应用部署和管理应用系统和基础设施更加灵活的互相适应方便的将应用扩展到网络环境经济有效地处理高峰期处理注重新功能开发 而非基础设施 信息经济需要改变 云计算是服务模式创新 云计算云计算是为用户提供无限计算资源的商业服务 是能够自我管理计算资源的系统平台 是应用服务按需定制 易于扩展的软件架构 3 18 2020 16 云计算时代已经到来 典型云计算提供商及主营业务 网络服务搜索 邮箱 地图 在线软件 即时通信等GoogleAppEngineWeb应用开发平台 搜索引擎与综合门户搭建4000节点 16PB存储的Hadoop云计算平台 WindowsAzurePlatform云操作系统WindowsOnline LiveSharePoint CRM Office AWS服务平台提供S3 SimpleDB EC2 SimpleQuene等计算 存储资源的租赁服务 CRM软件平台提供CRM软件的在线租赁服务为企业提供互联网应用的开发和运维平台 BlueCloud云计算平台6 1云计算解决方案 Mozy云存储平台依托自主可控产品与技术搭建数据中心 为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在线备份服务 vSpherevCentervCloud Gartner报告指出 2010年全球云服务收入达到683亿美元 与2009年586亿美元的收入相比 增长16 6 到2012年 80 的财富1000强企业将使用云计算服务 到2013年将增长至1501亿美元 赛迪资讯预测 未来3年 在中国市场规模也将从2009年的92 23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606 78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7 4 OraclePrivateCloudOracle产品线Sun解决方案 行业云解决方案云计算核心设备云计算操作系统云计算服务 华为等 18 Text Touch Sound Move Graphical 1980s 1990s 2000s 智能终端开创后PC和云终端时代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MP3 装上彩屏 照像机 手写输入 录音机 TV功能 游戏加速卡 3G和WiFi 触摸屏 嵌入传感器功能 PC功能 双核处理器 GPU 遥控器 摄像机 四核处理器 重力感应 光线感应 手势输入 语音搜索 语音翻译 柔性屏幕 3D游戏 投影仪 画板 移动终端成为物联网节点 加速度传感器 陀螺仪传感器 亮度传感器 地磁传感器方向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距离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核辐射传感器 人机接口的演进 听和讲 看和写 触摸 感知 NFC 3 18 2020 18 19 iPod Blackberry Netbook iPhone iPad 360 300 180 74 28 销售达到100万的天数 移动互联网为云计算插上新翅膀 中国的桌面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长速度 来源 李开复 变迁与机遇 2012年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2 3 23 来源 华为公司 智能手机的能力相当于8年前的PC 3 18 2020 19 DigitalMedicalTechnologies Ltd 云计算的几大形式 云计算服务类形基础设施即服务 IaaS 软件即服务 SaaS 网络服务平台即服务 PaaS 管理服务提供商 MSP 商业服务平台云安全 3 18 2020 20 云计算是实现信息共享和高效协同的大脑 云计算基础设施 API能力接口 能力组件 EnablerPlatform 工商财税 公安 交通 个人医疗 数据迁移 横向拉通 云应用与服务 基础能力组件 电子认证 信用体系 地理信息 视频等组件 异构云服务总线 CloudServiceBroker 中小企业 基于云的应用与服务 实现跨部门的信息与资源共享和应用的高效协同 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21 云计算开启信息产业的 工业革命 OS OS OS App1 App2 App3 CloudOS App1 App2 App3 大型机时代 PC时代 云计算时代 LAN Internet 政府引导 服务提供 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 基于云计算的综合信息服务 虚拟化 按需可伸缩 弹性计算 资源共享 节能环保 土地集约 研发创新 云计算核心技术突破 生产制造 软硬件研发生产和集成 客户 行业 企业 个人 享受全新模式的云计算服务 22 云计算雄居十大战略技术之首 市场前景广阔 Gartner评估 云计算继续排名2011年10大战略技术首位Gartner预测 到2012年 80 的财富1000强企业将会应用云计算服务IDC报告 在未来3年里 中国云计算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5 在2012年 达到75亿美元ForresterResearch报告 2011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407亿美元 2020年增至2410亿美元 23 海量数据增长是不可阻挡的洪流 据 经济学人 杂志统计和预测 数据的增长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 人类在2005年创造的数据是1500亿GB 2010年是12000亿GB刚刚引入艾字节 exabyte 单位 即1艾字节 1024PB 1024 1024TB 1024 1024 1024GB 现在又引入了泽字节的概念 zettabyte 1泽字节 1024艾字节预测2012年人类将创造2729EXB 而到2015年将达到7910EXB海量数据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新时代信息量超出常态增长 3 18 2020 24 实例之一 位置服务需要更多的数据现势性 数据现势性属性众多位置信息地物与设施信息组织机构信息相关商品与服务信息相关商务信息相关交通信息相关交易信息带来海量信息的增长 新时代信息需求更加多样化 3 18 2020 25 26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美国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Telegeography的数据显示 2010年国际互联网流量增速62 东欧和印度等地区增幅超过了100 2010年全球数据总量达600EB 1EB 1018Byte 全球信息总量每两年就可以翻一番将有90 的数字内容属于音像等非结构化内容 3 18 2020 26 BigDataHasArrived GeophysicalExploration MedicalImaging VideoSurveillance MobileSensors VideoRendering GeneSequencing SmartGrids SocialMedia ElectronicPayments 3 18 2020 27 密不可分的大数据与云计算 电子政务促进业务模式变革 电子政务核心 应用需求驱动 云计算本身也是大数据的一种业务模式 大数据是落地的云 密不可分的大数据与云计算 云彻底改变IT大数据彻底改变业务 数据库与大数据的区别 GB TB级高质量 较干净强结构化Top down重交易确定解 数据库vs大数据 传统数据库 数据仓库 PB级以上有噪声 有冗余非结构化Bottom up重交互满意解 大数据 摘自李德毅院士于2012年5月23日在云计算大会上的讲话 略有修改 3 18 2020 30 31 大数据时代的挑战 3 18 2020 31 32 处理大数据遇到的问题需要求助于云计算 现有计算能力无法解析过于复杂的数据结构关系型数据库在大数据量面前遭遇尴尬现有计算能力对大数据的优化空间有限数据质量无法做到有效监控越来越多的业务需求不得不向计算能力妥协 影响了业务进展 3 18 2020 32 大数据更需要分布式存储和统一管理 DisparateSystemsManualAdministrationOneTenant ManySystemsITProvisionedStorage SingleSystemAcrossLocationsAutomatedPoliciesManyTenantsOneSystemSelf ServiceAccess StorageIslands SingleStoragePool 3 18 2020 33 大数据应用需要实现对大数据的及时分析 信息的大集中为大数据应用分析奠定了基础各级政务机构基本完成数据处理中心的建设和业务数据集中处理 管理信息化成为未来建设的重点 数据集中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数据挖掘的基础上 已开始尝试信息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 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 业务必须集中 服务必须集中 如果服务不集中 体现不了效益 必然会要求技术集中 通过数据的挖掘 分析 助力政务部门向社会和公民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 3 18 2020 34 大数据需要云计算 大数据处理三要素大带宽大分析大内容 蕴藏着大宝藏大数据处理离不开云计算 3 18 2020 35 36 云计算是计算机技术体系演进的必然结果 超级计算 分布计算松耦合异构单一管理 机群计算紧耦合同构协同工作 网格计算大规模交叉组织几何分布分散管理用并行计算解决复杂问题 HiroKishimoto 物理上的整合 复杂设施的扩展 云计算 虚拟化 公用计算计算 服务 无需关心提供者由网格技术使能提供计算资源作为计费服务 云计算是并行计算 分布式计算 网格计算和公用计算及虚拟计算的组合演进自然延伸的结果 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的商业实现 它更强调服务 新时代云计算将发挥重要作用 3 18 2020 36 云计算的本质是什么 不是单纯的大集中不是单纯的虚拟化不是仅仅搞多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是一种动态 易扩展的计算以及信息服务是通常通过网络提供的虚拟化计算服务是用户无需知道 精通或控制的基础架构是可以在多个层次提供的服务软件即服务 SaaS 平台即服务 PaaS 基础设施即服务 IaaS 云计算应用 服务 的分类 云计算是新的信息产业技术革命 云计算是新的信息产业技术革命 已成为信息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世界各国 包括中国 都在制定云计算的研究和发展战略 十二五 规划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中包括了云计算等十项产业 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 是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措施 云存储服务是指云存储服务供应商提供存储和存储相关的服务 云存储服务是目前最为成熟的云计算服务 云存储是云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服务基础 关系到各种重要的应用系统和大量的用户群体 39 信息化迎来了基础架构变革的云计算新时代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 云计算催生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变革云计算是一种趋势 势不可挡 就像当年的井水变成如今的自来水云计算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点 今后各类机构和个人将倾向以购买服务方式来购买 计算 而且已建或在建具有分布式数据中心的单位将成为这种服务的提供者 由各类用户加以选择 云计算已经成为新时代信息技术的重要表征 40 把云计算作为优化信息网络资源配置和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 把云计算作为优化信息网络资源配置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 支持不同类型企业提供云计算基础设施 服务平台和义务应用 形成网络结构匹配 信息资源汇聚 弹性快速供应的云计算公共服务体系 引导信息服务需求结构变革升级 选择重点领域和主要行业试点示范和优先应用 促进应用模式创新 培育云计算市场需求 加快云计算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打造自主可控的云计算产业体系和标准体系 积极参与云服务于云技术全球创新 加快发展云计算必须考虑的问题 41 提纲 信息技术持续高速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推进创新发展是 十二五 信息化的重大课题以应用为核心 依托云平台 推进信息化集约化健康发展小结 42 新世纪信息化全方位推进 02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决定 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 政府先行 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 启动并开始建设了十二金工程 政府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取得重要成果 发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涌现岀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 金关 工程形成了由 电子海关 电子口岸 和 电子总署 组成的海关全方位信息化应用格局 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海关信息系统之一 金税 金审 金盾 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项目 金保 社保与低保 金质 金土 等工程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金审 工程的建设 使审计效率普遍提高3倍以上 金税 工程三期工程建成后 税收征收率将从2002年的63 5 提高到75 左右 国税系统每百元税收成本将由2002年的4 66元降低到2 5元以下 在完善信息化发展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为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包括法规 标准 信息安全等 新时代我国信息化成绩斐然 43 地方电子政务系统建设 取得了一批丰硕成果 如北京市东城区的 万米网格化管理系统 宁波 求助服务热线81890 福建泉州市的行政服务中心 全程式网上审批 等一大批系统都收到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已经扩大到包括城镇居民 企事业单位 农村人口和外籍人员在内的几乎所有群体 针对不同类别的服务对象 提供差异性的 内容丰富的公共服务 政府网站服务功能由简单信息发布向网上办事 在线办理转变 多数地市级以上政府网站整合政府职能部门的在线业务资源 从信息发布为主向在线办事为主过渡 网上审批项目持续增长 既为民众提供便利 又使政府快速 高效地完成繁琐的行政审批手续 地方电子政务效益显著 新时代信息化成绩斐然 44 面对国际竞争我国信息化形势不容乐观 国际信息化发展测评指数中我国排名下滑 近十年我国在全球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指数 IDI 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指数 EGDI 和全球网络化准备指数 NRI 中的排名呈现 先上升 后下降 的变化 这三大指标体系 被公认为国际上衡量各国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 我国 IDI指数 排名从2002年的90名上升至2007年的73名 之后一直下降至2010年的第80名 我国排名下滑幅度列全球第三 仅次于古巴和塞舌尔 并始终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 EGDI指数 排名先升后降 03年第74位 05年第57位 08年位列第65名 10年排第72名 去年78名我国 NRI指数 排名波动上升后下降 从最初的51名上升到04年的第41名后一直下滑 在06年列第59名 去年退至第51名 新时代我国信息化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45 社会管理新形势使网络安全面临新挑战 发展不平衡 社会结构变化 公民意识多元化 发展中不平衡 不协调 不可持续 地区之间 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以及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 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 根本性变化 人们的思想意识 价值取向 道德观念多元多样多变 公平意识 民主意识 权利意识 法治意识 监督意识不断增强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望日益强烈 新时代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46 网络信息安全面临更大的挑战 当今社会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陆 海 空 天等物理空间之后 具有国家主权性质的第五个实体空间 已直接影响着国家安全 社会安定 经济繁荣和群众生活 自主可控的网络空间 可称之为 领网 既具领土 领海 领空等国家疆域的性质 又具有公海 外太空领域等难以确定疆域的无国界特征 给维护国家主权带来新的挑战 今后相当长时期内 美国及其利益同盟者将一直占据着国际范围的网络空间构建和维护的主导权 在某种意义上 形成了绝对的霸权 造成的互联网竞争优势不对称态势日益加剧 值得关注的是 我国能源 交通 金融和国防等关键领域的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和紧迫 还应指出的是 我国现有工业控制系统其核心底层技术或产品来自境外 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和新的威胁 一旦发生安全问题 将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 严重干扰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信息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主权 民族复兴 企业生存和人民幸福 新时代我国信息安全形势日趋严峻 47 信息化建设仍需格外注重五个关键转变 从重建设 轻应用向注重深化应用转变从信息网络分散建设向资源整合利用转变从信息系统独立运行向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转变从信息管理偏重自我服务向注重公共服务转变从信息网站自建自管向发挥社会力量转变 我国信息化发展面临转变 48 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资源浪费现象多有发生 在花巨资采购大量硬软件的同时 又有很多资源闲置 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 由于资金有限 无法获得必要的资源 阻碍了其信息化的进程 技术和体制目前还难以支持资源的有效共享 信息孤岛阻碍信息的交流共享 国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获得海量数据和信息被孤立于所属的部门 不能被广泛的访问和使用 需要综合数据的应用发展受到限制 高难度开发制约着应用 网络环境下的应用系统不同于单机 分布 异构 多样 动态变化的网络环境使应用系统复杂程度高 开发困难 对研发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 这方面人才的不足制约了应用的开发 高运行成本难以承受网络环境下的应用系统的部署 运行和维护 计算机和软件系统的频繁升级换代 各部门不得不维持一支队伍 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于系统的升级维护 许多部门和地区都难以承受 我国信息化发展面临瓶颈 49 面向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信息系统尚需加快建设 条块分割 信息孤岛现象依然比较严重 国办调研38个部委有80个专网 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程度亟待提高 专网实现横向交互的比例不到0 1 重建设轻应用 重硬件轻软件的状况尚需改善 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不到5 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态势不容乐观 2010年网络泄密案占全国泄密案的70 网络失泄密的文件资料达70万份 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瓶颈 50 我国信息系统应用存在问题剖析 加快发展信息化必须考虑的问题 51 信息化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推进基础设施的资源整合与共建共用依据需求 推进基础信息资源和业务信息的新信息机制创新和交换 汇聚于共享运用IT新技术 整合形成能够构建适应不同领域和部门的统一平台 为公众和其他用户实现面向应用的协同共享以业务内外分解为原则推进服务适度集中和适度社会化 加快发展我国信息化务必须考虑的问题 52 提纲 信息技术持续高速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推进创新发展是 十二五 信息化的重大课题以应用为核心 依托云平台 推进信息化集约化健康发展小结 提纲 53 电子政务系统深入发展的瓶颈 条块分割 各部门政务系统独立运行硬件使用效率低 资源无法共享服务质量保证参差不齐客户端维护成本极高 网络社会需要软件平台不断演变 托管的软件平台共享的基础设施虚拟和动态化管理高级服务按需付费的模式 应用的深入发展需要构建 专用云 管理成本日益增加 应用日趋复杂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资源利用率普遍不均衡 基础设施日益增加 聚焦关键业务 云计算在中国的应用调查 引自赛迪集团报告 57 1 IT人员更关注云计算技术应用和发展 占七成 2 云计算在IT 制造 教育等行业受到普遍关注 3 云计算概念普及的广度与深度在拓展 4 中国市场对云计算品牌认知与全球相比存在较大差异 5 减少成本投入被认为是采用云计算的最大优势 6 云安全 数据存储与管理是企业关注云计算的焦点 7 云应用在中国市场目前还处于低层次 初级应用阶段 已使用云计算者不足10 8 混合云是最被看好的云计算模式 9 七成企业构建私有云更加看重开源解决方案 10 缺乏成熟的云计算供应商和成功案例成当前最大障碍 当前我国云计算的概况 57 IDC 中国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将向 云化 发展 前不久IDC发布了 中国政府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2011 2015年预测与分析 报告显示 未来五年是中国电子政务整合发展时期电子政务建设将面临四方面的转变 从以项目为主转向以总体规划建设为主 利用ICT技术实现与政务工作的深度融合 信息资源采集转为全局存储分析 将应用系统与信息安全从分离转为合为一体的体系 为了支持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云化 发展是必然趋势 加快发展信息化必须考虑的问题 58 发展云计算必须聚焦 十二五 信息化的发展目标 具有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特色 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智慧名城 成为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典范 加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推动创新发展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公众生活文明 提升国民幸福指数 强化政府服务与运行精细高效 推动信息强政 信息化发展目标 十二五 发展愿景 十二五 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总体要求 紧扣 十二五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 服务于转变发展方式 调整产业结构 促创新 惠民生 新时代我国信息化的目标 59 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我国发展云计算的使命 1 以统筹规划推进云计算产业和云服务的协调发展2 正确把握发展进程中政府主导与市场驱动的关系3 合理利用云计算技术 促进电子政务 电子商务 社会信息化的资源配置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加快发展云计算必须考虑的问题 60 云计算应服务于 十二五 的重点建设任务 服务于以 两化融合 为主线 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改变服务于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作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两大核心任务服务于信息资源开发建设为核心的高端服务业发展 加快发展云计算必须考虑的问题 61 发展政务云必须助力解决我国当前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当前信息化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从我国实际出发制定云计算应用解决方案 是发展云计算建设的重要任务 信息化建设与运行降低成本的需求和数量型扩张导致成本急剧上涨的矛盾 以主要依赖国外设备为特征的大集中模式与各地各部门现有零散系统调整的矛盾 低水平重复开发与缺乏标准难于整合的矛盾 地区和城乡信息化水平差距扩大与实现全面小康任务的矛盾 现有信息化体制难以适应新形势亟待改革创新的矛盾这些提供了发展云计算的大好机遇 发展我国云计算的机遇 62 云计算致力于解决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中的难题 1 硬件使用效率低 资源无法共享问题描述 各委 办 局子系统独立运行 特定时间一些业务需求得不到满足 而其他业务却处于空闲状态 解决方案 通过多层虚拟技术 实现各电子政务系统的之间的硬件共享 甚至与各地的 云计算中心 平台的硬件资源共享 云 优势 充分利用共享的硬件资源 实现应用系统按照需求 向电子政务云动态申请计算与存储能力的 云计算 加快发展我国信息化必须考虑的问题 63 2 服务质量保证参差不齐问题描述 不断申请上马新的业务系统 运维压力不断提升 水平却很难提高 一些经过特殊设计的应用系统 能够实现高可用性 而更多的系统服务质量完全依赖各信息中心的技术与资源 运营水平参差不齐 解决方案 通过集中化的虚拟化管理 轻松实现统一的低成本高标准的运维管理 云 优势 各委办局系统都能达到统一标准的运维管理 原信息中心 可以将经历投入到各自业务系统中 不必再过分关注 备份恢复 安全管理 运行维护等细节中 加快发展我国信息化必须考虑的问题 64 3 客户端维护成本高问题描述 每个系统都有特定的客户端应用 这些应用的分发 维护工作随应用的增加 成本增长 解决方案 通过VDI VirtualDesktopInfrastructure 全面虚拟化客户端上的行业应用 简化客户端应用运维需求 实现动态管理 云 优势 大幅降低客户端运维需求 将有可能实现低成本的客户端运维或客户端外包与租赁 加快发展我国电子政务必须考虑的问题 加快发展我国信息化必须考虑的问题 65 4 灾难恢复困难问题描述 遭遇重大灾难 造成全面彻底的破坏 除个别特殊设计的系统外 多数政务系统将完全瘫痪 而按照现有模式 把所有系统都实现异地灾备 成本和复杂度极高 解决方案 部门间或城市间达成共识 利用对方的 电子政务云 互为备份 实现低成本异地灾备 加快发展我国信息化必须考虑的问题 66 云计算 是信息时代的社会化服务 人们使用计算机的需求成为一种社会化商品流通 就像煤气 水电一样实现高效的社会化服务 使用方便 费用低廉 3 18 2020 67 必须把握 云 计算的基本特征 68 用户人群的需求特征影响和决定云服务的规模 粒度 69 云计算建设的总体方案 电子政务云是为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 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 在网络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 超越时间 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 提供优质 规范 的管理和服务 云计算总体构架示意图 70 ISS InfrastructuresharingServices 基础设施共享服务 即统一建设机房 网络等基础设施 各部门各单位共同使用 PSS PlatformsharingServices 平台共享服务 即集中统一建设服务器 存储 基础软件等应用支撑平台 承载部门的应用层开发和运行 ASS ApplicationsharingServices 应用共享服务 即集中统一建设通用应用系统 直接为部门提供最终应用服务 政务云的基本架构 1 集约化发展模式 71 根据 十二五 电子政务规划及部门信息化应用需求 统筹规划建设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和灾备中心 为各部门提供软件 硬件 应用等服务资源 能够承载70 以上部门电子政务项目的建设运行维护 新增电子政务项目纳入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统一规划建设 部门原有建设项目逐步迁移到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统一运行维护 电子政务核心应用和部门专有应用通过统一灾备系统进行容灾备份 以降低电子政务成本 提高各部门系统建设运行管理专业化水平 实现部门间业务高度互联协同和资源共享 通过技术资源整合共享 进一步强化核心技术体系的保障和服务能力 巩固集约化发展模式 政务云建设目标 2 72 73 将现有电子政务核心技术平台扩容改造为云计算中心将容灾备份中心升级为云计算中心利用虚拟化等技术 实现对服务器 存储 网络和基础软件平台等资源的统一调配 最大化利用 同时实现核心业务的同步复制及双活支撑模式 确保核心业务灾备RPO接近于0 RTP 4小时 非核心业务实现异步复制 确保数据安全 云计算中心和灾备中心一体化规划建设 政务云建设内容 2 73 74 资源整合设计 3 平台资源虚拟化 主要利用虚拟化资源管理中心云门户管理平台将操作系统 标准中间件 业务抽象中间件等做成文件镜像并打包 放置于云内基础软件资源池中 各部门根据各自的业务系统对资源的需求 通过云门户申请硬件资源和相应的操作系统 中间件等软件资源 完成业务系统的快速 灵活部署 根据各部门反馈的平台共享需求 此部分只需新增部分标准中间件以及扩容各种数据库和操作系统 应用虚拟化的实现主要通过在原有集群或者负载的基础上 只需添加和扩充更多的虚拟接点来平衡应用负载 从而扩展应用虚拟机资源 基础设施的虚拟化 包括网络虚拟化 服务器虚拟化 存储虚拟化 74 基础云架构 云服务架构 4 75 信息化建设步入新阶段 成熟期 关注用户和IT服务 发展期 关注应用和软件系统 建设期 大量采购网络和硬件设备 硬件 软件 服务 2 3 5 硬件 软件 服务 3 4 3 硬件 软件 服务 7 2 1 77 信息化的战略定位 信息化的性质 技术应用VS变革转型业务自动化VS业务联动和整合网络建设VS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化的战略地位 促进发展模式转变的助推力提升决策能力和造就高效业务能力的赋能器推进流程再造的动力 信息化面临挑战 社会形态的改变 社会管理创新 网络社会带来的变迁如社交网络给当前社会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需要服务创新 当前社会机构更加网状结构发展 社会结构变化更加需要协同工作 社会发展更加需要更大范围地协同工作 协同工作套件 统一通信协同插件 协同数据交换插件 ERP集成插件 ESN企业社区 协同 公文 计划 会议 日程 表单 公共信息 综合办公 视频会议 IM 程序共享 IP电话 短信 SNS 论坛 微博 Wiki E Learning 博客 KM RSS 财务 SRM HR CRM 进销存 SCM 行业软件 个人工作信息 部门级工作信息 企业级工作信息 企业间工作信息 通过协同促进社会创造价值 云服务的新兴机会 工作协同云 微博为新浪带来巨大价值 马云的判断来自于数据分析 2008年初 阿里巴巴平台上整个买家询盘数急剧下滑 欧美对中国采购在下滑 海关是卖了货 出去以后再获得数据 而我们提前半年时间从询盘上推断出世界贸易发生变化了 马云对未来的预测 是建立在对用户行文分析的基础上 通常而言 买家在采购商品前 会比较多家供应商的产品 反映到阿里巴巴网站统计数据中 就是查询点击的数量和购买点击的数量会保持一个相对的数值 综合各个维度的数据可建立用户行为模型 因为数据样本巨大 保证用户行为模型的准确性 因此在这个案例中 询盘数据的下降 自然导致买盘的下降 腾讯在天津投资建立亚洲最大的数据中心 百度也在投资建立大数据处理中心 新浪推出企业微博产品 提供精准的数据分析服务 2020 3 18 81 82 服务模式 4 思考 云计算如何服务于电子政务 云计算将推动电子政务模式创新虚拟化技术能有效满足后台集中化需求云端技术和设备可满足前端移动化需求云计算有助于推动信息整合和共享 82 83 服务模式 4 推动政务模式创新 集约化电子政务建设模式 基础设施共享服务ISS 平台共享服务PSS 应用共享服务ASS IaaS PaaS SaaS 通过云计算技术的使用 实现以 按需服务 的方式面向各部门提供机房托管 网络资源共享 数据存储及容灾备份 通用应用系统整合 信息资源交换共享 信息安全保障 运行维护和技术培训等方面的信息化基础资源共享服务 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均依托云计算中心进行 不需再考虑机房 网络 存储 备份 安全保障 运维 应用整合 信息交换等方面的建设工作 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应用的个性化部分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 83 84 服务模式 4 前端移动化 桌面虚拟化将计算机的桌面进行虚拟化 以达到桌面使用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应用虚拟化将应用程序从底层操作系统分离出来 可以直接在用户桌面系统上隔离运行 云端技术使用户可以通过任何设备 在任何地点 任何时间访问网络上属于个人的桌面系统和应用系统 具有快速灵活部署 数据安全可靠 资源高利用率 节能减排的优势 全面采用桌面虚拟化技术 来为员工提供服务 来满足对于金融数据的安全规定要求 84 85 服务模式 4 前端移动化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 移动终端持有者数量的增多 办公人员对移动办公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采用机关无线接入和云端技术 使所有的办公应用按需交付到移动办公人员 既可以通过桌面虚拟化使数据中心集中运行这些应用 也可以通过应用虚拟化的流技术将应用交付到用户的首选设备上运行 将WINDOWSOFFICE等基础办公工具 以及办公系统 行政执法 网上审批等办公应用 直接运行在不同终端的桌面上 使办公人员能在不同终端上进行移动办公 愿景 85 86 服务模式 4 信息整合和共享 国家 十二五 规划明确指出 以信息共享 互联互通为重点 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建设 强化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这一宏观要求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已进入全面整合 互联共享的时期 也有人说进入电子政务2 0时代 随着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 已基本实现了政务业务电子化 凡是有政务业务的地方基本上都有信息系统存在 每个信息系统的运转都将产生相关的信息资源 目前 这些资源大部分是在本系统内 自产自销 电子政务发展2 0阶段 将从 单一的信息生产 模式过渡到 生产与消费相结合 模式 也就是说 信息资源将被充分利用于社会管理 公共服务和辅助决策 发挥资源潜在价值和综合价值 全面提升电子政务的效能 86 87 服务模式 4 信息整合和共享 政务云要能很好地对信息进行整合和共享 需要从应用需求 共享成本 接入技术 数据安全等多个方面来考虑 技术层面 引自 善用云计算 推动电子政务转型 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是 云计算虽然需要复杂的技术作支撑 但它的本质是一种集约化的应用模式 通过这种模式可实现IT资源高度集中 充分共享 按需使用 但是 IT资源的集中共享并不一定能够解决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问题 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要靠制度和具体的应用方式解决 87 88 服务模式 4 信息整合和共享 制度和应用方式层面 共性应用必须统一软件平台要尽可能上移把数据作为平台提供服务要建立有效的配套制度 利用软件即服务 SaaS 技术开展应用共享服务 实现部门共性应用软件统一 比如 办公 审批 执法 信息公开 视频会议等 一 开发应用组件群 为各部门开发业务系统服务 比如 信息交换 身份认证 表单定制 流程定制 短信服务等 二 将统一的共性应用软件也作为平台 通过功能扩展为部门开发专门应用系统 一 提供人口 法人 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的元数据服务 作为部门间信息交换的标准 推动共享基础数据库的建设 二 将共享数据库作为平台 为各部门提供基础信息和业务运行服务 提升政府运行效率和质量 三 想社会开放政务数据 为社会机构依托政务数据开发公众服务系统提供条件 电子政务要推行到底 技术只能提供一种可能性 最终必须靠制度解决问题 88 共享的基础服务 共享的用户界面服务 统一安全服务 统一管理服务 标准 规范 法规体系 云计算让 信息孤岛 变成服务平台整体架构 89 通过多层次虚拟化技术 实现电子政务系统的物理集中与应用管理的分散 实现应用系统按照需求 通过虚拟化管理 实现高质量的运行各应用系统共享硬件资源 提高运行效率 统一的管理界面 资源的灵活配置 操作系统快速部署 备份恢复等 极大提高服务器的利用率 简化管理难度 实现灵活IT 侧重在满足业务的服务上 为应用程序屏蔽底层硬件架构的复杂性 综合运用宝德产品 保证平台的安全 可控 云平台的优势分析 云的优势 90 利用云计算实现新的使用与交付模式云计算可以实现 节省成本可扩展提高利用率自助服务IT敏捷性 灵活性和价值实现云计算代表 IT服务交付的工业化革命 利用云计算提供新型的IT使用与交付模式 91 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是需要绿色IT和云计算的内生需求 绿色 引领新经济发展 92 93 云计算必须满足降低信息化成本的紧迫需求 以下是美国政府部门的统计数字 表明亟待降低信息化的建设和运行成本绝大多数服务器的利用率不超过15 每年的运行成本 维护成本惊人80 的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花费在系统软件的安装 调试 纠错和维护等基础服务上面按单位面积计算 数据中心 网管中心等机房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成本是普通办公室建设和运行开销的一百倍以上从2001到2006年 服务器的数量增加了两倍 耗电量增加了四倍每年IT消耗了大约美国2 的碳排放 93 在信息化领域利用绿色IT技术和云计算潜力巨大 云计算助力信息化发挥模式创新 94 在云计算中进一步实现绿色节能 建设绿色云平台 冷热走廊设计 独特机柜设计 可调节高压铸铝地板 绿色云计算理念 实现按需供电 提升节能环保效果 95 绿色计算和节能减排需要云计算 96 互联网耗电量约占全球总电量 5 4 美国互联网耗电量约占美国总电量 9 3 中国互联网耗电量约占中国总电量 4 3 Cisco路由器带宽640Gb s功耗10 8KW集群路由器带宽92Tb s功耗1MW路由器带宽1000Tb s功耗10MW 1 900三峡水电发电量 散落在局域网 社区网 城区网 地区网各级信息中心的成千上万台服务器利用率通常在15 左右 集中后的虚拟集群服务器利用率可达85 96 利用云计算解决异构和数据整合示意图 应用分享可以跨越多组织 地域实施应用 支持强大的分布性 费用减少升级费用减少维护成本 标准需要统一的应用与数据 扩展添加任意设备 向上扩展到任意大系统 C部门办公 A部门办公 B部门办公 N部门办公 在同样的机构中存在 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应用主机 数据 应用相互独立 云计算 支持高效部署 统一标准分享基础设施 平台 软件 运维保障应用结构无限扩展动态资源服务配置 97 互联网环境下从数据共享 信息共享走向服务共享 共享计算能力为主的服务共享存储能力为主的服务共享交互能力为主的服务 98 依托互联网 通过端设备 随时随地获得个性化服务 买计算 买存储 买带宽 98 管理大数据 易 理解大数据 难 目前大数据管理多从架构和并行等方面考虑 解决高并发数据存取的性能要求及数据存储的横向扩展 但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内容理解仍缺乏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 这是实现大数据资源化 知识化 普适化的核心 非结构化海量信息的智能化处理 自然语言理解 多媒体内容理解 机器学习等 2020 3 18 99 基于SQL语言 面对OLAP的传统行和列 不基于SQL或map reduce的 由谷歌率先发起 数据流 基于运行商数据直接生成任意图形 数据入口 汇聚 数据平台 分析 传统交付模式 单片或基于设备的解决方案 云 能够充分利用物理设施的弹性 以实现处理快速增长数据的能力 数据库将演变成一个虚拟的 基于云计算 超级可扩展的分布式平台 ForresteranalystJimKobielus 新模式和新技术 2020 3 18 100 当今中国信息化的问题和挑战 与工业化和发展转变的融合度不够 信息化战略意义未突现业务联动 资源整合难度大 影响效能发挥信息服务功能相对薄弱推进信息化的模式创新不够带动中国民族的自主可控的信息产业不足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亟待进一步增强 101 102 下一步的趋势展望 融合创新借助新技术 云计算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大数据保障信息安全 推动产业发展 勇于创新 自主可控 103 对 融合 的理解 融合 既是公共管理的高级阶段 也是信息化的高级阶段 有别于传统政府管理 也有别于一般意义的电子政务 主要区别反映在由信息化支撑的 催生的 新型公共管理和服务模式成为常态 实现向服务型政府的战略转型 形成新的公共治理格局 103 对 创新 的理解 从信息化与业务 服务 机制融合的角度 从信息供给和支撑能力的角度 推进发展转型 催生新的服务和管理模式通过信息技术与服务管理功能 流程的深度渗透融合 产生新的服务和管理形态从信息支撑能力和水平 促进决策 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促进社会的运行方式 工作方式 生活方式 组织形态和行为等发生重大转型必须大力倡导和扶持科研和产业自主创新政府必须带头大力支持民族产业 支持自主创新 105 用户 众说纷 云 不知所 云 什么云适合中国国情 如何选择适合的云计算建设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