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PPT课件.ppt_第1页
通信工程PPT课件.ppt_第2页
通信工程PPT课件.ppt_第3页
通信工程PPT课件.ppt_第4页
通信工程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通信工程系统规划 UrbanCommunicationSystemPlanning 1 7 1 1基础知识7 1 2城市通信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7 1 3城市通信工程规划的主体程序7 1 4城市通信工程规划的原则7 1 5城市通信工程规划的内容深度 7 1概述 2 1 规划术语 城市通信communication城市范围内 城市与城市之间 城乡之间各种信息的沟通与交换 城市通信系统communicationsystem城市范围内 城市与城市之间 城乡之间信息的各个传输交换系统的工程设施组成的总体 7 1 1基础知识 3 2 城市通信业务组成邮政 将用户的信息资料 包括固 液 气体的 由人工方式进行运输的行为 电信 利用无线电 有线电 光等电磁系统传递符号 文字 图像或语言等信息的通信方式 被誉为国家的神经系统 按业务分为电话 电报 传真 数据传输等 按通信方式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类 实物信息 信息的复制品 4 3 通信的发展书信 电报 电话 电磁波 无线电广播 寻呼机 移动电话邮电一体邮政 移动 联通 电信 网通 铁通 卫通 邮件 移动通信 固定电话 互联网业务 广播 电视 含有线电视 智能化 数字化 综合化 宽带化和电信业务的多样化 5 我国通信的发展变迁 邮电一体到各项信息业务分开并全面市场化 邮政业务变革更新寻求出路 电信业务得到极大发展 但需要在有序竞争中整合 互联网和其他媒体业务进入通信领域 三网 互联网 传统电信网 有线电视网 合一成为趋势 2005年10月 全国固定电话数量3 49亿户 其中小灵通约占25 移动电话用户3 83亿户 6 我国通信的发展变迁 目前我国主要的通信企业有 邮政 移动 联通 电信 网通 铁通 卫通 邮件 移动通信 固定电话 互联网业务 广播 电视 主要是有线电视 媒体业务和电话 互联网业务 7 7 1 2城市通信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 结合城市通信实况和发展趋势 确定规划期内城市通信的发展目标 预测通信需求 合理确定邮政 电信 广播 电视等各种通信设施的规模 容量 科学布局各类通信设施和通信线路 制定通信设施综合利用对策与措施 以及通信设施的保护措施 8 7 1 3城市通信工程规划的主体程序 前阶段 后阶段 城市邮政 电信需求量预测 确定规划目标 分为邮政 电信 广播电视等三部分主体程序 城市邮政设施规划分区邮政设施规划详细规划范围内邮政设施规划 城市电信设施与网络规划分区电信设施与线路规划详细规划范围内电信设施与线路规划 城市广播 电视台与线路规划分区广播 电视线路规划详细规划范围内广播电视线路规划 9 7 1 4城市通信工程规划的原则 1 应纳入城市规划 依据城市发展规模和布局进行 2 要以社会信息化的需求为主要依据 保证向社会提供普遍服务的能力 通信工程要符合国家和通信相关部门颁布的各种通信技术体制和技术标准 3 要充分考虑原有设施的情况 挖掘现有通信工程设施能力 合理协调新建通信工程布局 4 综合考虑 避免重复建设 5 要考虑电信设施的电磁保护 以及其他维护电信设施的安全措施 同时考虑无线电设施对其他专用无线设备的干扰 6 按近细远粗的原则规划 10 7 1 5城市通信工程规划的内容深度 1 城市通信工程总体规划内容深度主要内容 1 依据城市实际及通信有关资料 宏观预测城市近 远期通信需求量及城市近 远期电话普及率和装机容量 研究确定通信工程发展目标和规模 2 依据市域城市体系布局 提出城市通信规划的原则及其主要技术措施 3 研究和确定城市长途电话网近 远期规划 确定城市长途网结构方式 长途局规模及选址 长途局与市话局间中继方式 4 研究和确定城市电话本地网近 远期规划 拟定市话网的主干路规划和管道规划 11 5 研究和确定近 远期邮政 电信局所的分区范围 局所规模与选址 6 研究和确定近 远期广播及电视台 站的规模与选址 拟定有线广播 有线电视网的主干路规划和管道规划 7 划分无线电收发讯区 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8 确定城市微波通道 制定相应的控制保护措施 12 2 城市通信工程详细规划内容深度主要内容 1 预测规划范围内的通信需求量 2 确定邮政 电信局所等设施的具体位置 规模 3 确定电信线路的路由 敷设方式 管道埋深等 4 划定规划范围内电台 微波站 卫星电信设施控制保护界线 5 估算规划范围内电信线路造价 13 3 城市通信工程总体规划图纸 1 市域通信工程现状图 2 市域通信工程设施规划图 3 城市通信工程现状图 4 城市通信工程总体规划图 4 城市通信工程详细规划图纸 通信工程详细规划图 规划范围内的邮政 电话局所的平面位置以及有线电视 广播等管线的位置及敷设方式 埋深和管孔数等 14 7 2 1邮政需求量预测7 2 2城市邮政局 所 规划 7 2邮政通信规划 15 7 2 1邮政需求量预测 1 概念 城市邮政设施的种类 规模 数量主要依据邮政通信总量来确定 城市邮政需求量通常用邮政通信总量来表示 城市邮政通信总量是以货币形式表现一个城市的邮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品量的总和 是反映邮政通信企业劳动量 业务量 的总和指标 其单位用RMB表示 16 邮政系统规划 邮政业务物流 传递各类邮件 货物资金流 邮政储蓄汇兑业务信息流 通过邮政大网传输的私人 商用 政府信息邮政业务量指标年业务收入 万元 年标准邮件量 万件 17 2 预测方法 发展态势延伸法单因子相关系数法综合因子相关系数法 18 yt yo 1 t 发展态势延伸法 找出历年邮政量的数据变化规律 从中分析其走势 以预测未来需求量 公式 式中yt 规划期内某年邮政通信总量 万元 yo 规划基年的需求量 现状业务总量 万元 邮政业务收入或通信总量增长态势系数 0 t 规划年限 19 单因子相关预测法 在影响邮政需求量的各个变化因子中 寻找出其中的一个与其变化相关最密切的一个因子 用该因子的变化分析邮政需求的变化 通过对该因子进行修正 以达到规划期末城市邮政需求量的预测 公式 式中xt 规划期某年的经济社会因子值 万元 c 现状邮政年业务收入量yo与经济社会因子值xo之比 yt xtc 1 t xtyo xo 1 t 20 综合因子相关预测法 在单因子相关的基础上 将各个因子对城市邮政需求量的预测进行综合因子修正 以达到规划期末城市邮政需求量的预测 公式 式中i 其中某一因子 n 因子数目 xit 规划期内预测年的经济社会因子的值 i 各因子的权重 yt ixitci 1 t i 1 n 21 7 2 2城市邮政局 所 规划 1 城市邮政局 所 规划的主要内容 1 确定近 远期城市邮政局所数量 规模 2 划分邮政局所的等级和各级邮政局所的数量 3 确定各级邮政局所的面积标准 4 进行各级邮政局所的布局 22 2 城市邮政局 所 等级划分及标准 邮政局 邮政枢纽 一级 二级 三级 设置在城市内的邮政企业分支机构 邮政支局 一级 二级 三级 具有营业功能和投递功能的分支机构 邮政所 一等 二等 三等 归属邮政支局管辖的 只办理部分邮政业务 按照 城市邮电支局 所 工程设计暂行技术规定 执行 23 3 城市邮政局 所 设置数量 依据标准 根据人口密度和地理条件所确定的不同的服务人口数 服务半径 业务收入三项基本要素确定 24 3 城市邮政局 所 设置数量 例 某市市区面积为40k 人口为110万人 应设邮政局所数为 人口密度 110 40 27500万人 k 按参考标准服务半径取0 5km 应设邮政局所数 市区面积 服务面积 约为51处 25 4 城市邮政局 所 设置原则 1 邮政支局 所是面向社会和广大群众 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网点 与整个城市发展建设密切相关 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密切相关 2 建设要体现广泛性 群众性和服务性 构成布局合理 技术先进 功能齐全 迅速方便的服务网络 3 既要立足现实 又要兼顾长远 26 5 城市邮政局 所 选址原则 1 邮政枢纽 局址应在火车站一侧 靠近火车站台 有方便接发火车邮件的邮运通道和汽车通道 有方便供电 给水 排水 供热的条件 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2 邮政局所 应设在闹市区 居民集聚区 文化游览区 公共活动场所 大型工矿企业 大专院校所在地 车站 机场 港口以及宾馆内应设邮电业务设施 局址应交通便利 运输邮件车辆易于出入 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27 7 3 1基础知识7 3 2城市电信工程需求量的预测7 3 3城市电信局所规划7 3 4城市有线通信网络线路规划7 3 5城市无线通信规划7 3 6城市微波通信规划 7 3电信工程规划 28 7 3 1基础知识 1 电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电信系统 在城镇区域内外的电信部门 局 与微波站 卫星及卫星地面站 电信局与中转设备 电信局与用户集中设备 电信局与用户终端设施以有线和无线的形式进行信息传输的系统 按设备组成要素可分为发送设备系统 传输设备系统 接收设备系统 29 1 电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1 发送设备系统 把需要传送的信息 文字 语音等 变成电信号的设备 2 传输设备系统 传输电信号的线路或电路系统 方式为有线传输 光缆 电缆 无线传输 微波站接力 和卫星传输 通信卫星 地面收发站 3 接收设备系统 把经过传输线路传输送来的电信号复制成原来信息的设备 30 2 电信系统的分类 1 按业务 电话系统 把用户的声音以电信号或数字电信号传输的行为称为电话 电传系统 将用户的图文资料以电码信息或直接转换为电信号的传输称为电传 电报 电话传真2 按电信系统局制 单局制 适用于业务量少 用户少的小城镇 多局制 适用于服务量大 业务量大的城市或中继站 31 2 电信系统的分类 3 按系统 通信系统 由完成通信全过程的个相关功能实体有机组合而成的体系 一般由发端 信道和收端几大部分组成 通信网 众多的通信系统按一定的拓扑结构和组织结构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 由用户终端设备 交换设备 传输链路组成 32 7 3 2城市电信工程需求量的预测 1 城市电话需求量预测 1 简易相关预测法 即寻找城市电信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关系 公式为 yt yo 1 k t 公式中 yt 规划期内某年t的用户数 yo 现状 起始年 的用户数 电话增长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系数 一般为1 5 t 规划期内所需预测的年限数 k 规划期内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 33 2 国际上推荐的预测公式 即寻找城市电信增长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增长的关系 公式为 y 1 675 X1 4156 10 4 公式中 y 电话普及率 门 百人 X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美元 34 3 社会需求调查法 分为普查和典型抽样调查 可采用刊登法 发函询问 走访调查 座谈会等形式 用户为 机关团体 专用部门 工业企业 商业服务业 科研 教育 文化卫生 农 林 牧 渔 住宅和公用电话 35 4 单项指标套算法 单项指标 根据规划地区的建筑性质或人口规模而描述的一种电话 饱和状态 是决策电话设备终期容量的主要依据 总体规划阶段 住宅电话每户一部 非住宅电话占总住宅电话的1 3 电信局设备装机率规划近期为50 中期为80 远期为85 端局最终电话达4 6万门 电话站最终期电话容量1 2万门 36 4 单项指标套算法 详细规划阶段 主要通过市话的服务面积套算需求量 小区内每500 1000户必须至少设置2部 来话去话各一部 设置电话配线间 室内 一处 使用面积不小于6 37 2 移动电话需求量及普及率预测 1 移动电话占市话百分比法 参照国外移动电话发展比例 我国城市移动电话占市话门数的0 7 1 2 移动电话普及率法 应根据自身的水平和参照国内外同等水平城市的情况 自行确定 38 7 3 3城市电信局所规划 1 城市电信局所规划的主要内容1 研究规划期内局所的分区范围 局所位置和数目 装设交换机械设备的容量以及大致建设年限的考虑 2 研究整个市话网路近期至规划期的中继方式和发展过程3 确定整个市话线路网在各个时期中的用户线路 局间中继线以及长市中继线等各段落应分配的线路传输衰减限值 4 确定新设局所和原有局所的互相配合关系以及交换区域的划分界线 勘定新建局所的具体位置 决定近期工程中机线设备的建设规模 39 2 城市电信局所分区原则1 按不同时期发展要求进行配制 把城市作为整体进行划分 并且近 远期相协调 2 分区方案中的局所交换界线划分要考虑自然地形 铁路 地貌 人工设施等因素 同时分析各分区用户间的话务量情况 通话关系密切的地区尽量划在同一区内 以减少居间中继线和中继设备的数量 3 划区时尽可能保留使用原设备 避免大拆大移 4 当分区块人口较少时 交换机容量可小些 反之大些 但要有预留容量 建议城市每个交换局容量10 20万门 服务面积10 20k 40 5 近期设置局所应尽量做到技术经济合理 其位置应能适应整个局所规划中各个时期的用户发展需求 交换区域的界线一般接近在两个局的等距线上 6 交换区域的形状尽可能成为矩形 最好接近正方形 避免成为狭长形或交换区界线过于曲折 41 3 城市电信局所选址1 电信局所勘定 单局制 通常将电话局所设在区域中心或靠近中心处或用户交换中心处 多局制 将电话局所设在各个交换区域中的用户密度中心 相邻局所的交换区域界线应在局间距离的中心线上 42 2 电信局所选址原则 尽可能选在较安静 卫生条件良好 无干扰的地方 避开高层密集区内或高楼大厦包围地区 应选地形平坦 土质良好的地段 应有安全环境 远离易燃 易爆的建筑物或堆积场 满足通信安全 保密 人防 消防等条件 要考虑近期适用 远期发展的可能 留有建设余地 43 3 城市电信楼的规划设计要求 电信局楼的分类综合电信枢纽楼一般电信局楼综合电信楼 一般安装长途干线传输设备 设置长途交换机房 长途网管中心 长途计费中心等 主要安装本地普通传输设备 电话交换端局 电话基站设备等 除具有一般电信局楼的功能外 还安装本地重要的传输设备 移动电话交换设备等 44 3 城市电信楼的规划设计要求 电信局楼设置 电信枢纽楼 一般特大城市设置3 4个 较大省会城市2 3个 其他一般城市1个 个别较大的城市根据需要可设2个 一般电信局楼 一般电信局楼数量 INT 0 4 a 城市人口 百万 0 5 式中a取3 10 城市规模越大a值越大 最远用户距离电信局在2 5 3 5km之内 一般电信局楼的密度为8 10k 设一处 45 3 城市电信楼的规划设计要求 电信局楼设置 综合电信楼 大城市12 20个 中等城市2 10个 一般不超过12个 其他城市应根据本地区人口及城市规模设置 综合电信楼设置参照表 46 3 城市电信楼的规划设计要求 电信建筑的规划设计要求 有利于信息的交换和传输 卫生 安静 安全 楼内布局合理 空间灵活可变 有利于远期发展 创造无人值守和少人值守的条件 减少不必要的房屋 考虑防火要求 47 7 3 4城市有线通信网络线路规划 1 城市有线通信线路种类与特征1 按使用功能 长话 市话 郊区电话 有线电视 有线广播 计算机信息网络 社区治安保卫监控系统 以及特殊用途通信等有线通信线路 2 按通信线路材料 光纤光缆 电缆 金属明线 3 通信线路敷设方式 管道 直埋 架空 水底敷设等 48 2 城市有线通信网络线路规划原则1 电缆路由应符合城市规划 使其长期安全稳定地使用 2 电缆路由应尽量短直 并应尽量选择在永久性的道路上敷设 3 主干电缆与配线电缆走向一致 互相衔接 在多局制的电缆网路设计时 用户主干电缆应与局间中继电缆的路由一并考虑 4 重要的主干电缆和中继电缆宜采用迂回路由 构成环形回路 5 光缆电缆集中 6 充分利用原有线路设备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拆移而使其受损 49 3 电缆路由不宜选择的地段1 预留发展用地或规划未确定的用地 2 电缆局主控地区 3 易受腐蚀地区或地下水位较高 有岩石的地段 4 易燃 易爆和有腐蚀性气体的地方 5 架空电缆有碍绿化或影响公共建筑美观的地段 6 在高等级道路下的地段 50 4 电缆建筑方式的选择管道电缆 直埋电缆 架空电缆和墙壁电缆1 管道电缆线路适用情况 要求管道隐蔽 线路重要 有较高安全要求 进去出线的电话机容量在600对及其以上 且有发展趋势 与市内电话通信管道有接口要求 51 2 直埋电缆线路适用情况 用户较固定 电缆容量和条数不多 且今后较长时间内不增加电缆 要求线路安全的电缆条数不多 不允许采用架空或墙壁电缆 又不能使用管道 跨越一般铁路 公路或城市街道不宜采用架空电缆时 52 3 架空电缆线路适用情况 总体规划无隐蔽要求 远期电缆总容量在200对及以下 地下情况复杂或土壤具有腐蚀性 53 4 墙壁电缆线路适用情况 电缆容量在100对以下且没有相邻的房屋建筑物敷设的配线电缆 墙面较干净 建筑物较坚固 整齐 旧市区街道两侧有紧密相连的骑楼 住宅小区室外配线时采用 54 5 线路的位置设置管道电缆 直埋电缆和架空电话线路1 管道电缆 一般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 不允许在机动车道下 线路平行于道路中心线 埋深在0 8 1 2m 确因条件限制无法满足可适当减小 应埋在冰冻层以下 地下水位线以上 坡度要求 一般为3 4 但不得小于2 5 以利于排水 55 2 直埋电缆 直埋电缆 光缆路由要求与管道线路路由相同 埋深应为0 7 0 9m 并应加覆盖物保护 设置标志 直埋电缆 光缆穿过电车轨道时 应设置于水泥管或钢管等保护管内 其埋深不宜低于管道埋深的要求 56 3 架空电话线路 架空电话线路不应与电力线路 广播明线线路合杆架设 如必须与1 10kv电力线路合杆时 电力线与电缆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 5m 与1kv电力线合杆时 电力线与电信电缆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 5m 一般情况下 市话线路的杆距为35 40 郊区为45 50m 57 7 3 5城市无线通信规划 1 移动电话网络规划1 主要内容 移动电话网结构规划话务量规划移动通信频点配置 58 移动通信网规划 我国的五种移动电话网又被称为A B C D G网 其中A网和B网是模拟网 C CDMA G GSM D DCS 网是数字网 主要设施 基站 移动电话局 59 2 移动电话网络结构规划 大区制移动通信系统 一个基站 几十到几百用户 半径30 60km 使用频率450MHz 中区制移动通信系统 小区制移动通信系统 把服务区划分为若干中区 每个中区设一个基站 1000 10000用户 半径15 30km 把各中区划分为若干小区 每个小区设一个基站 最大容量100万用户 半径1 5 15km 发射功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