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心理学 1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克劳兹为什么开枪 2 克劳兹为什么开枪 专栏 克劳兹是在纽约某一贫民区长大的孩子 刚刚过了20岁的生日 他的父母在他10岁的时候离婚了 父亲因为吸毒和抢劫被判入狱 母亲也抛弃了他 克劳兹从小就和一群小流氓混在一起 偷窃 抢劫 吸毒什么事情都干过 在去年的圣诞夜 他趁着一个小商店店主全家过圣诞节的机会 从小商店后面的窗户里爬进去 偷了一大包东西出来 在他刚刚觉得大功告成的时候 正在附近巡夜的警察皮特突然出现在他面前 皮特喝令克劳兹站在原地 但是克劳兹并没有理会皮特 而是撒腿就跑 皮特鸣枪示警 这时克劳兹也拔出自己携带的手枪 向皮特射击并打伤了皮特 克劳兹也因此得以逃脱 请你们谈谈他为什么会开枪 3 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 心理学的 社会学的 4 第一节行为主义理论 5 行为主义对本能论的批判 猫天生会捉老鼠吗 中国心理学家郭任远在1930年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 第一组小猫出生后就与母猫隔离 不能看到母猫的捕鼠行为 第二组小猫与母猫一起生活 可以看到母猫的捕鼠行为 第三组小猫出生后就与母猫隔离 而与老鼠一起生活 第四组小猫看到老鼠时就受到电击 形成了逃避老鼠的条件反射 这些小猫长大后 见到老鼠的反应就不一样 第一组无动于衷 第二组表现出捕鼠行为 第三组即使见到别的猫抓老鼠 也不会去模仿 第四组则是猫怕老鼠 见到老鼠就逃跑 郭任远作为行为主义社会心理学家 用此实验批判了麦独孤的本能论 连猫捉老鼠这一行为都是后天性的 更何况是人的复杂行为呢 这表明人的复杂行为并不能完全凭本能来获得说明 6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 早期的学习决定了行为方式 7 一 强化理论溯源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强化理论 最早可追溯到桑代克的联结说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原理 后来 赫尔 斯金纳 米勒 多拉德 将其运用到社会心理学 20世纪70年代以来 班杜拉 Bandura 将其应用范围扩大 提出社会学习理论 又称为观察学习理论 在解释人类社会行为方面取得重大成功 8 二 强化理论的学习机制 一 联结 刺激 反应 二 强化 糖果与皮鞭 三 模仿 学习论的机制 9 一 桑代克的联结说 桑代克 1874 1949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猫解决疑难笼实验 10 桑代克的观点 11 二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巴甫洛夫 1849 1936 俄国生理学家 郑板桥毛驴 12 反射弧模式图 13 经典条件反射 理论基础BasicTheories 14 训练前 训练中 训练后 刺激 反应 联结 15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无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两样本来没有任何联系的东西 因为长期一起出现 以后 当其中一样东西出现的时候 便无可避免地联想到另外一样东西 是有机体因信号的刺激而发生的反应 16 经典条件反射 规律 习得 泛化 分化 将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呈现 可以获得条件反应和加强条件反应 某些与条件刺激相近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射的效果 通过选择性强化 对有差异的刺激做不同的反应 消退 非条件刺激长期不与条件刺激结合时 已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便逐渐消失 17 华生以一名11个月大的婴儿艾尔伯特 Albert 从孤儿院收养的 为被试 实验开始前 小艾尔伯特对于兔子 白鼠 狗和积木等并不害怕 三 华生的婴儿恐惧实验 华生 John B Waston 1878 1958 于1913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 是美国第一个将巴氏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的基础的人 18 在形成条件反射以前 小孩接近兔子毫无害怕的表现 我一点也不害怕 19 条件反射建立过程 摸兔子 巨响 害怕 兔子 恐惧 茸毛茸 恐惧 恐惧 泛化 原来以兔子为条件的恐惧 现在泛化到相似的刺激 恐惧性神经症就这么形成了 20 华生 Watson 观点 恐惧可以通过学习而产生 同样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消除 这一研究结果可以被套用来解释常见的其他情绪 如愤怒 愉快 伤心 惊讶或厌恶等的缘由 21 给我一打健康而体形健全的婴儿 给我一个专门的环境培养他们 我保证从他们之中任意选出一个 都能将他们培养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种专家 医生 律师 艺术家 大商人 当然还有乞丐和小偷 而不论他们的才能 爱好 能力 禀性如何 也不管他们的祖先是什么种族 结论 22 主要贡献在于他发展了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 他所设计和发明的 程序教学 和 教学机器 在60年代曾风行一时 对西方教育界产生深刻的影响 他在心理治疗 儿童行为矫正领域卓有贡献 属行为矫正技术的创始人之一 四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23 四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强化刺激总在操作反应后出现 可加强或减弱操作反应的倾向性 24 阳性 正 强化法基本原理 适应性行为出现时给予强化 如赞扬 奖励等 以建立或维持某行为 适应不良行为出现时 则不予强化或有意忽略 以消除某种行为 即以阳性强化为主 及时奖励正常行为 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 25 请你谈谈正强化 负强化与奖励 惩罚的异同 26 五 模仿 代表人物 塔尔德 米勒和多拉德等模仿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主动仿效他人言行的社会心理学现象 1 观点 人类特别是儿童的许多社会行为 都是模仿习得的 而模仿本身就是学习来的 2 应用 儿童很小时就效仿别人的某些动作 言语 当这种行为受到奖赏 就会继续或扩大仿效的领域 这个理论也被用来解释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发生现象 27 六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 A Bandura1925 至今 的社会学习理论是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一个派别 创立于1977年 28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 基本观点 人的社会行为和思想 情感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响 更多地受通过观察进行的间接学习即观察学习的影响 29 二 观察学习实验 模仿学习理论学习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 即一个人通过观察 模仿 另一个人的行为而学习了某种行为 30 观察者 示范者行为 受到奖励 受到惩罚 增加受奖励的行为 抑制受罚行为 观察学习原理 31 三 社会学习的过程 注意过程 attentionalprocesses 保持过程 retentionprocesses 复制过程 reproductionprocesses 动机过程 motivationalprocesses 四 结论 后天的行为 都是习得的结果 习得的不良行为 也可以通过学习消除 五 发展了强化理论 他将强化由直接强化发展为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 32 七 社会交换理论 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 非礼也 来而不往 亦非礼也 人有礼则安 无礼则危 礼记 曲礼上 33 社会交换理论 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 从经济学的概念解释社会行为有赖于相互强化而得到持续的理论 人类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交换 人们在社会交换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也是一种交换关系 34 他的理论目标 把社会行为视为一种至少在两人之间发生的 或多或少要获得报酬或付出或成本的 有形或无形的交换活动 他重点强调 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 基本观点 人的行为类似于物质的交换 人的行为带给对方的好处 使对方产生互惠行为 或产生相互的好处 使得社会发展 35 理论要点 1 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 如动物与人有寻求最大奖赏 快乐与尽少付出代价 避免痛苦的倾向2 人的社会行为服从社会交换规律如果一个人以行动带给别人以好处 并迫使对方做出互惠的行动 造成一种公平的关系和相互获益 那么这种相互作用的行为与关系就会得到继续与发展 否则就会减少 疏淡或停止 3 分配公平原则并为亚当斯 沃尔斯特等发展为公平理论 36 报酬 收益 代价 成本 后果 利润 报酬 R 物质财富 心理财富 精神奖励 鼓励等 社会财富 身份地位 声望 成本 C 体力 时间 放弃享受 忍受惩罚 精神压力等 公平 心理平衡 继续交往 则左方会抱怨 消极愤怒 中止交往 则左方会体验到内疚 补偿作为 37 互动中 当 收益 代价 关系维持沾光 平衡 故事 售货员称糖块 淘宝送小礼物 收益 代价 关系破裂吃亏收益 代价 内心不安无功不受禄收益 代价 内心愤怒失衡 38 应用 公平和互惠方能使相互关系长期保持 商品买卖 作为顾客 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 你就会喜欢逛这家商店 作为店主 能得到利润 他就会很喜欢与你做生意 人际交往 人们之间的交往 当双方都感到得大于失时 这种交往行为和关系便会保持下去 如果一方感到得不偿失 这种关系就难以持续 39 局限性 社会交换理论虽然可以解释许多关于人的相互作用现象 但该理论难以解释某些现象 如为什么有些人贪得无厌 有的人大公无私 捐赠行为 雷锋行为等 社会交换理论与刺激 反应理论一样 忽视了对中介心理过程的探讨 也不像社会学习理论那样有系统的实验证据 其理论的视角也倾向将人的行为看成是被简单实惠驱动 40 社会交换理论新进展 后期的修正 解决不对等交换关系 41 主体 同样的境遇或社会刺激 消极的行为 积极的行为 不同的认知方式 新行为主义 42 第二节认知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43 一 认知理论的主要概念和特点 用人的认知过程解释人的社会行为 把社会现象置于心理意识现象中考察 强调人的内部心理积极性和主动性 认知过程 请你谈谈对一个人的认识过程 一 认知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基本取向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44 二 主要社会认知过程的解释路径 社会认知的心理过程要经历产生社会知觉 形成社会印象 进行社会判断等不同阶段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一 格式塔学派的理论 格式塔理论由韦特海默提出 由于柯勒和考夫卡的访美以及著作被译成英文 其学说逐步引起注意 格式塔理论认为 人的行为既不是对外界刺激孤立的反应 也不是一种本能的反应 而是通过心理物理场 包括环境与自我 特别是认知活动的整合而作出的 心理物理场包括环境与自我两个方面 环境可分为地理环境与行为环境 前者是实际的环境 后者是意想中的环境 两者可能一致 也可能不一致 如夜骑者把覆盖着冰雪的湖面当作平原 驰骋而过 知情后感到害怕 54 黑猩猩学习实验 叠箱实验 55 接竿问题 实验 56 顿悟说基本观点 学习的实质 学习是通过主动积极的组织作用形成与情境一致的新的完形 学习的结果 并不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而是形成新的完形 学习的过程 是由于对情境顿悟而获得成功 57 二 场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 B f PE B 行为P 人E 环境 行为B等于个人P和环境E的函数f 人的行为依赖于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也就是说 不同的人对同一环境可产生不同的行为 人多时 有的人人来疯 有的人拘谨 同一个人对不同的环境亦可产生不同的行为 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下 对同样环境也可能产生不同的行为 58 勒温认为 人就是一个场 人的心理现象具有空间的属性 人的心理活动也是在一种心理场或生活空间中发生的 也就是说 人的行为是由场决定的 心理场主要是由个体需要和他的心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所构成 它包括有可能影响着个人的过去 现在和将来的一切事件 这三方面的每一方面都能决定任何一个情境下的人的行为 心理场也称为心理动力场或心理生活空间 59 勒温把决定行为的 全部影响的事实 分为三种 1 准物理事实即心目中的自然环境 2 准社会事实即心目中的社会环境 3 准概念事实即思想概念与现实的差异 准事实 或 准环境 是指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中 现实反映可能有影响的那些事实 也就是勒温所说的心理环境 因此 准事实或准环境和客观现实有时是相应的 有时又是不相对应的 装满玩具的屋子 甲组儿童锁门 乙组儿童开门 破坏 温和 60 群体决策与社会改变的实验 二战物质匮乏 劝说人们少食牛肉 多食牛内脏 试验 把家庭主妇分为六组 前三组 专家演讲与说服法后三组 群体讨论结果 前三组3 的人发生了行为的改变后三组32 的人改变 说明后三组比前三组拥有较大的主动性 有较多执行的义务感 感受到较大的群体压力 经过反复讨论对问题的性质有较多的了解 61 2 认知相符理论和一致性理论 认知相符理论是以认知趋向一致的状态或倾向性来解释个人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变化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本世纪50年代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盖尔提出了 认知相符 的概念 其认为 人具有一种理智上的动力倾向性 其信念 概念或态度如果与其他观点或行为发生矛盾 只要他意识到 他就会自发地调整自己原来的观点 去与正常的逻辑关系相符 以此观点开展的研究统称为认知相符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 费斯廷格平衡理论 海德归因理论 韦纳 62 第三节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 1856 1939 奥地利医生 心理学家 精神分析创始人 人不是自己的主人 63 精神分析理论 一 精神层次学说 潜意识理论 二 精神结构学说三 心性发展学说 人格发展理论 四 心理防御机制 64 本能 生本能与死本能生本能 代表一种进取性 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活力死本能 控制欲 支配欲 剥削欲 竞争欲 代表一种破坏性 攻击性 自毁性的驱动力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65 经典的精神分析主要三大理论 潜意识理论精神结构学说性心理发展 66 67 精神层次学说 意识 人在清醒状态下 对自己所想做的事情的动机是清楚地 即自己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种心理状态就是意识 即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的心理部分 潜意识 无意识 一是指人们对自己的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二是指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 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 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是可召回到意识部分中去的 即其中的经验经过回忆是可以记起来的 其中的观念可以说暂不属于意识 但随时能够变成意识 68 基本理论 弗洛伊德以冰山来比喻人的心灵 认为意识只是海平面上的冰山 埋藏在海面下更大体积的冰山则是潜意识 69 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症状以及精神症状主要原因是欲望在潜意识内捣乱 被压抑的冲动和欲望并未因压抑而屈服 它们在潜意识中不停地活动 不断地伺机宣泄 活动的结果可能发生神经症或精神病症状 梦和失误 病态的压抑则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即以神经症的形式表现出来 秘密花园 金朱元 吉罗琳 精神分析的实质 揭示潜意识 使患者得到领悟 症状就会随之消失 案例 恐惧梯子 70 71 极端任性 象一个小孩子一样不懂事 快乐原则 象老师 象警察 死死盯住本我不允许他干坏事 道德原则 其主要作用是监督和控制自我 凡不符合超我要求的活动将引起良心的不安 内疚甚至罪恶感 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 精神结构学说 受现实原则支配 对本我之中的东西有检查权 防止被压抑的东西扰乱意识 它还要在超我的指导下 按外部现实的条件 去驾驭本我的要求 72 弗洛依德把自我比喻为三个暴君统治下的臣民 它要尽力满足专横的本我的欲求 要应付严酷的现实环境 还要遵从神圣的超我的规范 自我在三个暴君之间周旋 调停 力图使三者的要求都得到满足 73 在弗洛伊德看来 如果这三个系统保持平衡 人格就得到正常发展 愿和谐共处 74 三个系统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时 往往产生焦虑 或者某一症状表现出来 爱在何方 75 口唇期 0 1岁 肛门期 1 3岁 性器期 3 7岁 潜伏期 7 12岁 生殖期 12 20岁 3 心性发展学说 76 弗洛伊德对心理发展阶段的分期 口唇期 0 1岁 弗洛伊德认为里比多的发展从嘴开始 吮吸本能也能产生快感 这一年龄段内婴儿的活动大多以口唇为主 摄入 撕咬 含住 吐出和紧闭是五种主要的口腔活动模式 如果对一种原始模式产生固着作用 成年后就可能形成相应的人格特征 三 心性发展学说 77 母婴依恋关系 共生期 二人世界4个月 18个月 78 著名心理学家哈洛在20世纪60关于恒河猴的著名实验 说明 孩子需要母爱胜于食物 79 口欲期不满足的表现形式 吸烟嗜酒成性依赖不信任攻击获取性 在口欲期没有很好得到满足 婴儿就缺少安全感 会出现如咬拇指 恐惧 自卑 自恋等行为方式 欲望过度满足 力比多 则 固结 在这一阶段 会产生过度依赖 要别人照顾 容易嫉妒别人 80 肛门期 1 3岁 此时的儿童的性兴趣集中在肛门区域 如大便产生肛门区域粘膜上的愉快感觉 或以排泄为快乐 以抹粪或玩弄粪便而感到满足 处理得当 父母定时 定点大小便的习惯 孩子则根据快感需求决定 是保留还是排泄 此期 婴儿通过与父母的斗争 发展了灵活性 独立性和自主性 处理不当形成 肛门性格 表现a 守秩序 爱清洁甚者洁癖b 吝啬 节钱 c 固执 不灵活 容易得 强迫症 权利欲强等 81 性器期 3 岁 约在3 5岁 儿童进入性器期 变得依恋于异性父母一方 这一早期的亲子依恋被弗洛伊德描述为 恋母情结 82 以上三个阶段称为前生殖阶段 弗洛伊德认为 它们是人格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 为成年后的人格模式奠定了基础 人格的最初形成应是在5岁左右 客体关系 83 潜伏期 11岁 儿童的性心理活动进入一段安静的时期 儿童对动物 运动 自然界的好奇心和学校的学习 同伴的交往等活动日益增加 84 生殖期 12 20岁 在青春期 个体最重要的任务是要从父母那里摆脱自己 同时 到了青春期容易产生性的冲动 也容易产生同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 85 弗洛伊德认为 个体的人格发展要想达到生殖期人格的理想水平是很难的 人格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两种危机 一是固着 二是倒退 固着和倒退是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 86 弗洛伊德认为 儿童时期的基本经历 未解决的冲突和精神创伤 在成年期重新活跃起来 对神经症 心身疾病甚至精神病发生有重要致病作用 人的心理疾病 大部分是 岁前自我意识没得到健康发展留下的隐患 87 四 心理防御机制 88 焦虑论 anxietytheory 本能 文明 焦虑 现实焦虑 神经质焦虑 道德焦虑 89 心理防御机制什么意思 就是人们的潜意识中有一种作用 他可以把人们遇到的痛苦和创伤 给自己产生的消极性的影响变轻 也就是说 当不好的事情能够发生 人面临这痛苦的时候 潜意识有一种机制 让自己体验到的痛苦减轻 但是外部环境还那样 并没有改变 90 心理防御机制 否认 投射 被动攻击 潜抑 退行 反向形成 抵消 酸葡萄心理 甜柠檬心理 升华 幽默 利他 91 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 积极作用 可以暂时解除内心的痛苦和不安 保持人的精神活动的平衡 消极的作用 逃避现实 自我欺骗 过度运用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挫折或造成精神病态 92 二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荣格和弗洛伊德在理论体系上有许多不同之处 1 两人皆重视潜意识 但荣格的潜意识范围较广 除包括弗洛伊德所强调的婴儿根源外 荣格还强调人格的种族根源 其次 荣格所谓的潜意识不同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 弗氏的潜意识只有非理性的成分 而荣格的潜意识为心理能量及智慧的根源 所以具有积极性 2 荣格对于人类的看法包含目的论和因果论 他认为人类行为是由个人及种族的历史和对生活的期望所形成 也就是说 一个人的行为受过去和未来的影响 而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 一个人的行为是受过去的影响 3 荣格反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 他不认为 力比多 是性欲的来源 而认为是生命力的来源 4 弗洛伊德学说过分强调生命中的病理部分和人的缺陷 而荣格则喜欢从一个人的健全方面着手研究 5 按荣格的观点 人具有一种持久 创造的发展 以及追求完美的渴望 此一看法 不同于弗氏无休止地重复本能性目标 直到老死 93 二 新精神分析学派 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从精神分析运动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心理学流派 又称精神分析文化派 社会学派 代表有H S 沙利文 K 霍妮 E 弗罗姆等人 94 埃里克森的 人格发展八阶段论 1 学习信任阶段 0 18个月 2 成为自主者阶段 18月 4岁 3 发展主动性阶段 4 5岁 4 变的勤奋阶段 5 11岁 5 个人同一感阶段 5 11岁 6 承担社会义务阶段 18 30岁 7 显示创造力阶段 中年及壮年期 8 达到完善阶段 从成熟到晚年 95 他们背离正统的精神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异构电源接口标准化适配难题与设备互联可靠性验证体系构建
- 建筑法规更新对高耐候乳胶漆VOC排放限值的技术迭代倒逼效应
- 工业级吡嗪衍生物生产中溶剂残留对药物稳定性的长期影响评估
- 2025年烹饪工艺类型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司索指挥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邮政2025永州市秋招系统维护岗位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中国邮政集团2025广安市秋招笔试行测高频题库及答案
- 延安市烟草公司2025秋招会计核算岗位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云浮云城区中烟工业2025秋招网络管理岗位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长治市烟草公司2025特色知识题库速记含答案口诀
- 神经干细胞课件
- 核能质保监查员考试题及答案
- 青海“8·22”川青铁路尖扎黄河特大桥施工绳索断裂事故案例学习安全警示教育
- 9.3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观后感
- 2025年70周岁以上老年人换长久驾照三力测试题库(含答案)
- 人才匹配算法的优化
- 兵团普通职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家庭劳动教育的制度性困境与教育主体重构研究
- 桥梁照明系统设计方案
- 时事政治考试题(含答案)
- 生物标本课程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