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1页
2014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2页
2014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3页
2014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4页
2014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班级 姓名 号数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35分)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7分)悠久古老的中原文化和晋唐遗风,在泉州比比皆是,随处可见:那建于唐代的庄严宏伟的千年古寺开元寺和东西双塔,那我国古代桥梁中长度首屈一指的安平桥以及我国最早的梁式跨海长桥洛阳桥,那九日山上东西两面的摩崖祈风石刻,那清源山下的巨大的老君石像,以及南天寺的大石佛闻名遐迩,有口皆碑。为加点的同音字组词。(2分)宏伟弘( ) 桥梁粱( ) 摩崖摹( ) 遐迩暇( )下面所列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悠久古老”中,“久”字笔画数是3画,义为“时间的长短”。B“首屈一指”中,“屈”字的起笔是“丿”,义为“弯”。C“晋唐遗风”中,“遗”字的起笔是“丶”,义为“遗失”。D“有口皆碑”中,“碑”字笔画数是13画,义为“镌刻功业事迹的石碑”。指出这段文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品味其表达效果。(3分) 2、诗文默写。(10分)(1)_,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2) ,云从窗里出。吴均的山中杂诗(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竹里馆(4)万里赴戎机, 。木兰诗(5)许多成语都源于古文,请你写出“扑朔迷离”在木兰诗中的原句 _, _ 。 (6)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7)古诗中描写传统节日的诗文很多,请写出一句描写清明这一传统节日的句子。 , 。 3、下列有关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小说反映的时代背景是普法战争。B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乐府民歌。C林海音,现代女作家,祖籍台湾,散文集主要有窗、两地。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短篇小说城南旧事。D安徒生,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代表作有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农夫和蛇等。4、根据课文填空。(3分)成长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尽的话题。每个人都从成长中走过来,但每个人的经历并不相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述了鲁迅从 到 的成长过程, 爸爸的花儿落了则讲述了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 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丑小鸭则以童话的形式告诉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要 。 5、综合性学习:(6分)(1)在我们常用的俗语中,有许多和黄河有关,请任意写出一条并说说它的意义。(2分)俗语: 。 含义: 。 (2)、下面是一份是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情况表,请根据这个表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阅读内容人数百分比卡通书11256%时文杂志3216%武侠小说3015%文学名著2613%从表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2分)看了这一结果,你对同学的建议是: (2分)6、名著阅读:(7分)(1)_(人物名)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的作家,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童年中塑造了_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2分)(2)、)请从童年中任选一个你喜欢的人物,并简述一个有关他的故事情节。(5分)人物: 。 故事情节: 。二、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711题(15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7、伤仲永选自 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的。(2分)8.解释下列黑体的字。(4分)(1)未尝识书具( ) (2)不能称前时之闻(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 )(4)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9、选出下列“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分)A.于舅家见之 B.传一乡秀才观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忽啼求之10、翻译下列句子。(4分)(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 11仲永如不想变得“泯然众人”。他该怎么办?请你为他提几点建议。(3分) 。 (二)、阅读最后一课中的几段文字,完成 1217题。(19 分) 接着,韩麦尔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2、.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监狱大门”比喻_,“钥匙”比喻_,全句的深刻含义是_ _。(4分) 13、.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神;歌曲中国娃中有这样的歌词:“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韩麦尔先生的话和歌词都表现了 。(2分)14、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 。(2分) 15、“我”觉得他从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_ 。(2分) 16、“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岁!” (1) 这段属于_描写;(1分) (2)表现了韩麦尔先生_的思想感情。(4分)17、 天下谁人不爱家,谁人不爱国。古今中外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爱国志士,请举一个具体事例(人物、事件)。(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823 题(21分)改变一生的闪念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惟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弦,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令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脱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轻轻地摇着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4分)答: 。 19、第段中“她所料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2分)答: 。 20、文中第段和第段都写到了这位教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第一次:_ 第二次:_ 21、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教师的善良、高尚、责任心和善解人意,请你从文中找出两处相关的描写抄写在下面。(4分) (1) _ _ (2) 。 22、当女教师问女孩“你找谁?”时,女孩“激动地说出一大堆话”,请你想像一下,女孩的“一大堆话”中最可能有的话是什么?(3分)答: 。 23、当教师把小女孩带回家后,她什么都没有问,就让小女孩离开了,如果当时教师对其批评教育后再让她走,其教育效果有无更好?请申述理由。 (4分) 。 三、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