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等生心理亚健康现象.doc_第1页
关注中等生心理亚健康现象.doc_第2页
关注中等生心理亚健康现象.doc_第3页
关注中等生心理亚健康现象.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注中等生心理“亚健康”现象 内容摘要: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已经形成一种“抓两头、促中间”的理念,最终导致了“忙两头、丢中间”的局面。“中等生” 长期缺乏教师的关注,在学习生活中也甘居“配角”地位,心理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与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掀开他们的“盖头”来,了解在他们身上呈现出的各种心理“亚健康”现象,为水到渠成地疏导其不良心理提供必要的帮助。 关键词:中等生;心理问题;亚健康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贺卡如雪片般飘飞而来。信手打开一张,娟秀的字迹映入眼帘:“老师,或许您已不记得我。我是许婷婷,一直都特别喜欢您的语文课。可是,初中三年来,课余时间您从未找我聊过天。每次考试结束后,看着您和颜悦色地抚摸着优等生的头,语重心长地与后进生交谈,我却只有羡慕的份儿老师,您为什么不能分一点爱给我们中等生呢?”读完此信,不由得心潮迭起:将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送走了一茬又一茬的学生,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那些成绩较好或特差的,对大部分中等生却连名字也想不起来了。 静心细想:中等生们智商虽不算太高,但有相当的理解、分析能力;功底虽谈不上扎实,但有一定基础;成绩虽不优秀,但学习态度还算端正。所以老师们大多认为他们本身没有什么问题,用不着太过费心。但事实真是如此吗?中等生们一直无法进一步突破“围城”、提高自己,改变那种“原地踏步”的局面,说明在他们身上存在着许多“亚健康”心理状态,正是这些“拦路虎”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下面我针对在教学工作中出现的中等生的几个典型的心理“亚健康”状态,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我认为中等生常见的心理“亚健康”状态大致有以下几种: 中庸心理不为最先,不敢最后 中庸心理是中等生最普遍的心理特征,它显示出来的最大的劣根性就在于不思进取,不敢做“出头鸟”。他们性格内向,成绩中等,没有令人羡慕的辉煌的成就,也不会有大起大落的成绩令老师忧心忡忡;没有令人刮目相看的特长,也没有“冲锋陷阵”或“出风头”的胆识。“默默无闻”是对他们最好的形容。正因为如此,中等生总是成了被人遗忘的对象。他们习惯于埋头读书,习惯于墨守成规,习惯于思维呆滞,给老师的感觉永远似平静的湖面一般。仔细反思,中等生常常跟在优等生的屁股后面转,在许多问题上都只是人云亦云,随声附和,基本上没有个人的主见。“不为最先,不敢最后”的随波逐流式的人生态度便是他们的处世哲学。 二、矛盾心理欲进还退,欲说还休 “表面风平浪静,内心波涛汹涌”是中等生心理最真实的写照。在中等生不动声色的背后,往往有一股急流如春笋一样地萌动,有时甚至潜滋暗长了“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花开花落无人怜”的幽怨情绪。如在回答教师提问时,虽然希望自己能口齿清楚地把问题回答好,但又表现得战战兢兢、目光游移不安、说话结结巴巴,盼望老师尽快让其坐下。内心希望自己豁达乐观,却时不时要为一时的小事而生闷气。课间休息或课外活动时,也想参与进来,却又担心别人嘲笑。其实,中等生除了“默默无闻”外,骨子里也“蠢蠢欲动”,时常处于“进退两难”的处境。放任自己退一步,也许就会沦为差生,那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事实。前进为优秀生的行列,那是他们所期待的,但由于基础、能力有限,即使使出浑身解数,也常落了个“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境地。为什么我的努力总不见成效?为什么我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比某某同学多,而我的成绩总是不如他?诸如此类的问题总是困扰着中等生。 三、自卑心理低人三分,破罐破摔 在学习中, “我不行”这句话经常挂在中等生嘴边,它体现了中等生强烈的自卑心理。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偏低,以致产生轻视自己的情感。比如开展一个简单的活动,在小组内选个负责人,如果叫中等生负责,他就会说:“老师,我不行,我们这几个人一直都是某某负责的。” 暗地里,他们也会将自己与优等生比较,越比较,越自惭形秽,样样事情变得杯弓蛇影,就算再有尝试的机会也裹足不前,士气、勇气、志气皆化为乌有。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把所有的工作都让他的得力助手优等生去做,殊不知这种策略是使不少中等生完全处于被忽略的状态,从而加深了他们的自卑感。自卑心理的存在是建立自信的最大屏障,这样一来也会造成这部分中等生在学习生活中持消极态度,遇事瞻前顾后,做事优柔寡断,成少败多。这种心理导致的后果是他们更加没有底气,最终出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混日子现象。 四、烦躁心理失落怅惘,忧心忡忡 中等生学习比较努力,对自己的要求也还算严格。但他们由于受到长久的漠视,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只是把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和肯定当成奋斗的目标。由于心情迫切,稍有不顺就自责不已,甚至还有负罪感。中考迫在眉睫,我读到一篇学生的随笔:“老师,我觉得自己很尽力,为啥成绩不见起色?我现在都不敢回家,不敢面对爸爸期望的眼神。我真恨自己,为什么笨鸟先飞这样的好事不能落在我的身上呢?老师,我该怎么办?”虽然研究表明,一定程度的焦虑感对学生的学习是必要的,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比较高的觉醒和紧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但焦虑指数过高则会抑制学习积极性,导致自信心不足、自暴自弃,甚至严重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中等生由于总是处于一种对自己能力怀疑的苦恼状态,整日忧心忡忡,焦虑不安,很容易产生烦躁心理。 五、闭锁心理紧闭心扉,固步自封 不声不响、沉默寡言,喜怒哀乐不轻易表露,这是中等生很常见的外在表现。中等生很少与父母交流,不敢与老师亲近,也不会到办公室主动找老师谈话,他们只喜欢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深深地埋藏在自己的心里或日记里,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默默地咀嚼生活,品味孤单。比如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想想平时,答题的机会大多数属于差生,上黑板的良机几乎被差生包揽;好不容易有个公开课,差不多又成了尖子生的专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没我的份,进步奖、鼓励奖更是被差生所垄断。反正对我来说怎么也不可能得到老师的爱和关注,倒不如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中等生”。正是由于中等生长期承受着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挫折、烦恼等,因此很容易引起不良的情绪,加上得不到适当地排解,日积月累,他们就干脆修筑起了“心灵城墙”以保护自己。 六、抑郁心理怨天尤人,自轻自贱 经常听到中等生这样的抱怨“烦死了,烦死了”,他们这样长期的抱怨易形成抑郁心理。抑郁心理是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中等生产生抑郁心理的概率,严重程度以及对学生造成的危害程度要高于优等生和后进生,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受到的关注少,缺少发泄不良情绪的空间。相对于后进生,他们有较高的自我期望,更多的劳动付出,更大的学业和精神压力;相对于优等生,他们智力平平,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逊色不少。中等生由于处于一种“不上不下”的地位,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容易产生失败感、无力感,经常陷入自轻自贱的抑郁情绪中。 中等生的这些心理现象很容易被人忽略,因为它们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经常把鲜花样的微笑、阳光般的温暖毫不吝啬地给了尖子生,个别辅导的机会和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又毫无保留地给了差等生,而忽略了这群 “不上不下、不饥不饱”的中间阶层。法国作家圣?埃克休帕里说过一句值得我们深思的话:“也许你一生下来就具有成为诗人、音乐家或天文学家的才能,但在时间还不算太晚的时候,没有人拉你一把,时机一过就再也无法唤醒在你身上沉睡着的这些才能了。”这表明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定位,每一朵花都有绽放的理由,如果得到悉心培育,就能收获丰硕的成果。教师应擦亮自己的双眸,用真诚的心去唤醒曾经被我们冷落在一旁的中间阶层,用无声的爱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