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第二次月考第卷(共45分) 本试卷分第卷(单项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第卷1至6页,第卷7至12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10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C9亭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札(zh)记 星宿(xi) 蛊(g)惑人心 苦心孤诣(y) B摘(zhi)要 剖(po)析 清沁(qn)肺腑 含英咀(j)华 C洗涮(shun) 亵(xi)渎 颠沛(pi)流离 应(yng)运而生 D惩创(chung) 手拎(1ng) 概不赊(sh)账 恬(tin)不知耻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犀利 鉴诫 破釜沉舟 鸦雀无声 B. 劳碌 暮霭 毋庸赘育 寥寥无几 C. 搪突 煽动 流连忘返 面授机意 D挑剔 惋惜 苦思瞑想 莞尔而笑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把文学鉴赏仅看作是对文学语言的咀嚼和玩味,这其实是大大的 。 别里科夫如同 在悬崖边的羔羊,战战兢兢,深怕一不小心就会出什么乱子。 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习,从而 了小说创作的境界。 A. 曲解 徜徉 开拓 B误解 倘佯 开创 C,误解 徘徊 开拓 D曲解 徘徊 开创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出神入化的笔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搭配组合,使极光变成了万花筒。 B玛蒂尔德因为一条项链而付出了十年艰辛,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千载难逢。 C网络信息无孔不入,大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的水平。 D现在社会上假货泛滥,从假烟、假酒,到假医生、假警察,应有尽有,让人防不胜防。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戏。他们争着捞出敌人的武器、枪支、子弹袋,然后是整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米。 B王利发的茶馆内,“醉八仙”大画等均已撤去。“莫谈国事”的纸条保存了下来,字而且写得更大。 C肖邦的夜曲之所以动人,就是因为这位多愁善感的“钢琴诗人”用旋律和音响造出了“甜美的忧郁”这种境界而造成的。 D在我们严寒却偏偏不恰当地称为温带的国家里,自然界万物永远不会除去盛装和失去盎然的生机。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天气已经好转,轻风微微吹,太阳暖烘烘,陈奂生肚里吃得饱,身上穿得新, ,也许是气力大,也许是包儿轻, ,晃荡晃荡,全不放在心上。 手里提着一个装满东西的干干净净的旅行包 一个装满东西的干干净净的旅行包提在手里 简直像喝过头的醉汉 简直像拎了束稻草 A B C D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执政者的道德自律与社会的道德监督 “以德治国”有三层含义。一是说执政者应当重视自身“德”的修养,行为操守应当以“德”为准则。二是说执政者应当推行德政、善政,行政以“德”为本。王是说执砍者应当对被统治者的言行确定以“德”为中心的严格规范,并予以有效约束。 儒家正统学说中的理想“德治”,其实应该三者兼有。可是中国古代大多数帝王的理 解,基本只停留于第三层涵义。这就是管子君臣下所说的“道德定于上,则百姓化于下矣”。通常所谓“以德化民”(史记孝文本纪)比较准确地体现了这种政治意识。然而事实上如果说“以德治国”曾经产生过积极的历史影响的话,主要却是因为基于“以德治国”的第一层涵义,执政者执行着某种道德自律,接受着某种道德监督。贞观政要开头所引录唐太宗李世民的言论“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以及魏征发表的对于君主来说“修身之术”与“治国之要”原本一致的观点等等,都是一种以“德”自律的自觉。古代帝王的“罪己”诏或者类似的文书中“薄德”“寡德”的自责尽管并不都是真挚之言,但是在形式上,仍可看作是一种面对某种道德标准的自我检讨。 也正是因为有讲究“德”的政治传统,而执政者也热心“德”的政治宣传,社会于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对权力者的道德监督。在有的时代,曾经形成了较为澄清的社会舆论氛围,出现了较为勇敢的政治批判力量。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些人的事迹有多彩的“光辉”,而以不惜牺牲生命挑战政治强权者最为令人兴奋。事实 上,他们有时是从“德”得到有力的精神鼓舞,有时又是以“德”作为自身的信念支撑的。 在中国古代,天灾以及相关的异象,常常被看作君主不“德”所受到的天的警告和惩罚。于是因此而发生的大臣辞职、帝王自谴等历史记录不绝于书。以现在科学的眼光观察,这种言行和思想固然是可笑的,然而在当时,却常常体现出一种以“德”为标尺的严肃的政治反省。 (博览群书2001. 11) 7对第二段中“这种政治意识”指代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重视自身“德”的修养,行为操守以“德”为准则。 B积极推行德政、善政,行政以“德”为本。 C只是对被统治者的言行确定以“德”为中心的严格规范。 D既重视自身“德”的修养,又重视德政、善政的推行。 8对文中第二段所使用的论据,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管子君臣下中的说法证明了古代大多数帝王对于“以德治国”的理解是片面的。 B史记孝文本纪中“以德化民”的观点,就是古代帝王只以“德”要求百姓,却不注重自身道德自律的有力证明。 C. 引录唐太宗李世民的言论和魏征的观点,目的是为了说明“以德治国”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D古代帝王的“罪己”诏或“薄德”“寡德”的自责尽管不都是发自肺腑,但也表明他们是处于某种道德监督之下的。 9. 下列对于“社会道德监督”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道德监督力量的产生,是因为有讲究“德”的政治传统和执政者热心“德”的政治宣传。 B文中鲁迅的话,证明了只有敢于向政治强权挑战,才能形成社会道德监督力量。 C历史上出现的社会监督力量,有时是从“德”得到鼓舞,有时是以“德”作为信念支撑的。 D. 只有执政者接受社会道德力量的监督,社会才有可能出现较为澄清的社会舆论氛围。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执政者坚持道德自律,重视自身“德”的修养,接受社会的道德监督,这就是真正的“以德治国”。 B敢于不惜牺牲生命而挑战政治强权,人的一生才会焕发出多彩的“光辉”,才能成为“中国的脊梁”。 C. 修身养性的方式与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一样的,由小可以见大,因此魏征说“修身 之术”与“治国之要”原本一致。 D中国古代因天灾等异象而引发大臣辞职、帝王自谴的言行和思想尽管是可笑的,却 往往有益于政治清明和社会安定。三、文言文阅读(15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盲文,完成1112题,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第卷 (共105分)四、(15分)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名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答: (2) 今付臣推勘,臣但守法耳。(2分)答: 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临江仙苏 轼夜归临皋注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1)作者因何而醉?试结合全词分析其思想原因。(3分)答: (2)“夜阑风静彀纹平”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3分)答: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四小题作答)(4分)(1)群贤毕至, 。此地有崇山峻岭, ,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3)小楼一夜听春雨,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4)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 。(苏轼赤壁赋)(5)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6)蜀道之难, , !(李白蜀道难)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陌上花开缓缓归 阳春三月,风和日暖;信步城外,看阡陌之上杨柳依依,野花绚烂,身心不由得轻爽而浪漫。“三月风情陌上花”,古远的诗句似乎随风从天边飘来,从历史的深处飘来,拂过阡陌,袭上心头。诗是属于清乾嘉诗人赵翼的,可昂首远望,眼前的陌上风情却是不折不扣的现代,由眼帘入心扉。 漫步陌上,心情是诗意的那种,优雅而散淡,不惹匆促,只因陌上花开;花是自然的那种,朴素而恬淡,不落尘俗。“三月风情陌上花”,是花在其中生命得以璀璨,人在其中心情得以畅然的一种意境。三月陌上花,让人爱让人痴,恍惚人的骨子里头都沉淀了花的影子,花的风韵。 陌上花开,如果没有了从俗累的生活中走出来,悄然伫立阡陌并为陌上风情所陶醉的人,那么花开也寂寞,风情也苍白。于是,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不知被多少人吟诵了多少遍。人归缓缓,那花便有灵性,便开得执著,陌上风情也被撩拨得浓郁而热烈。 那是春天里一幅最美妙的图画:在粉黛佳丽的簇拥下,一位美若天仙、仪态雍容的贵夫人款摆腰肢走在一千多年前的江南临安的阡陌上,其时陌上花团锦簇,杨柳轻摇,蝶飞蜂舞,三月风情旖旎之至。这时,一骑快马打陌头杨柳的绿阴中飘然而来,驿者翻身下马,气喘吁吁中把一封书信递给夫人。夫人展开一看,不禁满面春色。原来,吴越王钱谬身在王宫大殿却惦记着远在临安陌上的爱妃,嘱她只管怜花惜柳,消受春色,不必急着回宫,“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钱谬,这位在五代十国的夹缝中占了十二州江山的关越国王,不提他江山坐得如何,只是这一番对爱妃的体贴、对春色的倾心之情就足以让后人击掌了。缓缓归,缓缓归。多么柔情的一句话,游移在古籍史册中,艳称千古。 只是再柔情、再体贴的话,也难以使国家逃脱倾覆的厄运。怜美惜春的柔情敌不了剑戟弓弩的无情。从此,陌上花开依旧,只是钱谬烟逝,爱妃云去,只有“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一句话化作一个美丽的故事,游荡在临安的陌上,等待后人的凭吊。终于在吴越国“国除”的百十来年后的一个秋天,诗人东坡来到了临安。历史似乎特意安排东坡在秋天踏上临安的陌上。陌上春天花开,秋天亦花开,只是春天的骨子里透出的是柔情,而秋天的骨子里透出的却是萧瑟。于是在秋天的陌上花开中,东坡怅对古人,一番凭吊,三首陌上花于胸中郁结,一吐而快。“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归”诗人一唱三叹中,浸染着人事盛衰的感慨。陌上花,就这样开在历史的车辙中,栉风沐雨,浸透艳丽与沧桑,令人唏嘘不已。 漫步陌上,尽管不能如吴越王妃那样一路招摇地走在陌上花丛中,也不能像东坡那样怀一颗忧伤之心吟出千古不泯的诗句,不过,这并不妨碍我把钱爹与王妃的“缓缓归”当做人类面对大自然所共有的心境去感怀,当然,东坡透过陌上花开而生发的历史感悟更以一种强劲的力量震撼着我的心灵。 我几乎要拜倒在陌上花的面前了。我突然觉得这一束束、一丛丛开了又落、落了又开的陌上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历史与文化而开而落。我不敢说我可以触摸历史与文化,但我可以深情地抚摸陌上这些娇嫩而又顽强的花朵。陌上花开缓缓归,这不仅仅意味着悠闲、诗意,而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的心灵在恬静的陌上花开中,回归人类的历史与文化。 缓缓归,缓缓归。披一袭“三月风情”,再采一束“陌上花”,缓缓归。 缓缓归矣,我心已是陌上花开。 19第五段,作者说:“陌上花浸透艳丽与沧桑,令人唏嘘不已。”请根据文意,写出“艳丽”与“沧桑”的含义。(6分) (1)“艳丽”的含义是 (2)“沧桑”的含义是 20。文章倒数第三段写道:“我几乎要拜倒在陌上花的面前了。”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4分) 答: 21。文章开头的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只是再柔情、再体贴的话敌不了剑戟弓弩的无情”,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兵 火战乱摧残柔情蜜意的叹惋,对吴越王钱谬重色轻国的讽刺和揭露。 B“人归缓缓,那花便有灵性,便开得执著”,作者用移情的手法赋予花以生命和感 情,更显出陌上花开、赏花游春的情趣和意境。 C第五段写苏东坡发思古之幽情,作者由陌上风景所引发的情感,已从对风景的叹 赏,过渡到对人与人之间美好感情的赞美。 D“缓缓归”在文末多次重复,不仅蕴含着作者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感悟,也增 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 E. 这篇散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文中穿插的历史典故和古诗佳句,加深了文章的 内涵,给文章蒙上了一层浓重的感伤色彩。 六、(12分) 23下面的句子结构混乱,请添加两处必要的词语,使它清晰连贯。 (4分) “911”事件后,前苏联设在复活岛上的细菌武器试验场再度引起世人的关注,希 望能够清除仍残留在岛上的大量炭疽孢子,被国际恐怖主义分子利用。 答:在 前加上 . 在 前加上 . 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结合文意,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分句句式协调一致, 匀整对称。(4分) 因为每个人的个性、志趣爱好、修养层次不尽相同,对书的喜爱也就千差万别了。情深意浓的言情小说也有人迷恋;抒情小品;有人钟情跌宕起伏的怪诞奇文; 答: .25仿照划线句子,结合语境,另写两个句子。(4分) 我喜欢暴风雨。如果我是诗人,把那云诡波谲的瞬间孕育成诗,一定是美妙的篇章; .七、(60分)2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开封相国寺里的门槛,对香客膜拜、香火不断的千手观音说:“你我同是木头,来自同一座山,为什么你能高高在上,受个人朝拜,万人供奉,而我却受万人踩,千人踏?这太不公平了!”千手观音略一沉思后微笑道:“兄弟,世界是十分公平的,你我虽来自同一座山,材料也的确相同,但出山时,师傅在你身上费过多少工夫?我却经历了师傅五十八年的耐心琢磨、雕刻。今天你我的际遇不同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请你以“公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 题目自拟。 不少于800字。高中语文第二次月考答案 一、(18分) 1. A(B剖一pu析;C应一yng运而生;D手拎一ln) 2. B(A“诫”应为“戒”;C“搪”应为“唐”;“意”应为“宜”;D “暝”应为“冥”) 3C(曲解:是作歪曲和错误的解释,是有意而为;误解:(由于能力等原因)理解得不准确。徜徉:指自由自在地来回行走,不合句意,应用表犹豫不决的“徘徊”。“开拓”与“开创”的不同在于前者重在拓展,后者在于创新,另外,从搭配对象考虑,用“开拓”较合适) 4A(B“千载难逢”是说机会难得;C“无孔不入”含贬义,感情色彩不对;D“假货”不属于“应有”之列) 5D(不合逻辑,“武器”与“枪支”等有包含关系不能并列;B关联词语位置不当,“而且”应放在“字”之前:C句式杂糅,“因为”与“而造成的”杂糅) 6B(第一处横线从句式和陈述对象考虑,第二处横线要联系语境,扣住“气力大”“包儿轻”) 二、(12分) 7C(文中说“中国古代大多数帝王对于以德治国的理解,基本只停留于第三层涵义”,而C项内容正是第三层涵义) 8C(目的是为了说明“以德治国”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执政者执行着某种道德自律) 9B(文中鲁迅的话,说明了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政治批判力量,另外社会要产生道德监督力量,必须有讲究“德”的政治传统和氛围) 10D(A真正的“以德治国”,必须包含三方面内容,B前后不能形成必要条件关系,“中国的脊梁”是多方面的;C对“修身之术”与d“治国之要”理解错,两者目的一致,而不是方法一样,也不是“以小见大”) 三、(15分) 11B(“人事”应释为“人为的原因”,文中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 12D(“其”应称代庄宗李存勖) 13D(A项两个“以”均译为“因为”;B项两个“相”都是动作偏指一方,有指 代作用。可译为“他(她)”;C项两个“按”均有“审查”“查究”之义,D项,句中的“构”义为“诬陷”句的“构”义为“结”) 14C(句所述非马怀素持法之事,是马怀索引用典故说服则天皇帝不应治崔贞慎等人之罪,句是当时人对马怀素的评价) 15A(柴明并未告发崔贞慎等,是张易之假托柴明名义告发的) 四、(15分) 16(1)难道是得到天下难失去天下容易吗?或者推究他(李存勖)成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吧?(共3分,“岂欤”句式工分,“抑”“本”各1分) (2)现在交给我来审问追究,我只是遵照法令行事罢了(共2分,“推勘”“但”各1分) 17(1)抱负不得伸展,身不由己,不能摆脱人世间的名缰利索。或答为“理想不能实现,心为物役”等,意思对即可。 (2)一语双关,既写自然景象,又写作者的心境。或答为“情景交融(以景寓情,虚实结合)既写自然景象,又写作者的心境”意思对即可。(6分,每小题3分) 18(1)少长咸集茂林修竹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3)深巷明朝卖杏花 (4)余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十校联谊2026届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江山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题(无答案)
- 广东省茂名电白区七校联考2026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四川省德阳市广汉中学化学九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6届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6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黑龙江省望奎县英语九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关于服装代理合同5篇
- 离婚财产分割中房屋产权及租赁权转移合同
- 高科技企业员工保密与竞业禁止条款合同书
- 工程初步设计评审服务合同
- 服装款式图模板谭敏31课件
- 2025中级经济师《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章节千题
- 医院医患纠纷处理课件
- 2025-2026学年人教鄂教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培训
- 休克患者急救
- 2025年工行客户经理测试题及答案
- 大宗商品交易管理办法
- 普通话宣传教学课件
- 2025年广东省中考英语试题卷(含标准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