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作者:徐爱娣教学管理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374更新时间:2006-1-9我们知道数学课程标准有这样一个重要理念:“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们都在认真地学习这一理念,并在自己的教学中努力实践这一理念。课堂教学跟以前相比,的确改观了许多,鲜活了许多,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许多。但在探究学习时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的有: 1、把“被动探究”看作“真探究”。所谓“被动探究”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看似老师引导学生“探究”,其实学生的“探究”活动由老师牵着鼻子走,并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样的“探究”活动不能体现探究学习本身的要义,其实是一种“假探究”。反映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是想“放”又不敢“放”或不知道怎么“放”,师生之间一问一答,课堂提问琐碎,学生的思维空间狭小,缺乏自主思考与探究的余地。案例有一位教师在上“圆的认识”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圆心、半径与直径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下问题: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画圆的?生:把圆规的一只脚固定在一个点上,另一只脚转圈。老师示范:固定的一点叫圆心,用字母o表示。圆心有什么作用呢?生茫然。老师:你们的圆在哪里,老师的圆在哪里?生:圆心决定一个圆的位置。师:观察两脚间的距离有没有变化,你用什么方法表示出这一距离?生:从圆心到圆上画一条线段。师: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里?生:在圆心和圆上。师:连接从圆心到圆上的线段叫半径,半径用字母r表示。谁能说说半径有什么作用?这样的一问一答式教学,学生的思维被牢牢地束缚在老师所预先设计好的问题圈套中去了。究其原因,是因为老师没有创设好把学生思维引向纵深的问题情境,问题提得太零碎,对学生来说没有思维的挑战性。导致整个探究活动由老师牵着鼻子走,失去了探究学习本身的意义。我觉得这个环节可以这样设计:1、学生画圆,初步体会画圆的方法。2、交流画圆的方法并作小结、示范。3、比较讨论:同学们画的圆位置相同吗,为什么?画的圆大小相同吗,为什么?4、师生共同小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2、按图索骥,探究流于形式。案例:“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学片段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一下,看看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吗?学生操作后: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师:再请同学们拿处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一下,看看能否拼成一个长方形。生怎么也拼不成。师:请同学们停一下。我们可以把其中一个沿着它第的高剪开(边说边演示剪法),剪开以后再拼一下。学生操作。师:再请同学们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用刚才的方法拼一下,看看能否拼成一个长方形。学生在教师的指令下又顺利完成了操作。师:观察、思考一下,长方形的长与三角形的底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宽与三角形的高又有什么关系?生答略。师: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多少?生:一半。师: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生:1/2。师: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本例中,看似每个学生都参与了探究活动,每个环节学生都在探究,但这种探究活动完全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的。当学生碰到困难时,不是给学生充分的时空,不是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而是用教师的指令代替学生的思考。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地完成整个操作过程,就能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整个探究过程无须学生太多的思考与创新,失去了探究学习所能体现出来的价值。3、非关键性环节随意探究,浪费时间。新课标倡导把探究学习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老师讲授内容的多与少,似乎成了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老师也似乎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尽量少讲,甚至不讲。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谈“讲”色变,不择时机、不择问题地要求学生探究。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时,安排了这样一个活动:师:“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同学们看这个分数象不象我们的三口之家,它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同学们一起讨论讨论。生1:“2”叫爸爸,“1”叫妈妈,“”叫小孩。师:“2”可以叫分母,大家再讨论讨论“1”可以叫什么?生2:“1”可以叫“分父”。教师让其坐下。生3:“1”可以叫“分女”。师点拨:我们三口之家有的孩子是女孩,有的是男孩,那“1”可以叫什么?生4:“1”可以叫分子。师如释重负,终于露出了笑容。实质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是人为规定的,老师直接告诉学生就行了。上述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化了近十分钟的时间“探究”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还提示孩子们想想自己的三口之家,搞得学生云里雾里,乱猜一通,难道这样就是探究学习?在这非关键性的环节,随意探究,任意浪费时间,这就必然导致在理解和探究分数的意义时间相对不足,必然导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难以落实和完成。4、不顾学生的真实基础探究,学生没有兴趣。问题的难度与认知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程度,适当提高问题的认知水平,将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课堂教学中,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人的知识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而应在“已知区”与 “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知识的增长点上设问的,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案例:“认识钟面”教学片断师:(出示钟面)同学们认识钟面吗?生:认识。师:请小组合作,仔细观察,讨论:(1) 钟面上有几根针?长的叫什么针?短的叫什么针?(2) 钟面上有几大格?几个小格?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分组观察后,围绕老师的问题一一作答。学生兴趣平淡。上述案例中,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太过容易,因此学生不感兴趣。其实,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钟面已有丰富的经验的,这可能是其父母教的,可能是学生平时经常注意的。教师忽视了这一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手臂骨折患者宣教
- 工程部新员工水电安装培训
- 单词方法总结
- 行政服务员工培训大纲
- 2025版结膜炎症状解读及护理措施
- 预应力混凝土T型梁设计答辩
- 收音机品牌发展历程
- 2025版胃溃疡典型症状及护理方法指导
- 119消防宣传日幼儿园
- 皮肤湿疹常见症状及护理技术培训
- GB/T 31343-2014炼油生产过程能量系统优化实施指南
- GB/T 17696-1999声学测听方法第3部分:语言测听
- GB/T 11060.8-2020天然气含硫化合物的测定第8部分:用紫外荧光光度法测定总硫含量
- 计算方法引论-第十一章
- 新修订《黄河保护法》PPT
- 全科医师转岗培训试题
- 插秧机课件讲义整理
- DB11- 996-2013-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标准-(高清有效)
- 钻井井场及钻前道路施工规定
- 万豪国际酒店委托管理合同
- 纳米材料ppt课件精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