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试题.doc_第1页
初三语文试题.doc_第2页
初三语文试题.doc_第3页
初三语文试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语文试题 (说明:总分150分,其中作文65分书写5分)一、(22分)1.根据拼音用正楷字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狼ji zhu 热心kung 神怡2.默写。(每句一分,共6分) ,洪波涌起。 抽刀断水水更流,。 云横秦岭家何在?。 ,燕然未勒归无计。 ,甲光向日金鳞开。 浊酒一杯家万里,。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战争、流疫与经济衰退往往干扰或全球话进程,从而威胁人类和平与繁荣,对此不能不予以高度关注。 美国希望在伊拉克建立类似美国的民主制度,为在中东地区推行政治改革样板。单位、社区、村镇、家庭都要承担起清洁环境、陋习的责任。A.中止树立革除B.终止竖立革除C.终止树立祛除D.中止竖立祛除答【】4.选出没有语病的项(2分)A.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的故居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淮安。B.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C.酷热的夏季,雪碧、娃哈哈、农夫山泉是深受考生喜爱的夏季饮品之一。D.中国珠峰登山队之所以能成功登上珠峰,是因为全体队员不畏艰险、团结协作的精神。答【】5.选出说法有错的项(2分) A.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构思精巧、情景交融又富有哲理的散文,题目中“瀑布”一词,用比喻手法既写出紫藤萝盛开的壮观,又暗示生命长河的伟大。B.背影是一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叙事抒情。C.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D.记参观游览的文章,一般按照参观游览的日程安排或行程先后来写,如阿里山记行通过移步换景,把阿里山一幅幅富有特征的画面舒展自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答【】6.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5分)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诗中“”、“”既说明天气乍暖还寒,又写出了春光给自然界带来的活力。(2分)(2)这首诗突出一个“春”字,处处透出早春的气息。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表现“早”的? (3分)7.仿照例句再写两个句子(2分)例句:遥远的东西是美丽的,如悠悠的远山,如沉沉的夜空。短暂的东西是美丽的,如鲜花的盛开,如故人的邂逅。朦胧的东西是美丽的,如灯影中的美人,如月光下的凤尾竹。 美丽的,如,如。 美丽的,如,如。二(5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812题。(11分)飞船一般为多舱体结构,舱体之间要能分离,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极高。“神舟号”载人飞船为三舱段复合结构。最前端的一个舱体称为轨道舱,它具备可独立运行卫星的一切功能,与飞船分离后可在太空独立进行各种飞行试验;位于最后端的推进舱也称为设备舱(或资源舱),完成既定任务后,再入大气层自毁。居中的返回舱完成任务后,承载着航天员安全返回预定的着陆场。“神舟号”飞船从发射升空至返回地面,要成功地进行9次分离操作。与俄罗斯正在使用的“联盟TM”飞船相比,“神舟号”比“联盟TM”尺寸大、重量重,航天员的活动空间大,携带有效载荷的能力强。“神舟号”还采用了一些先进技术,其设计方案在某些方面优于国外的第二代载人飞船,“神舟号”飞船载人发射成功后,其技术水平将达到或优于前苏联第二代载人飞船的水平。8.第段首句中加点的词“一般”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9.这段文字的说明重点是:。(2分)10.“神舟号”载人飞船的舱体自前往后依次是舱、舱和舱。(3分)11第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作用是 (2分)12.第2段末句中的“或”能否换用“和”?为什么?(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18题。(16分)不求甚解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不要太固执,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不是说未懂的地方就放过它不理会了,而是暂放过,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1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删掉后对句意表达的准确性影响最小的一项是()。(2分)A一般人常常以为B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C其实也不尽然D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14.陶渊明对读书的独到见解是_。(用原文中的两个字回答)(2分)15.作者在第段认为“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体现了一种好的读书方法,是什么?(2分) 16.英雄记钞和陆象山语录中的哪句话与“不求甚解”的读书观基本一致?(用原文回答)(4分)英雄记钞: (4个字)陆象山语录: (6个字)17.第段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8.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的4个原因。(3分)_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924题。(16分)秃的梧桐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qioci()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cng1ng()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12)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11)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15)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16)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17)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18)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选自苏雪林绿天)19.请根据拼音写出第段中应填人的词语。(2分)qiocu()cng1ng()20.文章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试比较其中的细微区别,并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答:21.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2分)答:22.文中第(11)(12)段写了其它的树和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4分)答:23.文章结尾写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分)答: 24.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答: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528题。(10分)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5.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分)27.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