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轻叩诗歌的大门第一课时2013年11月17日 周四 总第42课时教学内容:诗海拾贝诗经。教学目的: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3、学生质疑。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2、自学。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1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3、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七、总结学习方法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第二课时2013年11月18日 周五 总第43课时教学内容:诗海拾贝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太阳的话,白桦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2、了解古诗的特点。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了解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太阳的话,白桦,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二、初读诗歌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3、让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三、读中悟意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 让学生了解诗、词、曲。 解释个别词语。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 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指导: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五、拓展延伸1、课后背诵这几首诗歌。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第三课时 周二 总第44课时教学内容:与诗同行教学目的: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热爱诗歌。教学重点:创造诗歌。教学过程:一、在班里分组讨论一下,怎样开好诗歌朗诵会1、确定内容,诗歌朗诵会朗诵的诗,可以是搜集到的诗,也可以是自己写的诗。可以利用教材,本学期教材中,中华少年就是一首典型的朗诵诗,本组教材中的我们去看海,选读课文中的我们的方阵都可作为选材。还可以是自己写的诗歌。2、小组内商定形式,可以展示,也可以比赛。3、全班商议可以是小组合作参加,也可以是小组初选后,推荐代表参加班级的朗诵会。4、确定朗诵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个人朗诵,可以男女对诵,可以小组合诵,可以是诗表演,还可以配乐朗诵。5、组织分工,力求每个同学或小组都有任务,如,环境布置、编排节目单、化妆,人人为班级朗诵会出力。6、确定时间、地点、形式等。二、自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1、你欣赏哪首诗?为什么?2、师相机归纳板书:大胆想象3、读了这两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预设:我知道写诗并不是那么神奇的事,我们也可以学着写。写诗就是写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事情)4、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三、补充诗歌,让学生欣赏。将下面的诗歌复印给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交流交流写作方法。巧用比喻;妙用拟人;运用夸张;运用假设。四、你喜欢哪首诗,就试着学它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五、在小组里交流你写的诗,听听同学的看法,再改一改。六、小组推荐优秀诗作全班交流。第四课时2013年11月22日 周二 总第45课时教学内容:举办诗歌朗诵会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教学过程:一、直接揭示出课题。二、诗歌朗诵竞赛。1、讲述诗歌朗诵竞赛的要求。2、小组进行初赛。3、全班交流。三、古诗词知识竞赛题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出自汉乐府长歌行。(1)悲伤(2)伤悲(3)忧伤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1)似曾相识鸟归来(2)似曾相识雁归来(3)似曾相识燕归来3、七步诗的作者是( )。(1)曹植(2)曹丕(3)曹操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 (1)阴山 2)边关 (3)燕山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 (1)花重绵阳城 (2)花重锦州城 (3)花重锦官城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 (1)游园不值 (2)春望 (3)春夜喜雨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 )的诗句。 (1)王勃 (2)李白 (3)白居易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是文天祥的诗句。 (1)汉青 (2)汗青 (3)汗清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 )。(1)因为 (2)坐下 (3)座位1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1)多少楼台烟波中(2)多少楼台风雨中(3)多少楼台烟雨中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 )的诗句。(1)王维(2)王之涣(3)王勃1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 )。(1)张养浩(2)马致远(3)元好问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2)王昌龄出塞 (3)杜牧江南春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1)春色(2)梨花(3)雪景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的无题。(1)李贺(2)李清照(3)李商隐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登高 (3)蜀相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 )的词句。(1)岳飞(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葡萄酒知识培训题课件
- 常州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及答案
- 常熟融媒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 茶艺基础期末考试及答案高一
- 2025普通员工合同协议书
- 2025权益代理委托合同
- 残疾人护理实操考试题及答案
- 2024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填空版+答案版)
- 2025年舞蹈理论知识考试题库
- 2025年料位传感器项目建议书
- 《室内空间设计》第三章课件
- 学习《北方民族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修订)》课件
- 装配式建筑设计专篇(word6)
- 设备出厂检验报告
- Matlab-Simulink模型检查验证与测试
- 单位减少存档人员表
- 商务英语翻译实务完整版教学ppt课件全套教程
- 潮流玩具行业研究报告
- GB∕T 708-2019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 压力容器检验师培训压力容器检验测试技术课件
- 高一新生入学家长会课件(PPT 23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