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提纲.doc_第1页
中国古代史提纲.doc_第2页
中国古代史提纲.doc_第3页
中国古代史提纲.doc_第4页
中国古代史提纲.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史提纲中考内容:(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2)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二)改革(1)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2)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三)文化(1)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2)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主线索)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始作俑者:秦1.秦统一六国: 政治上:长年战乱,人们渴望和平,渴望统一。(1)条件 经济上:经过商鞅变法,秦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军事上: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2)经过: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3)建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咸阳;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战乱的局面。(4)意义 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有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秦巩固统一:为适应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而形成方方面面的集权 中央: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1)政治上 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地方:推行郡县制。(全国分36郡,郡下设县。)(2)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先小篆,后隶书)。(4)思想上:焚书坑儒(以加强思想控制)。(5)军事上 北击匈奴夺河套,修筑长城临(洮)到辽(东)。 统一开发大南疆,兴修灵渠连二江(长江、珠江)。3.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顶峰:明清1.明朝建立:1368;朱元璋(明太祖);应天(南京);同年灭元。2.专制统治的加强:(1)明太祖时期:唯我独尊,皇权最大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直属中央(布政司管民政、按察司管刑狱、都司管军政)。监察:设特务机构锦衣卫,监查臣民。思想文化:八股取士A.目的: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B.内容:考试范围四书五经,考试答案指定观点,考试结构文分八股。C.结果:读书人为求功名只读书,考中做官成奴仆。D.影响:束缚思想,扼杀了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2)建文帝时期:削藩引发的惨案原因:藩王势力膨胀,构成严重威胁。 过程:下令实行削藩,引发“靖难之役”。结果:燕王朱棣胜利,称帝是为明成祖。(3)明成祖时期:再接再厉,加强皇权迁都北平改北京;继续削藩除威胁;强化监查设东厂。3.清朝建立:1636年皇太极(清太宗)盛京称帝;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统治全国。4.加强君权:(1)设军机处;雍正;皇帝一言堂,全裁军国事;标着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顶峰)。(2)大兴文字狱:目的:加强君主专制,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时间: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形式:摘取只言片语,加以玩去解释,借机罗织罪状,制造大批冤狱。影响: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人才,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二)改革(都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一、商鞅变法:封建社会的冲锋号必然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大为提高,于是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奴隶社会走到尽头,封建社会初露峥嵘,具体表现是战国诸强纷纷开展变法运动,其中效果最为显著的便是秦国的商鞅变法。1.背景:新兴的地主阶级想要确立封建统治,以发展封建经济。2.时间国家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支持者为秦孝公)。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3. 内容 奖励耕战(生产能手免徭役,战场达人授爵宅,废无军功之旧贵族特权)国富兵强; 建立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加强中央集权 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4.作用 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各国变法影响: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变法,使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二、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合的助推器必然性:黄河流域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交流日益频繁,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1.改革前奏:(由平城)迁都洛阳(1)原因:平城粮食产量无法满足都城人口需求;平城位置不利于统治中原地区;不利于鲜卑学 习汉族先进文化。(2)经过: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3)影响:促进了洛阳的繁荣与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2.伟大改革:(1)目的 直接目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及政治制度。 根本目的: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说汉话;(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穿汉服;(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2)内容 改汉姓;(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与汉族通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仿汉制;(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学汉礼。(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作用 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三)文化(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巨大影响)一、思想方面:1.孔子:(1)地位: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提出“仁”的学说; (2)政治主张 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苛政猛于虎也) 创办私学,不问出身广收门徒;(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状况) 注意“因材施教”;(3)教育成就 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谦虚好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 人行,必有我师焉) 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4)代表作品:论语,非孔子所著,而是由弟子整理的、记载其言行的著作。(5)影响:其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2.“百家争鸣”:兴于春秋,鼎盛于战国。社会急剧变化引发思想界的空前繁荣。 代表人物:墨子(墨翟,战国,亦是墨家学派创始人)(1)墨家 主要思想:“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代表人物:孟子(孟轲,战国) (2)儒家 主要思想: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的反对一切战争;(与墨家不同) 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按时令伐树。(原始的“可持续发展思想”)(3)道家 代表人物:庄子(庄周,战国) 主要思想: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代表人物:韩非子(韩非,战国) (4)法家 主要思想: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 提倡法治; 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代表人物:孙子(孙武,春秋晚期,兵家创始人)(5)兵家 著作:孙子兵法 主要思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6)“百家争鸣”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二、科技方面:“四大发明”,集中出现于宋元时期(造纸术除外),该时期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 的高峰时期。 发明时间:北宋(隋唐时已有雕版印刷术) 发明者:毕升1.活字印刷术 优点:既经济,又省时。 意义: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传播:陆续传到世界各地。15世纪时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400年。 发明时间:北宋(战国时已出现“司南”)2.指南针 使用:北宋时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意义:促进了我国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发明时间:至迟于唐朝中期(已有文字记载;古代炼丹家的意外收获)3.火药 使用: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3、14 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意义:改变了作战方式(冷兵器时代),人类逐渐进入“热”兵器时代。 发明时间:不详(目前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