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指导.doc_第1页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指导.doc_第2页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指导.doc_第3页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指导.doc_第4页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指导.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指导【内容】一、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一)、把握说明对象,说明文类型有:事物、事理。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二)、说明方法的类型及作用、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作比较:把_和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打比方:将_比作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三)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四)、说明文的阅读还要注意结构。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五)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准确平实。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解题指导】 (一)、把握说明对象,辨识说明方法1、 常见题型: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如: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拟标语、提建议等2、对策.看题目 .抓首尾句和中心句。 (二)、理清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结构1、常见题型有: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哪种说明顺序;或理清说明文的层次,直接划分全文的结构或划分某段的层次2、常见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3、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4、抓逻辑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常见方法有以下两种:看内容,辨顺序。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用等,一般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一般用空间顺序。找重点词句辨顺序。空间顺序一般用方位词;时间顺序一般用时间名词;逻辑顺序一般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总之”、“综合所述”等词语。理清了说明顺序,说明结构就可根据顺序来划分。 (三)、体味说明语言,抓住准确性这点来答题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答:该词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模拟试题】(一)超导磁浮列车超导磁浮列车是利用超导磁石使车体上浮,通过周期性地变换磁极方向而获取推进动力的列车。超导磁浮列车的运行除了高速之外,还具有无噪音、无震动、省能源的特点,可望成为21世纪交通工具的主力。目前正研究开发的超导磁浮列车的时速以达到500公里的目标,更新颖的下一代超导磁浮列车将用高温超导材料,列车的时速可望高达700公里。如果把超导磁浮列车的实用化算作100的话,目前的开发研究已处于80的相对阶段,预计在2010年可望实现实用化,而下一代的高温超导磁浮列车则将在2030年左右投入运行。为使超导磁浮列车早日实用化,需要开发高温超导材料,探究列车在高速通过隧道时的空气力学特性,开发磁性屏蔽技术和列车控制系统等技术。从技术观点来看,还必须认真研究磁性对生物界的影响。随着超导磁浮列车的问世,将会诞生全新的超导磁浮列车制造业、轨道线材业,从而给传统的金属材料业、土木建筑业、电气和电子产业赋予新的活力,也将会对旅馆饭店业、航空业、普通的高速车辆制造业构成威胁。1、从文章第段看,超导磁浮列车有哪些特点? 2、超导磁浮列车获得高速行驶的基本条件是: 3、第段第一句在介绍“超导磁浮列车”时采用了_的说明方法,而接着的两个数字意在说明_。4、要让超导磁浮列车尽早投入实用化,在技术上还需攻克哪些难关?答: (二)勤于用脑常常能听到这样的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脑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神经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肌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国外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除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1用一句话概括第段画线部分的内容。答: 2第段画线的部分综合运用了 等说明方法,说明了_ _的道理。3第段说明“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谈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能够_ ;二是心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可以_ _ 。4“人的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这句话中的“几乎”能删去吗?为什么?答: 5把全文分为两个部分,请用“|”画出。 6你在生活中也经常用脑,读了这篇文章,有些什么体会?(请简要回答)答: (三) 安全的节能“大衣”:发泡水泥 为了能够阻挡夏天的炎热和冬天的寒冷,国家规定在建造楼房时必须给建筑物穿一件用保温材料做成的节能“大衣”,以减少夏天室内冷气和冬天室内暖气的外流。然而近年来,由于建筑外墙易燃的保温材料导致的“高楼火灾”却令人触目惊心。国家有关部门已经禁用了易燃的有机外墙保温材料,取而代之的是无机保温材料,发泡水泥就是其中的一种。 发泡水泥,顾名思义,是一种有“泡泡”的水泥。“泡泡”是如何产生的呢?首先,将发泡剂用机械搅拌方式,或者高压空气雾化气动方式进行充分发泡,形成大量大小均一、直径适宜、稳定的泡沫。然后将泡沫与水泥浆均匀混合,经过发泡机的泵送系统进行现浇施工或模具成型,经自然养护,就形成了一种内部含有大量封闭气孔的新型轻质保温混凝土。 通过发泡水泥技术制作的节能“大衣”除了阻燃,还有很多优势。它属于气泡状绝热材料,那些水泥内部的封闭泡泡,可以使混凝土轻质化和保温隔热化,所以保温、隔音的效果特别好。发泡水泥还有支撑地暖管材和地面承重的作用,因其强度高、不变形,故可以避免使用复合材料形成的地面裂缝其抗压强度较高,抗裂性是普通混凝土的8倍。 在制作发泡水泥的过程中,发泡剂必不可少,发泡剂是否安全环保呢?水泥发泡剂原料为植物性或者动物性的脂肪酸,合成体为水溶性,不含苯、甲醛等有害物质,所以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绝对安全环保。 发泡水泥耐久性大于50年,可与建筑同寿命,一次施工可使建筑终身保温。我国最早的发泡水泥应用,是黑龙江地区的墙体保温层。该工程由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前苏联专家指导施工,至今近60年依然完好无损,仍在使用。 目前,发泡水泥在楼层间低温地板辐射采暖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作为外墙保温“大衣”还亟待推广。相信未来这种新型环保材料会带给我们更加安全节能的居住环境。14. 阅读全文,请简要回答发泡水泥的优势有哪些。(4分)15.第段中的画线语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6. 第段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 (四) 2011广东中考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一时间舆情沸腾。 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 01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 (本文有删改)10.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