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命运的颠簸里一路高歌于人生沉浮中试看曹植诗歌风格之变迁 雒 转目 录一、曹操时代慷慨高唱(一)恩宠泽被 翩翩少年(二)率性而为,雅好慷慨(三)壮志凌云,心怀天下二、曹丕时代压抑低吟(一)骨肉分离,放逐封地(二)政治压迫,悲苦不堪(三)辗转贬徙,安身立命三、曹睿时代凄楚悲歌(一)风雨欲来,婉言陈情(二)孤独漂泊,宛若转蓬(三)茕茕孑立,郁郁而终四、结论在命运的颠簸里一路高歌于人生沉浮中试看曹植诗歌风格之变迁【摘要】魏晋时代,是中国文学觉醒的时代,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建安文学成为这一时期的文学典范,而三曹中尤以曹植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最为深远,他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曹植的诗歌风格因其生活的变故而变迁,他的作品是建安文学的扛鼎制作。从曹植起,诗歌创作开始走向了自觉的时代。【关键词】曹植 命运 变迁 诗歌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是“建安风骨”的旗帜,“风骨奇高,词采华茂”,他在自己短暂的四十一年生命里将天下才占尽八斗,先荣后悴的人生让他始终生活在理想与现实的斗争和夹缝里。在命运的颠簸里,曹植一路高歌,他为“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的人生理想寻求出路,锲而不舍,矢志不渝,他用自己的文学创作为内心的政治理想奔走呼告,终“以翰墨为勋绩,词赋为君子”,成为了继屈原后中国诗歌史上有一个里程碑。本文仅以拙笔浅探这位“建安之杰”的文学个性,于人生沉浮中试看曹植诗歌风格之变迁。一、曹操时代慷慨高唱曹植出生在董卓之乱后的第三年,他的一生以曹操去世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曹操时代即建安时期,在这一时期,曹植受到父亲的赏识与宠爱,过着优游富贵的贵族公子生活,翩翩少年,斗鸡走马、驰射丰宴,虽终未继承大统,却能在父亲的保护之下自在生活,文人雅士觥筹交错、慷慨率性,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捐躯报国的侠义豪情寻找契机,这一时期曹植的诗歌风格多是明朗、欢快、壮志豪情,这是他一生中最欢乐,最富足有限的惬意生活,几乎在他的慷慨高歌中走过。(一)恩宠泽被 翩翩少年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汉末天下大乱,于曹操转徙军旅之际,曹植出生了,“生乎乱,长乎军”是他幼年生活的切实写照。曹植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的第三子,曹丕一母同袍的三弟。自幼才思颖慧,“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由于曹操自身文学涵养颇高且网罗天下文士,珍视人才,于是对曹植恩宠有加。“是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其喜之”。青年时代,曹植受到了父亲极大地宠爱,“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封临淄侯”。在曹操出征孙权时更是将留守邺城的重任交给了曹植,且意味深长的告诉他:“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舆!”此时曹植正是才华出众翩翩年少的贵公子,过着富贵奢华的生活斗鸡走马,宴饮多暇。“游目极妙伎,清听厌宫商。主人寂无为,众宾进乐方,长筵坐戏客,斗鸡观闲房。”斗鸡篇“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名都篇“我归宴平乐,美酒斗十千。”这是何等的惬意和豪爽,以致几百年以后李白将进酒中以“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来自喻。(二)率性而为,雅好慷慨虽然曹植在曹操荫庇下,在一班文人政客的包围中斗鸡走马,但并未沉湎于此耽于佚乐的奢靡之音,在此时期,曹植的许多作品都颇具慷慨之气,正如他在前录自序中所说:“余少而好赋,其所尚也,雅好慷慨。”赋固如此,诗亦此焉:“朝云不归山,霖雨成川泽。黍稷委畴陇,农夫安所获?在贵多忘贱,为恩谁能博?狐白能御冬,焉念无衣客?”赠丁仪“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海边民,寄身于草野。妻子像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泰山梁甫行“顾念篷室士,贫贱诚足怜。微藿弗充虚,皮褐犹不全。慷慨有悲心,兴文自成篇。”赠徐幹钟嵘曾这样评价曹植的诗:“情兼雅怨”有忠厚之心。作为一个过着富贵奢华生活的贵族公子能有这样的民本思想、人文关怀是十分可贵的,叹民生之多艰!无论是对下民还是对朋友,在曹植的诗歌中无不流露出体恤同情的真是情感。“慷慨”是曹植的诗歌,“率性”是曹植的性情,把酒言欢,任性而行,因此注定他不会是个政治的胜利者。因为少了心机、少了谋略、少了算计、少了权术,可正是如此,成就了他的文学地位,成全了他的人性魅力。于是他的身边总会有那么一些文人雅士,他们为他的魅力所折服,虽然与王位失之交臂,但“他的诗歌将他的个性发挥的淋漓尽致,他的文学个性的鲜明、动人,是继屈原之后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从此曹植蜚声文坛,引领了一个时代文化潮流。“并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词逐貌,唯取昭晰之能”,这是曹植的慷慨率性,亦是整个建安时代所留下的“任气”“使才”之印象。(三)壮志凌云,心怀天下“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这是曹植在写给杨修的信中所表述的自己追求的人生理想,于是许多的栩栩如生、视死如归的幽并游侠形象在他的笔下生动鲜活的诞生:“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曹植生于乱世,长于军中,多历忧患,从小随父亲南征北战,立志建金石之功,留永世之名,所以读曹植的前期诗作多有这种为保家国、立功业而不惜一切的豪迈气概。“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是勇武坚毅充满牺牲精神的战士形象的代表,从此,这句诗便成为了后世几千年来勇士们的誓言与口号。在白马篇中,曹植一方面改变了以往历史和文学作品中游侠杀人报仇的形象,赋予他们爱国忠良的品质,成为了游侠文学中的旗帜形象;另一方面他以游侠自喻,将自己的凌云壮志和鲜明个性完全呈现,真实地再现了他英雄少年的胸襟和豪气。叶嘉莹先生在说汉魏六朝诗中这样说:“才子类型的诗人,性格上往往放纵不受约束,所以充满了自信的勇气读中国的诗歌你会发现,曹子建、李太白都是这种才子类型的诗人”的确如此,曹植的白马篇始终洋溢着满满的“自信的勇气”“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这是他前期的代表作品,从他的诗中流露出的这种无畏、勇气可以看出他对生活同样充满了“自信的勇气”,这样自己的伟大理想才能有所支撑,才能有所安放。在曹操时代,安逸富足的生活承载着曹植的梦想和事业,与宽佑着他的任性和勇气,这一时期他在激昂中高唱慷慨之歌!二、曹丕时代压抑低吟曹植虽然在政治上失势,但是只要曹操在世,总存在复被起用的可能,其生命安全也能得到起码的庇护。而自从曹操在延康元年病逝之后,曹植便不再能受到朝廷的宽容。这年他二十九岁,从此结束了在邺城的公子生活,开始了人生的痛苦经历。(一)骨肉分离,放逐封地延康元年十月,曹丕受汉禅登位,是年冬,即遣诸弟就国。对曹植来说,被迫离开从小生长熟悉的邺城去临淄,在感情上非常的痛苦,更何况是在极其冠冕堂皇的“就藩”理由下,其中隐含了极深的委屈和哀怨。曹植内心这种骨肉分离的伤痛在圣皇篇中委婉道出:“圣皇应历数,正康帝道休。九州岛岛咸宾服,威德洞八幽。三公奏诸公,不得久淹留迫有官典宪,不得顾恩私。诸王当就国,玺绶何累缞。便时舍外殿,宫省寂无人。主上增顾念,皇母怀苦辛行行将日暮,何时还阙庭。车轮为徘徊,四马踌躇鸣。路人尚酸鼻,何况骨肉情。”在曹植的这首诗中,其诗歌风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雅好慷慨、壮怀激昂没有了,流淌出的只有辛酸以及内心深处的无可奈何,即使面对兄长的无情放逐,仍然得尊呼“圣皇”,仍然得充满内疚与感恩,仍然得把收到曹丕为粉饰自己对手足仁慈宽爱的赠赐是感恩戴德之意表达出来,这足以折射出在高压政治下,一个谨小慎微的灵魂在如何的颤栗!曹植的封地在临淄,他的内心十分清楚,这一走不知何时才能再回到这个熟悉的邺城,“行行将日暮,何时还阙庭?” “路人尚酸鼻,何况骨肉情。”这是多大的讽刺和追问,可是面对权力,亲情又是何等苍白!而曹植也只能这样诚惶诚恐的响应“就藩”的号召,远走他乡。现实的落差给他的内心是无以复加的痛苦和恐慌,然而苦难却只是刚刚开始(二)政治压迫,悲苦不堪曹植在昔日曾因立储之争与曹丕结有嫌隙,加之曹丕沿袭其父的猜测多疑,心胸狭窄,自继位以来对曹植和其它兄弟放逐封地,派监国严密监视,一次次的政治迫害欲将其除之而安心,曹植的境遇自是不言而喻,从他的七步诗谈起:“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着似乎是曹植最为家喻户晓的作品了,据世说新语记载,曹丕曾令曹植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不成将“行大法”。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大可不必深究,单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两句,就足以说明当时曹植是在怎样的水深火热中煎熬与愤恨。说道曹丕对兄弟的政治迫害,曹植的另一作品赠白马王彪,真实鲜明的展现出了内心的悲愤、伤痛和震怒:“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冈。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纾。郁纾将何念?亲爱在离居。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鸱枭鸭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问白黑,谗巧反亲疏。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没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这首诗让我们读出了一个颤抖的生命对同样孱弱的生命的悲悯痛惜,一样步履维艰的命运,生死离别骨肉相残。“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鸱枭鸭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问白黑,谗巧反亲疏。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这是对曹丕的质问与谴责,为何鸱枭、豺狼、苍蝇如此猖狂,恐怕都暗得王令吧!“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字字含泪,句句凄楚,是在对任城王的死别亦是与白马王的生离,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无可奈何的宽慰,人生短暂,万里他乡,就算相隔再远依然近若比邻,相互牵挂,彼此保重,这是骨肉之间的款款深情,曹植用这种亲情的温暖反衬、讽刺了曹丕的无情。他用自己的愤怒去反抗,正如自己所说“愤而成篇”,同时又用自己对兄弟的深情厚谊勇敢的在高压政治下谱写亲情的感人乐章,有悲痛、有抗争、有愤怒、有真情!(三)辗转贬徙,安身立命自从曹丕受禅登基,遣诸弟就藩,曹植离邺城去临淄,第二年受“监国使者”灌均诬陷,被文帝先贬为安乡侯再改鄄城侯,曹植在鄄城不久,又受诬陷,再次得罪,黄初三年,始封为鄄城王,当时诸侯王皆为郡王时,文帝仅封曹植为县王,黄初四年,曹植徙封雍丘,一贬再贬,辗转奔波,命运如此不堪,留给曹植的只有不断的认错、自责与恐慌,可是既便如此艰险的处境,他依旧在用自己的才华低低吟唱:“弃我交颈欢,离别各异方。不惜万里道,但恐天网张。”失题这既是自相安慰更是自警,他清楚地知道曹丕正处处为自己织罗天网,不得不倍加小心,仅仅在这几个字里,就渗透着一种如履薄冰惶悚不安,朝不保夕的恐慌感。“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恪勤在朝夕,无端获罪尤。在昔蒙恩惠,和乐如瑟琴新人虽可爱,无若故人欢。行云有返期,君恩倘中还。慊慊仰天叹,愁愁将何诉?发箧造裳衣,裁缝纨与素。” 浮萍篇在这首诗中曹植以浮萍喻弃妇,以夫妻之情喻君臣之义,希望能与曹丕重修旧好,希望能重续手足之情,虽然诗人有向往君恩中还的愿望,却有决绝之意,因为他虽然期盼君臣琴瑟和谐,但耻于媚亲求荣,这便是曹植的性格,也正因如此,便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云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七哀曹植的又一首思妇诗,一“尘”一“泥”,本为骨肉一体却因势而异,一为天子,一为臣下,“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多么辛酸悲切的表述,自己一翻赤诚却被君王拒之千里之外,哀婉动人,却只能委婉劝说曹丕能念及骨肉之情,不要随意将自己抛弃。“种葛南山下。葛藟自成阴。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欢爱在枕席。宿昔同衣衾。窃慕棠棣篇。好乐和瑟琴。行年将晚暮。佳人怀异心。恩纪旷不接。我情遂抑沉。良马知我悲。延颈对我吟。昔为同池鱼。今为商与参。往古皆欢遇。我独困于今。弃置委天命。悠悠安可任。”种葛篇无论当初如何相亲相近,而最终是离散的,正如与曹丕的兄弟之情已最终成为君臣离弃,曹植暗用典故,以喻兄弟阻隔,意在表达曹丕对他的抛弃,已无骨肉情意可言,“昔为同池鱼。今为商与参”,多么大的悲哀,既然自己的努力表白与自责仍不能改变,那么就离开吧,君怀不开,臣当奈何!曹植用温文尔雅的方式宣告已无兄弟,只有君臣。曹丕最终遗弃了他,自己的一腔热血赤诚无处安放,只好退避三舍,安身立命!几番生死边缘,即使处境如此不堪,他依然在边走边唱,给我们流下了赤子诚心的低吟华章。三、曹睿时代凄楚悲歌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曹丕之子曹睿登基为帝,曹植原先与文帝的兄弟关系转变为与明帝的叔侄关系,辈分上的年长,使他与君主的相处更加困难。曹睿的忌刻,媚主奸臣落井下石、推波助澜,曹植在这样两面夹击的荆天棘地里生活,痛苦万分,一路凄苦悲歌。(一)风雨欲来,婉言陈情与曹丕艰难相处终于结束了,原本以为曹睿会给他机会实现心中治世的梦想,能容他竭力辅佐,可不幸的是曹睿完全秉承乃父的尖刻、冷漠与猜忌,甚至有必欲之置于死地而后快之势,曹植的处境雪上加霜,而面对侄子这个冷酷的君主,不能犯颜直斥,他的诗便只能将矛头对准那些好进谗言、搬弄是非的小人,委婉曲言自己的委屈与无辜。“龙欲升天须浮云,人之仕进待中人。众口可以铄金,谗言三至,慈母不亲。愤愤俗间,不辩伪真。愿欲披心自说陈,君门以九重,道远河无津。”当墙欲高行满腹委屈无处诉说,有心向君王表白,可惜“君门以九重,道远河无津”,众口铄金,慈母尚且可以不信,何况叔侄之间,小人当道,君子的出路在哪里?即便曹植已是众人所推之树,可他依然想到了要辅佐明帝,就算嫌隙无法弥合,但是他还是想为自己的理想找到一个出口,一再地向曹睿表述真心:“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推心辅王室,二叔反流言。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怨歌行“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一句推心置腹的话语,包裹了曹植内心无尽的委屈与辛酸,既然为臣的可以这样体谅君主,为君的又为何要猜忌怀疑自己的臣子,他以周公自比,亦希望曹睿能像“成王”一样被自己的忠诚所感动,虽然这首诗满含酸楚之泪,但总是有所希骥。“天覆何弥广,苞育此群生。弃之必憔悴,惠之则滋荣。庆云从北来,郁述西南征。时雨中夜降,长雷周我庭。嘉种盈膏壤,登秋毕有成。”喜雨久旱逢甘露,曹植甚为欣喜,他多希望自己的滋润之雨能够到来,委婉的告诉曹睿,“弃之必憔悴,惠之则滋荣”,自己内心充满了期待,而“天覆何弥广”就看曹睿怎么做了!曹植渴望明帝能消除对自己的疑心,使自己能够有机会效力于朝廷,赴国难以捐躯,可是“忠而被疑,信而被谤”,最终的事实证明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在自认为帝位受到威胁的时候,兄弟和叔侄的骨肉亲情是分文不值、苍白无力的!(二)孤独漂泊,宛若转蓬太和元年,曹植名义上徙封浚仪,第二年,又还封雍丘,到了太和三年年底,又徙封东阿。曹植在转封东阿王谢表中谈到雍丘等地的生活时说:“桑田无业,左右贫穷,食裁糊口,形有裸露。”另外,他的迁都赋序中也提到:“连遇瘠土,衣食不继。”可见,曹植虽是皇叔,贵为藩王,却极为窘迫,连衣食温饱都难以保证,辗转迁徙,漂泊不定,正如这一时期诗中所写:“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何意回飚举,吹我入云中。高高上无极,天路安可穷! 类此游客子,捐躯远从戎。 毛褐不掩形,薇藿常不充。 去去莫复道,沈忧令人老”杂诗曹植以“转蓬”自比,自己远离故土,犹如转蓬离开本根,一样飘忽不定,一样前路未卜,艰难辛苦,诗中所表现的悲苦孤单之情句句可见,与杂诗一类同歌的吁嗟篇亦有“转蓬”之悲:“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糜灭岂不痛,愿与株荄连。”吁嗟篇这两首诗是曹植写自己不断迁徙、流离播迁的苦楚,在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中记载:“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从邺城到临淄到鄄城到雍丘到浚仪再还雍丘最后又到东阿,正如“转蓬”飞越东西南北,上穷云天,下堕深渊,飘移流宕,时而八泽,又历五岳,一望而知这是作者的自我写照,此时再也没有什么事物能像转蓬那样象征曹植坎坷不幸的命运了。不断迁徙,“连遇瘠土,衣食不继”,这或许是诗人苦痛悲愤,难以自抑的原因,可是另一方面,魏明帝和其父一样,非但能给予信任,反而不断打击迫害,使得曹植渐渐远离乃至失去本根,内心痛苦无比,孤独飘泊,宛如转蓬。(三)茕茕孑立,郁郁而终到了生命的后期,曹植身心俱疲,肉体周而复始的奔波,内心翻来覆去的失落,理想与现实之间激烈冲突,一次次的希望带给曹植内心的只能是更为深巨的失望。虽然曹植在主观上从未放弃理想,心中仍有着明显的政治期待,可是事实上,“君怀良不开”,文帝和明帝都没有给他机会,反而在政治上不断压迫,现实完全是无情的,不容半点地方来安放他的理想。当自己的骨肉兄弟在曹丕父子的迫害下渐渐离去,曹植深感茕茕孑立的孤独与凄凉,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游仙诗,这些诗的性质,属于情绪性的,是源于内心的极度失望与离群的恐慌痛苦。“鰕鳝游潢潦,不知江海流。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世士此诚明,大德固无俦。俯观上路人,势利惟是谋。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泛泊徒嗷嗷,谁知壮士忧。”鰕鳝篇“桂之树,桂之树,桂生一何丽佳!扬朱华而翠叶,流芳布天涯。要道甚省不烦,淡泊无为自然。乘蹻万里之外,去留随意所欲存。高高上际于众外,下下乃穷极地天。”桂之树行“远游临四海,俯仰观洪波。大鱼若曲陵,承浪相经过。昆仑本吾宅,中州非我家。将归谒东父,一举超流沙。金石固易敝,日月同光华。齐年与天地,万乘安足多。”远游篇这些看似避世隐遁的诗作,实乃曹植内心激昂澎湃与现实冰冷残酷激烈碰撞的产物,在现实中寻不到出路而发泄于虚无缥缈之中,然而期待并没有因此而消殁,在曹植的一生中始终怀揣着自己的理想向前奔走,就算世事多艰,就算人心奸险,他用自己的骨气与辞采将内心的理想妆点的光彩动人:“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杂诗“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美女篇智者大凡有赤子之心,曹植的内心也如同孩子一般天真,他仍然希望明帝能够相信自己,能够给他机会让他施展才华辅佐侄子,稳固曹氏政权,他的内心始终坚信血缘亲情的力量:“鸳鸯自朋意,不若比翼连。他人虽同盟,骨肉天性然。周公穆康叔,管蔡则流言。子臧让千乘,季札慕其贤。”豫章行“人生有所贵尚。出门各异情。朱紫更相夺色。雅郑异音声。好恶随所爱憎。追举逐虚名。百心可事一君。巧诈宁拙诚。”当事君行即使已是行走在人生边上,曹植的内心仍然不愿放弃自己的理想与家族,一再的表白、一再的忠诚,他始终企图让君王明白,自己只想辅佐,并没有野心,再三强调骨肉至亲,只想让自己能像游侠一般捐躯报国、施展大略,而曹丕、曹睿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就是他这种强烈的“参政”和建功的意识,于是从文帝到明帝,对骨肉之亲的排斥、打击、倾轧变本加厉,来自于君王的妒忌与防范,是不可改变和逆转的,不可能因为一两篇求试求通亲的表文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揽衣出中闺,逍遥步两楹。闲房何寂寞,绿草被阶庭。佳人在远道,妾身单且茕。欢会难再逢,芝兰不重荣。人皆弃旧爱,君岂若平生?寄松为女萝,依水如浮萍。”闺情无数的变难使曹植在现实与理想的斗争中煎熬、挣扎,内心充满希望,却找不到一个能看见光明的缝隙,内心的痛苦一次深过一次,打击与失望纠结在心里,最终只剩下愤懑、悲凉。就在曹睿继位的五六年后,时年四十一岁,曹植带着自己一生未能实现的理想和对现实的不平、愤恨和遗憾离开了人世。盛年风华,郁郁而终!四、结论曹植的生命是以悲剧而告终的,又或者说,他的人生就是一场悲剧,骨子里的侠义忠诚和与生俱来的才华性情注定他不能平庸遁世,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影响了他的一生,“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的宏伟大略是他一开始就给自己设定好的方向,以致他的一生都在为这个理想而倔强勇敢的坚持着,而悲剧就在于终其一生也没有机会去践行。曹植的诗作总会让人想到屈原,他们有着同样的命运与悲剧。从曹操宠爱到放弃,从曹丕父子的政治压迫到辗转贬徙,曹植的前荣后悴的人生充满了动荡与艰辛,可是他却始终以高贵的姿态佑护自己的理想,为此奔走,寻找出路。与其说曹植失败了,倒不如说他胜利了,无论命运将其抛向哪里,他都一如当初的歌唱,时而高唱、时而低吟、时而悲歌,将自我内心的欢喜、愤怒、期待、失落、不平、凄凉谱成了永恒的乐章。虽未“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却“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政治理想的败落却造就了一个文学奇葩,可以说曹植因建安文学而隽永,建安文学也因曹植而鼎盛。他执着的以自己的文学才华、诗歌成就诠释了“建安风骨”“魏晋风度”,同时奠定了五言诗的辉煌地位,正如林庚先生所说:“一个时代的事业,却通过了曹植才获得完成。”天下之才共一石,曹子建已独得八斗,对于他的诗歌风格与人生个性,恐怕也只有这样的评价才得以总结:“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璨溢今古,卓尔不群!” 注 释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陈思王传,中华书局;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陈思王传,中华书局;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陈思王传,中华书局;陈庆元撰,三曹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91页;陈庆元撰,三曹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195页;陈庆元撰,三曹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196页;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上编(二),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1月第1版,第360页;曹植,/question/23151990.html;陈庆元撰,三曹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111页;陈庆元撰,三曹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90页;陈庆元撰,三曹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111页;傅刚著,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32页;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今译明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第60页;见曹植与杨祖德书;陈庆元撰,三曹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109页;叶嘉莹著,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中华书局,2007年1月第1版,第184页;孙明君选注,三曹诗选,中华书局,2005年8月第1版,第143页;孙明君选注,三曹诗选,中华书局,2005年8月第1版,第130页;孙明君选注,三曹诗选,中华书局,2005年8月第1版,第131页;陈庆元撰,三曹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146页;孙明君选注,三曹诗选,中华书局,2005年8月第1版,第135页;孙明君选注,三曹诗选,中华书局,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 桥说课稿 新人教版
-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 蝙蝠和雷达说课稿 新人教版五四制
- 高中生考试题及答案
- 高血糖症考试题及答案
- 高数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 高考常识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跨界合作与产品联动发展的新思路
- 钢厂安全考试题及答案
- 集成电路制造产业需求驱动的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 5G园区网络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 住房供给调控预案
- 培训行业转介绍
- 文科物理(兰州大学)学习通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选择性必修第一册1.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教学设计】
- catia考试图纸题目及答案
- pos机风险管理办法
- 2025年行业机器人边缘计算技术应用与场景分析
- 2025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加油站行业需求分析及创新策略研究报告
- 2025中国工业传感器行业市场白皮书
- 手机桌面市场深度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