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1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2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3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4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系统复习资料课外古诗词背默1、颜真卿名言: ”在我们所学的诗歌长歌行中,与其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 _。2、长歌行中所要表达的人生哲理是 _。3、汉乐府长歌行中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的完整诗句是_。4、王绩的野望中,最能表现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的诗句是。5、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6、早寒江上有怀中抒发作者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7、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 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急于求官、服务社会)的诗句是。9、写出崔颢黄鹤楼诗中的颈联。10、崔颢黄鹤楼一诗中,抒发怀乡的诗句是。11、崔颢的黄鹤楼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12、崔颢的黄鹤楼中,作者登楼远眺,引起无限乡愁的景象是13、崔颢的黄鹤楼中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14、李白送友人中形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与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即景取喻的诗句是。15、刘禹锡的秋词中表达诗人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志向的诗句是16、梅尧臣的鲁山山行中与“鸟鸣山更幽”意境相类似的诗句是17、劝他人要老当益壮,珍惜时间,可引用苏轼浣溪纱中诗句: 课程标准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理解性默写望岳1 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 2 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 3 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 4 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 5、望岳中( )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6、望岳中( )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7、望岳中( )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春望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 2诗人感时伤别、 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 春望中( )写出望中之所见,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石壕吏1 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 2 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 3 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 4 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 5 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 归园田居1 表明诗人带着闲适、自豪的心情,写一日的情形,可见诗人勤奋、执著的语句: 使至塞上1 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 2 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 渡荆门送别1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 2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语句: 1 3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 名句综合运用1 生活中,常有艰难险阻后豁然开朗的情形,引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应该是-2 农民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引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表达: 3 表达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引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最合适的是: 引用望岳中的诗句表达应该是: 4 古诗中劝学的诗句很多,如: 5 我们想达到某个目的,又苦于没有途径,可以引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诗句: 6 表达豪迈乐观之情,引用秋词中的诗句应是: 7 劝他人要老当益壮,珍惜时间,可引用苏轼浣溪纱中诗句: 名著导读(一)、朝花夕拾1.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一本 回忆性散文(体裁)集,共 10 篇。最初在莽原杂记发表时,总题目中为旧事重题,1927年编集成书,改为现名。 2 .第一篇作品狗 猫 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3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记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 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品着重分析了“ 卧冰求鲤”、“ 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二)、骆驼祥子1、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三 次买车又三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祥子与车,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_虎妞 。2、骆驼祥子是作者 老舍 最钟爱的作品,讲述的是 3、骆驼祥子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 。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4、骆驼祥子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以及大学教授曹先生和他所受的政治迫害等等。5、骆驼样子通过描写正直好强的青年车夫祥子由希望、受挫、挣扎到绝望,最终堕落成城市垃圾的悲惨遭遇,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6、骆驼祥子以祥子买车又卖车的三起三落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结构简单而缜密,情节安排得错落有致、丝丝人扣。8、人物性格特征: 虎妞: 刘四: (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本书是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全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床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作品。小说以保尔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2阅读感受: 小说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也相当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 3、保尔形象评价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策马扬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恶劣的自然条件顽强斗争,表现了极大的智慧和积极性,当他病魔缠身躺在病床上时则克服困难,开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这个著名的文学形象就是保尔柯察金,作品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本名副其实的生活教科书,保尔是鼓舞人们战胜困难、不断革命的“良师益友”,他的崇高形象和革命品质对广大读者有极深的教育意义。5、保尔以自己的毕生精力,实践了自己的生活原则: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这是保尔战斗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革命乐观主义的深刻概括。6、你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题目的含义吗?“钢铁”是信念、意志、毅力的象征,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 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并学会了在生活中不灰心丧气。”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来的?在作者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创作出来的。文言文桃花源记1、解释加点的的字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答案: 二、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三、用原文语句回答: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 四、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 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 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初极狭,才通人。 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8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9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10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样写的目的?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11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那些内容?“如此”包括渔人自己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村中人的生活情况,以及他归途中作记号的事。1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一下这个“世外桃源”的美妙。 1)自然环境优美社会环境安宁、民风淳朴。百姓生活富足、和乐。五、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态度)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用意是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六、迁移拓展 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豁然开朗。2.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写渔人的作用: 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短文两篇1.有仙则名(就)(有名气) 2.有龙则灵(有灵气)3.斯是陋室(这)(简陋的居室)4.惟吾德馨 (只)(品德高尚)5.谈笑有鸿儒(大) (读书人)6.往来无白丁( 没有学问的人)7.可以调素琴( 弹奏 ) (不加装饰的琴 ) 8.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扰乱)9.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身体)翻译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孔子云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课文理解题。1.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的生活态度。2.陋室铭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了一种文体。陋室铭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全文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情操。3“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点拨: 4、作者借这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的用意何在?点拨: 5、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 :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点拨: 7、文章从哪三个角度表现了“陋室不陋”?: 8、文章开头写山、写水,这与陋室有何关系?用不高的山、不深的水比喻陋室,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陋室有了品德高尚的人居住就不觉得简陋了。作者运用类比论证,证明了全文的主旨。9、文章结尾列举诸葛亮的草庐、杨雄的亭子目的是表达作者的自况之意,作者以古代贤人自比,自己也像他们一样虽居陋室,却品德高尚,证明“陋室不陋”。10、从正面写陋室主人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表现环境之清幽宁静的语句是: 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表现室主人超尘绝俗胸襟的语句是: 表明陋室铭一文主旨的语句是: 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却不受沾染。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喜爱的人该是很多了。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有人喜欢;对于莲的爱好,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莲梗)中间空,外面直,不生藤蔓,不长旁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1、爱莲说的作者是周敦颐,北宋朝哲学家。文中经常被后人引用表示洁身自好的语句是 2、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 3、爱莲说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全文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清白的品德。4、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莲花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写莲花?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托物言志,以莲花自喻,借以抒发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和情感。6、爱莲说一文将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使莲具有象征君子美好品德的意义。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质。7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8. 爱莲说第一段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三个方面对莲花进行了描写。本文还运用托物言志手法,托的是莲花的形象,言的是君子之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9、莲花是什么形象的化身?君子10、文中莲花相对应的君子的品德有哪些? 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 12、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点拨: 13、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点拨: 核舟记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顺着、就着)(雕刻)3、尝贻余核舟一(赠) 4、盖大苏泛赤壁云(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5、舟首尾长约八分有 奇 (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零数) 6、高可二黍许(大约)(上下) 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缓缓地)(起) 8、石青糁之(一种青翠色颜料) 9、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戴着高高的帽子) 10、如有所语 (说话) 11、其两膝相比者 (靠近) 12、佛印绝类弥勒(像) 13、矫首昂视 (举) 14、神情与苏、黄不属 (类似) 15、诎右臂支船 (同“屈” 弯曲) 16、珠可历历数也(分明可数的样子) 17、左手倚一衡木 (同“横”) 18、若听茶声然(好像的样子) 19、其船背稍夷 (平) 20、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同“父”) 21、钩画了了,其色墨(清楚明白)(黑) 2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满) 2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挑选)(长而窄)二、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个黄米粒左右。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5、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6、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部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庭坚不相同。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8、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9、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原来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啊,技巧真是巧妙极了。三、问题与理解: 2、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空间顺序来介绍核舟内容的?答: 3、文中能概括王叔远高超技艺的一个词语是: 5、 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答: 6、 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答: 7、 第三段描写人物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答: 8、上文具体描写了“船头”和“舟尾”人物各异的情态,其目的是什么?答: 10、文中最后一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这样说明的作用是什么?答: 作用是写出了核舟的精细,突出了雕刻者技艺超群。大道之行也一、文学常识1、礼记,儒家经典之一2、四书: 亲: 子: 贼: 作: 大同: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所以人们不单纯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纯只是抚育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归 3、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适时婚嫁。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课文理解1、大道大同指什么?大道: 大同: 2、总领全文的语句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照应此句的是(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3、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4、“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天下为公 选贤举能 讲信修睦5、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人人受到关爱(人不独不独亲其亲皆有所养)人人安居乐业(男有分,女有归)物物尽其用人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弃于地也,不必)6、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7、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在当时看来是不满现实向往美好的理想,但是只是一种美好的空想。、在现在来说激励人们奋斗仍有积极作用三峡一、文学常识: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重岩叠嶂(zhng):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 写水流湍急的句子: 12、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 八 问题研究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答: 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6、文章第段和第段各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有何特点?答: 夏季: 答谢中书书注释山川1之(的)美,2古来(自古以来)3共谈(共同谈论、赞叹)。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4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5交辉(交相辉映)。6青林(青葱的林木)7翠竹(翠绿的竹林),8四时(四季)9俱(全、都)备。10晓雾(早晨的雾)11将(将要)12歇(消散),猿鸟13乱(此起彼伏)鸣;夕日欲14颓(坠落),15沉鳞(游在水中的鱼)16竞跃(竞相跳跃)。17实(确实)18是(这)19欲界(人间)之20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21自(从)康乐以来,22未(没有)复有能23与(y)(参与,这里指欣赏)其24奇(奇山异水)者。答谢中书书识记1、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南朝齐、梁间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号“华阳隐居”,著有陶隐居集。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信。“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给谢中书的信。2、a、总领全文的语句是: b、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的对偶句是: c、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d、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e、文章以“实是欲界之仙都”感慨收束全文。f、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是: 3、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好处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4、“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5、“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6、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1解(脱)衣2欲(想要)睡,月色3入(进)4户(单扇的门),5欣然(高兴的样子)起6行(散步)。7念(考虑,想到)无与为乐8者(的人),9遂(于是,就)10至(到)承天寺11寻(寻找)张怀民。怀民亦未12寝(睡觉),13相与(共同、一起)14步(散步)15于(在)16中庭(院里)。庭下17如(像)积水18空明(形容水的澄澈),水中藻、荇19交横(交错纵横),20盖(原来是)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21但(只是)少22闲人(清闲的人)如吾两人者23耳(而已,罢了)。记承天寺夜游识记1、本文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2、全文的线索是月色(或月光),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写景特点是: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3、本文“记”的要素是: 4、全文共分三层: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答案: 6、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比喻: 拟人: 反问: 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借景抒情,表达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7、主旨句: 表达出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8、请找出能表现苏轼和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并说说你选择他们的理由。答: 理由: b、怀民亦未寝。理由: c、相与步于中庭。理由: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理由: 观潮浙江之潮,天下之(的)伟观( 雄伟的景象 )也。自既望(农历十六日 )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当时 )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 不久 )渐近,则玉城雪岭际( 连)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冲洗太阳),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指这种景象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 战船)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 舞动)旗标( 举 )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 踩)平地。倏尔( 忽然、突然)黄烟四起,人物略不( 一点也不 )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 船 )无迹,仅有“敌船”为( 被 )火所焚,随波而逝( 去)。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 画花纹)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 但是)旗尾略不沾湿,以( 凭 )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 满 )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 高)常时,而僦赁( 租用 )看幕,虽( 即使)席地不容闲也。一、句子翻译1 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2 不久(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2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3、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车马堵塞了路途,饮食等各种食用之物都比平时价钱加倍的高,而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下来。4、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很快的黄烟四面升起,人彼此一点也看不见,只听得水爆轰然震响,声音如同崩山一样。二、按原文填空。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2、第一段在写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时,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来描绘的,请找出相应的内容: 湖心亭看雪文学常识 1、作者: 有著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等一词多义 一: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3、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 六、重点语句翻译 (1)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这一天五更过后,我撑着一条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一人到湖心亭去看雪。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