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设计分析张丽萍 教学目的: 1、诗歌中表达的愤激和沧桑感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名句所包含的新陈代谢的自然哲理,以及现在对名句的新的理解 3、对学生进行诗歌赏析的训练,学习写简单的赏析文章。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训练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赏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本剧表演: 情景表演激趣,导入新课。 时间:早上地点:扬州人物:刘禹锡、白居易。(由学生们推选两个表演出色的学生来演)服装和道具:报纸折的唐朝的帽子两顶。纸折叠的腰带两根 ;酒壶一个,酒杯两个,盘子一个。表演背景:(由班上一个同学来介绍):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咱们表演就从这里开始。台词 : 白居易(略显醉态):刘兄。你远在巴山楚水凄凉之地,过着寂寞的生活,满朝那么多官员,唯独你多次被贬外任;我深知你才高名重,却偏偏遭逢不公的对待,这二十三年,你失去的太多了。来来来!你为我倒酒,我为你击盘而歌!(边举杯喝酒,边用筷子击盘吟诵)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眼含热泪):白兄。好久不见了。如今物是人非事事休,你老了我也老了,青春年华就这样逝去了。我在边远之地寂寞倒是不觉得苦啊!苦的是我满腔热情无处可施啊!白白在这个偏僻的地方浪费了我的青春!不过,我们还要往前走。今天我听了白兄的一首诗,很是感慨!罢罢罢!我也吟诗一首来酬和一下。(筷子击盘吟诵):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感谢两位同学的精彩表演。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板书)二、 解题。 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乐天,白居易的字。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到底是哪一种理解,现在尚无定论。我个人采用的是第二种理解。“席上见赠”是对白居易的诗的回赠之说。 三、放配乐音乐背景教师范读课文,师生共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提醒学生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 四、学习活动(一 )(一)学生初读课,谈谈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在谈时,能说出诗的一个点就可以了,但必须做到有依有据,言之有理,不能牵强附会,空穴来风。用“我从诗中读出了”的句式)(二)自由朗读,说出你们觉得这首诗最难解释的一句。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2.反复朗读,明确断句,情绪(伤感、惆怅、感慨万千)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3.难点在于典故,一联内连用两个典故。大家找出。 读注释,讲一讲。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即称“用典。”用典也是诗歌的一种修辞手法,可避免一览无余的直白,还可给读者在诗行间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 闻笛赋晋人向秀经过亡友嵇康、吕安旧居,听见邻人吹笛,因而写了思旧赋; 烂柯人晋朝时有一位叫王质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今浙江省衢qu县)去打柴。看到一童一叟在溪边大石上正在下围棋,于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边地上,住足观看。看了多时,童子说“你该回家了”,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一看斧柄(柯)已经腐朽了,磨得锋利的斧头也锈的凸凹不平了。王质非常奇怪。回到家里后,发现家乡已经大变样。无人认得他,提起的事,有几位老者,都说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原来王质石室山打柴误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间百年。后来,后人就把“烂柯”作为围棋的一个别名。4、向秀所作是思旧赋,诗中为什么写成“闻笛赋”呢?增加了故事情节,突出悲伤之情。5.试着解释诗句:怀念旧日朋友,独自徒劳的吟诵古人的诗文;昔人已逝,不能听到了,回到故乡,人非物非,恍若隔了上百年。 学习活动(二)1.找出你认为最有哲理的句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朗读,明确断句,情绪(乐观向上,音调上扬)。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贬谪的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争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3.从此句中你休会诗人怎样的心境?不因自己的遭遇而忧伤、惆怅,表现出了他的达观和豁达胸襟。学习活动(三)1.学生品读诗的最后一句,感受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五、让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多遍,感受诗跌宕起伏的情感、沉郁中透出的豪放。 六、 作业; (1)默写这首诗 (2)结合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的理解,试着赏析一下这首诗歌。教学分析: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精湛的语言,独特的结构、韵律和意境而流传至今。但古诗词的遣词造句有别于现代汉语语言,词义和语意更有时代差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对话中还是会出现不少难题。因此在古诗词教学对话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构古典诗歌中的情境,“站在作者的立场,尽量复原或重建作者的境遇与意图,并努力剥茧抽丝、取其精华。”(窦桂梅语)引领学生在情境中走近诗人,因此我独具匠心地设计了课本剧的形式来导入。在表演中体验诗人的情感,在训练中进人诗人的思想世界,在诗词中“走一个来回”。本课的设计并没有从传统的作家简介开始,诵读诗歌,然后释诗句的意思,背诵。而是恰当地只讲重点句和难点句,其他少讲或不讲。不拖泥带水,既避免了满堂灌,也让课堂时间得到最大值的收获。我的这个设计还改变了以往的背诵传统。为了增加学生们的兴趣,我把千篇一律的背诵诗歌改成唱诗歌表演了。其实学生们在去寻找适合的曲调来谱这首诗歌的时候,不知不觉他们已经完成了诗歌背诵的环节。总之教学诗歌,品读很重要。一字一句总关情。一定要给足学生们时间去读自主读:给足时间读出“诗意”引导读:点拨方法读出“诗情”想象读:进入意境读出“诗韵”不过这个教学设计很花时间,他需要师生都要花很多时间去预习和准备。不过倒是很符合韩立福博士所讲的:课前两周师生备,学生唱戏师搭台!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设计遵义县新站中学:张智敏 教学目的: 1、诗歌中表达的愤激和沧桑感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名句所包含的新陈代谢的自然哲理,以及现在对名句的新的理解 3、对学生进行诗歌赏析的训练,学习写简单的赏析文章。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训练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赏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重现情景,导入新课。 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席间, 白居易(略显醉态):刘兄。你远在巴山楚水凄凉之地,过着寂寞的生活,满朝那么多官员,唯独你多次被贬外任;我深知你才高名重,却偏偏遭逢不公的对待,这二十三年,你失去的太多了。来来来!你为我倒酒,我为你击盘而歌!(边举杯喝酒,边用筷子击盘吟诵)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眼含热泪):白兄。好久不见了。如今物是人非事事休,你老了我也老了,青春年华就这样逝去了。我在边远之地寂寞倒是不觉得苦啊!苦的是我满腔热情无处可施啊!心中可感慨万千了。二、 解题。 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乐天,白居易的字。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到底是哪一种理解,现在尚无定论。我个人采用的是第二种理解。“席上见赠”是对白居易的诗的回赠之说。 三、教师范读课文,师生共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提醒学生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 四、学习活动(一 )(一)学生初读课,谈谈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在谈时,能说出诗的一个点就可以了,但必须做到有依有据,言之有理,不能牵强附会,空穴来风。用“我从诗中读出了”的句式)(二)自由朗读,说出你们觉得这首诗最难解释的一句。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2.反复朗读,明确断句,情绪(伤感、惆怅、感慨万千)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3.难点在于典故,一联内连用两个典故。大家找出。 读注释,讲一讲。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即称“用典。”用典也是诗歌的一种修辞手法,可避免一览无余的直白,还可给读者在诗行间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 闻笛赋晋人向秀经过亡友嵇康、吕安旧居,听见邻人吹笛,因而写了思旧赋; 烂柯人晋朝时有一位叫王质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今浙江省衢qu县)去打柴。看到一童一叟在溪边大石上正在下围棋,于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边地上,住足观看。看了多时,童子说“你该回家了”,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一看斧柄(柯)已经腐朽了,磨得锋利的斧头也锈的凸凹不平了。王质非常奇怪。回到家里后,发现家乡已经大变样。无人认得他,提起的事,有几位老者,都说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原来王质石室山打柴误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间百年。后来,后人就把“烂柯”作为围棋的一个别名。4、向秀所作是思旧赋,诗中为什么写成“闻笛赋”呢?增加了故事情节,突出悲伤之情。5.试着解释诗句:怀念旧日朋友,独自徒劳的吟诵古人的诗文;昔人已逝,不能听到了,回到故乡,人非物非,恍若隔了上百年。(表现了在物是人非的时光流失中的那种伤感、惆怅、感慨万千这情) 学习活动(二)找出你认为最有哲理的句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朗读,明确断句,情绪(乐观向上,音调上扬)。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贬谪的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争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3.从此句中你休会诗人怎样的心境?不因自己的遭遇而忧伤、惆怅,表现出了他的达观和豁达胸襟。学习活动(三)1.学生品读诗的最后一句,感受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五、让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多遍,感受诗跌宕起伏的情感、沉郁中透出的豪放。六、 作业; (1)默写这首诗 (2)结合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的理解,试着赏析一下这首诗歌。(可以从诗的语言、诗的思想上着手)教学分析: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精湛的语言,独特的结构、韵律和意境而流传至今。但古诗词的遣词造句有别于现代汉语语言,词义和语意更有时代差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对话中还是会出现不少难题。因此在古诗词教学对话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构古典诗歌中的情境,“站在作者的立场,尽量复原或重建作者的境遇与意图,并努力剥茧抽丝、取其精华。”(窦桂梅语)引领学生在情境中走近诗人,因此我独具匠心地设计了课本剧的形式来导入。在表演中体验诗人的情感,在训练中进人诗人的思想世界,在诗词中“走一个来回”。本课的设计并没有从传统的作家简介开始,诵读诗歌,然后释诗句的意思,背诵。而是恰当地只讲重点句和难点句,其他少讲或不讲。不拖泥带水,既避免了满堂灌,也让课堂时间得到最大值的收获。我的这个设计还改变了以往的背诵传统。为了增加学生们的兴趣,我把千篇一律的背诵诗歌改成唱诗歌表演了。其实学生们在去寻找适合的曲调来谱这首诗歌的时候,不知不觉他们已经完成了诗歌背诵的环节。总之教学诗歌,品读很重要。一字一句总关情。一定要给足学生们时间去读自主读:给足时间读出“诗意”引导读:点拨方法读出“诗情”想象读:进入意境读出“诗韵”不过这个教学设计很花时间,他需要师生都要花很多时间去预习和准备。不过倒是很符合韩立福博士所讲的:课前两周师生备,学生唱戏师搭台!一、品评历史,借古论今。如:泊秦准 (杜牧)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中的后庭花歌曲名,是引用的一个典故,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为“亡国之音”。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正值国运衰微之际,而这些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聚集于酒楼之中欣赏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演的隐忧?所以,诗人这里是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二、抒情言志,表明心迹。如: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引用了一个典故。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诗人身在密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以魏尚自喻,希望有一天,朝廷也能派遣象冯唐这样的人前来,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首词用了四个典故,典中套典,我们就说一下最后用的廉颇的典故。廉颇为赵名将,赵王听信谗言不信任他。后秦攻赵,赵王想用廉颇,派人去了解他的情况。廉颇一心为国,当着使者的面吃下一斗米饭、十斤肉,披挂上马,以表示可以上阵,而使者受人贿赂,却谎报廉“一饭三遗屎”,赵王以为廉老,终于不用。词中概括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以表达自己想报效国家却无人过问甚至还被小人中伤的悲愤之情。由此我们也看出,诗人往往对统治者的批评,因为不能正面直说,用典就是最好的办法。三、引发联想,创新意境。如:破阵子(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诗中“八百里”“的卢”涉及两个典故:一是据世说新语记载,晋王恺以牛“八百里驳”与王济作赌注,王济获胜后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二是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运用这两个典故,创造一个雄奇的意境,不由让读者仿佛看到战争爆发前犒劳出征将士的壮观场面和战场上铁骑飞驰敌阵的激烈场景,极具穿透力。四、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里运用了向秀闻笛、王质遇仙两个典故表达贬官二十多年后回归时的感受。以“闻笛赋”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抒发了对死去旧友深深的怀念之情;以“烂柯人”暗示自己遭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短短的十四个字,就表达出了如此复杂的情感,这岂不是用典的魅力?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用典还使诗歌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结构严谨。在增加诗歌内涵的同时,还增加其外形之工整。其次我们来说诗词用典的主要形式。用典从形式来看,常用和常见的主要有引用历史故事和化用前人诗句两种。引用历史故事,也叫“用事”。即把典故浓缩化为诗句,借以抒怀言志或影射时事。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后世对她的词评价颇高,称其“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词坛丛话)。相对而言,李清照的诗流传下来的极少,但这一首却一扫其词的婉约缠绵,风格悲壮飘逸,最为人所赞叹!诗的一、二句语气激昂慷慨,铿锵有力,已成千古名句。三、四句随即用典:秦末,项羽与刘邦争天下。刘邦的主将韩信于垓下设十面埋伏,项羽杀出重围,败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他回江东去重振旗鼓,东山再起,像当年率八百儿郎那样破釜沉舟,还可背水一战!但他羞愧难当,自言“无颜见江东父老”,终不肯渡,遂拨剑自刎而死,死得英勇,毫无腆颜偷生,博得女词人的深深敬意和扼腕!这就是把历史故事浓缩化为诗句,用高度概括的形式颂扬了项羽不苟活的崇高气节,从侧面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忍辱偷生的行径进行了有力的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软件采购合同文本
- 法律从业之资格考试占比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江苏英语高考试卷及答案
- 活动组织笔试题目及答案
- 期货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汽车驾驶员(技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育婴师技能等级证书理论考试笔试试题附答案
- 2025年处方管理办法及处方书写规范相关制度考试试题及答案
- 竞争上岗笔试题及答案
- 空调 新风合同5篇
- 2025年公文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江西南昌市西湖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招聘40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医院后勤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农业观光园行业发展趋势与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新疆伊犁州伊宁市中小学招聘各学科编外教师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军休服务管理机构招聘面试中常见陷阱问题解析与应对方法
- 信息系统维护与升级管理模板
- 2025年南京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卫生类临床医学专业知识试题
- 《丹青意蕴》第三课《国色新尚》课件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 图解2025年9月10日第41个教师节全文
- (2025秋新版)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