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高三生物选修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doc_第1页
06年高三生物选修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doc_第2页
06年高三生物选修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doc_第3页
06年高三生物选修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doc_第4页
06年高三生物选修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6年高三生物选修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一、选择题1、人体的内环境是一个液体环境,但不包括下列哪种液体页:1答案:AA细胞液 B血浆 C组织液 D淋巴2、毛细血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层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页:1答案:DA血浆和淋巴 B血液和组织液C组织液和淋巴 D血浆和组织液3、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页:1答案:DAO2、CO2、血红蛋白、H+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4、下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页:1答案:CA可以进人A、C、D 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C血红蛋白属于的成分 D组成了体液5、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 ) A下丘脑和下丘脑B. 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 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D. 口腔上皮细胞和下丘脑6、某人患急性肠胃炎,严重腹泻,并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四肢发冷等症;要缓解以上症状,应:( )A输入生理盐水B口服生理盐水C口服钾盐水D输入醛固酮7、人体内水和无机盐主要来自食物和饮料,水和无机盐的排出主要是通过肾脏,其次是皮肤。此外,两种物质代谢还具有的是( )A. 无机盐还来自体内物质氧化分解,水还通过肠及随粪便而排出B. 水还来自体内物质氧化分解,水还通过肺及随粪便而排出C.水还来自体内物质氧化分解,无机盐还通过肺及随粪便而排出D、无机盐还来自体内物质氧化分解,无机盐还通过肺及随粪便而排出8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钾含量降低或血钠含量升高时,醛固酮分泌增加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C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纯净水D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注意适当补充钾盐9、人体在某时刻肾上腺释放醛固酮这时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 )A 细胞内的钠离子升高或者降低 B细胞内的钾离子降低或者升高C血钠降低或者血钾升高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或细胞内液渗透压降低10、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 )A胰蛋白酶B胰淀粉酶C胰岛素D胰高血糖素11、不属于胰岛素功能的叙述是:( ) A抑制肝糖元的分解B促进非据物质转化为葡萄糖C促进血糖进入肝脏合成糖元D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并氧化分解供能12、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过多的糖和食盐后,其体内不可能出现的生理变化是( )A.尿中盐增多,糖未增多 B.抗利尿激素增加 C.糖大量地进入组织细胞并被利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多13胰岛素长期分泌不足的人,会逐渐消瘦。原因是 ( )A体内能量供给不足 B葡萄糖不能被利用而从尿中流失B 体内的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逐渐减少 D糖原合成受阻,糖原储备减少14下列关于血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血糖转化为糖原或非糖物质储存,引起血糖降低B 血浆内的血糖相对含量正常时通常在80120mg/dLC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导致血糖升高 D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降低血糖15为了解身体健康状况,甲、乙两人同时空腹做尿液检验。所采尿样标号分别为1号和2号,经班氏糖定性试剂测定发现,1号试管混合液煮沸冷却后呈现砖红色,2号试管呈蓝色。下列说法最为严谨的( )A甲出现尿糖,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B.乙不可能是低血糖病患者C甲健康异常,但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D.这种结果无法说明任何问题16、一位科学家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在接下来的3小时内,每隔半小时检查该动物血液中糖的浓度下表是这项试验的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答案:DA该动物正常的血糖浓度是 75102 毫克毫升B食用糖后120分钟,血糖浓度降至75102 毫克毫升,这主要是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的结果C食用糖后180分钟,血糖浓度依然维持在 75 102 毫克毫升,这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原分解的结果D该动物血糖浓度的变化过程是激素调节的结果17、下列属于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身体变化的是:( )皮肤血管收缩增加皮肤的血流量汗液分泌增多汗液几乎不分泌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骨骼肌战栗代谢活动增强ABCD18、当人主要依靠出汗维持体温稳定的时候 ( )A外环境温度一定较高 B外环境湿度较大,温度高C此刻体内产热一定多于散热 D体温一定会升高较多19、处于寒冷环境中,人体的下列变化表述错误的是( )A 血管收缩,散热减少B 骨骼肌收缩,机体产热增加C 肾上腺和甲状腺活动加强,机体代谢活动增强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呼吸运动加快20、下列关于体温及其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页:2答案:D解释:直肠温度是最接近体温;皮肤血管应收缩;是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的。人的体温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人的体温是指通过直肠所测得的温度 人体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 当人处于寒冷的环境中时,皮肤的血管舒张,立毛肌收缩 人体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 人体体温调节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的A B C D21、维持内环境稳定有关的生理活动是( )A、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尿素上升 B、干渴时尿量明显增多C、人组织细胞受损后,通过再生产生新的细胞 D、炎热的夏天,人体内产生的热引起发汗而使体温不至于上升2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pH的调节通过只通过神经调节实现 B.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是相互联系的C.血糖的调节有多种激素参与,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激素 D体温恒定主要是一个神经调节过程23、下列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B、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就成为组织液 C、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D、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24、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5、 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 )A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 B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C下丘脑、大脑皮层、下丘脑 D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26、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页:3答案:BA细胞将不能吸收氨基酸 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 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27、下列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答案:C对于较重的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饮食外,还需按照医生的要求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在对症下药治疗的同时,还可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来辅助降低体温摄取食盐少时,尿中几乎不含NaCl,因此人体的钠的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如果破坏实验鼠的大脑,保留下丘脑及其以下神经结构,该鼠体温仍恒定A B C D28、将大白鼠从25移至0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A耗氧量减少,立毛肌放松 B、 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C耗氧量减少,心率减慢 D、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29、用斐林试剂可以鉴定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的存在,用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蛋白质的存在,在医学上还常用上述两种试剂进行疾病的诊断。以上两种试剂能够诊断的疾病是( )A.糖尿病、肠炎 B.糖尿病、胃炎 C.糖尿病、肾炎 D.肾炎、胃炎30、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A体温调节 B水平衡的调节 内分泌的调节 D血液pH的调节31、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A、细胞内液增多 B、组织液增多 C、体液增多 D、尿量增多32、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 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33、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 )A、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34、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C、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35、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B、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 C、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 D、胰岛A细胞和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36、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 C、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37、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B、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C、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 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38、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Na来自饮食,主要通过汗腺排出 B、K+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C、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 D、寒冷环境中人体内多余的水分只从肾、肺和消化道排出39、多种激素共同调节人体生理活动。对于同一生理效应( )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B、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两者间表现为拮抗作用C、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两者间表现为拮抗作用 D、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40、正常情况下,人体摄人和排出的无机盐是保持平衡的。若只饮水不进食,则( )A、K排出量大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B、K排出量等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C、K排出量小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D、K排出量等于零06年高三生物选修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一、选择题(40题,每题1分,共4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二、非选择题(60分)31、在正常情况下,动物和人体内环境是能够相对稳定的,这种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回答下列问题:(1)血浆中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其中含有 。肺气肿患者由于呼吸不畅,血液中的PH将略有 ,这是因为 _。(2)如果我们在狗的血液中注射5%的NaCl溶液200mL,我们会发现狗的尿量将 ,这是由于 _的调节作用产生了 _ ,促进了 _ ,这样有利于保持血浆 的稳定。(3)血液中各种化学成分也是保持相对稳定的,如果给一健康男子静脉推注10%的葡萄糖溶液100mL,请在图(7-2)中绘出血糖含量变化的大致情况。上述情况的发生与体内激素调节有关,在注射葡萄糖溶液后,体内 分泌大量增加,同时 _ 和_ 激素分泌大量减少。(4)对人体来说,体温恒定也是内环境稳态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来说必不可少,这是因为 。体温调节是一个反射过程,寒冷环境的反射弧的感受器是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中,效应器包括 。(至少三个)32、如图118是盐平衡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 在图示情况下,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类型及状况是,_ _。(2)激素分泌后,过程是如何完成的? _ _(3)(4分)激素到达肾小管、集合管后,引起的生理变化是_ _。33、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该图是皮肤对_环境反应的示意图,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_, _。(2)右图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_,称为_中枢,通过该中枢的调节,使皮肤结构发生的变化是_。(3)若人处于剧烈运动状态,结构的变化是_,结构的变化是_。这两种变化,都能使机体增加散热。(4)若人并没有剧烈运动,但结构的活动却很强烈,原因是_,的活动结果,维持了机体的_的平衡。的活动中的液体有臭味,说明其中有_产生。(5)下列有关活动的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_A体内醛固酮分泌减少 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垂体释放激素增加(6)在图示情况下,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将_。34、下图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请填写下列内容:(1)图中过程是 ,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 。(2)当血糖含量降至 mg/dL时,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当血糖含量高于 mg/dL时,医学上称为高血糖。(3)小肠内的葡萄糖进入血液的方式是 。(4)代表 ,病人尿量的明显增多的原因是,随尿液丢失糖时也会渗透性的_;口渴多饮是由于_使血浆浓缩而引起;容易饥饿而多食是由于_使组织细胞的能量供应不足而引起的;身体消瘦的原因是_消耗过多所致。(5)能够促进过程进行的激素是 _ _ 和 _ ,能够抑制过程的激素是 _ 。35、甲、乙两人在正常进餐后 4h 测定血糖浓度,乙为 140mg/dL ,甲为100mg/dL。然后让他们分别喝下等量的同一葡萄糖溶液,并每隔 0 . 5h 测定 1 次血糖浓度。所得结果如下图曲线所示,其中横坐标表示进食时间,纵坐标表示血浆中血糖浓度。请回答: (1) 由人的血液浓度值可推断甲、乙两人中, _可能患 _ 病,检验的方法有 (2) 甲、乙两人在饮用葡萄糖溶液 lh 内血糖浓度显著 增高的原因是 被吸收进入了血液。 (3) 饮用葡萄糖溶液 lh 后,甲的血糖浓度迅速下降的 主要原因是 _ _ 。这与内分泌腺分泌的 作用有关。 (4) 乙在饮用葡萄糖溶液 lh 后,血糖浓度也下降,但乙血糖浓度下降不同于甲的另一条途径是 排出了体外。36、时间a306090120150291294297300303510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