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程翔.docx_第1页
特级教师程翔.docx_第2页
特级教师程翔.docx_第3页
特级教师程翔.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级教师程翔:母语教育的文化使命作者:admin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638更新时间:2012/10/28特级教师程翔:母语教育的文化使命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根基,是民族身份的标志。语文教育主要具备两个功能,并对人的终身成长产生影响:一是培养学生表达的技能,二是培育健康的心灵。中学生学语文的目的,一是掌握运用母语来交际和表达的能力,二是熏陶培育自己的情感和心灵,使自己健康成长。一基础教育阶段是人生的起始阶段。一个人在这个时期所形成的语文素养,对于他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奠基意义,可以支撑其一生。人们中学毕业后,很少有人再去系统地学习语文,绝大多数人的语文水平就是以中学毕业为起点的。所以,任何国家都非常重视基础教育中的母语教育。这个基础首先表现在对汉字的认读和书写上。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世界上的向大古代文明,只有中华文明没中断过,汉字从中起了重要作用。这足以让我们自豪。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使得我们对它有一种敬畏感,这种敬畏感促使我们以认真的态度来认读、书写它们。热爱中华民族,应该体现在对汉字情有敬畏的态度上。对汉字的学习,有两个问题必须明确:一是数量,二是使用。据统计,3500个(常用)汉字的覆盖率达99.48%。另据统计,掌握了3800个汉字,就能阅读一般书刊内容的99.9%;4990个汉字,构成了现代汉语词典中几乎所有的词。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词条约65000条,一个人中学毕业时能掌握多少,应该有一个基本的量的要求。须知,字和词语,是语言能力的“核”,这个“核”不牢固,语言能力就有轻飘之感,必然影响到整个语文的学习。我觉得,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应该对字、词学习的数量有明确要求,学生达到这一要求,就视为字、词过关了,否则就必须补课。再说汉字的书写问题。汉字书写,这是语文教学的命根子。语文教育的一个特殊任务,就是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汉字书写的能力。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言语交际能力,但交不具备较强的汉字书写能力。至于书法,我们希望在小学普遍开设“硬笔写字课”,初中开设“软笔写字课”,高中开设“书法欣赏选修课”。对古代汉语精粹语言养料的积累和吸收,对汉语经典作品的背诵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比如四字成语、诗、词、曲、赋、骈文、对联等,这些都需要背诵、积累、吸收、内化。二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不断积累语言养料,并在文化知识上打基础的重要时期。但我们必须看到,这个时期同时也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的时期,是情感发展和心灵成长的关键时期。作为一个中国人,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他精神成长的“母乳”。当然,我们让中学生阅读古人的作品,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成为古人那样的人,而是为构建个人的文化大厦积累建筑材料,即塑造自己的“文化人格”。语文教育的文化使命可以表现为弘扬“民族文化”和构建“个体文化”两个方面。所谓弘扬“民族文化”,指的是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复兴民族文化,并非简单地重现过去,而是“守正创新”。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离不开“个体文化”即“文化人格”的构建。“民族文化”是根基,是源头;“个体文化”是枝叶,是长流。语文教育的文化使命,可能更加深刻地体现在对“个体文化”的构建产生各级的影响上面,体现在文化立人和人格塑造上。语文教育的这种人格熏陶,不是靠说教实现的,而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涵咏和感悟来实现的。那些生动感人的语言文字渗透到学生的情感世界中,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潜移默化,滋养浸润,沦肌浃髓。精神层面的东西是附丽于语言符号之上的,抓了语言,精神跑不了;只抓精神,容易丢失语言。三基础教育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从母语的角度给学生奠定一个文化的底子,塑造文化人格。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还需要从教师队伍建设和教材编写两个方面得到保障。怎样给语文教师定位呢?我的观点是:语文教师,是以比较深厚的母语修养作为文化根基,能够广泛吸收外来文化,并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具备了一定教学艺术的文化人。我们的中学语文书中,表现民主、平等、自由主题的课文几乎没有;表现怀疑、否定精神的课文几乎没有;表现宽容、旷达主题的课文几乎没有;表现法律与斗争主题的课文几乎没有;专门为青少年撰写的课文几乎没有。具有普遍意义的重大社会、人生主题的缺失,必然会造成学生成长的先天不足,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缺钙”。努力构建“语文教育文化学”语文教育肩负神圣的文化使命,建立语文文化学的任务自然地摆在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语文活动是人类生命意识的体现,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语文教育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注定了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属于人的基本生活能力,支撑人们从事各种活动。人对语文的依赖,取决于人对语言的信赖;人对语言的依赖,取决于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属性。所以说,语文是所有学科中的基础学科,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语文教育是一项十分精细的精神活动,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言一刻也离不开精神活动,语文教育的全部活动都是在精神的支配下进行的,也都是精神活动的结果。精神活动与思维紧密相连,与情感密切相关,与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密切相关。可以说,语文教育是在人的精神世界里建筑高楼大厦。同时,语文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伴随人的吃穿住行,存在于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之中。语文教育的实践性还表现在语文能力的获得必须依靠语文活动来实现,别无他途。语文教育必须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学语文,在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从文化的角度讲,语文本身所负荷的文化密度超过其他任何一门学科。语文教育就是从语言和文字的角度给学生奠定一个文化的底子,汉语文教育就是从汉语言和汉字的角度为学生奠定汉文化的底子。汉文化是中国人的母乳。总体来看,古代语文教育疏于排斥了儒家以外的文化著述,语文教育的文化格局呈现为比较狭窄的政治依附和单纯的求取功名,影响了多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语文一旦成为正统思想的宣传工具,它就不可避免地要和非主流文化发生冲突。文化的冲突反映了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政治权力的较量,并形成一个怪圈:谁掌握了统治权,谁就决定着语文教育的走向。语文教育始终无法跳出这个怪圈。教材往往体现统治阶级的政策和意志,教育者常常扮演着宣传统治阶级政策和意志的角色。一个教育者在他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深深打上了统治思想的痕迹,从而奠定了他的文化基因。任何一个教育者都很难超越文化基因给他造成的局限。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育工作者,也就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主流文化的传播者。在语文教育中,加强对话与沟通,尤其是加强中西文化的交流,可能是今后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既然语文教育负载如此丰厚的文化信息,那么,语文教师理所应当地要成为一个文化人。语文教育的特点在于,它对教育者的文化含量要求很高,语文教师是一个用中外文化武装起来的人,尤其对祖国传统文化,应该具有坚实的基础和深厚的修养。我心中的语文和语文教师如果今天有人问我:“你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会明确回答:“其中一个目标为了我心中的语文”。当一个人有了明确的生活目标后,他的生活就立刻变得有意义了,他就会有幸福感。巴金说过:“人不是单靠吃米活着。”那么,我心中的语文是什么样呢?教了20多年的语文,我的一点体会就是,语文是学生成长中必不可少的营养;语文老师的使命就是从语文的角度为学生奠定一个文化的底子。基于此,学生的语文学习一要积累丰富的“语文原料”,具备比较扎实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