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综合版.doc_第1页
气象学综合版.doc_第2页
气象学综合版.doc_第3页
气象学综合版.doc_第4页
气象学综合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习题绪论、第一章名词解释:气象学、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研究对象和方法?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层的依据,可分为哪几层? 对流层的特点。第二章名词解释:太阳常数、太阳高度角、昼长、光照时间、可照时数、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大气量、透明系数、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太阳总辐射、太阳辐射总量、大气逆辐射、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差额(地面净辐射、地面辐射平衡)、 光合有效辐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光照度昼夜长短变化和季节更替的根本原因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年变化和随纬度的变化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式?昼长随季节、纬度的变化规律?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因素各光谱成分的农业意义。什么是植物的光周期现象,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的定义与特点。光照强度对植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喜光植物与耐阴植物的定义与特点。第三章名词解释:容积热容量、温度日较差、温度年较差 积温、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干绝热变化、大气稳定度、三基点温度、农业界限温度、感温性地面热量平衡方程,各项的意义?土壤、空气与水的热量交换特点影响温度变化的因子主要有哪些?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点比较:山顶与山谷温度的日变化,水体与陆地温度的日变化用地面热量平衡方程解释沙漠空气温度变化特点如何判别大气静力稳定度积温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从温度和光照对植物发育的综合影响分析植物引种中可能出现的现象第四章名词解释:水气压、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温度、降水量、蒸发量土壤蒸发的过程、影响因素及防止蒸发的方法 降水形成的条件和过程水分对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学意义植物正常生长对空气湿度、降水的要求第五章、第六章名词解释: 低压、高压、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季风、大气环流、地转风单一热力环流摸式的形成过程(山谷风、海陆风的形成过程)季风的形成过程三圈环流的形成,并解释赤道地区多雨,沙漠多分布在副热带地区的原因第七章名词解释:气团、锋、冷锋、暖锋、静止锋、气旋、反气旋、热带气旋、寒潮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各气团影响下的天气特征?锋的分类,各种锋面天气特征?气旋、反气旋天气特征?副热带高压的天气特征,及其活动和我国夏季天气的关系?热带气旋的分类、结构和天气、形成条件热带气旋的源地、移动路径、危害及防御措施?第八章名词解释:干旱、洪涝、冷害、霜冻、冻害我国干旱的地区分布规律、防御措施我国洪涝的分布规律、防御措施低温危害的防御措施第九、十章名词解释:厄尔尼诺、气候、小气候、设施农业气候形成的因素,气候四季的划分方法比较:海洋性与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的特点中国气候的特点从热量平衡的角度分析温室保温的原因第十一章名词解释:气候资源学、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候相似气候资源的特点,气候资源利用的原则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农业气候资源分析的特征, 在进行农业气候资源光照、温度、水分分析时常用的指标作物气候资源分析的内容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途径实验部分使用照度计应注意哪些事项照度计测量光照度的原理最高温度表与最低温度表的调整方法温度观测的注意事项干湿表法测空气湿度原理保证率定义及意义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 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农业科学和气象科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也是应用气象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太阳常数:当日地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地球大气的上界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的太阳辐射强度。138瓦/米2 ,1.35*105 lx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也称太阳高度,以符号h表示。昼长:是日出到日落的时间。可照时数:即昼长。光照时间:光 照 时 间 = 昼 长 + 曙 暮 光 时 间日照时数: 太阳直接辐射地面的时间。日照百分率:实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比。大气量: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的距离与海平面上大气铅直厚度之比,简称大气量。透明系数:透过一个大气质量后的太阳辐射照度与透过之前的辐照度之比。即: Pm =Sm / Sm-1 太阳直接辐射:以平行光形式投射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散射辐射:阳光被大气散射后,单位时间内以散射光形式投射到达地表单位水平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称散射辐射。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太阳辐射总量:指某一接受表面在一时段内所接受到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和,按时间不同分别称为日总量,月总量,年总量或生长季总量。大气逆辐射:投向地面的大气辐射。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之差。也称净红外辐射或净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差额(地面净辐射、地面辐射平衡):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面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又称地面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能被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形成有机化合物的太阳辐射波谱区,称为光合有效辐射。光饱和点:太阳辐射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不再增加,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太阳辐射强度减弱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产物与呼吸消耗量相等,这时的太阳辐射强度称为光补偿点。光照强度:指光照的强弱,以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能量来量度,简称照度。容积热容量: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容积热容量。温度日较差:一日内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为温度日变幅,也称日较差。温度年较差:一年内最热月平均温度与最冷月平均温度之差,也称年较差。积温:某一时期日平均气温总和,称为此期间的积温。 活动积温: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称为活动温度。生物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活动温度的总和,称为活动积温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差值称为有效温度。生物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干绝热变化:不与外界发生热量交换的状态变化过程。大气稳定度:在静力平衡状态的大气中,空气团受到外力的扰动后,大气层结有使其返回或远离原来位置的趋势或程度。水气压:空气中由水汽所产生的分压强。饱和水汽压:水汽含量恰好到达到该温度条件下的最大限度,此时的水汽压为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饱和差:同温下的饱和水汽压和实际的水汽压之差。露点温度: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和气压一定的条件下,通过降低温度而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降水量:是指从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未经蒸发、渗透和径流而在水平面上积聚地水层厚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蒸发量:因蒸发而损失的水层厚度,单位为mm/d。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人工降水:是根据降水形成原理:采取某些必要的技术措施,对降水形成过程中的某一环节进行干预,以达到降水到达地面的目的。 气压场:气压的空间分布称为气压场。低压:中心气压比周围低的闭合等压线区域,叫低压。高压:中心气压比周围高的闭合等压线区域,叫高压。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力是由于空间气压分布不均而作用于空气块上的力。它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因地球自转使空气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季风:盛行风向有明显的变化,且这两种风向的性质和它们所带来的天气现象都有明显差别的风,才称为季风。大气环流:地球上各种规模大气运动的综合状况,称为大气环流。地转风:自由大气中,平直的气压场中,空气质点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二力平衡时,空气作等速、直线水平运动。气团:大范围的空气团,在其内部气象要素的水平分布比较均匀,垂直分布基本一致,在其控制的区域内,天气气候特征也大致相同。锋:冷暖两个性质不同性质的气团之间的狭窄过渡区称为锋区。冷锋:在锋面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成为冷锋。静止锋: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时,锋面的移动十分缓慢或在原地来回摆动,这种锋称为静止锋。气旋: 气旋是指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周围低、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涡旋。反气旋: 反气旋是指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周围高、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涡旋。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是形成在热带海洋上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的气旋性涡旋。寒潮:一次冷空气入侵,使气温在24h内剧降10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干旱:是因长时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水源枯竭,影响农作物和牲畜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的现象。 洪涝: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的降水量、地表蓄水量、土壤含水量等比常年明显偏多而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 冷害:是指农作物生育期间遭受到 0 上的低温危害,引起农作物生育期延迟,或使生殖器官的生理活动受阻,造成农业减产的的一种气象灾害。霜冻:植物在生长季内,由于土壤表面、植物表面及近地气层的温度降到 0 以下,引起植物体冻伤而产生伤害的现象。冻害:是指越冬作物、经济林果木以及人畜在越冬期间遇到较长时间的低温或剧烈降温(最低气温在 0 以下,有时可达-20 以下),引起体内结冰或躯干冻伤,丧失生理活力,继而造成整体死亡或部分伤亡的现象。气候:一地某一时段内多年的大气统计状态。小气候:在任何一个地区内,由于下垫面性质的不同,从而在小范围内形成一种与大气候不同特点的气候,通称小气候。农业气候学:是研究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生产过程与气候条件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也就是研究气候与农作物栽培条件、动物饲养,特别是与整个农业作业方法之间的关系及规律。设施农业:是采用一定的人工设施和工程技术手段来改变自然环境,在环境可控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因此又被称为可控农业。气候资源:是指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有利的气候条件和不利的气候条件。农业气候资源:是指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所提供的自然物质和能源。农业气候生产潜力:是以气候条件来估算的农业生产潜力,即在当地自然的光、热、水等气候因素作用下,假设作物品种、土壤肥力、栽培技术和作物群体结构都处于最适状态时,单位面积可能达到的最高产量。农业气候指标:是在当地气候条件和生产水平下,表示农业生产对象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以及农业生产过程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和反应的数值或数字表达式。农业气候相似:是指不同地区的农业气候条件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都能满足植物生长发育的要求。农业气候资源区划:根据农业的具体需要对地域气候条件进行的分区划类,反映农业生产与气候条件区域系统。简答题第一章、1.农业气象研究对象和方法?答:对象: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反应;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 方法:分期播种法、地理播种法、田间实验法、 植物人工气候室法、统计学方法、数理模拟方法、遥感法2.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层的依据,可分为哪几层? 答:五层; 对流层 、平流层、中间层、热层 、散逸层3. 对流层的特点:集中了大约80%的大气质量和几乎所有水份。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降低。空气具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第二章、1. 昼夜长短变化和季节更替的根本原因 答:地球昼夜不停地进行着两个基本运动:一是绕自身轴的运动为自转,产生昼夜交替。二是绕太阳的运动为公转,产生了四季轮换!2. 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年变化和随纬度的变化 答:一天中早晨,h最小,然后h慢慢的增大,中午时h最大,然后h又慢慢地减小,到傍晚时h又变到最小。一年中,北半球在夏至日h最大,然后慢慢减小,冬至日h最小,然后又向夏至日慢慢增大。在南半球则相反。太阳高度角在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极圈和北极圈内最小。3. 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式? 答: h正午=90-+ (=23.5sinN. 为观测点纬度。N为距春分日或秋分日最近的总天数)4. 昼长随季节、纬度的变化规律?答:北半球:季节:夏半年(春分-秋分)昼长都12 小时;冬半年(秋分-春分) 昼长rd_时,大气层结是不稳定的, 当_rrd_时, 大气是稳定的, 当_ r=rd_时, 大气属中性.6. 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交错相对的中间区域称鞍型场 7. 切变线是风向, 风速发生_切变 _的狭窄地区. 8. 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气旋区内,气压从中心向外增大. 9. 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洋面的上气旋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热带气旋_, 强台风袭击时, 常常带来雷雨天气. 10. 农业光能资源, 主要包括生理辐射 实际日照时数 日照百分率三种. 2、 选择题1. 随着海拨高度的增加, 太阳直接辐射相对_ B _, 其光谱中紫外线和蓝紫光成分相对_. A. 增强, 减小 B. 增强, 增多 C. 减小, 减小 D. 减小, 增大 2. 可见光谱区主要是指_ C _的波谱部分. A. 小于 0.38 B. 3-5 C. 0.39-0.76 D. 大于 760 3. 向上或向下运动的气块, 具有返回原高度的趋势, 则称这时的大气是_ B _的大气. A. 不稳定 B. 稳定 C. 中性 D. 干洁 4. 夏季支配我国近地面气流的两个大气活动中心是_ A _. A.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低压. B. 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 C.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伯利亚高压 D. 西伯利亚高压和印度低压 5. 玻璃温室对太阳短波辐射透射率_ B _, 对地面长波辐射透射率_. A. 高, 高 B. 高, 低 C. 低, 高 D. 低, 低 6. 作物封垄后, 夜间农田上温度最低点一般出现在_ D _. A. 地面上 B. 植株顶上 C. 内活动面附近 D. 外活动面附近 7. 在南岭山脉一带出现的静止锋, 通常称为_ C _静止锋. A. 昆明 B. 南岭 C. 华南 D. 西南 8. 华南地区寒露风危害籼稻的指标是: 日平均气温_ B _, 持续_. A. 20, 3 天以下, B. 22, 3 天以上 C. 20, 3 天以下, D. 20, 3 天以上 9. 从高纬度向低纬度的洋流, 一般称为_ A _. A. 寒流 B. 暖流 C. 对流 D. 平流 10. 下列哪一种云属于中云, _ C _ A. 积云 B. 层云 C. 高积云 D. 卷层云3、 判断题1. 赤道与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不垂直, 通常粗略地认为是 66.5的交角. ( )2. 地表面日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是午后 13 时左右( ) 3. 我国雨季起止日期和季风进退日期有关, 雨季开始日期比夏季风开始盛行日期要早些. ( ) 4.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和重要区别之一是: 前者春温低于秋温, 后者春温高于秋温.( ) 5. 我国季风气候的特征, 不仅反映在风的季节度换上, 也反映在温度, 降水等主要气候要素上. ( ) 1、 填空题1. 在地球公转的轨道上, 每隔_15_度, 定为一个节气. 2. 气旋中心气压变低, 称之为气旋_加深 _,反之,气旋中心气压增加 ,称为气旋 _填塞 3. 在北半球, 冬半年偏南坡地上的太阳辐射总量都比平面为_多_. 4. 在山区, 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上, 叫做_谷_风, 夜间风从山上吹向山下,叫_山_风_ 5. 按照中央气象局的规定, 把台风分为三类, 其中气旋区最大风力为 12 级以上的,称为_强台风 (5) 我国气候区划第一级以_10_的活动积温_作为划分气候带指标,第二级以_年干燥度_ 作为划分气候大区的指标. (6) 东亚沿海的洋流有黑潮和亲潮两种;(7) 翻犁中耕后, 土壤孔隙度_增大_热容量_减少_ 导热率_减少 . (8) 按预报时间的长短, 可以把天气预报分为_长期_, _中期_, _短期_三种. (9) 作物封行以后,在午间,农田中绝对湿度较大的部位在_外活动面_二、选择题1. 下列名词中, 哪一个不是农业气象要素?_D_ _ A. 温度 B. 风 C. CO2 D. 气旋 2. 当太阳辐射垂直到达海平面时 , 太阳辐射所穿过的大气路径为_D_ 3. CO2 和水汽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_A_部分; A. 红外光 B.紫外线 C. 紫外光 D. 可见光 4. 空气绝对温度的年变化与气温的年变化_B_, 空气相对温度的年变化与气温的年变化A. 相似 相似 B. 相似, 相反 C. 相反, 相似 D. 相反, 相反 5. 大气中空气运动的原始动力是_A_.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地转偏向力 C. 惯性离心力 D. 磨擦力 6. 干旱天气主要是在_B_长期控制下形成的. A. 低压 B. 高压 C. 气旋 D. 切变线 7. 夏天白天灌溉有_B_效应. A. 增温 B. 降温 C. 保温 D. 逆温 8.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_C_以上的持续时期, 称为喜温作物积极生长期. A. 5 B. 10 C. 15 D. 20 9. 生理辐射的辐射波长范围大致在_C_纳米内. A. 750-100 B. 280-350 C. 300-750 D.280-600 10. 太阳辐射光谱中具有最大能量的波长是_B_纳米. A. 10000 B. 300 C. 475 D. 6000 3、 判断题1.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到达地面,其光谱成分随着太阳高度角变小, 长波光成分比例大于短波部分. ( ) 2. 通过降温使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 3. 中国大部分地区海洋性的影响远大于大陆性的影响.( )4. 防风效果最好的林带是疏透结构林带. ( ) 5. 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同一设计, 播种同一品种的播种方法称为分期播种法.( ) 1、 填空题1. 蒸腾作用速度主要取决于水汽条件,植物形态结构,植物生理类型 三个基本条件.2. 风是矢量, 常用风速和风向表示. 3. 气温和土温除有周期性变化外,还有非周期性变化4. 高度处处相等的面, 叫做等高面5. 在我国华南华中等地区静止锋 天气系统是该地秋季降水的重要来源. 6. 侵入我国的寒潮源地有西伯利亚和新地岛两个, 7. 在寒露节气前后, 由于北方较强冷空气入侵, 吹北风,温度急降, 使晚稻受害的一种秋季低温天 气,叫做寒露风 8. 根据莱蕾分子散射定律, 散射强度与投射在散射质点上的辐射波长的 4 次方成反比9. 9. 地球上昼与夜之间的交界线,称为晨昏线. 10. 年平均气温最高的纬圈,称为赤道 2、 选择题1. 晴天, 土壤表面温度日较差比土壤深层_, 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中最高和最低温度所出 现的时间_A_. A. 大, 落后 B. 大, 提前 C. 小, 落后 D. 小, 提前 2. 某地大陆度为 17. 属于_B_气候 A. 大陆性 B. 海洋性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