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健康与心理保健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中心倪晓莉 1 心理与健康心理压力与健康3 心理暗示与心身疾病4 心理调适与心理保健 主要内容 2 3 心理现象 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 一 心理过程 认知 感觉 知觉 记忆 注意 思维等 情绪 情感意志 二 个性 能力 气质 性格 4 心理与健康 5 人到底能活多久 健康长寿 尽享天年是每个人都在追求的目标 但人的 天年 到底是多少岁 人到底能活多久 中国医学科学院陈乃宏教授告诉 生命时报 记者 有确凿文献证明的 史上最长寿的人是法国妇女让路易丝 卡门 享年122岁零164天 历史上最长寿的男人是日本的泉重千代 享年120岁零237天 陈乃宏说 关于人到底能活多少岁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有三种观点 一是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 认为人的极限年龄和其生长期或成熟期有关 寿命应当为其生长期的5 7倍 为100 140岁 二是日本科学家经长期研究得出 人的寿命和性成熟期之间有着生物学规律 前者是后者的10倍左右 可达到108 145岁 三是美国科学家海尔 弗利克1961年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细胞分裂到50次时就会出现衰老和死亡 而正常细胞分裂的周期大约是2 4年左右 次 照此计算 人的寿命应为120岁左右 而中国传统医学同样验证了这个道理 尚书 提出 一曰寿 百二十岁也 即活到120岁 才能叫做活到了应该活到的岁数 引言 6 心理与健康世界卫生组织通过调查研究提出 一个人的健康长寿 15 取决于遗传因素 25 取决于社会因素 医疗条件和气候因素 而个人的身心健康等则决定长寿的60 也就是说 先天的遗传因素已经确定的话 我们健康长寿的85 还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实现 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维护个人负有重大的责任 只要心理健康 健康长寿就不是梦 据统计 我省百岁以上老人目前有496位 年龄最大者115岁 最小的102岁 其中男性110位 女性386位 来自华商网 据09年全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获悉 在这些长寿者中 80 为家庭妇女 其次是教师和理发师 针对我省高龄老人男女悬殊这一现象 有人认为可能与男性工作 生活和社会心理压力大有关 所以寿命往往要比女性短一些 另据调查 大部分长寿健康的人情绪健康 性格都比较开朗 可见 心理健康对长寿有很大影响 特别是心理压力 情绪 性格与健康密切相关 7 心理健康一词是由国外引入的 1906年由 心理卫生 一书正式采用 1908年 美国比尔斯 Beers 所写 amindthatfounditself 一书引起反响 同年成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卫生协会 标志着世界心理卫生运动的开端 一 心理健康的提出 mentalhealth 8 国外学者认为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 当事人在那种状况下能作良好的适应 具有生命的活力 而且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 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状况 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 英格里士 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体既能适当地评价自我 接受自我 又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既能适应自己所面临的不断变化发展着的现实环境 同时具有良好的自我节制和调控能力 在心理方面都能处在比较积极的状态 心理健康的定义 9 对于心理健康者的特点 学者们的看法不尽一致 综合各家的见解 可将心理健康者的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 心理健康 一 积极的自我观念 二 悦纳他人 三 面对现实 10 心理健康的标志一般认为 心理健康的人必须有以下几点1 健康的情绪和情感2 良好的人际关系3 健全的意志4 健康的人格5 正常 或常态 的心理 11 小事情 David 能享受小事情的人是有幸福感的 心理健康的人 平常的美 日常的小事 田野的阳光 枝头的鸟 早饭 午饭 晚饭 门口的报纸 路过的朋友 因此 到远处找寻快乐的人 是把欢乐遗忘在家里 12 心理异常的标准区分 mentaldisorderorpsychologicaldisorder 在心理上 常态 normality 与变态 abnormality 并不明确而无绝对的界定标准 就相对程度而言 一般以下列四种标准 美国精神医学会心理异常诊断统计手册三次修订版DSM一 1 常态分配 按某种行为在一般人生活上表现最多者 视为常态 其行为表现的行为独特怪异者则视为变态 2 社会规范的标准 从众的行为视为常态 反社会规范的行为视为变态 3 心理成熟的标准 个人身心两方面成熟程度相当者视为常态 而其心理成熟远较其同年龄为低者则视为变态 4 生活适应的标准 善于生活适应者视为常态 生活适应困难者 则视为变态 二 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 13 幸福快乐完全是一种心理的感受 取决于我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14 心理压力与健康 15 一 心理压力与健康1 长期面对压力的人易于诱发疾病影响健康斯坦福大学生物科学教授罗伯特 萨波尔斯基的研究发现 长期处于压力时 人体会关闭所有的长期机制和恢复机能 人体内皮质醇激素水平长期偏高会使机体的防御体系不再灵敏 记忆力和准确度都有所下降 对入侵物的警报也不再敏感 更易觉得累 人会变得抑郁沮丧 同时常年如果处于慢性压抑之下 血液中葡萄糖和脂肪酸都会升高 患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自然也就加大 伦敦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还表明 压力还会使人体胆固醇水平上升 也会更易诱发心血管病 国内学者唐江萍等对91例心肌梗塞的患者进行了心理健康评定 研究表明 躯体化 强迫 忧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人际 偏执等心理症状因子普遍高于对照组 说明这些心肌梗塞的患者存在较多心理健康问题 16 2 心理压力与心身应激反应加拿大著名学者塞里 Selye 1956 曾从事多项心理压力的实验研究发现 将白鼠置于不同的压力情境下 观察白鼠在压力持久存在与变化下身体上表现出来的反应 结果发现 白鼠所表现的适应能力与压力持续的时间有密切的关系 塞里根据白鼠的反应将整个适应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图1 1 1 警戒期 这一阶段又按生理上的不同反应分为两个时期 一为震撼期 由于刺激的突然出现而产生情绪震撼 随之体温与血压均下降 肌肉松弛 显示缺乏适应能力 二是为反击期 肾上腺分泌增加 继而全身生理功能增强 进入类似前文所述的应激反应阶段 2 抗应期 此阶段个体生理功能大致恢复正常 这表示个体已能适应其艰苦的生活环境 3 耗竭期 抗应期持续发展的话 身体的适应能力就会下降 最终出现第三阶段即进入耗竭期 机体的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耗竭 17 图1心理应激反应三阶段 18 二 情绪压力与健康情绪 情感对个人的健康有重要的影响 当一个人处于良好的情绪 情感状态时 体内多种腺体的分泌活动处于适度的平衡 机体内部十分协调 使人感到身心愉快 这种良好的情绪状态不仅是健康的重要条件 也是增强机体抵抗力的重要因素 俗语 笑一笑 十年少 正反映了良好情绪对保持健康的益处 相反地 不良的情绪 情感状态则会扰乱个体正常的生理过程 使相应激素的分泌发生变化 降低人体的免疫力 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导致疾病的发生 19 猝死与自主神经系统活动有什么关系 副交感神经系统在经过极端恐怖或其他各种强烈的情绪阶段之后可能会做出过度反应 这种反应被称为副交感回弹 parasympatheticrebound 当回弹严重时 有可能引起突然死亡即猝死 suddendeath 在战争中 战斗非常之残酷 在严格意义上 有些士兵是死于恐惧 很明显 这类死亡是由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反应造成的 如使心脏跳动过缓而停止了跳动 即使在城市生活中 这类事情也是可能的 在一个案例中 有一个受到惊吓的女子被送到了医院 因为她觉得自己就要死了 一个巫婆曾预言说 她的两个姐姐会分别在她们16岁和21岁生日之前死去 结果都应验了 巫婆也预言说她将在23岁生日之前死去 在她住院之后 真的在23岁生日前两天死在病床上 显然 这位女子是她自己恐惧情绪的牺牲品 引自 心理学导论 20 猝死都是副交感神经系统造成的吗 对于老年人和心脏病患者来说 交感神经系统的直接作用足以引起心脏病突发和心力衰竭 例如 在1994年洛杉机大地震发生的当天 死于心脏病突发的人数是平日的5倍 精神病学家乔治 恩格尔 GeorgeEngel 研究了数以百计的病例后得出一个结论 即大约半数的猝死都与亲密关系的结束有关 例如 许多猝死的病例发生在爱人的死亡纪念日 再如 在近期丧失配偶的男子中 发生猝死的人数比率高出配偶健在的同龄男子40 显而易见 亲密关系的情感反应为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引自 心理学导论 21 情绪压力与猝死据美国耶鲁大学的雷切尔 朗佩特博士及其同事对62名心脏病患者的研究证实 对某些 脆弱 的人来说 愤怒以及其他强烈的情绪会触发可能致命的心律失常 她指出 各种证据表明 当某一人群所受情绪压力较大时 该群体的猝死率会上升 她的这项研究成果在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 JAmCollCardiol 期刊上发表 郎佩特的研究小组让病人进行一项练习 即讲述最近发生的一件令他们生气的事情 同时通过一种名叫 T波交替 的试验来测量病人心电的不稳定度 结果发现 研究人员特意询问一些问题 让病人回忆愤怒的情节时 在实验中发现 愤怒的确会增大病人的心电不稳定性 之后 研究人员对病人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跟踪回访 调查哪些病人之后出现了心脏骤停并需要ICD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的电刺激 回访发现 由生气所导致的心电最不稳的病人心律失常的几率是其他人的10倍 郎佩特称 这项研究表明愤怒可能会致命 至少对于那些心脏已经易受这种电子干扰影响的人来说是如此 她的研究表明 愤怒的确会以特定的方式影响心电系统 从而导致猝死 22 三 个性与健康国内学者曾育生对广西巴马长寿老人调查研究中发现 这些长寿老人共同的特点是从容温和 乐观开朗 仅8 的人急躁易怒 但没有一个孤僻忧郁 谈孝勤等人对上海市618例80岁老年人进行了调查发现 56 6 开朗乐观 28 3 从容温和 张钦鹏等人对山东地区171例90岁以上老人进行了心理调查发现 心理中间稳定型42 56 外向稳定型38 51 内向稳定型16 89 中间不稳定型占15 稳定型性格的人长寿 在相敬如宾 和睦友爱的家庭中老人更为长寿 张钦鹏的流行病学调查还发现 配偶健在者占13 45 夫妻共存60岁的占80 8 人步入老年后 不免孤独与寂寞 身体机能减退 说话与活动都不方便 这更需要家人与社会的理解与照顾 如果家人对老人经常不良刺激 对老人的心理会产生很大负担 而影响心跳急速加快 血压升高 体内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 而导致脑溢血 脑血栓 心肌梗塞等严重的疾病 影响健康长寿 24 1 A型性格与健康A型性格的行为模式是由两位心脏病学家弗里德曼和罗森曼 Frideman Rosenman 1959 在他们的临床研究中发现的 A型性格特征为 1 一种要达到个人目的的强烈而持久的内驱力 2 在所有情况下都有一种热衷于竞争的倾向 3 一种对得到别人承认和不断超载自己的持久的欲望 4 不断卷入有最后期限的事物之中 5 习惯于风风火火地完成各种活动 6 心理和生理上的过分敏感 B型性格的外显行为模型 其特点与模式A完全相反 1976年 罗森曼等发表了一项历经8年的研究成果 3000名男性被试在该研究开始时被诊断为没有心脏病且具有A型行为模式 他们被作为研究对象 最后发现这些人患心脏病的几率是具有B型行为模式被试的两倍 且更易遭受心脏病的威胁 其报告患冠状动脉问题是B型被试的五倍 为什么A型行为模式会引起冠心病 最为人们接受的一种理论回答是 A型性格者面对心理压力事件时 易于在生理上变得异常激奋 这种极端激奋状态致使身体产生过多的诸如肾上腺素等的激素 同时也提高了心率和血压 久而久之 这些对心理压力的过度反应会损害动脉血管并进而导致心脏病 Matthews 1982 25 2 C型性格或 癌症性格 许多临床病例的研究显示 癌症患者病前大多经历了亲人故去 失恋 离婚 失业 降职或天灾人祸等重大生活变故 这些生活重大事件加之负性情绪极易形成 癌症性格 C型性格也有人称为 癌症性格 C型性格的具体表现包括 性格内向 表面上逆来顺受 毫无怨言 内心却怨气冲天 痛苦挣扎 有精神创伤史 情绪抑郁 好生闷气 但不爱宣泄 生活中一件极小的事便可使其焦虑不安 心情总处于紧张状态 表面上处处以牺牲自己来为别人打算 但内心却又极不情愿 遇到困难 开始不尽力去克服 拖到最后又要做困兽之斗 害怕竞争 逃避现实 企图以姑息的方法来达到虚假的心理平衡等等 对人体神经系统而言 一旦受到 癌症性格 的干扰 就会导致神经内分泌活动紊乱 器官功能活动失调 并使机体免疫能力降低 免疫监视功能减弱 进而影响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的监视作用 易导致癌细胞转化和突变 因此 良好的性格可有效地预防癌症 而孤寂 愤怒 悲哀 绝望等性格则可损害人的免疫系统 诱发癌症 影响健康长寿 26 心理暗示与心身疾病 27 一 心理暗示与心身疾病 一 心理暗示 mentalsuggestion 是这样一种作用 它使人能在信念 态度 行动方式中接受某些思想 心理暗示的提出 要追塑到心身医学的诞生 要从以围绕 动物磁性 问题而进行的 磁疗 有增加健康而展开的麦斯美治疗术说起 大约在1770年 有一名奥地利医生麦斯美 发明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麦斯美术 曾风行一时 受到各种病痛患者的欢迎 28 麦斯美术 29 英国著名网球明星吉姆 吉尔伯特的故事 这个女孩子小的时候曾经经历过一次意外 一天 她跟着妈妈去看牙医 这本来是个很小的事情 她以为一会儿就可以跟妈妈回家了 但是我们知道 牙病是会引发心脏病的 可能她的妈妈之前没有检查出来存在这种隐忧 结果让小女孩看到的是惊人的一幕 她的妈妈竟然死在了牙科的手术椅上 这个阴影在她的心中一直存在着 也许她没有想到要看心理医生 也许她从没有想过应该根治这个伤痛 她能做的就是回避 回避 永远回避 在牙痛的时候从来不敢去看牙医 后来她成了著名的球星 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有一天她被牙病折磨得实在忍受不了 家人都劝她 就请牙医到家里来吧 咱们不去诊所 这里有你的私人律师 私人医生 还有所有亲人陪着你 你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于是请来了牙医 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正当牙医在一旁整理手术器械 准备手术的时候 一回头 吉姆 吉尔伯特已经死去 当时伦敦的报纸 记述这件事情时用了这样一句评价 吉姆 吉尔伯特是被四十年来的一个念头杀死的 这就是心理暗示的力量 它可以成为你生命中一个阴影 影响到你的生命质量 30 心理暗示的作用 实际上是对病人的心理暗示在起作用 于是一位叫做布雷德的人就提出了暗示论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 容易接受暗示的人格为 生活中缺乏自信而盲目服从的人 在生活中心向专注而不易被外在刺激分心的人 喜欢沉思幻想的人 31 心理暗示之所以起效在于两点 其一 因为被试相信治疗者的权威 接受他的鼓励与期待 其二 被试在接受治疗者的同时对自己接受治疗也有所期待即自己的信念和信心在起作 32 二 心身疾病概述1 心身疾病定义心身疾病 psychosomaticdiseases 或称心理生理疾患 是介于躯体疾病与神经症之间的一类疾病 33 2 心身疾病的范围Alexander最早提出的七种心身疾病 包括溃疡病 溃疡性结肠炎 甲状腺机能亢进 局限性肠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原发性高血压及支气管哮喘 被称为 神圣七病 34 心身疾病的流行情况国外调查发现 心身疾病发病率为10 60 国内对1108例门诊病人调查表明 368人为心身疾病 32 2 各科比例依次为 内分泌科75 4 心血管专科60 3 呼吸科55 6 普通内科30 8 皮肤科26 6 由于划分方法的问题 有关数据往往只是理论上的意义 要正确表达实际是很困难的 35 心身健康与心理保健 36 一 心理保健心理健康 心理压力 身心健康 心理应对技能 自信心 社会支持 37 二 心理应对 1 树立正确认知观念 虽然个体在心理困惑中会陷入莫名其妙的恐惧和不知所措的境地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也不知道将可能发生什么事 但可以肯定的是 那些过去有类似经历的人能够从其经验中得到帮助 2 积极调整情绪 调整情绪的中心环节 就是要培养承受这些痛苦感受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招聘ai面试题目及答案
- 银行信贷考试题及答案
- 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 舞蹈专业试题及答案
- 养猪专业试题及答案大全
- 口腔专业毕业试题及答案
- 水暖专业试题及答案
- 黑龙江省黑河市九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联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潮阳实验学校培优班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含答案)
- 专业公文写作试题及答案
- 泛光施工招标文件
- 旅游策划实务整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课件汇总(最新)
- 小学生汉字听写大赛题库
- DB23∕T 2661-2020 地热能供暖系统技术规程
- 人工挖孔桩施工监测监控措施
- 第一框 关爱他人
-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2021年版) 6-18-01-07 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
- 办公楼加层改造施工组织设计(100页)
- 渗透检测培训教材(1)
- 空调专业常用英文词汇
- 洁净厂房不锈钢地面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