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庄中心中学单元主题教学初 三 科目 生物 课时教学设计第 1 周 1 课时 总第 1课时 月 日课 题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课 型新授课备课组任勇 张红梅主备教师张红梅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解决问题方法等)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他们的区别。 2、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3、培养观察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4、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重点难点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培养观察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方法五步尝试导学法教 学 过 程一、尝试导入、引定目标教师:你们知道三十亿年前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吗?那是一片荒芜,寸草不生。而今天我们的星球如此美丽,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装点的如此美丽吗?学生:花、草、树木,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正是有了这些形形色色的植物、动物才构成了美丽的、奇趣无比的大自然。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欣赏吧!二、尝试预检、引导发现1、生物学是研究_和_的科学。它是_、_、_、_等学科的基础;_、_的进步,_的提高,都要靠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2、地球表层的 和 构成了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的家园。3、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_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也可以借助_、_等仪器,或利用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_,观察时要_、_和_,并及时_;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_、_;观察时要_,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_。4、植物从外界吸收_、_和_,通过_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_、_等有机物。5、动物不能自己制造_,它们以_或_为食,从中获得_。6、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_,呼出_。7、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例如,人可以通过_、_和_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也能产生_,_能带走一部分废物。8、动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例如,鸟类_繁殖下一代,虎、狼等动物通过_繁殖下一代。我的问题: 三、尝试探究、引导解惑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35页的图片及图片下的文字,讨论交流,学以致用,思考回答:1、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说明了什么? 。2、判断对错:绿色植物不需要营养。( )3、人时时刻刻都要喘气,不论睡觉时,还是运动时;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天热时或者运动比较剧烈时,人还经常出汗,知道这都是什么原因吗? 。4、鲸鱼有时在水面上产生巨大的雾状水柱,这是鲸鱼在干什么? 。5、你见过含有草吗?它为什么叫“含羞”草? 。6、假如现在有人喊:“地震了,地震了”,说一下我们全班同学有什么反应? 。【典型例题】 猫妈妈生小猫,小猫能长大,长大了的猫能再生小猫,这一过程说明猫具有( )特征。 A. 生长、发育和繁殖 B. 生长 C. 发育 D. 繁殖 解析:生物具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生命特征。猫妈妈生小猫、后代再生小猫属于繁殖特征,小猫长大属于生长和发育特征。答案:A四、尝试练习、引导提升1、(2010广东)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长蘑菇的朽木 B成鸭蛋 C玉米 D电脑病毒2、生活在海洋中的乌贼,在遇到敌害时可喷出墨汁,染黑海水并趁机逃跑,这表明( )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C. 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D.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3、在自然界中,孔雀开屏属于那种生命活动( )A. 美化环境 B.生长 C.获取营养物质 D.繁殖4、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了解昆虫对日光的反应而展开了捕捉蝶和蛾的活动,他们在白天抓了60只,晚上抓了40只,那么其中蛾有( )A. 20只 B. 80只 C. 40只 D. 60只5、下列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 小草 B. 蘑菇 C. 人 D. 病毒五、尝试自结、引导拓展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 ; 2)生物能进行 ;3)生物能排出 ;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用 ;5)生物能 ; 6)除 外,生物都由 组成。2、(2010保定)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让我们对生物的普遍特征有了深刻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都要繁殖后代 。生物都是由多细胞构成的 C生物都能自由的活动 D。生物都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3、下列现象属于“生物排泄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这一特征的是( )A.小猫排出粪便 B.人晕车呕吐 C.小狗排尿 D.人随地吐痰4、(2010济宁下列现象中不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A惊弓之鸟 B蜻蜓点水 C杯弓蛇影 D望梅止渴随 堂 检 测1.请找出教室里的生物和非生物。生物: 非生物:2、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现象。 (2)猫生小猫属于 现象。(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现象。(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现象。(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进洞里的现象属于 现象。教 学 反 思高庄中心中学单元主题教学初 一 科目 生物 课时教学设计第1 周 2 课时 总第 2 课时 月 日课 题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课 型新授备课组任勇 张红梅主备教师张红梅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解决问题方法等)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通过调查,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珍爱生命。重点难点1、调查法的一般步骤及生物分类方法。 2、撰写调查报告。教学方法五步尝试导学法教 学 过 程一、尝试导入、引定目标每天与我们朝夕相处的生物有哪些?(同学们回答)看来我们的生活并不寂寞,有那么多“伙伴”在陪伴我们,可是你们知道他们有多少种?分别叫什么名字?分为哪几类?今天我们就来当一次“小科学家”调查一下我们身边的生物二、尝试预检、引导发现1、调查是科学探究_的方法之一。常见的调查例如_。调查时首先要明确_和_,制定合理的_。有时还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_。调查过程中要_。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_ _和_,有时要用_方法进行_。2、调查的一般步骤是_ _;_;_;_;_;_ _。3、按照_特点,可以将生物分为_、_和_三大类;按照_划分,可以将生物分为_和_等;按照_,可以将生物分为_、_、_、_等等。4、对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_之处;对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_之处。三、尝试探究、引导解惑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810页的内容,分组活动,利用课余时间调查校园生物,并完成下表。调查人班级调查地点调查时间天气状况生物名称数量生活环境【典型例题】 下列生物按形态特征划分的一组是:A. 牛和草 B. 鱼和河水 C. 空气和阳光 D. 猫头鹰和鼠解析:生物的归类,按形态结构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本题是按形态结构分的。A中牛是动物,草是植物;B中河水、C中空气和阳光都属于非生物; D中猫头鹰和鼠都是动物。 答案:A四、尝试练习、引导提升1、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 )A. 对象中的一个 B. 对象中的一部分C. 全部对象 D. 以上都对2、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他们将鲫鱼、金鱼、水草、荷花、水鸭、蟹等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蝇、玫瑰、麻雀等生物归为一类,他们是按照什么方法归类的( )A.按照生物的形态 B.按照生物的用途 C.按照生物的数量 D.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3、某同学在调查活动结束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植物、动物。他所采取的分类依据是( )A. 生物用途 B. 生活环境 C. 比大小多少 D. 形态结构4、下列关于调查的方法步骤,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分组 归类 调查纪录 设计调查路线 选择调查范围将归好类的生物的资料进行整理,写在笔记本上A. B. C. D. 五、尝试自结、引导拓展1、生物归类的方法按形态结构分: 、 、 按生活环境分: 、 按用途分: 、 、 、 等2、下列活动,可采用调查法进行的是( )A.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B. 海底珊瑚礁成分的测定C. 优良作物品种的培育 D. 光照对植物生活的影响3、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是最早给生物进行系统分类的学者。他观察了许多动物,然后把动物分成了三类:天上飞的、水里游的以及陆地上走的、爬的或跑的。他是依据 给动物进行分类的。随 堂 检 测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请将文中的生物分类。如果你生活在乡村,催你晨起的公鸡,夕照中牧归的牛羊,守护你平安之夜的爱犬,都曾经是你童年的朋友。放眼远眺,杨柳青青,麦浪滚滚,桃花含笑,杏花飘香,是你最熟悉的景色。春水澄碧,游鱼嬉戏;梁上双燕,春来秋去,曾引发你无限的遐想。蛙鸣声声,流萤点点,伴你进入仲夏夜之梦。植物:_ 。动物:_ 。2、中午时,我校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爱去食堂用餐,仅以方便面、肉串、汉堡包等一类食品果腹,你为了同学们能健康成长,在制定平衡膳食方案之前,先要作广泛的调查。那么,你将怎样去作这个调查呢?我的调查目的是: 我的调查对象有: 我的调查范围在: 我设计的调查表是:教 学 反 思板 书 设 计一、 调查二、 调查的一般步骤三、 调查表的设计高庄中心中学单元主题教学初 一 科目生物 课时教学设计第 2 周1 课时 总第3 课时 月 日课 题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第1课时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课 型新授备课组任勇 张红梅主备教师张红梅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3、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重点难点1、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2、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教学方法五步尝试导学法教 学 过 程一、尝试导入、引定目标鱼儿离不开水,蚯蚓生活在土壤中,若让他们对调,结果会怎样?(从而引出“环境”的概念。)学生列举常见生物生活的环境。指出这些环境是由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决定的。二、尝试预检、引导发现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_、_、_等_,另一类是_。2、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_、_开始的。探究的一般过程有六个步骤,即_、_、_、_、_和_ _。3、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_以外,其他条件_的实验,叫做_。我的问题: 三、尝试探究、引导解惑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1819页的图片及文字,讨论交流,思考回答以下问题。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中,研究的是_,作出的假设是_。这就需要在设计实验时,给鼠妇提供_和_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除_以外,_、_等因素也可能对鼠妇有影响。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_不同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_以外,_、_等其他条件都相同。也就是说,只有_是不同的,_就是这个实验中的_。【实验记录】实验题目:_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_?2.作出假设:_。3.制定计划:材料用具: 。参考:每个小组10只鼠妇,湿土,白色塑料盒,玻璃板(一半透明,一半用黑色即时贴贴住)实验装置:在白色塑料盒内放上一层湿土,然后盖上准备好的玻璃板(一半透明,一半用黑色即时贴贴住),这样在盒内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这两种环境。方法步骤:A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B 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在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静置2分钟;C 每隔1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4.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作实验,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到下表中。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环境2 min3 min4 min5 min6 min7 min8 min9 min10 min11 min明亮阴暗5.得出结论:_。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假设一致吗? 6.表达和交流:成功的收获: 。可以改进的地方: 。四、尝试练习、引导提升1、以下哪项不是仙人掌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 ) A. 阳光 B. 水分 C. 空气 D. 有机物2、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 ) A. 分组实验 B. 重复实验C. 独立实验 D. 对照实验五、尝试自结、引导拓展1、“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现象说明了哪种因素起了关键作用?( )A. 空气 B. 阳光 C. 温度 D. 水分2、下列生态因素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 A. 阳光、温度 B. 空气、温度 C. 水分、土壤 D. 花粉、病毒随 堂 检 测1.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A.温度和水分 B.光和温度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2.下列哪项不是生活在河中鲫鱼的生态因素( )A.河中水 B.水的温度 C.同种的鱼 D.河岸上吃草的羊3.长期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其形态方面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性特征。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中的植物特征不符的是( )A.具有发达的根系 B.具有肥厚的肉质茎 C.具有厚的角质层 D.叶面积大教 学 反 思板 书 设 计高庄中心中学单元主题教学 初 一 科目生物 课时教学设计第 2 周 2 课时 总第 4 课时 月 日课 题第2课时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课 型新授备课组任勇 张红梅主备教师张红梅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解决问题方法等)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 2、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3、熟悉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重点难点1、熟悉探究的一般过程。 2、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教学方法五步尝试导学法教 学 过 程一、尝试导入、引定目标举例生物因素对生物会有怎样的影响?二、尝试预检、引导发现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_ _开始的。然后可以根据自己的_和_,尝试着对这一问题的答案做出_。2、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实验中的变量是_,恒量有_和_等。2、生物因素是指_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_,如_。此外,还有_(如_)、_(如_),等等。我的问题: 三、尝试探究、引导解惑我们已经学习了光对鼠妇的影响,其实鼠妇的生活还受土壤的潮湿程度的影响。请你以土壤的潮湿程度为变量,设计一个探究实验来证明“鼠妇的生活受土壤的潮湿程度的影响”这一结论。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 _ ;4、得出结论: _ 。【典型例题】 为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李明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在甲和乙两个花盆中种了大豆,并对阳光、温度和水加以控制,请你为他提出意见:花盆阳光温度水甲向阳处20充足乙暗室20不充足解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本题是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可变因素应该是阳光,其他条件则应相同。本题中却出现了两个不同条件:阳光和水。 答案:甲和乙都应保持充足的水分。点评:在设计探究实验方案时,应同时考虑两个原则:一是要设置对照:对照应有两组或两组以上;二是要确保单一变量:一般只设一个变量因素。【学法指导】如何区分生物之间的捕食、竞争、合作关系1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关系,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2竞争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的关系,竞争关系包括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如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分和水分。竞争关系促进了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3合作关系:同种生物或者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互为有利的关系,合作关系包括共生、共栖、群体生活等。如蚂蚁和蜜蜂的“大家庭”。合作关系提高了合作各方的生存能力。四、尝试练习、引导提升1、下列影响玉米生存的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A阳光 B害虫 C水分 D温度2、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A春江水暖鸭先知 B葵花朵朵向太阳 C大树底下好乘凉 D春风又绿江南岸五、尝试自结、引导拓展【知识梳理】一、探究的一般过程:作为学习生物科学的一种基本方法,探究的基本过程如下:1. 提出问题。2. 作出假设。3. 制定计划。4. 实施计划。5. 得出结论。6. 表达与交流。特别提示之一:当结论与假设矛盾时,首先要反思探究过程的科学性、严密性。其次考虑重新做出假设,重新设计探究实验。正确结论有时候可通过一次探究获得,也可能需要多次探究获得。科学探究往往要经历许多次失败才能够柳暗花明。特别提示之二:探究实验必须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能为了迎合假设而改动实际观察的数据和结果。二、探究实验中的对照:1. 对照实验的概念:在研究一种条件对探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2. 实验变量:也叫控制变量,简称变量,即对照实验中唯一不同的条件。两组对照实验中只能设计一个控制变量。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到两组对照装置中,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变量的设计是对照实验的关键。3. 实验变量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假设,要具有可对比性,除了变量以外,其他实验条件都应该相同。4. 增强准确性:对照实验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偶然因素的发生,为此:一是不能只选取一个实验对象,因为这样一个不足以说明问题,应当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材料,一般取其平均值;二是不能只做一次或者只做一组实验,应该在一切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反复做三次,一般取其平均值。随 堂 检 测1、在研究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鼠妇数量是( )A. 一只 B. 两只 C. 三只 D.十只左右2、在设计控究试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A. 有光,无光 B. 有光,无水 C. 干燥,湿润 D. 有空气,无空气3、(2010恩施)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下列主要反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田鼠大量繁殖使农作物减产 B大量捕捉青蛙使农作物减产C杂草丛生使农作物减产 D旱灾使农作物大量减产4、海洋由浅至深依次生长着绿藻、褐藻、红藻,影响植物这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阳光 B. 含氧量 C. 海水温度 D. 含盐量5、七星瓢虫吃蚜虫;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蚂蚁、蜜蜂等昆虫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从中看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 。教 学 反 思板 书 设 计高庄中心中学单元主题教学初 一 科目 生物 课时教学设计第3 周 1 课时 总第 5 课时 月 日课 题第二章 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课 型新授备课组任勇 张红梅主备教师张红梅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解决问题方法等)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2. 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重点难点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2. 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教学方法五步尝试导学法教 学 过 程一、尝试导入、引定目标 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影响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教师启发学生用身边的实例来说明环境和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二、尝试预检、引导发现1、在自然环境中,生物受到很多_ _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_环境才能生存下去。同时,生物也_和_着环境。2、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_相适应的_和_。生物的适应性是_的。3、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例如: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_ _,蚯蚓的排出物还能_。绿色植物能够 、 ;在沙地上栽种植物,能够_;地衣能够加速 ,促进 的形成,起到了 的作用。4、在_和_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_在不断改变;_也在不断进化,_。我的问题: 三、尝试探究、引导解惑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21页的图片及文字,完成讨论题。2、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22页的图片及文字,分组合作,讨论交流,完成以下实验。实验:蚯蚓对环境的影响1)提出问题:_?2)作出假设:_。3)材料用具: _。4)方法步骤:见课本22页。设计对照试验:实验的变量为 ,不变的常量为 等。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放置在 处几天后观察。5)实验现象:甲瓶 ;乙瓶 。6)得出结论:_。四、尝试练习、引导提升1、(2010乐山)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A河边垂柳的树枝长向了河心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秋天大雁南飞越冬 D蚯蚓在土壤中括动,可使土壤疏松2、仙人掌的叶变成刺,是对( )环境的适应A寒冷 B缺水 C大风 D光照强3、(2010烟台)下列描述的情境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五、尝试自结、引导拓展请尝试总结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随 堂 检 测1、(2010保定)鱼在水中用鳍游泳,鸟在空中用翼飞行。由此说明的问题是( )A环境造就了生物 B生物的结构很复杂C环境对生物的改造 D生物体的结构功能与环境相适应2、杨树的蒸腾作用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同时又增加空气的湿度,对这一事实的说明最完整的是( )A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C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3、具有保护色的百灵鸟,可以避免肉食类鸟类的捕食,但易被嗅觉灵敏的狐狸捕食,说明了( )A适应的普遍性 B适应的相对性C适应的随意性 D适应的遗传性4、下表是某同学在校园草地测得的一天中的湿度数据,请你根据数据作答。早晨(%)中午(%)晚上(%)123平均123平均123平均808896757374949698(1)计算平均值并填入表格。(2)从表中反映出来的情况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教 学 反 思板 书 设 计高庄中心中学单元主题教学初 一 科目生物 课时教学设计第 3 周 2 课时 总第 6 课时 月 日课 题第二章 第三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1课时)课 型新授备课组任勇 张红梅主备教师张红梅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解决问题方法等)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并能够描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3、提高观察能力、自学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4、增强爱护生物的情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重点难点1、描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分析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教学方法五步尝试导学法教 学 过 程一、尝试导入、引定目标大屏幕展示一个地球画面,紧接着伴着轻缓的音乐,多媒体播放多姿多彩的生态系统画面。让学生在影视和音乐中欣赏美、感受美、陶醉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导入新课。二、尝试预检、引导发现1、在一定 内, 与 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2、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在 制造 ,其中的能量来自 。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己,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 ,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3、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 为食,因而,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4、细菌、真菌会将 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到环境中,供植物重新利用,因此,细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 者。5、生态系统中除了有生物部分外, 、 、 等非生物部分也是其重要的组成成分。6、食物链是指 _ 。一条食物链中,箭头总是由_指向 。三、尝试探究、引导解惑1、请同学们分析课本27页图片中展示的生物现象,小组讨论回答资料后面的讨论题:(1)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腐烂后树桩中的物质跑到哪里去了?(3)你认为,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2、角色扮演:组内成员分工,分别扮演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游戏规则:1)3分钟准备,明确角色;2)思考讨论以下问题:你所扮演的是哪个角色?它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重要性(重点强调自己的重要性)?你和其他角色之间有何关系?3)角色演讲1分钟。3、连线游戏:仔细观察右图,找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并用相连(箭头指向捕食者)。同时思考:1)该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2)它所捕食到的食物有哪些?3)它会遇到什么天敌?【典型例题】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池塘中的水草 B池塘中的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一个池塘解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既包括了某一地点的全部生物又包括了环境。A、B、C都只说了部分或全部“生物”,没有指出“环境”;只有D符合生态系统的含义。答案:D【学法指导】食物链的书写方法(1)按摄食顺序排列各种生物,典型的食物链通常是从生产者开始,经草食动物,再到肉食动物。(2)在一条食物链中,用“”表示被吃,箭头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消费者)。如常见的食物链写法:草鼠蛇鹰。四、尝试练习、引导提升1、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动物和生物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D所有生物2、(2010十堰)下列的哪一项可以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 )A一片树林 B树林中的动物 C树林中的植物 D树林中的生物3、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A羊 B牛 C蘑菇 D草4、(2010巢湖)请指出下列四条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A. 阳光草兔狼 B. 草昆虫青蛙蛇C. 蛇青蛙昆虫草D. 草蝗虫细菌和真菌五、尝试自结、引导拓展1、生态系统 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 、 、 等。2、关于食物链(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 者,箭头指向 者;(2) 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随 堂 检 测1、(2010中山)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主要是因为南极( )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缺少生产者 C缺少消费者 D分解者很少2、(2010临沂)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 草食草昆虫青蛙 B. 草食草昆虫青蛙细菌和真菌C. 阳光草食草昆虫青蛙 D. 草食草昆虫青蛙3、右图是一个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食物网),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写出最短的食物链: 。(2)该食物网中的各类生物间,具有竞争关系的是 、 。(3)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图,除图中已有的成分外,还应包括_ _。教 学 反 思初一科目生物课时教学设计第 4 周1 课时 总第7 课时 月 日课 题第三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2课时)课 型新授备课组任勇 张红梅主备教师张红梅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解决问题方法等)1、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知道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3、描述生态平衡,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4、增强爱护生物的情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重点难点1、知道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2、描述生态平衡,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教学方法五步尝试导学法教 学 过 程一、尝试导入、引定目标 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导入本节课二、尝试预检、引导发现1、食物链是指 _ 。一条食物链中,箭头总是由_指向 者。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 ,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 和 流动的。3、进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 通过 固定的 ,这些能量以 的形式储存在 体内。能量在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被多种生物 ,因此, _决定着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数目。4、与能量相比,物质可以在生态系统中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包括 、 等许多其他物质。5、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不断 。因此在一个食物链中,越是高级的动物,体内所含的有毒物质的成分也就越 。6、生态平衡: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但是这个能力是 的。7、 是对生态系统影响最大的因素。例如: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会沿 的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 。三、尝试探究、引导解惑1、请你仔细观察课本27页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并回答:1)你能连接的食物链有多少条?它们是互不相关的吗?2)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2、阅读教材28页的资料分析,结合插图,思考29页的三个讨论题。【典型例题】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 A. 增加 B. 减少 C. 先少后多 D. 先多后少解析:大量捕杀鹰后,兔由于天敌的减少会迅速繁殖增多,兔增多会使草减少,后来兔因缺乏食物、栖息地等而大量死亡,随着兔的减少草又会逐渐增多。 答案: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生态平衡问题。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正是由于这种制约,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才会相对稳定,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学法指导】1、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相互交叉关联,形成了食物网。食物网是一定地域内所有食物链的总称,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可以体现出某个区域内生物之间关系的复杂情况。2能量流和物质流:能量在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被多种生物逐步消耗。因此,生产者固定能量的多少决定着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数目。能量流是单向的。物质可以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但是有些物质在生物体内很难被分解,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传递的渠道。3、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陈巴尔虎旗事业单位引进人才(54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基础+提升)
- 2025年电力行业安全生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一级建造师考前冲刺练习题含答案详解【培优B卷】
- 2025年自考专业(计算机应用)考前冲刺试卷(模拟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同委托检测服务协议
- 2024火电电力职业鉴定试题【考点提分】附答案详解
- 2025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人员通关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供电公司安全员考试及答案
- 小学论语考试题目及答案
- 安徽中考试题分类及答案
- (2025)汽车驾驶员(技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中职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课件(名词)
- 量产产品管理办法
- 起重机安全生产责任制
- 2025年《治安管理处罚法》新修订课件
- 阴式手术术后护理
- 【课件】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课件)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 透析患者血磷控制健康宣教
- catia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跨境电商SaaS市场行业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税务信息化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发展规模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