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一语文周练题(二)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15分)濯清涟而不妖()陶后鲜有闻()远遁()以为且噬己也()谈笑有鸿儒()临易水()无案牍之劳形()不可亵玩焉()无白丁()中间力拉之声()曳屋许许声()满坐寂然()尽其肉,乃去()山气日夕佳()惟吾德馨()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不同含义。 (12分)(1)庞然大物也()(2)陶后鲜有闻()然往来视之()屡见不鲜()(3)妇抚儿乳()(4)手有百指()儿含乳啼()不能指其一端()3翻译下列句子:(18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有好事者船载以入_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_驴不胜怒,蹄之_无案牍之劳形_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_4课文相关内容理解填空:(12分) (1)陋室铭中通过写交往人物来表现室主人高雅情趣的句子是:_(2)爱莲说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高洁质朴的句子是:_(3)饮酒中表明作者志向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_(4)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5)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6)黔之驴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_5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它所通的字,并作解释。 (3分)满坐寂然,无敢哗者“_”通“_”,意为:_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_”通“_”,意为:_(一)阅读口技第34段,完成下列各题。(20分)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6分)(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_(2)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_(3)几欲先走 走:_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译文_(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译文_8、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 (10分)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比较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异同。 (6分)晋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鳏寡孤独()陶后鲜有闻()寡廉鲜耻()屡见不鲜()10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_11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 _(2分)1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段话有什么寓意? _(2分)13作者借花喻人,文中“菊”、“牡丹”、“莲”分别比喻哪三种人?_(2分)1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2分)15分别默写出有关“菊”、“牡丹”“莲”的诗句各一句。_(2分)七年级下册诗歌赏析训练题阅读诗歌饮酒(陶渊明),完成下列各题。1、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悠闲地在东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以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刻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2、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答: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旷达),热爱自然的情趣。3、作者所谓“真意”是指什么? 答:就字面意义而言是“人生的真正意义”,实际所指是作者乐于隐居、陶醉自然、洁身自好。或:远离官场,回归自然。4、诗中“心远”一词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有何作用?答:心灵超脱尘世;诗眼(关键)5、这首诗在艺术上景、情、理三者浑然交融,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景:菊、山、飞鸟、落日;情:恬淡宁静,与世无争;理:要感受自然乐趣必须心灵超脱尘世。6、请分析陶渊明饮酒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1)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 (2)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 (3)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 7.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 8.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 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 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 “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 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阅读诗歌次北固山下(王湾),完成下列各题。1、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答:对偶句。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山已呈露春意。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2、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B、诗的颈联写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抒写了思乡之情。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答: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一) 答:“阔”字更好。原因: (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 (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示例(二) 答:“失”字更好。原因:(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 (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5、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 “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 “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 “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 “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6、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 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 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 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 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阅读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完成下列各题。1、赏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答:“润如酥”抓住早春小雨的特征,写出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之态。“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了小草初萌,远看一抹浅绿,近看却无法看到的样子。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3、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答: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进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4对下面这首古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景色。B三、四句把小草悄然冒出的早春与杨柳如烟的晚春作对比,抒发了作者对早春的珍爱之情。C诗中的“天街”是指宽阔的街道。D这首诗风格清新晓畅,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5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许多写“春”景的,请写出其中两句。.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阅读诗歌雁门太守行(李贺),完成下列各题。1、对雁门太守行一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A、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感情。B、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C、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入手。D、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胭脂”等凝重色彩,烘托出肃杀而悲壮的气氛。2、“黑云压城城欲摧”中“压”字有何作用?答: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借用的典故是哪一个,有何作用?答: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4、“塞上胭脂凝夜紫”中作者使用浓艳的色彩有何作用? 答:胭脂般鲜红的血迹,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做了必要的铺垫。5、. 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 A 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 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6、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提示: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阅读诗歌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完成下列各题。1、这首小令是元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_”,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28字,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_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_。2、对天净沙秋思(马致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3、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断肠人在天涯。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4、“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答: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5、(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深秋晚景图 (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 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断肠。 综合诗歌赏析:1、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_。示例:思亲集思乡集(包含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等意即可)次北固山下王 湾 春望杜 甫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教学方法案例演示
- 云南临沧市2025年招标采购从业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考试(招标采购合同管理中级)测试题库及答案
- 行政试用期工作总结
- 《监察法》培训课件
- 老年患者入院护理查房
-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参考答案
- 有关转让的协议书5篇
- 2025年上海房屋租赁简单合同范本
- 酒店安保部月度工作总结
- 知识题库-检测机构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知道智慧树实验室安全与防护满分测试答案
- 人行统计制度培训课件
- Unit 2 School life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译林版(2024)八年级英语上册
- 产品检验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来华留学生管理办法
- 宁波银行2025-2026年招聘考试笔试题内容历年考试真题
- 心力衰竭健康教育
- 学堂在线 新闻摄影 期末考试答案
-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核心素养展示
- 校本研修教学课件
- 物业客服部日常工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