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铁涛等20位国医大师治疗便秘的用药特点_吴皓萌.pdf_第1页
邓铁涛等20位国医大师治疗便秘的用药特点_吴皓萌.pdf_第2页
邓铁涛等20位国医大师治疗便秘的用药特点_吴皓萌.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书书 名家名流 邓铁涛等 20 位国医大师治疗便秘的用药特点 吴皓萌 徐志伟 敖海清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 广州510405 摘要 目的 研究国医大师治疗便秘的用药规律 继承和发扬国医大师的学术以提高理论水平和临床疗效 方法 建立数 据库 运用统计学原理和 SPSS19 0 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获得前 54 味药物使用频次 性味 归经 药对的排名及百分数和 常用治法 并用聚类分析得到治疗便秘的方剂七条 结论 国医大师治疗便秘方药精当足资后学 关键词 国医大师 便秘 中医药疗法 DOI 标识 doi 10 3969 j issn 1008 0805 2014 04 083 中图分类号 256 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0805 2014 04 0954 02 esearch of clinical experience of Chinese medicine great masters in treating constipation WU Hao meng XU Zhi wei AO Hai qing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40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drugs using pattern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great masters in treating constipation Meth ods Established the database analysed them with SPSS 19 0 esults The percenta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 frequency of usage property and flavor channel tropism medicine suits and the therapy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great masters in treating constipation has characteristic it should be had been got inherited and carried forward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great masters Constipation Therpy of TCM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 秘结不通 排便周期延长 或 周期不长 但粪质干结 排除艰难 或粪质不硬 虽有便意 但便而 不畅的症状 便秘的基本病变是大肠传导失常 与肺 脾 胃 肝 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 病性可概括为寒热虚实 1 临床上 便秘患者的症状常虚实错杂 治疗后易复发 国医大师 理论 精湛 临床高明 治疗便秘效果良好 且不易复发 本文就邓铁涛 等 20 位国医大师治疗便秘的用药经验进行了分析研究 现将结 果就教于同道 希冀对临床有所裨益 1资料 1 1病例来源 病例来源于邓铁涛 方和谦 李辅仁 路志正 郭 子光 颜正华 任继学 徐景藩 李振华 朱良春 李济仁 颜德馨 张镜人 张灿玾 张琪 周仲瑛 李玉奇 班秀文 裘沛然 何任等 20 位国医大师诊治便秘的医案 122 则 1 2纳入标准 1 中医诊断为便秘 2 两次排便时间间隔 3 天以上的 3 粪质干结 排除艰难 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 4 可伴有腹胀 腹痛 口臭 纳呆等症状或需要开塞露等辅助排便 的 1 3排除标准 1 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2 属于中医关格 噎 膈等并发症者 3 属于肠梗阻者 4 有腹部手术者 5 属 于肠道肿瘤者 6 服用药物导致者 2研究方法 2 1制定文献检索范围 选择国医大师个人专著和丛书中关于 便秘的医案 并在 CNKI 中检索中医药治疗便秘和经验总结中涉 及便秘的相关内容 选出其中国医大师治疗便秘的医案 2 2进行病例搜集 以医家为纲目将 2 1 中的医案资料逐个查 阅 搜集 剔除重复的医案后对每位医家的医案编号 病例共 122 例 复诊计 64 次 总计 186 次用方 2 3数据库建立及整理 将采集到的医案录入 excel 2007 以 中 药学 2 为标准 对中药名进行规范 如生地规范为生地黄 元参 规范为玄参等 并对药物类别进行划分 2 4统计学处理方法 将 excel 2007 中的数据导入 SPSS 19 0 建立数据库 剔除使用频率小于 10 的药物 进行统计分析 并通 过聚类分析获得方剂 3结果 3 1频数在前 54 位的药物 使用频数大于 10 的药物 见表 1 3 2药物的性味和归经 见表 2 收稿日期 2013 07 16 修订日期 2013 12 12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 计划 No 2011CB505103 作者简介 吴皓萌 1987 男 汉族 云南昆明人 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脏腑气血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简介 徐志伟 1954 男 汉族 江苏溧阳人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 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脏腑气血研究工作 表 1频率在前 54 位的药物 药物频数药物频数药物频数药物频数药物频数药物频数 当归155何首乌54决明子30郁李仁23柴胡18山药13 白术146白芍53半夏30茯苓23柏子仁18熟地黄12 火麻仁104桃仁52杏仁29皂荚23神曲18黄芩12 枳实93黄芪47肉苁蓉28蜂蜜21太子参17谷芽12 瓜蒌91陈皮41厚朴24香附21黄连17生姜12 甘草82枳壳36黑芝麻24石斛20紫菀17北沙参11 大黄81麦冬34莱菔子24丹参19赤芍15升麻11 党参61瓜蒌皮33槟榔24砂仁19酸枣仁13干姜11 生地黄56玄参32木香23山楂18麦芽13青皮11 459 时珍国医国药 2014 年第 25 卷第 4 期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 IA MEDICA ESEA CH 2014 VOL 25 NO 4 表 2药物的性味归经概况 性味构成数频数归经构成数频数归经构成数频数 苦301051脾经28899三焦经120 甘34996胃经27742膀胱经00 寒19552大肠经22680 辛19514肺经20514 平17452肝经18483 温1711心经13416 酸470肾经9209 涩00小肠经123 3 3前 10 位药物类别的频数 百分比 见表 3 表 3药物类别 频数 百分比 类别频数百分比 类别频数百分比 补虚药63732 6活血化瘀药1065 42 理气药22211 36消食药964 91 清热药1929 83化湿药864 4 止咳平喘药1849 42解表药693 53 泻下药1537 83利水渗湿药522 66 3 4常用治法统计 见表 4 表 4常用治法 类别使用频数百分比 类别使用频数百分比 益气健脾13270 9降肺通下6736 0 行气通滞12169 3温阳3920 1 润下硬结9852 6攻下热结2412 9 滋阴8244 1消食导滞116 0 3 5基于相关系数的药对分析 见表 5 表 5基于相关系数的药对分析 药对 相关 系数 药对 相关 系数 药对 相关 系数 玄参和麦冬0 691决明子和何首乌0 636地骨皮和女贞子0 627 郁李仁和决明子0 546决明子和郁李仁0 546玄参和北沙参0 539 杏仁和紫菀0 536麦冬和北沙参0 518郁李仁和何首乌0 489 太子参和桔梗0 485太子参和南沙参0 460玄参和生地黄0 456 何首乌和瓜蒌0 459玄参和南沙参0 451决明子和黑芝麻0 442 麦冬和南沙参0 434麦冬和生地黄0 430山药和五爪龙0 427 木香和砂仁0 422党参和白术0 422山药和熟地黄0 421 何首乌和丹参0 418当归和桃仁0 416厚朴和枳实0 411 太子参和决明子0 404北沙参和太子参0 404 相关系数 r 大于 0 4 的为中度相关以上 3 6基于聚类分析提取的方剂 运用系统聚类分析 将上述 54 个变量作为分群对象 聚类方法选择组内联结法 选择聚类范围 2 10 类 结果获得 7 个方子 分别是增液汤 五仁丸 济川煎 润 肠丸 小承气汤 六味地黄丸 泻心汤等 4总结 国医大师辨证灵活 治疗便秘时不囿于一法 一方 一药 根 据辨证而多法并施 多方并用 多类药物并进 常建奇功 具体分 述如下 4 1健脾益气 复运通秘 健脾益气药是治疗便秘的基础 即塞 因塞用之意 因脾主运化 通过健脾益气而加强中土的运化能 力 对治疗便秘主要有四点意义 一 脾主运化则气血化生有源 血分充足肠腑得以滋养而不枯 脾气充足可助大肠排泄糟粕 二 脾气健运则 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 水谷精微得以正常疏布 可 缓解大便的燥结 三 肺与大肠相表里 又为脾之子脏 培土生金 可助肺气宣发肃降 进而加强大肠的传导功能 四 脾胃为人体气 机之枢机 脾主升清与胃主降浊相反相成 故大师们方中多见白 术 党参 甘草 黄芪 山药 太子参 又喜用山药和五爪龙 北沙参 和太子参 党参和白术等药对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大师们喜 重 用白术 以通便 最高可达 60g 3 其中之理可如 本草求真 谓白 术 既能燥湿实脾 复能缓脾生津 津液复则大便通 4 2重视行气 以通为用 运用行气药是治疗便秘的重要保证 素问 五脏别论 言 六腑者 传化物而不藏 故实而不能满 也 大肠为六腑之一 其特性以通为用 以降为顺 国医大师运用 行气药治疗便秘也以此为目的 主要表现在五点 一 通行大肠 腑气 药如枳实 瓜蒌 槟榔 厚朴 药对如厚朴和枳实 二 调理 中气 药如木香 枳壳 陈皮 砂仁 药对如木香和砂仁等 三 疏畅 肝气 药如柴胡 麦芽 香附 青皮等 盖肝气调达则能助脾胃之气 健运 和降则助大肠行传导之功 4 四 宣发肃降肺气 五 消食 导滞 药如山楂 神曲 莱菔子等 大师们治疗便秘必用行气之 品 具体辨证或单用或合用上述五法 4 3顾护阴液 强调润下 使用润药是治疗便秘的重要手段 便 秘患者的大便性状多干燥 甚至状如羊屎 合理的运用润燥药可 以减轻大便的干燥程度 利于粪便排泄 国医大师围绕 增液润 燥 这一要旨 从多个脏腑入手治疗便秘 有以下特点 一 滋补肾 阴肾精为主 经云 肾司二阴 后世 证治汇补 亦说 肾主五 液 肾实则津液足而大便润 肾虚则津液竭而大便秘 故诸师临 证常用黑芝麻 何首乌 地黄 肉苁蓉等滋补肾阴肾精 令津液化 生有源 燥解便下 二 紧扣 津枯肠燥 这一基本病机 喜用瓜 蒌仁 火麻仁 松子仁 郁李仁 桃仁 杏仁 核桃仁 决明子 皂荚 酸枣仁等 种子 类药对症治疗 盖因种子类药多富含油脂 味甘 质润 具有润燥滑肠的作用 适用于各种便秘 2 三 注意滋养胃 阴 胃为阳土 喜润而恶燥 若胃中阴伤津少 则可导致通降下行 的功用受阻 发为便秘 故常用麦冬 石斛 沙参 玄参等 药对如 玄参和麦冬 玄参和北沙参 北沙参和太子参等 4 4养血润燥 化瘀通便 养血润燥是国医大师治疗便秘的特 点 原因有四 一 养血润燥不令肠枯 二 乙癸同源 精血互生 血 能化生肾精使五液充足 三 养血可涵养肝气 有助于肝主疏泄 令全身气机畅达 又可助脾胃运化和胆汁的分泌 经云 凡十一脏 皆取于胆 胆气右降利于大肠传导 四 津血同源 血分充足 有 利化生津液 故大师们用当归 白芍 何首乌 熟地黄等品养血补 血 可谓寓意深远 在运用养血补血的同时 诸师也不忘 久病入 络 之说 常于治疗之初加入行气活血化瘀之桃仁 赤芍 丹参 香 附等 药对如何首乌和丹参 当归和桃仁等 待气机一转 瘀血去 新血生 则停用疏利血分之品 加强补血养血之力 4 5慎用苦寒 用药平和 用药平和是国医大师治疗便秘的基本 原则 主要是慎用苦寒攻下 中病即止转而扶正固本和寒温并举 三方面 由于便秘多是标实本虚之症 如 医宗金鉴 云 不敢恣 行承气者 盖因脉涩 终是虚也 故大师们用甘苦之品佐以辛药 治疗 取 以苦泄之 以辛润之 之旨 再者 顾护胃气 为诸师 所重 目的是防止出现 今日暂得痛快 而重虚其虚 以致根本日 竭 则明日之结必将更甚 愈无可用之药矣 的情况 然而慎用苦寒 并非不用苦寒 若辨证妥当而标实急迫 大师 们常单用大黄 甚则用至 60g 番泻叶 甚则用至 50g 以解除燃 眉之急 若病情危笃则峻下燥结 方用大承气汤斩关夺将 但矢气 一转 如厕更衣后便不复用孟浪之品 转而健脾固本以求稳固疗 效 若久病便秘者 常见郁久化火或阴虚火旺之证 诸师不囿于 虚虚之戒 清热与扶正并重 药如大黄 枳实 瓜蒌 白术 党参 当 归等 若属顽固便秘者 可吞服大黄粉 以推陈致新 涤除积热 5 还可单用大黄或番泻叶泡茶频服 加强通便之力 再配合寒温并 举之方 以求长效 4 6借力于肺 以降为顺 国医大师善从 肺主宣发肃降 两端着 眼 巧治便秘 难经正义 言 是以大便闭结 有升举肺气之法 也 即 提壶揭盖 之意 诸师主要运用升麻 桔梗 瓜蒌皮 生姜 等药开宣肺气 下病治上 以达到 开上窍而下窍自通 的良效 再者 石室秘录 大便秘结 云 大便秘结者 以为大肠燥甚 谁知是肺气燥也 肺燥 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也 肺与大 559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 IA MEDICA ESEA CH 2014 VOL 25 NO 4时珍国医国药 2014 年第 25 卷第 4 期 肠相表里 又同属五行之金 金气润降有助于糟粕排泄 故诸师常 添 润降 肺气之杏仁 紫菀 瓜蒌等 药对如玄参和南沙参 杏仁 和紫菀等以治疗便秘 4 7真阳式微 温下硬结 阳虚则阴盛 阴寒凝滞 内结于肠腑而 导致便秘 诸师辨治此类便秘 善审阴寒之源 认为病本在 肾 东垣云 少阴不得大便 以辛润之 诸师亦喜用辛温之硫 磺 干姜 白术 半夏 肉桂 细辛等 以助肾主一身之阳气 从而为 温下寒结奠定基础 进而配合养血 如当归 何首乌等 润下 如皂荚 郁李仁等 攻下 如大黄 枳实 番泻叶等 诸法 常获 良效 参考文献 1 周仲瑛 中医内科学 第 2 版 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249 2 黄兆胜 中药学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8 3 吴嘉瑞 张冰 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实录 国医大师颜正华 M 北 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 1 4 吴晓丹 杨勇 王绵之教授治疗便秘经验总结 J 中医药信息 2010 27 5 37 5 朱步先 何绍奇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修订版 第 2 版 M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收稿日期 2013 07 30 修订日期 2013 12 16 基金项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医大师徐景藩学术经验传承研究室 建 设项目 No 国中医药人教发 2010 59 号 江苏省中医药局科技项目 No LZ13033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No 012062003010 B211 江苏科学技术厅社会发展项目 No BE2009614 1 作者简介 刘子丹 1986 男 汉族 安徽亳州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 研究生 主要从事中医内科脾胃病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简介 陆为民 1967 男 汉族 江苏江阴人 江苏省中医院主 任中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中医消化内科临床工作 徐景藩诊治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刘子丹1 耿燕楠1 宋红春1 陆为民2 1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 南京210029 2 江苏省中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29 摘要 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 临床尤擅脾胃病之诊治 对反流性食管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主要有根据主证特点 明确中 医病名 病机演变复杂 症状多端不一 辨证分为四型 据证加减变通 善用抑酸护膜 糊剂卧位服法 治疗抓住要点 注重 调理升降等 疗效显著 关键词 徐景藩 国医大师 反流性食管炎 名老中医经验 DOI 标识 doi 10 3969 j issn 1008 0805 2014 04 084 中图分类号 249 2 7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 0805 2014 04 0956 02 反流性食管炎 reflux esophagitis E 是指胃及十二指肠内 容物反流至食管内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炎性病变 可并发食管狭 窄 出血 穿孔和 Barrett 食管等 属于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类型 内镜下可见食管远段粘膜破损 是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 1 常反 复发作 治疗棘手 徐景藩教授 首届国医大师 从医 60 余载 临 床尤擅脾胃病之诊治 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治积累丰富的经验 笔者有幸研读 徐景藩脾胃病临证经验集萃 一书 受益颇丰 深 感徐老诊治反流性食管炎颇有特色 兹就其经验总结如下 1根据主证特点 明确中医病名 反流性食管炎临床以反酸 烧心 嗳气为主证 非典型者见反 流 咽痛 咽部异物感 吞咽困难 咳嗽 胸痛等症状 徐老认为中 医无反流性食管炎之名 根据主证特点 明确中医病名 其中表现 反酸者与吐酸 吞酸相似 如 素问 至真要大论 明确指出 诸 呕吐酸 明代 景岳全书 云 吐酸 此病在上脘最高之 处 上脘最高之处 与食管部位相近 丹溪心法 云 嗳气吞 酸 此系食郁 表现烧心者与嘈杂相似 景岳全书 谓 其 为病也 则腹中空空 若无一物 似饥非饥 似辣非辣 似痛非痛 而胸膈懊憹 莫可名状 或得食暂止 或食已而复嘈 或兼恶心 而 渐见胃脘作痛 临证备要 又云 胃中泛酸 嘈杂有烧灼感 表现为嗳气者 古医籍称之为噫 诸病源侯论 称噫醋 云 胀满 而气逆 好噫而吞酸 气息醋臭 表现如有物阻 咽部异物感 与梅核气相近 近代又有 噫球 之称 如 金匮要略 咽中如有 炙脔 圣济总录 咽喉噎闷 状如梅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