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语文试卷苏教版.doc_第1页
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语文试卷苏教版.doc_第2页
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语文试卷苏教版.doc_第3页
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语文试卷苏教版.doc_第4页
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语文试卷苏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语文试卷一、 选择题(共15分,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粗糙(co)瓢虫(pio) 铿锵有力(jing) 呱呱坠地(gu)B、横槛(kn) 缦回(mn) 尽态极妍(yn) 架梁之椽(yun)C、强虏(l) 公瑾(jn) 寻常巷陌(xing) 故垒西边(li)D、猝然(c) 倔强(qing) 亘古不变(gng) 方兴未艾(i)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弊帚自珍 诩诩如生 禁锢 翌日 B、一蹶不振 潜移默化 熨帖 安详C、满不在服 昂首阔步 湎怀 范畴 D、相形见绌 势不可挡 寒喧 感概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只要你能身临其境地为我们想想,就不会对我们的做法说三道四。B、人们不想活,情愿照顾殡仪馆的买卖,这种精神状态使医药一筹莫展C、张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D、黄山的风景如画,奇石林立,随处可见松柏倒挂。黄山风景融奇、秀、险于一身,真是巧夺天工。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组是()A、专家认为,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有重要意义。B、这家医院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建立了细胞动力学研究的基本方法。C、 思想要通过或者依附于一定的东西画家用色彩线条,音乐家用音响旋律,文学家用的主要是语言。D、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推进消费体制的改革,努力完善消费环境,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价格欺诈行为。5、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组是( ) A、海伦凯勒,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代表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所生活的世界等,曾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B、欧亨利,美国短篇小说家,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著名的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 。其小说结尾常出人意料之外,具有极强的讽刺性。C、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D、“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文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说的是苏洵、苏轼、苏澈父子三人,他们都以豪放词著称于世,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二、 文言语段阅读(共28分) (一)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竟学。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之!”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史记)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A、又不竟学 竟:完毕 B 、毋妄言 妄:狂妄C、梁以此奇籍 奇:认为出奇 D、皆已惮籍矣 惮:畏惧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3分)A、其季父项梁 使六国各爱其人 B、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C、梁以此奇籍 洎牧以谗诛 D、项梁怒之 子孙视之不甚惜 8、下列句子在文中意思,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A、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杀死的B、 书,足以记姓名而已 学文字,能够记住名姓就行了C、 彼可取而代之 他可以取而代之D、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项籍身高八尺多,力量能够举起大鼎9、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A、 项羽的祖父是楚将项燕, 他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杀死的 。B、 项羽学书学剑都不成,项梁后教他兵法,项羽很高兴,终于学完了兵法。C、 秦始皇游会稽时,项羽竟说“彼可取而代之”,可以看出他有大志与勇气。D、 项羽的身材、力气超出一般人,他在吴中青年人中很有威望。 (二)(甲)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乙)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10、解释两段文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每空1分,共6分)(1)弊: (2)率: (3)完 (4)苟: (5)从: (6)下: 1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不是古今异意的一项是(4分)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12、翻译下列句子(6分,每题3分)(1)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也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三、默写(8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2) ,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2)(3)古人云:“以地事秦, ,薪不尽,火不灭。”(1)(4) 苏洵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 , , , 。(2)(5)凡事豫则立, 。(1)(6)宁可枝头抱香死, 。郑思肖寒菊(1)四、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菊 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献瓦松高。注释: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人所共知的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和赏菊的习惯,饮菊花酒。蓬蒿,一种野生的杂草。近鬓毛,重阳节这一天古人有采菊花佩戴在鬓角的习惯。瓦松,是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1) 这首诗里写出了不同人对菊花的两种不同的态度,诗中写了哪两种人的什么态度?(4)(2) 诗中“湿”“满”两个字用得好,请结合诗的思想内容简要分析其妙处。(4)五、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18分)生命的段落 一阵很大的风扫过,“啪!”清脆的跌落声传进耳膜,那是果实告别枝头的信号。秋到了,在漫漫的混沌漂游中,蓦然听到节律的时钟敲响了第三季,逝者如斯,我心肃然。惊回首,由夏而秋,由热烈而沉稳。在平滑无缝的转换前后迥乎不同的特色中,那一记瓜熟蒂落的清脆,又分明是自然生命进程中的句读。它在昭示光明飞逝的同时,也让我突发出“生命段落”的悟想。 春的萌动,夏的奋发,秋的成熟,冬的蛰伏,自然以季节为单位发展着它的生命,季节是它生命回想中的每个段落。一束光、一阵风、一片叶子、一只飞鸟,是季节们彼此之间的一回眸、一顿足。正是每个鲜明的段落,才诞生了连贯充实的全过程。那么,我们生命的段落呢? 临窗独坐,我突然有强烈的回顾欲望。拿出厚厚的一叠日记,翻着。末了,既惊且愧,原来自己那种若有所失、若即若离的坏情绪已经持续一年多了。在那么长的时间里,我一直被低沉的调子困扰着。我们渴望有所作为,却没有想到始终在叹息的边缘踯躅,几乎找不到积极努力的影子。是夜回首,才发觉在那么长的时间里,我一直没有划分过生命的段落。没有划分,没有回顾,没有总结,没有对心绪的清除和整理。于是,我们才一再重复着前一个遗憾,并且一再悲哀地以为生活就是这样的平淡,最后连悲哀也失去了新鲜感。 让心灵永远具有“生命的段落”意识,能够使你对过去的脚步及时加以回顾和审视。知道哪儿深了,哪儿浅了,哪儿走歪了,哪儿跌过跤;明白接连的不如意责任是否都在身外,而牢骚满腹一无所获是否陷入了误区?这种意识,它虽不能包罗全部,但至少能让你比较清醒地生活;并且,由此可能引出纠正、调整、扭转、加倍努力等行为,从而使你的生命经常处在自觉有效地运行状态。 关于生命的段落,事实上我们早有不少划分的启示:星期、年月、阶段、时期只是我们习惯于仅仅把它们当作时间的标志,而忘了利用它们来促进生命的进程。 具有“生命的段落”意识,无论在英姿焕发阶段,还是在两鬓染霜时分,都将推动生命走向充实。一个成功的人,总是懂得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分展示自己,而不是只祈望另一个梦想,让自己在牢骚、叹息中度过。 1、第段说“那一记瓜熟蒂落的清脆,又分明是自然生命进程中的句读”,这句话如何理解?(4分) 2、临窗独坐,“我”为什么突然有强烈的回顾欲望?(6分)3、最后一段写道:“具有“生命的段落”意识,无论在英姿焕发阶段,还是在两鬓染霜时分,都将推动生命走向充实。”结合全文,谈谈“生命段落”的意识怎样推动生命走向充实?(4分)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作者由眼前“那一记瓜熟蒂落的清脆”联想到“自然以季节为单位发展着它的生命”,勾起思绪,从眼前的秋之到来转向对季节更替的思考。B、 作者借“一束光、一阵风、一片叶子、一只飞鸟”分别代指一年四季,给人以一种流动的美感,使得自然界连贯而充实,也体现出作者观察力之敏锐。C、 “知道哪儿深了,哪儿浅了,哪儿走歪了,哪儿跌过跤”这里运用反复的手法,强调生命段落性特征。D、 “一个成功的人,总是懂得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分展示自己,而不是只祈望另一个梦想,让自己在牢骚、叹息中度过。”这句话强调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强化“生命的段落”意识。E、 “关于生命的段落,事实上我们早有不少划分的启示”这句话强调下文所列星期、年月等并不是对生命的段落的准确划分。由此可见文本措辞谨慎而准确。六、语言表达与运用(13分)1、请模仿下面这节诗的形式,表达你对“友情”或“理想”的感悟。(可以不押韵)(4分) 时间 时间是夹卷着冰雪的风暴, 会染白我们青春的额头; 时间是一道湍急的江流, 会淹没我们生命的行舟。 2仔细看下面的三幅图片,选择一幅图片,为其拟8个字以内的标题,并写一份100字左右的解说词。(9分)图一: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