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 目: 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学 号: 姓 名: 学 校: 指导教师: 答辩日期: 三、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过程考核表(此页由学生填写)学生姓名 论文题目 选题经过调研与材料准备情况初稿写作文章分 部分,各部分标题如下:成文时间: 月 日第一次修改内容第二次修改内容第三次修改内容管理教师考核意见签名: 月 日四、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与评审指导教师评语初评成绩及格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电大分校初审意见初审成绩分校初审小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省电大复审意见复审成绩省电大复审小组长(签名): 年 月 日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目前,已有95%以上的商品价格实现了市场化,但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一一金融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特别是作为资金价格的利率,除统一拆借市场利率、银行间的国债市场利率以及外币存贷款利率由市场决定以外,仍由中央银行集中管制。商品价格和资金价格形成机制的巨大反差,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商品价格信号和资金价格信号的不一致、不协调,限制了市场对资金资源的配置作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滞后,已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瓶颈”,因此,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通过对中国利率市场化历史演变过程和现状的介绍,深刻分析现行利率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并进行实施利率市场化的可行性分析,通过借鉴国际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国家实施利率市场化的经验,结合我国当前实施利率市场化的难点,提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政策建议和主要思路。关键词:利率 利率市场化 可行性分析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has initially established the market economic system. At present, there are more than 95% of the price by the market, but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market economy system in the one one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has lagged behind, especially the price of funds as interest rates, in addition to the unified interbank market rates, inter-bank bond market interest rates and foreign currency deposit and loan interest rates are set by the market, by the central bank concentration control. The tremendous contrast mechanism of commodity prices and the price of money, as well as the commodity price signals and the fund price signal resulting inconsistency, lack of coordination, limit the market allocation of financial resources. Lag of market-oriented interest rate reform, has become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and economic system reform bottleneck, therefore, research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market interest rates in china.In this paper, through a process of evolution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profound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interest rate system and the adverse effects on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reform, and analyze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est rate, field, by learning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have experiences of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implementation of typical countries, with the marketization of interest rates difficult to implement at present in our country, put forward and main ideas of market-oriented interest rate reform policy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Interest rate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feasibility analysis 目 录一、引言1二、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历史进程1(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总体思路1(二)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1三、我国利率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2(一)利率决定机制不完善2(二)利率调整滞后,偏离均衡2(三)利率总体水平较低2(四)利率体制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3(五)基准利率错位3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对策3(一)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3(二)调整利率,提高监管力3(三)改革利率体制4(四)大力发展短期国债市场4(五)推进商业银行制度建设,提高风险防范能力4结论4参考文献5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一、引言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相关对外开放承诺的逐步履行,中国的金融市场也逐步开放,包括证券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以及保险市场等。人们常说:金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是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晴雨表,金融市场的安全尤为重要。而利率又是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变量之一。利率,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叱咤在金融市场中,进而影响着整个经济体系。虽然现在人们对利率的敏感性还不如华尔街那样敏感,但是,利率的变化己经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个人方面,利率小小的变化就会让中国众多房奴的可支配资产减少很多,随之而来的是生活水平的下降;企业方面,贷款利率变化0.11个百分点,就足以抵挡住很多企业家创业的激情,也足以让很多起步中的小企业捉襟见肘,原以为与我们无关的利率风险己经悄然降临千家万户。利率作为资金价格的身份己经渐渐被接受。在全面放开市场的进程中,资金价格的市场化也被提上日程。二、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历史进程(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总体思路1992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中央银行按照资金供求状况及时调整基准利率,并允许商业银行存贷利率在规定的幅度内自由浮动。” 1993年12月2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提出:“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存、贷款利率上下限,进一步理顺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和有价证券利率之间的关系;各类利率要反映期限、成本、风险的区别,保持合理利差;逐步形成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的市场利率体系。”这一改革安排,大体勾画出了我国利率改革的一个框架,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指导思想。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确定为: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二)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利率市场化”这一概念。次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将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思路明确化,“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成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思路。本文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介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与成果。1.银行存、贷款定价权1998年,金融机构对小企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扩大为20%,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扩大为50%。1999年,县级以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可上浮30%,同时对所有中型企业贷款利率均可上浮30%。2004年贷款上浮幅度扩大到70%3,同年10月,贷款上浮限制被取消,下浮的幅度为10%。与此同时,取消了对银行存款利率的下浮限制。2.债券、票据、货币市场交易1996年6月至1997年6月,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和现券交易利率纷纷市场化。1999年9月,银行间债券市场中的国债利率解除管制。目前,在金融债、企业债、商业票据方面,交易全部由市场定价,货币市场交易也完全市场化。3.外币存贷款利率2000年9月,我国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和大额外币存款利率。2002年3月,统一境内中、外资银行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理,实现中、外资银行在外币利率方面的公平竞争。4.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针对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2006年,贷款利率下浮幅度已扩大至15%。为支持2008年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中央银行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在住房抵押贷款方面的定价权,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浮幅度扩大至30%。2012年2月13日,中金所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启动。作为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条件,国债期货的重启将成为利率市场化的又一推动力量。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李稻葵也表示,利率市场化条件已逐步成熟,建议在某些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区域进行试点。这些信号都表明,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又即将会迈出新的一步。三、我国利率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一)利率决定机制不完善利率管理的权限过分集中,弱化了利率对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这不仅表现出与商品生产经营者直接发生借贷关系的商业银行不具备适时调整利率、执行区别利率的权力,甚至连作为金融管理部门的中央银行也不具备决策权力。目前我国利率水平的决定是由货币政策委员会作出的。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人员组成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和两位副行长、两名商业银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以及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计委、经贸委、财政部、统计局)和学术界的代表共12人,委员会成员由国务院总理任命,主席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货币政策委员会定期召开例会,研究货币政策的重大事宜和货币供应、利率、汇率政策等,向国务院提出建议4。由此可见,中国利率政策的决定并非由中央银行自主作出,一般是由企业主管部门、商业银行、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等各个利益集团经过多方谈判、博弈达到利益均衡的结果,而最终决定权在国务院。所以,我国真正的利率决策权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中央政府决定了除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以外几乎所有的利率水平。中央银行只有执行权和一定的贷款利率浮动权,在运用利率工具进行宏观调控时,始终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操作利率杠杆的主动性,严重弱化了中央银行运用利率杠杆进行宏观调控的独立性。中央政府在调整利率时更多的是依据通货膨胀率等先行指标,着眼于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等经济目标,而不是为了资金价格的回归,因此造成利率调整有所偏差。(二)利率调整滞后,偏离均衡利率水平的确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缺乏前瞻性。目前我国调整利率的方法是“试错法”,即根据社会资金供求状况、企业成本水平、银行利益和市场价格等经济变量先斟酌调整利率来试探政策效果,随后进行微调。这一利率决策机制存在两大缺陷:一是信息时滞。中央银行在计算确定利率调整幅度时需要搜集各方面的信息,一般来说,银行的存贷款余额等数据是比较容易及时得到的,但诸如企业成本之类的数据却是不可能及时计算出来的,况且上述指标有的还难以精确测定,因此很容易产生信息失真的情况,这些因素使得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水平难以真正反映市场资金供求。二是决策时滞。由于利率调整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每一次利率调整都是各方利益主体讨价还价的结果。利率调整决策周期长、环节多,往往滞后于物价水平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很难准确估价到每次利率调整所产生的后果,不能做到前瞻性的政策调整。(三)利率总体水平较低近年来,我国一直实行低利率政策,1953-1992年的40年时期内,名义利率的波动范围在3.24%-14.4%之间,平均值为6.52%,并且波动主要发生在1983年至今,利率稳定在3.24%-6.12%之间,平均值为4.37%,利率几乎是无变化的。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实际利率很低甚至为负值,从而不能抑制企业对银行贷款的旺盛需求,造成企业的“投资饥渴症”5。(四)利率体制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商业银行差别利率主要应根据存贷款期限的不同、贷款对象和业务的不同来确定。但从中国的情况看,差别利率主要体现国家政策的倾斜方向,差别利率在经济建设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从市场经济角度看,存在不少问题,集中表现在:一是利率浮动的幅度小、范围窄,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利率差别的要求;二是差别利率未能体现企业资信高低和风险大小的区别。(五)基准利率错位在我国的利率管理实践中,一直以金融机构对客户的存款利率为基准利率,其中又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核心。制定各类资金利率水平时,一般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基础,先推算出3个月和6个月的存款利率,再确定其他档次利率,最后定出各档次贷款利率。其他资金利率的定价也与存款挂钩。由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不具备基准利率的基本特征,因此,以其为核心利率,导致了整个利率结构比价关系失衡。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对策(一)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和完善的金融市场互为条件,这是因为,一方面取消利率管制后,商业银行在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时需要以货币市场的利率信号为导向,另一方面完善的金融市场也是商业银行及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进行利率风险规避的必要条件,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与大力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相结合。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看,当前主要应发展以下几类市场:1.推进货币市场的发展和统一,促进市场化的利率信号的形成放宽中央银行对货币市场的限制,以便发现资金的市场价格,并以此作为中央银行进行利率政策操作的参照指标,依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灵活进行调整。从利率形成的机理看,货币市场利率对于社会资金供求关系有着灵敏性和高效性,是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衡量金融产品收益率的重要指标。国外一些国家利率市场化都先从发展货币市场人手,通过增加金融资产品种和规模,先使非贷款类短期金融资产利率市场化,产生一个可靠的货币利率信号,形成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促动,最终建成市场化的利率体系。由货币市场形成的价格信号,也是央行监控市场利率水平,预测市场利率走势,制定基础利率的重要依据。可以说货币市场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此外,我国货币市场建设相对完善,无论从人市主体的资质、市场运行规则,还是央行的监管力度等方面看,央行调控有效、市场风险小。由此,货币市场是推行利率市场化理想的“试验田”。它将为其他领域资金价格的市场化提供借鉴和经验。2.建立规范、发达的证券市场要严把企业上市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优质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它们对银行的依赖性,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证券市场的隐患,保证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还应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提高信息披露的公开性、准确性、及时性,确保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三是建立金融期货市场,尤其是利率期货市场,为利率风险的转化和摊销提供手段。(二)调整利率,提高监管力创造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保障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利进行。利率市场化后,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会在某种程度上加剧,需要进一步强化金融监管,确保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目前,人民银行受制于落后的技术手段,加之部分监管干部素质不高,金融监管能力尚不能适应监管工作需要。为此,中央银行要以利率市场化改革为契机,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大力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数据模型,计算分析利率敏感度和风险程度,形成预警机制,并结合专项稽核等传统手段,对金融机构金融风险实施全方位监管。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央行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有序的竞争,加强监管,防止恶性竞争现象的出现。在已有的金融法规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完善的利率管理法规和实施细则,完善中央银行的利率管理职能。加强各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建立定期磋商制度,解决分业监管的部门协调问题,采取灵活监管方式,鼓励金融创新,切实提高金融监管的水平和能力。(三)改革利率体制从理论上说,利率市场化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利率水平的升高,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从国际上推进利率市场化国家的实际情况看,利率市场化确实伴随着利率水平的普遍升高,而且确实有部分国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之中或之后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国家对外负债增加、资本大规模流人、正常经济秩序被扰乱。但是利率水平的普遍上升及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其说是利率市场化的结果,不如说是其他经济原因使然、严重的通货膨胀;长期未能合理化的汇率水平;货币、财政政策与利率市场化之间的不配套;金融体系的不完善等。在宏观经济稳定下推进改革,成功的可能性较大;反之,改革多夭折,如智利等国在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宏观经济严重不平衡的环境下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结果加剧了银行系统的道德危机,导致存贷款利率迅速上扬,利率波动加剧,外资过度流人,本币大幅升值,通货膨胀加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问题,政府为应对这一问题被迫宣布本币贬值,加重了企业和银行的负担,引发了外资的大幅度流出,造成了汇率剧烈波动,出现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四)大力发展短期国债市场1.短期国债交易价格是建立科学合理利率体系的基础短期国库券作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重要操作工具,由其市场交易价格所确定的利率被看作是无风险利率,是金融市场上重要的基准利率,其它的有风险金融产品的定价都是由无风险利率加上与其风险相对应的风险补偿定出的。没有发达的短期国债市场,金融产品的定价就失去了衡量标准,而非理性的定价很容易产生价格泡沫的。2.发达的短期国债市场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利率市场化以后,金融交易主体享有自主决定利率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央银行完全放弃对利率的管理,中央银行为了实行宏观经济目标,将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来影响同业市场拆借利率,进而导致市场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的变动,最终达到调节货币供求总量,实行货币政策的目标。在继续完善国债发行机制和交易机制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和发展短期国债市场。一是要调整国债市场的结构,尤其是要增加短期国库券和短期国债的发行比例;二是要建立滚动式短期国库券和短期国债的机制,协调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使有利于公开市场操作及其他政策的实施;三是扩大可流通国债的份额,增强国债的流动性和便利性。(五)推进商业银行制度建设,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主体建设,推进商业化经营,为利率机制有效发挥作用创造必要的微观基础。强化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管理,加强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金融监管,确保银行体系内的有序竞争。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生物高一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2026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实验中学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新疆阿瓦提县第四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骨折预防医学措施
- 麻醉科困难气道处理技巧教程
- 儿童阿尔茨海默病护理管理培训
- 麻醉科硬膜外麻醉常见并发症护理手册
- 预防医学科疫苗接种须知
- 城乡规划社会调查
- 超声科甲状腺结节筛查流程
- 婴幼儿发展引导员技能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有奖知识问答题库及答案
- 心血管衰老的分子机制探索
- 变配电二次部分培训课件
- 物料分拣系统讲解课件
- 【里斯】年轻一代新能源汽车消费洞察与预测 -新物种 新理念 新趋势(2024-2025)
- 下肢骨骨折课件
- 管理培训生面试常见问题与答案指南
- 2025年5-少阴病篇课件
- 新疆村医管理办法
- 2025年校招心理测试题目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