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必躬亲教学案.doc_第1页
治水必躬亲教学案.doc_第2页
治水必躬亲教学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治水必躬亲教学案【教学目标】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2了解文学常识和本文的写作背景。3培养学生的文言诵读能力。4、在进一步了解海瑞其人其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只是治,做任何事都要“躬亲”、“清廉”的道理,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教学重点】1治水必躬亲的道理。2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3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知识链接】钱泳, 原名钱鹤,字立群,号台仙,一号梅溪,清代江苏金匮(今属无锡)人。长期做幕客,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工诗词、篆、隶,精镌碑版,善于书画,作印得三桥(文彭)、亦步(吴迥)风格。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兰林集梅溪诗钞等。二次备课海瑞,明朝著名清官。历任知县、州判官、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尚书丞、右佥都御史等职。为政清廉,洁身自爱。为人正直刚毅,职位低下时就敢于蔑视权贵,从不诌媚逢迎。一生忠心耿耿,直言敢谏,曾经买好棺材,告别妻子,冒死上疏。海瑞一生清贫,抑制豪强,安抚穷困百姓,打击奸臣污吏,因而深得民众爱戴。他的生平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经演义加工后,成为了许多戏曲节目的重要内容。【课前引导自学】1.治水必躬亲选自_履园丛话_,作者是_清代_(朝代)的_钱泳_。2与课文对话,利用旧知,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尝试读懂、理解文章,将自己不懂的字词语句作出标记。试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潴有浅深(水停聚的地方) 非相度不得其情(观察和测量)躬历山川( 亲自 ) 非咨询不穷其致(访问,征求意见 )好逸而恶劳(喜爱 ) 亲劳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远嫌而避怨(远远地躲开 )布袍缓带(宽束衣袋 )泥于掌故(拘泥 ) 计利而忘义(盘算、考虑 )势有曲直(河流的形势)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这 )( 因为 )不可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像)(办事成功 )试着翻译下列句子:1、 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 2、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 ,不怕吃苦。 3、 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钱财。 4、 如好逸而恶劳,记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合作探究】1、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对于文章字词以及内容的理解,互相合作,解答疑难。将小组合作依然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2、组间、师生交流,解决问题。3、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治水必躬亲或只有躬亲、清廉才能治好水。4、文章以海瑞治水为例说明了什么道理?它是怎样证明观点的? 说明只有躬亲、清廉才能治好水。 正反对比论证 (摆事实,讲道理是最基本的论证方法,也是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对历史上不同治水人物的正反方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拓展延伸】1、叙述故事要求学生讲述古今几个有关“治水”的故事,并且能够做到故事情节完整,叙述重点突出。如:鲧治水、大禹治水、西门豹治水、李冰治水、历史上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等等。2、比照分析 要求学生结合故事,对照文本,理解治水必躬亲的道理。(结合所讲的故事是重点,在评述故事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主题。如:鲧治水不成,因为他执一、拘泥于“水来土掩”的掌故,未能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李冰修建都江堰虽然是堵水,但他成为造福后人的功臣,这是因为他知山知水,知情知势。大禹治水能躬历山川,亲劳胼胝,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三过家门而不入在具体事例中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课后巩固】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gn)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禹因父亲治水不成被杀而悲哀,就尽心尽力去治水),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向鬼神表明自己的诚心);卑宫室(使自己居住的房屋矮小),致费于沟淢(x沟渠)。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qio古时走泥路所用工具),山行乘榉(j)。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开通)九(虚数,言其多)州,通九道,陂(bi添塞)九泽,度(du翻越)九山。令益(人的名字)予众庶稻,可种卑湿(潮湿、低洼的地方)。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史记)1、请你从本文中摘录能够证明观点“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的原句在下面横线上。(2分) 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开通)九(虚数,言其多)州,通九道,陂(bi添塞)九泽,度(du翻越)九山。 2、翻译下面句子。(4分)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又让后稷赈济吃粮艰难的民众。粮食匮乏时,就让一些地区把余粮调济给缺粮地区,以便使各诸侯国都能有粮食吃。 3、阅读文章,请你列举出禹值得我们学习的举动(2分) 遇到困难全力以赴,不畏艰辛;尽心尽力为老百姓谋求利益;十分节俭;做事情讲究方法原则。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1),行山表木(2),定高山大川(3)。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4),乃劳身焦思(5),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6),致孝于鬼神(7)。卑宫室(8),致费于沟淢(9)。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10),山行乘檋(11)。左准绳(12),右规矩(13),载四时(14),以开九州(15),通九道(16),陂九泽(17),度九山(18)。令益予众庶稻(19)可种卑湿(20),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21)。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22),及山川之便利(23)。注释1)百姓指百官。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通称。 因为,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而平民没有姓。 兴:发动。 人徒:指被罚服劳役的人。 傅:尚书中作 “敷”,是分的意思,指分治九州土地。 一说: 傅,即“付”,指付出功役。2)表木立木作表记。 表,表记。(3)定指测定。(4)伤悲伤。5)劳身 劳累自己,即不怕劳累的意思。焦思:苦苦思索。 焦,着急,焦躁。6)薄:少,使少,即节俭之意。(7)致:送达,表达。(8)卑:使低矮,这里有简陋之意。9)沟淢田间沟渠。古代渠道深广四尺叫沟,深广八尺叫淢。这里泛指河道。10)橇古代在泥路上行走的一种交通工具。集解引孟康曰:“橇形如箕,擿t,音剔行泥上。”11)檋j,音局古代一种登山鞋,把长半寸的铁钉安在鞋底,以防止上山时滑倒。正义按:“上山,前齿短,后齿长;下山,前齿上,后齿短也。”12)准取平的工具。绳:取直的工具。13)规划圆的工具。矩:划方的工具。这里的“规矩”,指测量高低远近的工具。14)四时可能是指测四时定方向的仪器。 (参用会注考证引张文虎说)15)开九州开发九州的土地。 九州,即冀、兖、青、徐、豫、荆、扬、雍、梁。又大戴礼记五帝德此句作“巡九州”,王聘珍解诂以为“州”为“川”字之误。16)通九道疏通九条河道。九道,即指弱、黑、河、漾、江、沇(yn,音眼)、淮、渭、洛九条河流的河道。 又正义以为“九道”为九州的道路。17)陂bi,卑水边,水岸。 这里是筑堤岸的意思。 九泽: 指雷夏、大野、彭蠡(l,礼)、震泽、云梦、荥播、荷泽、孟豬、豬野九个湖泊。18)度测量,勘测,即上文“表木”。九山:指汧、壶口、砥柱、太行、西倾、熊耳、墦冢、内方、汶mn,音岷九座大山。19)众庶此指庶民,平民。20)卑湿低湿之地。21)均使均衡。22)相察看,考察。宜所有以贡:意思是应根据各地所具有的物产来向天子进贡。23)便利指交通是否方便。译文:禹接受了舜帝的命令,与益、后稷一起到任,命令诸侯百官发动那些被罚服劳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他一路上穿山越岭,树立木桩作为标志,测定高山大川状貌。禹为父亲鲧因治水无功而受罚感到难过,就不顾劳累,苦苦的思索,在外面生活了十三年,几次从家门前路过都没敢进去。他节衣缩食,尽力孝敬鬼神。居室简陋,把资财用于治理河川。他在地上行走乘车,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就乘木橇,在山路上路上行走就穿上带铁齿的鞋。他左手拿着准和绳,右手拿着规和矩,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