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课的导入.doc_第1页
浅谈初中历史课的导入.doc_第2页
浅谈初中历史课的导入.doc_第3页
浅谈初中历史课的导入.doc_第4页
浅谈初中历史课的导入.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初中历史课的导入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新颖独特的导入就能先声夺人,激发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为上课提供良好的氛围和心理条件,让学生愉快地走进历史课堂,愉快地接受历史新知,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一是历史课的导入要有磁性。魏书生老师说过“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上课伊始,导入要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如讲火烧圆明园一节,我这样导入:“侵略者焚烧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三天。黑色的云团长达50多公里,久久不散,飘荡在整个北京上空。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满了大街小巷,到处是一片天昏地暗,就像发生了日食一样圆明园,这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这群野蛮的侵略者烧毁了。”这样的导入,有对具体情景的描述,有对精美无比的圆明园被烧毁的叹惜,更有对侵略强盗野蛮行径的控诉。像这样有声有色的导入,学生怎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力和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呢?通过磁性的导入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在短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的思维紧跟教师的授课过程,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二是历史课的导入要有趣味性。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历史课的导入中教师通过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境界,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正如H.A多勃洛波夫所说:“当学生乐意学习的时候,就比被迫强制学习轻松得多,有效得多。”这就要求教师导入时语言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其表现为:生动风趣、幽默诙谐;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手法(如故事引入);使用直观、电化教具演示教学内容等。如讲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课时,我首先问学生:“在 2008年举办的北京奥运会上,我国共得多少枚金牌?”学生几乎是齐声回答“51枚”,我紧接问:“同学们知道冠军的称呼从何而来吗?”学生有的交头接耳,有的翻看课本,有的坐在那儿直摇头。然后我就指出:这冠军的称呼与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历史人物霍去病有关,那为什么有关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通过这样的导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吸收了他们的注意力,又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三是历史课的导入要有针对性。新课的导入一要针对教学内容实际,不同的课时、单元、不同性质的内容、不同的班级选择相应的导入方式;二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心理状态、知识层次等。如给小学生上课最好从讲故事、做游戏、唱歌入手;给初中生上课最好从启发谈话入手。笔者曾经听过秦王扫六合一节优质评选课,有位教师在学生充分预习后的导入是:“假如你是古代的一分子,你愿意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是愿意生活在秦朝?”教师的本意是让学生探究,进一步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但由于导入设计得不科学、不严谨、针对性差,致使很多学生的回答远离主题,使得教学任务不能很好的完成。但有位教师的导入是通过多媒体将泰山上的石刻、五大夫松等图片搬上课堂,以此导入新课秦王扫六合,学生倍感亲切,针对性强,直接引发学生思考。因此教师导入时注意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追求形式花样,甚至故弄玄虚,画蛇添足,更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削弱其它教学环节。四是历史课的导入要有启发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让儿童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状态即强烈的学习愿望。”导入时要紧紧围绕激发学生的思维来设计,注意从授课内容出发,抓住授课内容的重点和关键,巧妙设置学生感兴趣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情境,以此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激发学生急于探索的心理状态。如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课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启发式导入:我国政府把每年的五月四日作为青年节,初中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课文,介绍到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上的十幅浮雕中也有一副是纪念五四运动的。那么,作为当代中学生应怎样认识五四运动?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这种富有启发性的导入可促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五是历史课的导入要有新颖性和多样性。历史课的导入必须注意新颖性和多样性,让学生常听常新。要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如故事(典故)导入式、创设情境式、设疑激发式、温故(复习)导入式、音乐(诗歌、谜语)导入式、顺口溜导入式、角色扮演导入式、时事导入式等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如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我利用狼和牧羊人的故事导入,使学生真正理解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危害。六是历史课的导入要有简洁性。作为历史课堂教学的引子和“序幕”的导入,要求教师设计要精悍、简练概括。而不能庞杂冗长。如鸦片战争一课对林则徐虎门销烟一目,我选用一首竹枝词(朱枪一枝,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天;筒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到天。)导入来说明鸦片的危害,同时利用龚自珍的一首诗歌(鬼灯队队散秋萤,落魄参军泪眼荧。何不专城花县去,春夜寒食未曾醒。)导入,既对当时官吏吸毒成风和鸦片戕害身心的丑态进行了辛辣讽刺,又表达了广大人民痛恨鸦片的共同心声,为林则徐广东销烟做好了铺垫。这样用最少的语言、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引导到要讲授的内容上来。七是历史课的导入要有目的性。导入要有明确的目的,而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要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这既是讲授教学内容的需要,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如北伐战争一课利用一首军歌导入:风云起,山河动,黄埔建军声势雄,革命壮士矢精忠。金戈铁马,百战沙场,安内攘外作先锋。纵横扫荡,复兴中华,所向无敌,立大功。旌旗耀,金鼓响,龙腾虎跃军威壮,忠诚精实风纪扬。机动攻势,勇敢沉着,奇袭主动智谋广。肝胆相照,团结自强,歼灭敌寇,凯歌唱。你知道这是哪支部队的军歌?这首歌包含了历史上两个重大事件。你知道是什么事件吗?这样的导入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导入时不能图热闹、讲形式,而把与教学目的无关的硬加上去,使导入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那些与教学目的无关、非教学所必需的、无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导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