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陵文宣王子良详细注释.docx_第1页
竟陵文宣王子良详细注释.docx_第2页
竟陵文宣王子良详细注释.docx_第3页
竟陵文宣王子良详细注释.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竟陵文宣王子良(萧子良(460494年),字云英,南兰陵(治今常州西北)人,竟陵文宣,南北朝时期南齐宗室。),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幼聪敏。武帝为赣县时,与裴后不谐,遣人船送后还都,已登路,子良时年小,在庭前不悦。帝谓曰:“汝何不读书?”子良曰:“娘今何处?何用读书?”帝异之,即召后还县。子良敦( 注重)义爱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赐其妻米百斛,蠲(jun.除去,免除)一人,给其薪苏(柴火)。郡阁下(指在官署之中)有虞翻(三国时期吴国学者、官员。他本是会稽太守王朗部下功曹,后投奔孙策)旧床,罢任还,乃致以归。后于西邸(官舍名)起古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都督。永明二年,为护军将军,兼司徒。四年,进号(进升官爵之名号)车骑(j)将军。子良少有清向(清雅的志向),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善立胜(美好的)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著之文教。士子文章及朝贵辞翰(文章,著述),皆发教撰录。武帝不豫,诏子良甲仗(披甲执兵的卫士)入延昌殿侍医药。子良日夜在殿内,太孙间日入参。居几月,武帝暴渐(jin加重),内外皇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众人的议论)疑立子良。武帝俄顷而苏,问太孙所在,因召东宫器甲皆入,遗诏使子良辅政,萧鸾知尚书事。子良素仁厚,不乐时务,乃推萧鸾。诏云:“事无大小,悉与鸾参怀(共同商议)。”子良所志也。太孙少养于子良妃袁氏,甚著慈爱,既惧前不得立,自此深忌子良。子良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谓能与兄弟相友爱。),其劝人为善,未尝厌倦,以此终致盛名。进位太傅,增班剑(1.有纹饰的剑。班,通“ 斑 ”。 汉制,朝服带剑。晋易以木,谓之班剑。后用作仪仗,由武士佩持,天子以赐功臣。2、指持班剑的武士。)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古人席地而坐,入室须脱鞋。古代得到帝王特许的大臣,可以佩着剑穿着鞋上朝,被视为极大的优遇。)入朝不趋(入朝不急步而行。)赞拜不名(臣子朝拜帝王时,赞礼官不直呼其姓名,只称官职。这是皇帝给予大臣的一种特殊礼遇。)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遣人视,见淮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寻薨,年三十五。(南史萧子良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B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C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D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百斛”, 泛指多斛。斛,旧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B“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多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即“太子”。C“不豫”,“豫”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文中是天子有病的讳称。D“友悌”,与朋友相友爱。“申之以孝悌之义”,即把孝顺父母、朋友友爱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萧子良孝顺有加。母亲裴后因与武帝不和睦被送还,年幼的萧子良心中不悦,废书不读,这触动了武帝,他便召回了裴后。B萧子良重义好古。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他死后,萧子良善待他的妻子。萧子良还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边。C萧子良礼遇贤士。夏天客人到了,子良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宣扬文教。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子良也让人撰录。D萧子良深受信任。武帝生前有意传位于子良,在遗诏中让子良辅政,可惜子良志不在此,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子良少有清向,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5分)萧子良少年就有清雅(清高)的志向,礼遇贤才,喜爱文士,全心全意对待宾客,天下有才学的人都聚集到了他这里。(“清向”“礼”“倾意”“焉”各1分,大意1分)(2)居几月,武帝暴渐,内外皇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过了几个月,武帝病情突然加重,内外都很恐慌,百官都已经穿上了丧服,人们议论怀疑要立萧子良为帝。(“居几月”“暴渐”“皇惧”“物议”各1分,大意1分)参考答案10B11D(“友悌”“悌”均为兄弟友爱,不是朋友友爱。)12D(根据原文第四段,武帝生前无意传位于子良,只是外界有传言。)13(1)萧子良少年就有清雅(清高)的志向,礼遇贤才,喜爱文士,全心全意对待宾客,天下有才学的人都聚集到了他这里。(“清向”“礼”“倾意”“焉”各1分,大意1分)(2)过了几个月,武帝病情突然加重,内外都很恐慌,百官都已经穿上了丧服,人们议论怀疑要立萧子良为帝。(“居几月”“暴渐”“皇惧”“物议”各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竟陵文宣王萧子良字云英,是齐武帝的第二个儿子。自幼聪敏。武帝在赣县任职的时候,与裴后关系不和睦,派人用船送裴后回京城,已经上路了,萧子良当时年纪幼小,在厅堂前很不高兴。武帝对他说:“你怎么不读书?”萧子良说:“我娘在哪里?为什么还要读书!”武帝感到很奇异,便召裴后回到了县里。萧子良重道义、好古雅,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先死了,萧子良便赐给他的妻子米一百斛,免去一个人的赋税,供给她柴草。郡阁下有虞翻的旧床,萧子良罢任回家,便把床带回来了。后来萧子良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边。武帝即位,封他为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任都督。永明二年(484),担任护军将军,兼司徒。四年,晋升为车骑将军。萧子良少年就有清雅的志向,礼遇贤才,喜爱文士,而全心全意对待宾客,天下有才学的人都聚集到了他这里。他喜欢做一些美好的事情,夏天客人到了,他就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让他们撰写文化教育的论著。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萧子良也让人撰录。武帝生了病,诏令萧子良带着侍卫到延寿殿侍奉服药。萧子良他日夜守在殿内,太孙每隔一天进去参见一次。过了几个月,武帝病情突然加重,内外都很恐慌,百官都已经穿上了丧服,人们议论怀疑要立萧子良。武帝不一会又苏醒过来,问太孙在哪里,于是召东宫的卫士都随着进宫,遗诏让萧子良辅政,萧鸾知尚书事。萧子良一向仁厚,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便推荐萧鸾,诏书说:“事情不论大小,都要跟萧鸾商量。”这正是萧子良的愿望。太孙从小就养在萧子良的妃子袁氏那里,袁氏对他很慈爱,此前他曾经很害怕不能被立为继承人,从此深深地忌恨萧子良。萧子良又和文惠太子共同喜欢佛教,非常友爱,他劝人做善事,从不厌倦,由此最终招致了很大的名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