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值的实际应用东华小学杨勇.doc_第1页
近似值的实际应用东华小学杨勇.doc_第2页
近似值的实际应用东华小学杨勇.doc_第3页
近似值的实际应用东华小学杨勇.doc_第4页
近似值的实际应用东华小学杨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似值的实际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3页例1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教材分别安排了两道小题进行教学。由于这两道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而需要准备的瓶子和包装的礼品盒都必须是整数,因此都要取这些结果的近似值。在取近似值时,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舍”还是“入”。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能力,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学习了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后再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不会感到太困难。应重点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地分析,选择正确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2、过程与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完成学习任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感受这些方法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 取商的近似值。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去尾法”或“四舍五入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创设小强生日会的情景。师问:同学们,今天是几月几日?师说:今天,老师非常高兴,因为今天刚好是小强的生日,他邀请了我们全班一起去参加他的生日会。大家想去吗?(播放课件):瞧,小强好像有点烦恼,那我们去问一下他。小强说:“我的生日会在七点开始,我的爸爸五点半才下班。他的公司离家有60千米。他下班坐的士回家,的士每小时行驶50千米。我担心他不能准时赶到。”师问:你们知道小强有什么烦恼吗?能帮助他解决吗?出示题目:爸爸的公司离家有60千米。他下班坐的士回家,的士每小时行驶50千米。爸爸回家大约要多少小时?(保留整数)学生列式解答: 6050=1.2(小时)1(小时)师问:小强的生日会七点开始,他爸爸五点半下班,能准时赶到吗?(从爸爸下班到生日会开始要1.5小时,现在爸爸从公司回到家大约要1小时,所以爸爸可以准时到达。)师问:刚才,我们是根据什么方法来求商的近似值?(四舍五入法)师说: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用求商的近似值来解决问题。是不是所有商的近似值都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来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些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板书:近似值的实际应用)(设计意图:“进一法”和“去尾法”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值的方法。它们是和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因此我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解决一系列生活问题中来体会、理解、掌握这两种方法。)二、探究新知。1、第33页例12的第(1)小题。(1)播放课件: 瞧,小强的妈妈王阿姨好像有点烦恼,那我们也去问一下她。小强的妈妈说“今天为了给小强庆祝生日,特意买来了许多菜及一些调味料,准备做一顿美食大餐。但是,买来的香油太大瓶,不方便煮食,想把香油装入小玻璃瓶里。但是不知道需要准备多少个玻璃瓶装?”出示题目:(2)师问:你知道小强的妈妈有什么烦恼吗?能帮助她解决吗?(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审题,分析题目再列式解答。)2.50.4=6.25(个)答:需要准备6.25个瓶。(3)师问: 瓶子应该是一个一个的,能用小数表示吗? 应该用什么数来表示? 有什么方法可以保留整数?(4)师问:如果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应该是多少个瓶子?(汇报,6.256 要用6个瓶子。)(5)师问:根据实际情况,用6个瓶子能将2.5千克的香油全部装入吗?(同桌讨论、汇报。因为6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香油,还有0.1千克香油,需要多一个瓶子装,所以要准备7个瓶子才能装完。)(6)师说:像这样,无论十分位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往整数部分进一,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进一法”(板书:进一法)(7)示范教学:2.50.4=6.25(个)7(个)答:需要准备7个瓶。(8)师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与生活,创设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情景,他们兴趣盎然,倍感亲切。此题的列式、计算都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就让他们独立审题,列式解答。然后提问“瓶子的个数应该用整数来表示,那根据实际情况,应该需要多少个瓶子?”并让他们展开讨论,使他们切实感受到6个瓶子不能将2.5千克的香油全部装入,必须要7个瓶子方可,然后老师指出像这种无论十分位上的数是几,一律向整数部分进一,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进一法”,就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9)练习:“小试牛刀”(填空)五年级有210个同学,租车到旗峰公园游玩,每辆车最多可坐40人,需要租几辆车?列式为:21040=5.25( )辆 应用( )法取近似值。有一包150千克的大米,每40千克装一袋,需要准备几个袋子?列式为:15040=3.75( )个 应用( )法取近似值。(设计意图:及时的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加深了对“进一法”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2、第33页例12的第(2)小题。(1)播放课件:小强妈妈说:“为了答谢大家刚才的帮助,我特意准备了一些小礼物送给大家。这些礼物我打算在生日会玩游戏的时候送给大家。为了增加神秘感,我想把礼物包装一下。准备了一些礼盒和红丝带,但我不知道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2)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审题,分析题目,列式解答。)251.5=16.66(个)(3)提问:礼盒数能够用小数来表示吗? 如果用整数表示,根据“四舍五入法”或“进一法”保留整数,那么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4)想一想: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为什么?(小组讨论,全班汇报。因为1.516=24米,包装16个礼盒24米,剩下的1米丝带不够包一个礼盒,所以只能包装16个礼盒。)(5)师问:大家同意吗?(6)师说:像这样,在保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数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去掉。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去尾法” (板书:去尾法)(7)示范教学: 251.5=16.66(个)16(个) 答: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16个。(8)练习:“挑战自我”(选择)做一套衣服要用布2.5m,现有30.5m的布,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列式为:( ) A、30.52.5=12.212(套) B、30.52.5=12.213(套)同学们把75.6厘米的纸条按每6厘米裁成一段做圆环,这个纸条最多能做成几个圆环? 列式为:( ) A、75.66=12.613(个) B、75.66=12.612(个)(设计意图:学生独立审题、分析、列式、计算,师适时的点拨,提出关键的问题,反映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这一教学理念。针对性的练习,加深了对“去尾法”的理解,使学生及时的掌握这一方法。)3、看书质疑,师说:请大家打开教科书的33页,先把例12上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再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就提出来。4、小结:师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进一法”,什么情况下采用“去尾法”吗?举例说明。师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去尾法”或者“四舍五入法” 取商的近似值。(设计意图:及时的看书质疑,概括总结,把学生零散的思维加以梳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三、巩固升华。1、比一比谁最聪明。播放课件:大家瞧,小强妈妈拿来了许多礼物跟大家玩游戏。小强妈妈说:“同学们,刚才多谢你们的帮助,现在我准备一些小礼物答谢大家。如果你们能解决礼物上面的问题,礼物就是你们的。”(1)、张老师带100元去买新词典,每本汉语词典18元,他可以买几本词典? (2)、水果店要将680千克的葡萄装进纸箱,每个纸箱最多可以盛下15千克,需要几个纸箱?2、考考你们的眼力。播放课件:小强的爸爸说:“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小强的生日会,为了感激大家,我准备了一些小礼物要送给大家,想拿礼物请帮我一个小忙。平时,我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看小强的作业,现在就来考考大家的眼力,能否帮小强找出错误,并教他如何改正。判断下面各题,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 小强的作业:下面各题,怎样取近似值才合适?(1)学校食堂准备买进10千克菜油,并用每只能装4千克的油桶来装,需要几只桶去买油?104=2.5(只) 2(只) 去尾法(2)张华带了11元钱去买钢笔,每支钢笔2.5元,他最多可以买几支? 112.5=4.4(支) 5(支) 进一法(3)美心蛋糕房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千克面粉。李师傅领了4千克面粉做蛋糕,他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 40.32=12.5(个) 12(个) 去尾法 (4)赵老师家4个月用水45吨,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 (保留整数) 454=11.25(吨) 12(吨) 进一法(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有层次、有坡度且都来源于日常生活中,这样即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新知,加深了理解,又了解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四、全课总结。1、同学们,今天你们觉得开心吗?同样,老师也非常高兴,因为大家都很乐于助人。在这节课里,你们帮助小强一家人解决了许多困难。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当中,大家继续发扬“助人为乐”精神。好不好?2、今天的课快要结束了,看来大家的收获真不少。请大家来谈一谈,你在这节课有那些收获?也可以评价一下自己或者其他同学的表现,说说自己的体会、感受和想法。(设计理念:1、创设与社会生活贴近的学习情境,营造人文氛围。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情境是沟通社会经验与数学知识联系的桥梁,新课标强调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设计本节课时,创设了小强过生日的情境,及时将具有生活背景的学习材料呈现给学生,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2、师生角色定位准确。在本节课上,注重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学生独立的分析、列式、解答,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汇报。老师只是适时的点拨、引导,体现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3、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现实性。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本节课的练习正体现了这一点。4、注重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本节课以帮助小强一家人解决困难为线索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了学生助人为乐的品质。总之,本节课在设计时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这一理念,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