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施工组织设计(地铁车站及暗挖).doc_第1页
六、施工组织设计(地铁车站及暗挖).doc_第2页
六、施工组织设计(地铁车站及暗挖).doc_第3页
六、施工组织设计(地铁车站及暗挖).doc_第4页
六、施工组织设计(地铁车站及暗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六、施工组织设计1第一章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11.1编制说明11.1.1 编制依据11.1.2 编制范围 1111.1.3 编制原则11.2工程概况21.2.1总体概况21.2.2周边建筑及交通状况21.2.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31.2.4自然条件41.2.5 现场条件41.2.6 主要工程数量51.2.7 工期要求71.3 总体施工筹划81.3.1 总体目标81.3.2 总体施工安排101.3.3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121.3.4 施工资源配置121.3.5施工准备121.3.6 施工组织措施141.4 专项工作实施方案151.4.1 建(构)筑物调查与保护方案151.4.2 地下管线保护处理方案171.4.3 交通疏解211.4.4 临水、临电引入231.5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工艺及措施241.5.1 对工程特点、重难点的理解和对策241.5.2 工程测量方案281.5.3 车站施工方案、方法、工艺及措施311.5.4 区间施工方案、方法、工艺及措施861.5.5 监测方案及措施109第二章 质量保证措施和创优计划1182.1 质量目标1182.2 创优计划和措施1182.2.1 创优计划1182.2.2 保证创优计划实现的措施1182.3 质量保证体系1192.4 质量保证措施1202.4.1 质量保证和控制方案1202.4.2 保证质量的组织措施1212.4.3 保证质量的管理措施1242.4.4 保证质量的控制措施1242.4.5 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1252.4.6 材料质量的保证措施1262.4.7 各分部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272.5 为确保质量所采取的检测试验手段及措施1342.5.1 检测、试验组织机构1342.5.2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1342.5.3 检验、试验1342.5.4 过程检验和试验1352.5.5 最终检验和试验1362.5.6 主要项目检测、试验手段及质量保证措施1362.6 档案管理措施1382.7 质量奖惩制度1392.7.1 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1392.7.2 奖罚制度1392.8 质量事故处理应急预案140第三章 施工总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1423.1 施工总进度计划1423.1.1 总工期安排1423.1.2 总体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1443.1.3 总体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1443.2 主要施工进度指标1443.2.1 围护桩钻孔灌注桩1443.2.2 基坑开挖1443.2.3 车站主体结构1443.2.4 区间暗挖隧道1443.3 工期保证措施1453.3.1 保证工期的综合措施1453.3.2 加强施工组织准备工作1463.3.3 加强技术准备工作1473.3.4 加强资源配置组织工作1483.3.5 以安全质量的平稳性保证工期1503.3.6 协调社会及周边关系保证工期的措施1503.4 工期延后的补救措施1503.5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需求计划及保证措施1513.5.1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计划1513.5.2 主要试验、质量检测仪器计划1513.5.3 机械设备保障措施1543.6 劳动力需求计划及保证措施1543.6.1 施工任务划分1543.6.2 劳动力需求计划1543.6.3 劳动力保障措施1553.7 材料设备进场计划及保证措施1563.7.1 材料供应计划1563.7.2 材料供应保障措施1573.7.3 材料供应的应急预案157第四章 施工安全措施计划1584.1 安全管理体系1584.1.1 安全组织机构1584.1.2 项目经理部安全管理体系基本职责1594.2 安全保证措施1624.2.1 总体措施1624.2.2 分项具体措施1624.2.3 闹市区安全施工措施1664.3 消防安全措施1684.3.1 消防保证体系1684.3.2 消防措施1704.2.3 地下管线安全措施计划1704.2.4 人员安全保证措施计划1704.4 风险评估1704.4.1 可控事件1714.4.2 可预测事件1714.4.3 不可预测事件1714.5 突发事件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171第五章 文明施工措施计划1745.1 文明施工目标1745.2 文明施工保证体系1745.3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755.3.1 大力抓好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1755.3.2 重点抓好作业过程中的规范作业与文明施工1755.3.3 文物保护措施1765.3.4 创建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1765.3.5 努力创造宽松的外部施工环境177第六章 施工场地治安保卫管理计划1786.1 施工场地治安保卫工作体系1786.2 治安保卫管理计划179第七章 施工环保措施计划1807.1 环境保护目标和指标1807.1.1 环境保护目标1807.1.2 环境保护指标1807.2 环境保护体系1807.3 环境保护内容1817.3.1 居民住宅1817.3.2 文教1817.3.3 医院1817.3.4 重要建筑物1827.3.5 市政设施1827.3.6 大环境1827.4 主要环境污染及其特征1827.4.1 噪音1827.4.2 水污染1827.4.3 大气污染1827.4.4 固体废弃物1827.5 环境保护工作内容1827.6 对影响环境保护的主要因素的控制措施1837.6.1 施工噪音控制1837.6.2 施工与生活污水处理1847.6.3 大气污染控制1847.6.5 地下管线保护1857.6.6 既有交通设施保护185第八章 季节施工方案1868.1 冬季施工保证措施1868.1.1 冬季施工准备1868.1.2 冬季施工技术措施1868.2 雨季施工保证措施1878.2.1 防汛措施1878.2.2 雨季施工与防洪施工1878.3 夜间施工保证措施1888.4 炎热季施工方案188第九章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1909.1 施工现场布置原则1909.2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1909.3 临时设施布置1909.3.1 场地围挡及场地硬化1909.3.2 施工用水1919.3.3 施工用电1919.3.4 施工用风1919.3.5 洗车台1919.3.6 临时通讯1919.3.7 消防设施1919.3.8 污水及垃圾处理1919.3.9 急救和医疗服务1929.3.10 混凝土自动计量拌和站1929.3.11 施工场地排水1929.3.12 临时用地1929.3.13 主要临时工程数量192第十章 项目组织管理机构19310.1 现场组织机构19310.2 各职能部门职责193第十一章 承包人自行施工范围内拟分包的非主体和非关键性工作、材料计划和劳动力计划197第十二章 成品保护和工程保修工作的管理措施和承诺19812.1成品保护管理措施和承诺19812.1.1建立成品(半成品)管理目标19812.1.2建立成品(半成品)管理组织机构19812.1.3建立成品管理制度19812.1.4工程成品防护措施19812.1.5采购成品(半成品)的防护措施19812.2保修工作的管理措施和承诺199第十三章 任何可能的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预案以及抵抗风险的措施20013.1 成立应急组织机构20013.2 应急物资20013.3 应急报告程序20013.4 应急预案及抵抗风险的措施20013.4.1 基坑失稳紧急预案及措施20013.4.2 建筑物开裂紧急预案20213.4.3 地下管沟(线)应急抢险预案20213.4.4 隧道坍塌事故20313.4.5 爆炸事故20313.4.6 机械伤害事故20313.4.7 交通运输事故20313.4.8 电、水、火、气体事故20413.4.9 建筑物下坍方的事故204第十四章 对总包管理的认识以及对专业分包工程的配合、协调、管理、服务方案20514.1 对总包管理的认识20514.1.1 本工程总承包管理内容20514.1.2 总承包管理的意义20514.2 对专业分包工程的配合、协调、管理、服务方案206第十五章 与发包人、监理及设计人的配合20815.1 与发包人的配合20815.2 与设计单位的配合20815.3 与监理单位的配合20815.4 与其它施工单位的协调20915.5 与市政、管线、交通、园林等单位的协调209第十六章 其它要说明的事项21116.1 合理化建议21116.1.1 降低工程造价的合理化建议21116.1.2 保证工期的合理化建议21316.1.3 保证达到质量标准的合理化建议21316.2 健康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21316.2.1 健康保障体系21316.2.2 健康保护措施21416.3 对于法定传染病的预防措施21616.4 廉政建设措施21716.4.1 组织保证措施21716.4.2 思想保证措施21716.4.3 制度保证措施21716.4.4 行为保证措施21716.5 确保农民工工资支付的措施218附表一: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219附表二:拟配备本工程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220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221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222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224附表六:临时用地表2258六、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1.1编制说明1.1.1 编制依据(1) 哈尔滨市哈西地铁联络线土建工程第四标段招标文件、地勘资料和施工招标图。(2) 现场踏勘所掌握的资料和工程所在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理、气候条件。(3) 本投标人既有的施工能力、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积累的成熟技术、施工工法以及拟投入本合同段的机械设备与施工队伍及其它各类资源。(4) 本投标人多年从事地铁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及市政工程的施工经验。(5) 招标文件明确的和设计、施工所涉及的适用于本合同段的标准、规范、规程以及国家、部委和哈尔滨市有关安全、质量、工程验收等方面的标准及法规文件。1.1.2 编制范围哈尔滨市哈西地铁联络线土建工程第四标段,含哈西大街站-医大二院站区间(明挖段+暗挖段)、医大二院站(剩余部分)、医大二院站-终点区间及1、3号线联络线区间。1.1.3 编制原则(1) 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程序。(2) 严格执行有关设计、施工规范和招标文件要求,遵循建筑施工工艺及其技术规律、坚持合理的施工程序和规律。(3) 在充分理解招标文件初步设计图纸及认真踏勘现场的基础上采用安全、先进、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努力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4) 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合理计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控制关键工作,实现均衡生产,连续施工。(5) 坚持优化技术方案和推广应用“四新”成果,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确保工程全面创优。(6) 科学规划施工场地,保证施工全过程对环境破坏最小、占用场地最少,并有较周密的环境保护措施。(7) 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保证现场施工安全、文明施工,保护环境,保证职工身体健康。做到: 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标准,保证过程产品和成品质量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以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为标准,保证施工过程中各项活动符合国家和哈尔滨市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要求; 以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为标准,保证施工生产活动主体的健康安全符合标准和有关法律要求; 以哈尔滨市城市文明施工、消防安全、综合治理等有关条例、规定为标准,组织施工生产,使施工活动与哈尔滨市政府、市民要求有机统一起来。1.2工程概况1.2.1总体概况本标段为哈西大街站-医大二院站区间(明挖段+暗挖段)、医大二院站、医大二院站-终点区间及1、3号线联络线区间哈西大街站-医大二院站区间(明挖段+暗挖段):该区间采用暗挖法+ 明挖法施工。医大二院站:本站为地下三层侧式站台车站,为一号线与三号线的换乘站,车站主体结构全长219.45m,宽27.8m,顶板覆土约34m。本站共设置4个出入口及2组风井(亭)。医大二院站-终点区间:该区间采用暗挖法施工,在终点绿化带内处设置施工竖井一座。1、3号线联络线区间:该区间采用暗挖法施工。1.2.2周边建筑及交通状况(1)周边建筑哈西大街站-医大二院站区间(明挖段+暗挖段)从明挖盾构井起沿保健路向东至医大二院站,线路两侧为哈尔滨制药总厂、新华印刷厂家属区。医大二院站2、3号出入口位于910轴间,2号出入口与一号线出入口相接,出入口距离中国农业银行5.06m;3号出入口距哈药文化宫40m。1、4号出入口位于1920轴间上行线侧,1号出入口与一号线出入口相接,出入口距离中国农业银行5.06m;4号出入口距离医大二院办公楼60m。医大二院站至终点区间从医大二院站起,暗挖至联络线终点,平行下穿保健路。1、3号线联络线区间从一号线医大二院站起,暗挖至3号线左线DK10+175.092处,下穿学府路侧中国建设银行。(2)交通状况哈西联络线医大二院站位于学府路与保健路路口,车站沿保健路呈东西向布置,与在建1号线“十字”型岛侧换乘。站址周边分别是哈制药厂、新华印刷厂、医大二院门诊部、医科大学等单位,道路交通非常繁忙,缺乏较好的车辆疏解条件。道路红线宽60m。1.2.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1)工程地质根据哈尔滨区域地质资料,哈尔滨地区主要发育的前第四系地层中基底构造形迹,表现为北东、北西向两组断裂和一北东向具有微褶皱变形的隐伏隆起。区内断裂都是被第四系覆盖的隐伏断裂,是古老断裂,进入新生代以来又有继承性活动,未发现新生断裂。哈尔滨位于松嫩平原东南部,地处松花江中游,其余为广阔松嫩平原,平原波状起伏,河谷地貌发育、阶地清晰,漫滩开阔。哈尔滨地区地势东南高,地面标高为 180-200m,北西低,标高 114-120m,地势总的趋势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东南部呈岗阜状起伏,西北部地形比较平坦。根据钻探揭示及对地层成因、年代的分析,本场地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地层组成,按照地层时代由新至老顺序分别为: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 ),杂填土,分布在表层,厚薄不均、 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2al )、上更新统顾乡屯组冲积地层(Q33al )、中更新统上荒山组湖积地层(Q22l)、下荒山组冲积地层(Q2lal )、下更 新统东深井组冰水堆积地层(Q12fgl)。在东深井组地层之下为白垩系嫩江组泥岩(K1n)。(2)水文地质本工程沿线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中更新统与下更新统砂砾石层孔隙承压转无压含水岩组,含水岩组由中更新统下荒山组中、粗砂和下更新统东深井组粗砂层组成。该工程沿线地下水参与降水-下渗-蒸发的垂直水循环运动,但由于该场地含水层顶板为弱透水层粉质黏土、厚度较大,地下水含水层补给以侧向径流补给为主,各含水岩组渗透性强,径流条件好,相互间水力联系密切。该场地地下水受当地气象因素、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入渗影响较弱。 沿线地下水也与松花江有一定水力联系,但由于径流路径远,联系较弱。中部何家沟、西河沟主要为地表水形成的冲沟(也是区域内工业、民用排水通道),何家沟、西河沟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蒸发及区域内排水影响较大,与地下水联系较弱。该场区东南部岗阜状平原地下水位主要与周边人工开采有密切关系,周边企业生产及生活、农用灌溉和养鱼池蓄水主要使用本区地下水,形成不均匀的降落漏斗,在该场地形成局部特殊流向,场区附近没有对地下水产生污染的污染源。沿线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约 12.60-55.36m之间,绝对标高为108.35m-116.26m。哈西客站站-医大二院站区间地下水埋藏较深,地铁车站及隧道埋深范围内不涉及地下水影响,对地下施工不会产生影响。 起点-哈西客站站区间隧道底板埋深接近下水位或在地下水位以下,施工时视情况必要时采取降水措施。 临近何家沟附近、学府四道街、学府四道街下穿溪树庭院段、哈西大街站等地段的在勘察过程中发现上层滞水,基坑开挖时需要采取降水措施。 沿线地表水为何家沟与西河沟,两条河沟为哈尔滨市西南区域主要生活排水和工业排水的主要通道,施工过程注意防渗漏。1.2.4自然条件哈尔滨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短促,多东南风,冬季漫长寒冷,多西北风,全年平均气温3.5,一月最冷,七、八月最热;历史最高气温41,最低气温-41.4。年平均降水量530mm,多集中在78两个月。区内季节性冻土发育。从10月末开始冻结,至翌年3月中旬开始融化,6月初化透,最大冻结深度1.98m。哈尔滨市依江傍河,蕴藏着丰富的水利资源,市区分布的水系主要有一江、二河、三沟。松花江是全国七大江河之一,是本区水系的主干,其次为阿什河、运粮河,较小的沟谷有马家沟、何家沟、信义沟。由于近年来全球气候的变化,哈尔滨地区的气候也有所改变。沿线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红12.655.36m之间,绝对标高为108.35m116.26m。哈西客站站-医大二院站区间地下水埋藏较深,地铁车站及隧道埋深范围内不涉及地下水影响,对地下施工不会产生影响。1.2.5 现场条件(1)在开工前业主提拱施工场地具备施工条件。(2)施工所需的水、电线路由承包人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向供水、供电部门申请安装。(3)已提供工程地质和地下管线资料,承包方应结合现场情况对其准确性进行复核,并对复核结构负责。1.2.6 主要工程数量主要工程数量见表1.2.1。 表1.2.1 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一医大二院站三号线部分1主体结构土方(1)挖一般土方m356125.929(2)回填土方m38598.652主体维护结构(1)帷幕桩m7665.7(2)混凝土顶冠梁m3301.6(3)现浇混凝土挡墙m3125.16(4)喷射混凝土m3945.523主体结构(1)混凝土底板m32734.24(2)混凝土梁m31061.23(3)混凝土中层板m31437.5(4)混凝土顶板m31540.99(5)混凝土内衬墙(主体)m34027.79(6)混凝土中隔墙m3180.91(7)混凝土柱m3225.6(8)混凝土壁柱m3201.2(9)混凝土现浇站台板m3149.75(10)轨顶排热通道m383.82(11)设备夹层板m3132.4(12)设备夹层混凝土隔墙m3125.44(13)混凝土楼梯m2167.62(14)变形缝m1912.8(15)诱导缝m290.4(16)柔性防水层m211184.995(17)拆除钢筋混凝土结构m33004附属结构土方(1)挖土方m316670.29(2)回填土方m38214.065附属围护结构(1)机械成孔灌注桩m4225.5(2)混凝土顶冠梁m3305.2(3)喷射混凝土m3321.366附属结构(1)混凝土底板(出入口)m31009.57(2)混凝土顶板(出入口)m3927.13(3)混凝土内衬墙(出入口)m3969.92(4)混凝土内衬墙(出入口出地面部分)m322.67(5)混凝土中隔墙m324.905(6)混凝土楼梯m2156.15(7)变形缝(水平施工缝)m558.01(8)柔性防水层m24827.96(9)拆除钢筋混凝土结构m350二哈西大街站医大二院站区间1单洞暗挖区间(1)挖土方m311923.89(2)超前小导管m19302.5(3)喷射混凝土m31713.244(4)二衬外防水m26610.552(5)二衬混凝土衬墙m32027.124(6)疏散平台m339.694(7)素混凝土垫层m3143.52联拱暗挖区间(1)挖土方m316714.73(2)超前小导管m21252(3)喷射混凝土m34004.997(4)二衬外防水m25910.62(5)二衬混凝土衬墙m33895.963(6)疏散平台m331.377(7)素混凝土垫层m3405.283明挖区间(1)挖一般土方m321541.8(2)回填土方m314779.8(3)帷幕桩m3085.47(4)混凝土顶冠梁m3105.6(5)喷射混凝土m3386.5(6)混凝土底板m3772.8(7)混凝土衬墙m31085.609(8)隧道内支承墙m3112.32(9)二衬外防水m22881.44(10)疏散平台m313.248三医大二院站终点站区间1暗挖区间(1)挖土方m319852.68(2)超前小导管m51943.5(3)喷射混凝土m34387.476(4)二衬外防水m27226.066(5)仰拱防水保护层m23401.201(6)二衬混凝土衬墙m34408.07(7)疏散平台m325.376(8)素混凝土垫层m31248.522竖井(1)竖井挖土方m32395.23(2)帷幕桩m1101.6(3)混凝土顶冠梁m354.7(4)现浇混凝土挡圈m38.16(5)喷射混凝土m3152.39(6)混凝土支撑及腰梁m3217(7)砼底板m383.12(8)竖井内衬混凝土m381.36四1、3号线联络线区间(1)挖土方m35164(2)超前小导管m8613.5(3)喷射混凝土m3754.309(4)二衬外防水m23039.517(5)二衬混凝土衬墙m3829.104(6)疏散平台m319.096(7)素混凝土垫层m315.121.2.7 工期要求(1) 总工期要求计划工期:597日历天计划开工日期:2011年4月11日计划竣工日期:2012年11月27日(2) 工期节点要求哈西大街站-医大二院站区间(暗挖段)开工日期:2011年7月12日竣工日期:2012年11月5日483日历天哈西大街站-医大二院站区间(明挖段)开工日期:2011年4月11日竣工日期:2011年8月1日113日历天医大二院站(剩余部分): 开工日期:2011年4月11日竣工日期:2012年8月15日(车站主体:开工日期:2011年4月11日 竣工日期:2011年10月15日附属结构:开工日期:2012年4月15日 竣工日期:2012年8月15日)493日历天医大二院站-终点区间:开工日期:2011年4月11日竣工日期:2012年7月8日455日历天1、3号线联络线区间:开工日期:2012年7月12日竣工日期:2012年11月27日138日历天1.3 总体施工筹划1.3.1 总体目标1.3.1.1 工期目标第四标段总工期597日历天,计划开工时间为2011年4月11日,竣工时间为2012年11月27日,同时满足招标文件工期节点要求,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总工期和节点工期完成本标段工程。工期节点目标如下:哈西大街站-医大二院站区间(暗挖段)开工日期:2011年7月12日竣工日期:2012年11月5日483日历天哈西大街站-医大二院站区间(明挖段)开工日期:2011年4月11日竣工日期:2011年8月1日113日历天医大二院站(剩余部分): 开工日期:2011年4月11日竣工日期:2012年8月15日(车站主体:开工日期:2011年4月11日 竣工日期:2011年10月15日附属结构:开工日期:2012年4月15日 竣工日期:2012年8月15日)493日历天医大二院站-终点区间:开工日期:2011年4月11日竣工日期:2012年7月8日455日历天1、3号线联络线区间:开工日期:2012年7月12日竣工日期:2012年11月27日138日历天1.3.1.2 质量目标符合现行国家有关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合格,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达到合同约定的“鲁班奖”标准,满足工程设计的使用功能,并达到黑龙江省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实施标准。1.3.1.3 安全目标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国家、相关部委及哈尔滨市颁发的有关施工技术安全规则和施工安全的规定,严格执行招标文件有关施工安全和文明施工的要求。不发生死亡事故,不发生坍塌、漏水等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事故。1.3.1.4 文明施工目标达到黑龙江省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工地要求,不发生影响社会环境的文明施工问题。争创哈尔滨市地铁建设文明施工工地和争创文明施工先进单位。1.3.1.5 环境保护目标噪音、粉尘不超过国家规定的三级标准,废气、废水(液)、废弃物按行业规定处理。并满足哈尔滨市及业主的有关环保方面的要求。1.3.2 总体施工安排1.3.2.1 总体施工安排原则(1)满足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及工期的要求;(2)确保地上、地下及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3)协调好各施工作业面之间的相互干扰;(4)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及各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平行流水作业组织施工,提高工效。1.3.2.2 施工任务划分本标段根据工程的设计工期要求及施工场地条件,按照因地制宜、方便管理的原则,安排3个施工队上场施工。车站施工队200人,负责医大二院站主体及附属工程的施工。区间隧道施工一队260人,负责哈西大街站医大二院站区间和1、3号联络线的施工。区间隧道施工二队200人,负责医大二院站终点区间的施工。1.3.2.3 总体安排(1)前期准备进场后首先进行地表建筑物的调查和监测点设置,场地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改迁,同时进行施工用水、用电、用风设施安装与线路敷设,临时生产设施的修建,队伍、机械进场,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临时施工道路的修建。(2)施工期间安排1) 医大二院站车站总体施工顺序按主体和附属结构划分成二个施工单元,首先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再进行附属结构施工。先期施工主体结构范围内围挡、交通疏解,核实改移和保护车站主体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地下管线,进行车站主体明挖施工;后期施工附属结构围挡、交通疏解,核实、改移和保护出入口影响范围内的地下管线,进行附属结构施工。车站总体安排如下:车站施工前,对本站范围内的地下管线核实,查明是否存在未知的管线。受车站施工影响的管线临时迁改。施工车站主体一期围护结构,基坑开挖,施工车站一期主体结构,回填土方,恢复路面,交通导改。施工车站主体二期围护结构,基坑开挖,施工车站二期主体结构,回填土方,恢复路面。施工车站的附属结构,回填附属结构上的土方,恢复地面至现状。2) 哈西大街站医大二院站区间哈西大街站医大二院站区间(明挖+暗挖区间)起讫里程DK9+900DK10+259.082,区间左线全长359.283m(短链0.201m),区间右线全长359.082m。其中DK9+900DK10+186.373与DK10+239.573DK10+259.082为暗挖段,长为305.882m;DK10+186.373DK10+239.573为明挖段,长为53.2m。在DK10+186.373DK10+194.623处设出土孔。本段区间采用明挖+暗挖法施工。先施工明挖部分及出土孔,然后由出土孔进出洞渣及材料,展开区间暗挖部分施工,其中左线超前右线一定距离进行开挖施工。暗挖隧道洞内施工阶段:主要进行隧道的开挖、支护、出碴、衬砌等工序。隧道内部附属结构施工阶段:在隧道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进行洞内附属工程施工。3) 1、3号联络线区间1、3号联络线区间(暗挖区间)起讫里程右LDK0+000右LDK0+317.414,区间全长317.414m。本区间施工采取从哈西大街站医大二院站区间的出土孔进入,在哈西大街站医大二院站区间暗挖部分施工完成后,再进行1、3号联络线部分施工。暗挖隧道洞内施工阶段:主要进行隧道的开挖、支护、出碴、衬砌等工序。隧道内部附属结构施工阶段:在隧道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进行洞内附属工程施工。4)医大二院站区间终点区间医大二院站终点区间(暗挖区间)起讫里程为DK10+478.533DK10+690,区间全长211.467m。区间在DK10+690处设置竖井一座兼作终点废水泵房和活塞风亭。本区间利用区间终点的施工竖井向车站方向展区间暗挖隧道施工。暗挖隧道洞内施工阶段:主要进行隧道的开挖、支护、出碴、衬砌等工序。隧道内部附属结构施工阶段:在隧道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进行洞内附属工程施工。(3)收尾最后拆除临时房屋、围挡等各种临时设施,临时场地范围内恢复绿化、交工清场。1.3.3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详见“第九章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1.3.4 施工资源配置1.3.4.1 劳动力、用工计划按招标文件要求,结合本项目工程量的大小及施工组织,本工程生产高峰期计划投入总劳动力690人。其中管理和服务人员30人,生产人员660人。管理人员和辅助服务人员在施工准备期间全部到位,生产人员根据工程进度和工程内容分工种提前5天进入施工现场。劳动力、用工计划见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1.3.4.2 材料计划根据招标文件规定,水泥、钢筋、商品砼从招标人组织综合评定合格的供应商厂家采购,防水板、接地材料由招标人供应,其他施工用材料自行采购。喷射混凝土、砂浆、水泥浆经业主和监理批准后在现场自行搅拌生产。施工中所用少量的砂石料、木材、油料等就近在哈尔滨市郊区料场、建材市场采购。工程所用材料根据供应距离分别采取火车和汽车运输,市内采用汽车运输,尽可能安排在夜间进行。1.3.4.3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及试验、检测仪器设备根据本标段工程量情况和试验、测量、质检的内容配置相应的施工机械设备和检测、测量、试验设备。设备动员周期为整个施工期,具体使用时间根据施工需要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行安排,达到施工进度要求。开工前急需的首批设备提前安排,在业主允许进场后7日内到达施工现场。本工程的机械设备及试验、检测、测量仪器配置计划见附表一: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和附表二:拟配备本工程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1.3.5施工准备1.3.5.1 技术准备(1) 熟悉和审核施工图纸确定施工图纸是否完整和齐全,确定施工图纸与说明书内容是否一致以及施工图纸与各组成部分之间有无矛盾和错误。(2) 依据施工图,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依据设计文件、调查资料以及施工图纸,按照施工合同要求,制定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编制各部分详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组织实施,并在开工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3) 测量复核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导线点、水准点和测量资料,对这些点进行复测。 制订详细的施工测量方案。(4) 施工监控量测方案尽快制订监控量测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审批。(5) 施工场地调查开工前,对施工场地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掌握施工场地范围内需拆迁的建筑物、构筑物。掌握地下管线、电缆或构筑物详细情况,确定改移或保护方案,为顺利开工清除障碍。1.3.5.2 现场准备(1) 施工用电、用水积极与业主及地方供电、供水部门联系,落实施工中电源及水源问题,并先架设好本合同段需要的工地内部动力与照明线,待接火点确定后,可马上接火供电。施工用水采用100镀锌管从附近自来水管网引进水源,现场内主干管采用80钢管环形供水网,支管采用25钢管,并配备相应的消防栓。(2) 场地平整硬化清理拆除的建筑物遗留下的建筑垃圾,并对场地清扫平整,按照文明施工的要求对施工场地进行硬化。认真做好工地内的临时排水、净水设施,车辆冲洗沟槽设施,以及渣土堆放的覆盖工作,保证排水质量和扬尘标准在哈尔滨市要求的范围内。(3) 机械与物资准备 在本合同段中使用的各类施工机械、起重吊装设施、电力设备、钢筋加工设备以及其它各类机械均在项目部进行全面检查整修,待试运行合格后,方可使用。 本合同段的各类主要材料、半成品、构件、器材以及机械设备,均按国家或哈尔滨市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提前进行抽样试验鉴定。合格后,签署供应协议,并按计划组织供应,以保证工程如期进行。1.3.6 施工组织措施1.3.6.1 施工准备阶段组织措施(1) 建立高效务实的现场指挥机构。组织曾经参加过地铁施工的主要技术力量和设备,安排曾参加过地铁施工的专业队伍担负施工。(2) 根据施工组织迅速组织人员和机械设备上场,全面展开围挡、道改工作,严格按照图纸所示,清理工地范围内妨碍施工的各种构筑物、障碍物,为临时工程和主体工程施工创造条件。修建施工临时工程,做好各项施工准备,迅速展开施工。进场做到“三快”:进场快、安家快、开工快,迅速掀起施工生产高潮确保总工期目标的实现。(3) 成立中心试验室,建立完善的检测检验系统,制定详细的检测计划,明确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标准、检测仪器。配齐仪器设备、配足人员,使施工全过程处于监控状态,能定量评价的绝不定性评价,一切用数据说话,使质量的评价方法更加细化、更加数据化。(4) 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宣传哈尔滨地铁的深远意义,使当地民众家喻户晓,从而赢得社会的理解、关注与支持。自觉遵守与维护哈尔滨当地政府有关条例、规定,规范行为、遵章守纪。同有关行政单位、公益企事业单位保持密切联系,维护当地群众利益,确保工程顺利完成。1.3.6.2 施工阶段组织措施(1) 精心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科学组织施工,强化计划管理,明确阶段工期,运用网络计划技术,实施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各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和生产要素,实现均衡高产,保证计划完成,确保各阶段工期目标的实现。(2) 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布置队伍,科学配置机械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机械化作业程度,为工程施工赢得时间,确保工期。(3) 建立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收集工程测量、工程地质、施工调度、施工进度、生产要素、工序质量控制和施工安全等方面的信息,综合分析、判定施工运行状态,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施工过程有序、可控。(4) 抓质量、保安全、促进度,确保不出现任何安全质量事故,质量严要求,确保工程顺利进展。(5) 强化管理,加强考核,加大奖惩力度,落实各项责任制。(6) 积极推行“四新”成果的应用,采用先进设备,以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加快施工进度。(7) 强化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定期检修,备足易损部件和零配件,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8) 定期和及时对施工机械进行维修保养,提高车辆运行速度,加快进度,为正常的施工争取时间。(9) 严密组织施工,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实行平行流水作业,加强工序衔接以获取时间的最佳利用。对施工进度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当地气候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根据各项工程的进度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要素,保证全线均衡施工,稳产高产,以日进度保月进度,月进度保年进度,年进度保总工期目标的实现。(10) 区间和车站均配备发电机,建立自发电站,满足外部电源停电时施工应急用电需求。(11) 工程所需各种物资和设备按计划提前进场,并有一定的储备量。(12) 定期召开施工调度例会,强化施工调度指挥与协调工作,超前布局谋策,强化监控落实,及时解决问题,避免搁置延误;各工序采取垂直管理,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决策速度和工作效率。1.3.6.3 施工验收阶段组织措施验收阶段组织包括:组成行政、技术、施工、保障各阶层在内的竣工验收领导小组,准备资料、完善现场,确保验交一次成功。主要做好以下几点:(1) 工程竣工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工程实施监测,监测工作做到有组织人员、有设备、有资金,并对监测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归档;加强对各部位的监测维护,一旦发现存在缺陷,对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及时修复。(2) 加强内业资料的管理与完善,内业资料主要包含工程日志、自检资料、监控量测资料、检验及隐蔽工程检查资料等,要求各种资料真实、可靠、齐全,签字手续齐全。(3) 恢复临时用地。1.4 专项工作实施方案1.4.1 建(构)筑物调查与保护方案1.4.1.1 施工对既有建(构)筑物的影响(1) 围护桩体强度、刚度不足,向基坑内变形过大;(2) 随着基坑的开挖,桩后土体塑性区不断下移,桩体受力发生变化,而下层支撑未及时施作,造成围护桩变形过大;(3) 基坑开挖完成后,未及时施作底板,围护桩底部向内发生较大位移;(4) 基坑坑底抗隆、突涌等;(5) 矿山法施工,引起地表下沉。1.4.1.2 建筑物的调查(1)调查的范围与重点对在施工影响范围内两侧各30m的所有地面建筑物进行调查,尤其是对位于车站两边及隧道上方距左右线隧道断面15m范围内的建筑物要详细调查清楚,对已有资料的要进一步核实,未有资料的要全面调查。(2)调查内容调查建筑物的名称、位置、所属业主、建筑物的用途、建筑物的层数(高度)有无地下室、建造时间、结构类型、内外构件有无损伤、建筑物的基础类型、基础深度、尺寸及其与隧道的相对位置关系,四层及更高层建筑物的垂直度等,其中基础调查是重点。(3)调查方法在施工前,成立专门的建筑物调查组,配备专业摄影师、工程师、土地测量员和建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等,配备照相机、摄影机、全站仪、光学裂缝测量仪等。在调查前制订详细的调查计划和调查图表,通过走访建筑物业主等有关单位,收集受调查建筑物(特别是深基础)的有关设计和交工资料,实地观测、测绘等方法来完成调查工作。最后进行资料整理分析,列出图表,将调查结果提交监理工程师。1.4.1.3 建筑物的变形控制标准确保地表变化值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以内,并使建筑物不发生有害的沉降和倾斜。建筑物地基变形控制指标见表1.4.1。表1.4.1 建(构)筑物控制指标重要性等级允许位移控制值(mm)差异沉降控制值(mm/d)位移最大速率控制值(mm/d)倾斜控制值15510.022081.5-30102-1.4.1.4 建筑物保护方案及措施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地层变形特征,针对本标段地质和埋深条件,以及对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及其对建筑物的影响的初步分析预测,拟采取如下保护方案与措施:(1)在施工期间,应加强监控量测和信息反馈,做到信息化施工,坚持“监测反馈”的原则,将施工过程中得到的支护结构反应、地层反应、周边管线反应、地面沉降等信息及时分析处理,灵活指导施工,“以强治险,以变治变”,将施工风险降到最低。车站基坑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建筑物变形过大或者超过“表1.4.1建(构)筑物控制指标”,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立即停止开挖;对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周边土体采取注浆等措施进行加固,提高地层的承载能力或调整其变形;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查找建筑物变形过大的原因,并及时消除导致因素;邀请相关有资质的单位,对建筑物进行结构加固和修补;加强监测频率、强化监测措施和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