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医古文学习要点难点.doc_第1页
(师)医古文学习要点难点.doc_第2页
(师)医古文学习要点难点.doc_第3页
(师)医古文学习要点难点.doc_第4页
(师)医古文学习要点难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扁鹊传【重点提示】一、用字1通假字穰禳 国中治穰过于众事。蹷厥 故暴蹷而死。灑酾 治病不以汤液醴灑。案按 案扤毒熨。诀决 诀脉结筋。荒肓 揲荒爪幕。幕膜 揲荒爪幕郄隙 以郄视文。蚤早 使良医得蚤从事。雒洛 过雒阳。伎技 自知伎不如扁鹊也。2古今字藏臟 尽见五藏症结。畜蓄 邪气畜积而不得泄。输腧 因五脏之输。爪抓 揲荒爪幕。文纹 以郄视文。见现 病应见于大表。反返 长终而不得反。厉砺 厉针砥石。齐剂 以八减之齐和煮之。3. 异体字閒間 閒与语曰 不出三日必閒 有閒 君有疾在肠胃閒。强彊 诸大夫彊而公族弱。雞鷄 雞鸣至今。咳孩 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決决 決者至众。郄郤 以郄视文。瞚瞬 目眩然而不瞚。睫 忽忽承。鍼针 厉鍼砥石。減减 以八減之齐和煑之。煑煮 以八减之齐和煑之。二、词语 1谨(遇):敬词。恭敬地。 2(谨)遇:接待。 3閒(与):私下。 4公族:诸侯或君王的同族。 5(血脉)治:正常。 6而(何怪):代词。你。 7(必)閒:病愈。 8治(穰):举行。 9中(害):内脏。 10(未)能:及。 11精光:指风仪神采。 12诞(之):欺骗。 13因(五藏之输):依循。 14诀(脉):通“决”。疏导。 15搦(髓脑):按摩。 16(揲)荒:通“肓”。 17(爪)幕:通“膜”。 18咳(婴):小儿笑声。 19终日:良久。 20写(形):审察。 21(闻病之)阳:指体表症状。 22(论得其)阴:指体内病机。 23大表:外表。 24曲(止):详尽。 25(曲)止:语助词。 26(不)瞚:“瞬”的异体字。眨眼。 27挢(然):举起。 28(中)阙:建于宫门两侧的高台,中间有道路,台上起楼观。 29弃捐填沟壑:“死”的婉言。 30服臆:心气郁结。 31(长)潸:流泪。 32忽忽:忧伤貌。 33厉(针):同“砺”。研磨。 34有閒:一会儿。 35司命:古代传说中掌管生命的神。 36重(难治):很。 37带下医:妇科医生。 38由(扁鹊):遵循。三、语法(一)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动词贵:尊重。 闻贵妇人。2.名词用作状语毒:用药物。 毒熨。 3使动用法生(动词):使活。 臣能生之。生(动词):使活。越人非能生死人也。4. 意动用法奇(形容词):认为奇特。 扁鹊独奇之。客(名词):把当作客人。 齐桓侯客之。轻、重(形容词):认为轻;认为重。 轻身重财。(二)特殊语序1.动词宾语前置何怪:即“怪何”,惊怪什么。 而何怪?2介词宾语前置何以:即“以何”,凭什么。 何以言太子可生也? 是以:即“以是”,因此。 是以阳缓而阴急。3.定语后置中庶子喜方者:喜欢方术的中庶子。“中庶子”为中心语,“喜方”为后置定语。四、今译1原文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译文舍馆的客人长桑君来到这里,唯独扁鹊觉得他不寻常,常常很恭敬地接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般的人。来往十多年后,长桑君才招呼扁鹊私下交谈。2原文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居二日半,简子寤。译文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病愈。”过了两天半,简子醒了。3原文先生之方能若是,则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译文先生的方术能像这样,太子就能活了;不能像这样,却想要使他活过来,简直不可以把您得话告诉刚会笑的婴儿!4原文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译文知道病人外表的症状,就能推知内在的病机;得知内部的病机,就能推知外表的症状。疾病的反应呈现在体表,只要病人在千里之内,确诊的根据很多,不可一一详尽细说。5原文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译文我听说您崇高德行的时间已经很久了,然而还不曾在您面前拜见过。先生来到小国,幸亏您来救助我的儿子,偏远之国寡德的我幸运得很,有先生,我的儿子就能活,没有先生,他就要弃置沟壑,永远不能复生了。6原文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译文假使齐桓侯像明理的人那样预先知晓尚未显露症状的疾病,能让高明的医生及早进行治疗,那么疾病就可以治好,身体就可以存活了。一般人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治病的方法少。【难点提示】一、词义辨析1.与閒与(介词;跟)语曰。(1)欲传与(介词;给)公。(1)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动词;给)扁鹊。(1)与(介词;跟一样)桐、雷众记,颇或踳驳。(9)何裨之与(句末语气词;通“欤”,呢)有?(14)风湿与(连词;和)燥,无不兼温。(16)能会精神于相与(动词;交往)之际。(26)2.閒閒(副词;私下)与语曰。(1)不出三日必閒(动词;痊愈)。(1)有閒(副词;一会儿),太子苏。(1)君有疾在肠胃閒(名词;之间)。(1)3.故但服肠二旬而复故(名词;原先的状况,指健康)。(1)桓侯使人问其故(名词;缘故)。(1)寻外实,延内实,故(连词;所以)治之宜殊。(2)若不得此药,故(副词;通“固”,必定)当死。(2)已故(副词;特地)到谯,适值佗见收。(2)后二日,果来召,适有故(名词;事)不时往。(4)因而沿袭故(形容词;原先的)方,略变药味。(16)若是四时节气为病,虚实冷热为患者,故(连词;仍然)与丈夫同也。(35)4更容貌变更(动词;改变)。(1)更(副词;交替)熨两胁下。(1)太子起坐,更(副词;再)适阴阳。(1)娠者五藏传养,率六旬乃更(动词;更换)。(14)5病后五日,桓侯体病(动词;病重)。(1)人之所病(动词;担心),病疾多。(1)故病(名词;疾病)有六不治。(1)我民病(动词;怨恨)此久矣。(23)6而而(代词;你)何怪?(1)不能若是,而(连词,表转折;却)欲生之。(1)当啼泣而(连词,表修饰;可译为“着”)绝。(2)吐黑血数升而(连词,表顺承;于是,就)愈。(5)昔仲尼没而(连词,表因果;可译为“因而”)微言绝。(7)大而(动词;通“如”,像)阴阳变化。(14)此而(连词,表假设;如果)不书,乌乎书?(23)7已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早从事,则疾可已(动词;痊愈),身可活也。(1)已(副词;接着)故到谯,适值佗见收。(2)乃以法大吐之,吐已(动词;毕,止),病如失。(5)六气之中,君相两火无论已(语气词;相当于“矣”,可译为“了”)。(16)8止精神不能止(动词;阻止)邪气。(1)不可曲止(语气词;无义)也。(1)府吏兒寻、李延共止(动词;居住)。(2)几缠肌肤,莫知救止(动词;疗)。(9)止(副词;只,仅)有三法,无第四法也。(21)二、词语现象分析下面是本课的同形词、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及联绵词分析。类 别词 目释 义例 句同 形 词非常大夫精神鸡鸣不可以左右贵妇人不是平常(的人),“常”修饰“人”。(今义为十分,极。)官名。(今义为医生。)正气。(今义指人的意识、神志、神采。)古代时段名,相当于凌晨13时。(今义为鸡叫。)即“不可”与“以(之)”连用,省略的“之”指代“使太子生”这件事。(今义为不能。)指身边的近臣。(今义为左和右两方面,或表示约数等。)尊重妇女。动宾词组。(今义指贵族妇女,名词。)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赵简子为大夫。精神不能止邪气。鸡鸣至今。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桓侯谓左右曰。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同义复词畜积汤液醴灑湔浣漱涤弃捐魂精泄横变更酒醪刺杀聚积。(畜,积储。)指汤剂。(汤,液汁,专指中药汤剂。)指酒剂。(醴,甜酒。灑滤酒。)洗涤。(湔、浣,洗。)洗涤。(漱,洗涤。)抛弃。(不得埋曰弃,不得其尸曰捐。)精神;情志。(“魂”、“精”同义。)涣散;失控。此指精神恍惚,情绪失控。(泄,水决堤而出。横,放纵。)改变。(更,改变。)指药酒。(醪,浊酒。)杀死。(刺,刺杀。)邪气畜积而不得泄。治病不以汤液醴灑。治病不以汤液醴灑。湔浣肠胃。漱涤五藏。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魂精泄横。容貌变更。酒醪之所及也。使人刺杀之。联 绵 词嘘唏服臆忽忽哽咽,抽噎。气郁满胸中。忧伤貌。因嘘唏服臆。忽忽承。三、文意理解1怎样理解扁鹊能“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在古代(尤其是上古)材料残缺的情况下,司马迁根据文献史书中的零星线索以及民间传说,用神话的笔法,介绍了扁鹊学医受业的经过,塑造了一个神医的形象。远古神话和民间传说往往是历史事件的折射和夸张。史记这番话,折射出扁鹊使用脉诊、断症准确,而被时人误认为具有透视五藏症结的神力。2.扁鹊认为自己“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反映什么治学态度?俗语道,“医生救得了病,救不了命”。可见,医生不是神仙,不可能使死人复生。扁鹊认为自己“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表明了扁鹊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也反映出医术是治病之法,不是通灵的巫术,医生不能使死人复活的医学观念。3.文中提出“六不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对后世有何影响?文中提出的 “六不治”的具体内容是: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以上观点,是来自医疗实践的精辟总结。说明了自古以来,治病就不单纯是医生的事情,只有医家与病人紧密配合,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这种观点,在内经中就有明确论述。内经五脏别论说:“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六不治”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后汉书郭玉传在史记基础上,提出治病“四难”:“医之为言意也。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明代张介宾、李中梓对此亦有所论述发挥,可参看教材不失人情论。4.怎样理解扁鹊行医“随俗为变”?扁鹊行医“随俗为变”,一方面说明了扁鹊医技高超,医术全面,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病人的各种施治需要;另一方面也说明扁鹊是一个了解民情,了解社会,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的好医生。二、华佗传【重点提示】一、用字1.通假字卒猝 昕卒头眩堕车。 刻剋 如佗所刻。案按 案脉,胎未去也。故固 故当死。2古今字旉敷 一名旉。差瘥 病亦行差。支肢 苦四支烦。见现 君有急病见于面。利痢 下利常先啼。酢醋 蒜齑大酢。县悬 县车边、人命所县。属嘱 属使勿逐。鬲膈 佗针鬲。反返 数乞期不反。去弆 何忍无急去药。3. 异体字廁厕 彭城夫人夜之廁。煖暖 汤令煖之。虵蛇 立吐虵一枚。瞋嗔 守瞋恚既甚。彊强 令此儿彊死。欬咳 军吏李成苦欬嗽。臃痈 君病肠臃。怱匆 怱怱不忍从求。輓挽 引輓腰体。猨猿 四曰猨。黏粘 佗授以漆叶青黏散。二、词语 1(黄琬)辟:征召。 2(不)就:依从。 3(七八)壮:量词。一灸为一壮。 4应(除):立即。 5(某)许:处所,此指部位。 6行(差):即。 7(共)止:居住。 8难(其异):质问。 9卒(头眩):通“猝”,突然。 10中宿:半夜。 11劳事:房劳之事。 12(中)间:间隔。 13无赖:无奈。 14向来:刚才。 15(卖)饼:面食的统称。 16县(车边):悬挂。 17逆(见):迎面。 18属(使):同“嘱”,嘱咐。 19瞋恚:愤怒。瞋,“嗔”的异体字。 20不快:有病。 21寻(差):随即。 22食顷:吃一顿饭的时间。 23(三)期:一周年。 24伤娠:小产。 25案(脉):依据。 26稍(小差):逐渐。 27多(脊痛):常常。 28可(尺所):大约。 29数(乞期):多次。 30食事:为事。指侍奉曹操之事。 31信(病):确实。 32(便)收:拘捕。 33含宥:宽恕。 34彊死:同“强死”。谓死于非命。 35故(当死):必定。 36去(药):藏。 37劳动:活动。 38(使)极:疲惫。 39(为)率:比例。 40(朝歌)云:文末语气词。 三、语法 (一)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汗:出汗。 不汗,后三日死。针: 针刺。 若当针 佗针鬲 并针一处 不可妄针 阿针背。2形容词用作动词温:加热。 佗令温汤近热。远:远离。 佗久远家思归。3.名词用作状语膏:用膏药。 缝腹膏摩。手:用手。使人手摸知所在。日:一天天地。 食当日减。车:用车。 家人车载欲往就医。故事:依照先例。 此脉故事有胎。书:用书信。 太祖累书呼。熊、鸱:像熊一样,像鸱鸟一样。 熊颈鸱顾。4使动用法饮:(动词):让喝。 便饮其麻沸散。下(名词):使分娩。 于是为汤下之。下(名词):使泻下。 寻当下之。活(动词):使活。 此可以活人。利(形容词):使灵活。 并利蹄足。轻(形容词):使轻便。 轻体。5. 为动用法脉(名词):为切脉。 佗脉之。 (二)特殊语序1.动词宾语前置汗出:即“出汗”。 不汗出。 2.定语后置亲中人有病如成者:亲戚中有患病像李成一样的人。“人”为中心语,“有病如成”为后置定语。四、今译1原文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译文到徐州一带拜师求学,同时通晓数部经书。沛国的相陈珪推举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就职。2原文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译文如果疾病郁结在体内,是针刺和药物的力量不能达到的地方,应当要剖开割除的话,就让他饮麻沸散,一会儿病人就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了,于是就剖开腹部割除疾病。3原文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译文病人就按华佗说的去做,立刻吐出一条寄生虫,挂在车边上,想要去拜访华佗。当时华佗还没有回来,华佗的小儿子在门前玩耍,迎面看见了他们,就自言自语地说:“这些人大概遇到了我父亲,车边的病物就是证明。”4原文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译文于是递解交付到许昌的监狱,经过审讯验实,华佗坦白服罪。荀彧请求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超,是人们生命维系之人,应该宽恕他。”5原文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译文华佗告诉吴普说:“人体要多运动,只是不应当使它疲惫罢了。经常活动,那么五谷精微之气就能消化吸收,血脉流通,疾病就不会发生,譬如门轴由于经常转动不会腐烂,就是这个道理。”【难点提示】一、词义辨析1许 下针言“当引某许(名词;部位),若至,语人”。有顷,佗偶至主人许(名词;住处)。(2) 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色黑,长可尺许(副词,表约数;左右)。(2)谧辞切言至,遂见听许(动词;准许)。(3)殆亦柏云所心许(动词;赞许)焉。(15)昂头戴面,而有自许(动词;赞赏)之貌(20)2.卒言未卒(形容词;完),因嘘唏服臆,魂精泄横。行数里,昕卒(副词;通“猝”,突然) 头眩堕车。佗令温汤近热,渍手其中,卒(副词;终于)可得寐。(2)促去可得与家相见,五日卒(动词;死)。 (2)翁则操纵取舍,而卒(副词;最终)与古合。(5)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动词;完成)父业。(7)3数 游学徐土,兼通数(数词;几。句中谓多)经。(2)其疗疾,合汤不过数(数词;几。句中谓少)种。(2)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动词;计算)。(2)到家,辞以妻病,数(副词;屡次)乞期不反。(2)翁诊之,脉滑而数(名词;中医脉象之一,指脉来急促)。(5)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迺其数(名词;数目)焉。(11)音律象数(名词;占卜时的术语,谓用蓍草分揲所得之数)之肇端。(14)能达虚实之数(名词;道理)者,独出独入。(17)4去成得药去(动词;离去)。(2)何忍无急去(动词;同“弆”,收藏)药。(2)言久服去(动词;除去)三虫。(2)夫杀生求生,去(动词;背离)生更远。(20)明年余将北去(动词;到去)京师。(24)5从从(介词;向)取三升饮之。(2)咳之所吐,非从(介词;自)肺来也。(2)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皆从(动词;跟随)佗学。(2)阿从(动词;听从)其言,寿百余岁。(2)战国从(动词;同“纵”,合纵)衡,真伪纷争。(7)6就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动词;依从)。(2)家人车载欲往就(动词;到去)医。(2)凡历岁者三旬,易稿者数四,方就(动词;完成)其业。(14)水流湿,火就(动词;趋向)燥,各从其类。(28)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动词;依附)臭腐。(30)7将人扶将(动词;搀扶)还,载归家。(2)好自将(动词;调养)爱,一年便健。(2)尝为摘要,将(动词;打算)以自资。(14)古之仙人者,皆由学以得之?将(连词;抑或,还是)特禀异气耶?(19)明年余将(副词;将要)北去京师。(24)8案 案(动词;通“按”,按摩)扤毒熨。(1)案(动词:通“按”,依据)脉,胎未去也。(2)著辞不若案(动词;查考)形。(12)虑此外必有异案(名词;医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30)鬯案(名词;通“按”,按语):敷与陈义本相通。(40)二、词语现象分析下面是本课的同形词、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及联绵词分析。类 别词 目释 义例 句同 形 词不时无赖向来不快交接不足温汤发动故事自觉考验活人劳动动摇聪明处所不能依时。(今义谓经常。)无奈。(今义指刁钻泼辣,不讲道理;或指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刚才。(今义指一向,从来。)指身体不适,有病。(今义指心里不愉快。)性交。(今义指连接或结交。)不值得。(今义指不够。)加热药汤。(今义指温热的汤。)谓疾病发作。(今义指使开始、使行动起来等。)按照惯例。(今义常指前后连贯,有吸引力,能感染人,可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包括真实的或虚构的。)自己觉察到。(今义一般指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审讯验实。(今义指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坚定、忠诚或正确。)使人活命。(今义与“死人”相对。)活动。(今义谓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也专指体力劳动。)活动。(今义谓不稳固;不坚定。)听觉灵敏,视力清楚。(今义指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力强)到处;处处。(今义指地方。)故令不时愈。彭城夫人夜之厕,虿螫其手,呻呼无赖。向来道边有卖饼家。又有一士大夫不快。止宿交接。不足故自刳裂。佗令温汤近热。依期果发动。此脉故事有胎。母不自觉,旁人亦不寤。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此可以活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耳目聪明,齿牙完坚。漆叶处所而有。同义复词节度湔洗刳裂济救扶将啼泣止宿交接瞋恚完具笃重攻治发遣虚诈含宥咳嗽强健引輓沾濡处所服食动摇规则。(节、度,皆谓准则,法度。)清洗。(湔,洗。)剖开。(刳,剖开;裂,分开。)救治。(济,救助。)扶持。(将,亦有“扶”义。)哭泣。(啼,哭。)留宿。(止,居留,住宿。)性交,行房。(接,交也。)愤怒。(瞋,怒,生气;恚,恨怒。)齐全。(完,无缺;具,齐备。)指病重。(笃,病重。)治疗。(攻,治疗。)遣送。(发,派遣。)作假。(虚,伪,虚假;诈,作假,假装。)宽恕。(含,宽容;宥,宽恕。)咳嗽。(嗽,咳嗽。)强壮。(健,强壮有力。)伸展。(引,牵拉;挽,牵引。)湿润。(沾,浸湿;濡,沾湿。)处处。(所,处。)服用。(服,也有“食”义。)活动。(摇,动也。)语其节度。断肠湔洗。不足故自刳裂。遇良医乃可济救。人扶将还。当啼泣而绝。止宿交接。止宿交接。守瞋恚既甚。手足完具。得病笃重。恒事攻治。又敕郡县发遣。若其虚诈,便收送之。宜含宥之。军吏李成苦咳嗽。卿今强健。引輓腰体。沾濡汗出。漆叶处所而有。求可服食益于人也。动摇则谷气得消。偏义复词痛痒蹄足义偏于“痛”,意为“痛苦”。义偏于“足”。士大夫不耐痛痒,必欲除之。亦以除疾,并利蹄足。联 绵 词须臾斯须怱匆一会儿。一会儿。仓促。须臾便如醉死。斯须尽服之。怱怱不忍从求。三、文意理解1“兼通数经”与“合汤不过数种”的“数”在表意上有何不同?前者言其多,“兼通数经”意谓同时通晓多部经书;后者言其少,“合汤不过数种”,意谓配伍汤药的药味不过寥寥几种而已。2.怎样理解“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对这句话,应该通观全传、结合历史背景去推敲、理解。从本传看,华佗本有出仕的条件和机会,但全都主动放弃了。(如文章一开始就写到华佗“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对于行医,他则显得相当主动自信,这可以从所载医案中感受得到。例如:对患者病情十分耐心解答;主动关心严昕和路遇的咽塞病患者的病;为想做手术的士大夫和欬吐脓血的軍吏李成考虑长远;对曹操不阿谀逢迎而是直言告之病情(“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以及诚心授徒等。全传未见“意常自悔”的痕迹,反而有华佗不依附权贵,不愿为曹操侍医而设法出走的史实。因此,问题中提到的这句话应是史官揣测之言。理解话意所指的关键是“见业(建功立业)”二字。在读书人把出仕为君主所用视作建功立业唯一正途的时代,作为士大夫的史官,或是想解释华佗何以宁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不愿留在曹操身边图功名,故揣测他不是不想要功名,而是不愿“本作士人,以医见业(以士人出身却凭卑微的医者身份得功名)”。“意常自悔”不是说华佗悔为医、悔当初错失仕途,而是悔“以医见业”,讨厌“食事(以侍奉某权贵为生)”,即后悔和不乐意留在朝廷做曹操的侍医,以此引出下文华佗托辞归家、诈病不返、终为曹操所杀之事。史官此语,亦或许是“春秋笔法”,即婉转地为华佗辩解,隐晦地表达对曹操为泄一己之忿而轻杀人才的贬责。对于史官此段的撰写意图,唐人刘禹锡也有类似看法。3.本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华佗是“人命所县”的人?首先,本文用15个病案,说明华佗内外妇儿无不精通,汤药针石手到病除的高超医术,尤其是他决死生、断预后的准确,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华佗是一个“人命所县”的人;其次,作者用因华佗被杀,太祖头风未除、仓舒因病早夭、军吏李成无药而亡,再次充分印证了华佗是一个“人命所县”的人。4.华佗因何原因被曹操杀害?华佗被杀,直接原因是他以妻病为借口,屡次抗命拒绝回到曹操身边。其次,是曹操认为华佗故意拖延其病,不愿彻底治愈其病,留着也没用;加上曹操从骨子里轻视民间医生,认为“天下当无此鼠辈耶?”其深层原因,是因为华佗“恃能厌食事”,不愿依附曹氏,妨害曹操的权威,这在当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眼里,是不可容忍之事。五、丹溪翁传【重点提示】一、用字1、通假字纪记 班班可记。辟譬 辟如滴水之器。2、古今字厉励 足以激贪而厉俗。 使人奋迅感慨激厉之不暇。3、异体字欢欢 罗遇翁亦甚欢。脉脉 脉大无伦。 脉滑而数。苏苏 三饮之苏矣。志志 已具吾友宋太史濂所为翁墓志。1.通假字(补充)而尔 尽去而旧学。纪记 班班可纪。辟譬 辟如滴水之器。厉励 足以激贪而厉俗。葆保 未尝不以葆精毓神开其心。2.古今字寺侍 宋理宗朝寺人。3.异体字懽欢 罗遇翁亦甚懽。湊凑 遂辐湊于道。 甦苏 三饮之甦矣。涼凉 乃以辛涼之剂。二、词语 1讳:已去世尊长的名。 2.益(闻):逐渐。 3.游艺:修习技艺。 4.(犹)仕:做官。 5.鲜(克):很少。 6.(鲜)克:能。 7.治(装):整治。 8.寺人:宫中近侍。 9.旁(通):广泛。 10.褊(甚):心胸狭隘。 11.敷扬:传播宣扬。 12.一(断):完全。 13.涣焉:消散貌。 14.声闻:声誉。 15.消息:斟酌。 16.寻(其):探求。 17.指归:主旨。 18.辐凑:车辐集中于轴心,喻聚集。 19.班班:明显貌。 20.(可)纪:通“记”,记载。 21.(无)伦:条理。 22.内观:相当于内视。谓不视外物,排除杂念。 23.辟(如):通“譬”。譬喻。 24.衣裾:衣服的前襟。 25.皱(其皮):使收缩。 26.少选:一会儿。 27.亹亹:勤奋不倦貌。 28.春秋:年龄。 29.(乃)徇:顺从。 30.介特:独特不随俗。 31.节宣:饮食起居。 32.折节:屈身。 33.拂衣:相当于拂袖。用来表示愤怒。 34.(将)浼:沾污。 35.卓卓:超群不凡貌。 36.大方:相当于大略,大概。 37.利害:义偏于“害”,祸害。 38.风声:风度声誉。 39.源委:泉所出为源,流所出为委,此处引申指事情的本末。 40.毓(神):养育。 41.一(语):或。 42.不暇:来不及。 43.溥(哉):大。 44.信(矣):确实。 45.(直)谅:诚实可信。 46.少(之):轻视,鄙视。三、语法(一)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酒:饮酒。 此阴虚而阳暴绝也,盖得之于病后酒且内。 友:结交。 非其友不友。病:患 翁以母病脾。 浦江郑义士病滞下。 天台周进士病恶寒。 一贫妇寡居病癞。内:行房事。 盖得之病后酒且内。时:按时调节。 时其节宣以忠养之。道:谈论。 非其道不道下:下问。 世之名公卿多折节下之。2.名词用作状语 日:每日。 日记千言。心:在心中。 始皆心服口誉口:在口中。 始皆心服口誉上:向上。 一夕忽昏仆,目上视。声:像回声一样。 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影:像影子一样。 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使动用法起(动词):使病愈。 不能以起之。饮(动词):使服用。 仍用防风通圣饮之。三饮之甦矣。吐(动词):使吐。 乃以法大吐之。皱(形容词):使收缩。 皱其皮。进:使进。 罗乃进之。举:使恢复原位。 加升麻举之。激:使感动。 激贪而厉俗厉(励):使劝勉。 激贪而厉俗4.为动用法泣(动词):为哭泣。 订其礼文而敬泣之。诊:为诊脉。 翁诊之。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少:轻视。 又可以医师少之哉。(二)特殊语序1.宾语前置是习:学习它。 翁穷昼夜是习。 是务:追求末节。 去本而末是务。2.定语后置诸医泥陈裴之学者:拘泥陈师文、裴宗元学说的各位医生。 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者。诸医之笑且排者:讥笑而且排斥的各位医生。 于是诸医之笑且排者。医之可传者:可传的医学事迹 而窃录其医之可传者为翁传。四、今译1原文即慨然曰:“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译文立即感慨地说:“读书人如果能够精通一门技艺,把爱己的仁爱之心推及到众人身上,即使在当世没有出仕做官,也如同出仕做官了。”于是朱震亨完全地焚烧、抛弃原来修习科举考试学业的书籍,专心致力于医学。2原文他人靳靳守古,翁则操纵取舍,而卒与古合。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翁教之亹亹忘疲。译文别人拘泥固执,死守古法,丹溪翁则灵活掌握,变化运用,而最终与古代的经典相吻合。当时学习的人都像声音一样随晌,都像影子一样附形,丹溪翁教诲他们勤奋不倦,忘记疲劳。3原文非其友不友,非其道不道。好论古今得失,慨然有天下之忧。世之名公卿多折节下之,翁为直陈治道,无所顾忌。译文不是自己心目中的朋友不结交,不是心目中的道理不谈论。喜好谈论古今的得与失,有天下之忧的感慨。社会上有名望的公卿多有屈己下问的,丹溪翁为他们直接陈述治国治民的道理,没有顾虑和回避。4原文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溥哉!”信矣。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译文左丘明曾经说:“仁人的话,它的好处大啊!”确实啊。像丹溪翁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古代所说的正直、诚信、博学的良师朋友,又怎么可以因为他是医师而轻视他呢。【难点提示】一、词义辨析 1益益(副词;又)以三家之说推广之。(5) 由是就业益(副词;逐渐)多,神益(副词;逐渐)王矣。(6) 于是,翁之医益(副词;更加)闻。(5) 阿从佗求可服食益(形容词;有益)于人者。(2)2卜 昔汉严君平,博学无不通,卖卜(名词;占卜)成都。(5) 岂我居不卜(动词;选择)邻,教有所阙?(3)3时 时(副词,表时间;当时)方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七方。(5) 少时(名词;时期,时候)为人舍长。(1) 自时(通“是”,代词;此)厥后。(9) 其死何如时(名词;时辰)。(1) 太子病血气不时(动词;此指气血运行没有规律)。(1)4徒 苟不知此,而徒(副词;仅仅)守其法。(5) 皆鲧湮洪水之徒(名词;类)。(21) 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副词;白白地)为啼泣。(8)5 笃 已而求见愈笃(形容词;诚恳),罗乃进之。(5) 得病笃(形容词;深重)重,使佗专视。(2)6有 忽有(代词;有的人)以其郡罗氏告者。(5) 盖与太极动而生阳、五性感动之说有(词头;无义)合。(5) 尝窃仿为诗,有(代词;有的诗作)近似者。(6) 其死亡者,三分有(有:通“又”起连接整数与零数作用,相当于“又”)二,伤寒十居其七。(8)7末 文懿得末(名词;四肢)疾,医不能疗者余十年。(5) 崇饰其末(名词;此谓名利荣势)。(8)8.稍 妇稍(副词;渐渐。)小差。(2)稍(副词;稍微。)长,从乡先生治经。(5)9.本夫行,本(根本。)也;辞,从而生者也。(5)经方者,本(动词;根据。)草石之寒温。(7)以其书本(副此;本来,原来。)论伤寒也。(16)知所先后,握其要矣,故六曰标本(中医术语,与“标”相对。指人体正气、病因、主要治法等。)类。(14)用药如用兵论:“本(动词;主用。)和平之药。”脉经序:“遂令末学,昧于原本(名词;事物起始,根源。)。”顾景星李时珍传:“今方所用,而古本(名词;版本,书本。)则无。”10.度苟将起度(名词;计量长度的标准。)量,立规矩,称权衡。(5)又若以己之心度(动词;度量,揣度。)人心者,诚接物之要道。(26)医方集解序:“注方者不再见,岂金针不度(动词;传授。)欤?”11.旣 旣(副词;不久,一会儿。)而悟曰。(5)岁月旣(副词;已,已经。)淹,袭以成弊。(11)夫悠悠者旣(副词;旣然。)以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专丧业。(18)顾景星李时珍传:“旣(旣且:表两种事物并列关系。)智且仁。”12.节 史称其风声气节(名词;气节,节操。),足以激贪而厉俗。(5)引挽腰体,动诸关节(名词;骨节,关节。)。(2)春秋节(名词;时令,季节。)变,感气殊功。(9)黄帝内经素问注序:“节(动词;截取。)皮部为经络。(11)良方自序:“用之中节(准则,法度。)也。”13.治 从乡先生治(动词;学习,研究。)经。翁为直陈治(动词;治理,管理。)道。遂治(动词;整理。)装出游。(5)卽命人治(制作,配制。)人参膏。(5)血脉治(形容词;正常。)也,而何怪?藏府治(动词;主宰,统管。)内,经络治外。(14)五内洞然,三垣治(形容词;正常。)矣。我朝治(名词;政治。)恰学明。(16)三、文意理解1“尽去而旧学,非是也”的意思是什么?罗知悌为什么对朱震亨提出这个要求?意思是说完全抛弃你过去所学的东西 ,因为那些是不正确的。罗知悌认为学医治病关键的是要掌握医学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并以此来判断各家医学理论的是非,指导临床实践。2. “时方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七方,翁穷昼夜是习。既而悟曰: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这段话反映出朱震亨对局方之学持何态度?持否定态度。朱震亨以为局方之学是医学的流,而素、难诸经是医学的源,只有掌握的医经的精神实质,才能高屋建瓴,成为一个高明的医生。3.“浦江郑义士病滞下”一段所述证候、病因、病机分别是什么?证候是“昏仆”、“目上视”、“溲注而汗泄”、“脉大无伦”。病因是“病后酒且内”。病机是“阴虚而阳暴绝”。四、钱仲阳传三、语法(一)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北:北上。 曾祖赟随以北。家:定居。 因家于郓。跡:追踪。 请往跡父。烛:照。 秉火烛其下。冠、屦:戴帽、穿鞋。 杜门不冠屦。舆:(用小轿)抬着。 使二仆夫舆之。药:(用药)治疗。 此可无药而愈。粥:喝粥。 今尚能粥。2.名词用作状语东:往东。 东游海上。岁:每年。 岁时祭享。时:按时。 日:每日。 病者日造门。襁:用襁褓。 或扶携襁负。时:按时。 适有故不时往。法:按法则。 法当三日死。使动用法燥(形容词):使干燥。 奈何以刚剂燥之。4. 为动用法序(名词):为作序。 异时史家序方术之士。 (二)特殊语序1定语后置事诚有不在书者:确实有不记载于书上的事。“事”为中心语,“诚有不在书”为后置定语四、今译1原文乙对曰:“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且诸医所治垂愈,小臣适当其愈。” 译文钱乙回答说:“因为土能制水,水受制则肝木得以平,那么引起痉挛的风邪就自然平息了。况且以前各位医家治疗的效果已经接近痊愈,我来治疗,是恰逢皇子他病愈的时候了。”2原文其论医,诸老宿莫能持难。俄以病免。哲宗皇帝复召宿直禁中。久之,复辞疾,赐告,遂不复起。译文钱乙谈论医道,那些年老资深的名医,没有谁能够自持己见而问难他。不久,钱乙因病辞官。哲宗皇帝又召他侍奉于宫禁之内。过了一段时间,又称说有病辞官,皇帝批准他告假,于是就不再起用。3原文退居里舍,杜门不冠屦,坐卧一榻上,时时阅史书杂说,客至,酌酒剧谈。意欲之适,则使二仆夫舆之,出没闾巷,人或邀致之,不肯往也。病者日造门,或扶携襁负,累累满前。译文辞官以后就隐居在乡下老家里,闭门不出,不戴帽子也不穿鞋,坐卧在一张床榻上,时时读些史书杂说,客人来了,就饮酒畅谈。心里想要到外面什么地方去,就让两个仆人用小轿抬着他,出入于街巷胡同里,如果有人邀请他去,却是不肯去的。有病的人每天都登门求治,有搀扶着而来的老弱病人,有用襁褓包着而背来的小儿,人数众多挤满门前。4原文乙为方博达,不名一师,所治种种皆通,非但小儿医也。于书无不窥,他人靳靳守古,独度越纵舍,卒与法合。译文钱乙治病的方法博通各家之长,不专崇某一师门,治疗各种科别的疾病都很精通,不只是个小儿科医生。对于各种医书没有不看的,别的医生拘泥固执,死守古法,唯独他能超越成法灵活施治,最终还是跟古法相合。5原文乙非独其医可称也,其笃行似儒,其奇节似侠,术盛于行而身隐约,又类夫有道者。 译文 钱乙不只是他的医术可被人称道,他的诚实厚道的品行如同儒士,他的奇特不凡的气节如同侠客,他的医术盛行于世却自身隐居不为官显名,又类似那些有道之人。【难点提示】一、词义辨析 1夫吾其已夫(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吧”)!(4)则使二仆夫(名词;人)舆之。(4)又类夫(指示代词;那些)有道者。(4)痛夫(语气助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啊”)!举世昏迷,莫能觉悟。(8)夫(发语词;无义)病多而方少,未有甚于温病者也。(16)2垂唯陛下留神垂(敬辞;用于尊称别人的行动,犹言“俯”、“惠”)恕。(3)且诸医所治垂(副词;接近)愈,小臣适当其愈。(4)垂(动词;流传)不朽之仁慈,开生民之寿域。(14)3无后三日过午无(动词;没有)恙。(4)于书无(无指代词;没有什么,)不闚。(4)人无(副词;无论)少长,莫不有疾。(19)无(副词;通“毋”,不要)作功夫形迹之心。(20)4世上世(名词:辈)钱塘人,与吴越王有属。(4)吕将殁,乃告以家世(名词;世系)。(4)一子早世(动词;“死”的婉词),二孙今见为医。(4)世(名词;社会,此谓世上)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18)5属郡守子知之,属(动词;同“嘱”,嘱咐)使勿逐。(2)钱乙,字仲阳,上世钱塘人,与吴越王有属(名词;宗属关系)(4)民莹属(动词;连缀)辞尔雅。(6)蒇谋虽属(动词;属于)乎生知。(11)至道流行,徽音累属(动词;接续)。(11)汗下吐之属(名词;类),犹君之刑罚也。(21)所谓求其属(名词;真实属性)也。(346方始以颅囟方(名词;方术)著山东。(4)因自制药,日夜饮之,人莫见其方(名词;药方)。(4)乙方(副词;正在)醉,曰:“当发疹而愈。”。(4)患及祸至,而方(副词;才)震栗。(8)窃以动植形生,因方(名词;产地)舛性。(9)人生之为体,易伤难养,方(动词;比拟)之二木,不及远矣。(19)思方(形容词;周全)智极,理尽辞穷。(34)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