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阶段复习月考试题20161208(0)完成稿.doc_第1页
初四阶段复习月考试题20161208(0)完成稿.doc_第2页
初四阶段复习月考试题20161208(0)完成稿.doc_第3页
初四阶段复习月考试题20161208(0)完成稿.doc_第4页
初四阶段复习月考试题20161208(0)完成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四学年第三次月考试题(八下 九上部分) 20161208友情提示: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20分(其中卷面书写不整洁要倒扣5分哦),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是无效的。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黝黑(yu)贻误(y)瞥见(pi)扣人心弦(xun)B宽宥(yu)背脊(j)星宿(x)不屑置辩(xu)C魁梧(w)纤细(xin)笃信(d)海市蜃楼(shn)D反诘(j)咀嚼(ju)充塞(si)争奇斗妍(yn)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A. 跌荡 驱弛 言简意赅计日而待 B. 浮燥 旁鹜无精打彩 相形见拙C. 缄默端详销声匿迹 蔚然成风D.涣发屏障 莫明其妙 瞑思遐想3、古诗文名句默写(要求:将所有横线上的内容填满, 切勿遗漏)。(20分)A .记忆型填空(1)羌笛何须怨杨柳, 。(2) ,志在千里。 (3)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 (4)忽逢桃花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6)_,窥谷忘反。 (7) ? 怅望青田云水遥。 (8) 塞下秋来风景异, 。 (9) ,却话巴山夜雨时。 (10)怀旧空吟闻笛赋, 。 (11)江山代有才人出, 。 (12) 马之千里者, 。 (13) ,断肠人在天涯。 (14)_ ,君子好逑 。 (15) ,单于夜遁逃。B.理解型填空(16)中告诉我们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 , 。 (1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诗人以春花喻冬雪,构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其名句是:“ , 。”(18)陈涉世家表现陈涉蔑视权贵、有叛逆精神的名句是 。二、文言文阅读(46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45题。(共4分)惠崇春江晚景苏 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4.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歌的第 句主要咏画面景物,其他则写由画面景物引发的联想。(1分)5. 从物候角度看,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令的景物?诗中哪些意象能够表明这一时令特征?(列举两例)(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21题。(共42分)(一)(16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并完成611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项羽慢而侮人,陛下仁而爱人。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功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注释】无敢:不要。 筹策:计策。 子房:张良的字。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2分)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 走送之 走: 项羽慢而侮人 慢: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为: 8.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吾能用之”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唐人尚未盛为之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无案牍之劳形9下边句中带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腰白玉之环 A妇抚儿乳 (口技) B执策而临之 (马说)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 D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2分)答: (2)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2分)答: 11(甲)文节选内容,作者主要介绍了自己在青少年时期哪些方面艰苦求学的经历?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介绍自己青少年时期求学艰苦的用意是什么? (2分) ( 二)(14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并完成1216题【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1)无论魏晋 无论:(2)伛偻提携 伛偻: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13.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现象(4分)(1)豁然开朗 开朗 古义 今义 (2)阡陌交通 交通 古义 今义 14翻译下面句子。(4分)(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15【乙】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常用来比喻“表面上是这样,而实际上是那样”的做法,这句话是“ ”。(1分)16【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2分) (三)(12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并完成1721题【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唯,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桔倾样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锦鲜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嗯!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注释 旷日:荒废时日。17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 2 分)A 薄暮冥冥 薄:迫近 B 沙鸥翔集 集:集合C 人不对 对:回答 D 家富则市得良犬 市:买18选出下列例句中“以”字的意思与其相同的一项 ( ) ( 2 分)例:不以物喜A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 以激怒其众C 扶苏以数谏故 D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9翻译下面句子。(4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20甲文第一段中“感极而悲者”是指什么人? 。他们感极而悲的原因是 。( 2 分)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A 甲文前两段采用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B . “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向往和对朋友的劝勉之情。C 乙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篇叙事,借事说理。D 乙文说明了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的道理。三、作文(50分)成长路上,有花团锦簇,也有断壁残垣;有星月满天,也有狂风骤雨这一道道风景让你历经得意与失意,喜悦与哀伤,泪水与汗水但每经历一处风景,你就会拥有一份宝贵的阅历,人生将会多一份精彩。22.请以“中考路上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 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书写工整规范。(4分)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初四学年第三次月考试题 答题卡 20161208一、积累与运用:(24分)1()(2分)2.( )(2分)3、古诗文名句默写(要求:将所有横线上的内容填满, 切勿遗漏)。(20分)(1) (2) (3) (4) (5) (6)_ (7) (8) (9) (10) (11) (12) (13) (14)_ (15) (16) , (17) , 。”(18) 。二、文言文阅读(46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89题。(共4分)4. 句(1分)5. (3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共42分)(一)(16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并完成611题。6 ( ) (2分)7.(4分) 假: 走: 慢: 为: 8.( )(2分)9( )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2分) (2)(2分) 11 (2分) ( 二)(14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并完成1216题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1)无论: (2)伛偻: (3)延:13.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现象(4分)(1) 开朗 古义 今义 (2) 交通 古义 今义 14翻译下面句子。(4分)(1) (2) 15 “ ”。(1分)16(2分) (三)(12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并完成1721题17( ) ( 2 分)18( ) ( 2 分)19翻译下面句子。(4分) 20 。 。( 2 分)21( ) ( 2 分)三、作文(50分)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初四学年第三次月考试题 参考答案(只印三份) 20161208友情提示: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20分(其中卷面书写不整洁要倒扣5分哦),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是无效的。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2分)A黝黑(yu)贻误(y)瞥见(pi)扣人心弦(xun)B宽宥(yu)背脊(j)星宿(x)不屑置辩(xu)C魁梧(w)纤细(xin)笃信(d)海市蜃楼(shn)D反诘(j)咀嚼(ju)充塞(si)争奇斗妍(yn)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C )(2分)A. 跌荡 驱弛 言简意赅计日而待 B. 浮燥 旁鹜无精打彩 相形见拙C. 缄默端详销声匿迹 蔚然成风D.涣发屏障 莫明其妙 瞑思遐想3、古诗文名句默写(要求:将所有横线上的内容填满, 切勿遗漏)。(20分)(略)A .记忆型填空(1)羌笛何须怨杨柳, 。(2) ,志在千里。 (3)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 (4)忽逢桃花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6)_,窥谷忘反。 (7) ? 怅望青田云水遥。 (8) 塞下秋来风景异, 。 (9) ,却话巴山夜雨时。 (10)怀旧空吟闻笛赋, 。 (11)江山代有才人出, 。 (12) 马之千里者, 。 (13) ,断肠人在天涯。 (14)_ ,君子好逑 。 (15) ,单于夜遁逃。B.理解型填空(16)中告诉我们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 , 。 (1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诗人以春花喻冬雪,构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其名句是:“ , 。”(18)陈涉世家表现陈涉蔑视权贵、有叛逆精神的名句是 。二、文言文阅读(46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45题。(共4分)惠崇春江晚景苏 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4.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歌的第句主要咏画面景物,其他则写由画面景物引发的联想。(1分)5. 从物候角度看,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令的景物?诗中哪些意象能够表明这一时令特征?(列举两例)(3分) 春天(初春 早春) 桃花三两枝、春江水、蒌蒿、芦芽(答出两个即可)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21题。(共42分)(一)(16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并完成611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项羽慢而侮人,陛下仁而爱人。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功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注释】无敢:不要。 筹策:计策。 子房:张良的字。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B ) (2分)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 借 走送之 走: 跑 项羽慢而侮人 慢:(态度)傲慢 轻慢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为: 被 8.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吾能用之”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唐人尚未盛为之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无案牍之劳形9下边句中带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2分) 例句:腰白玉之环 A妇抚儿乳 (口技) B执策而临之 (马说)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 D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2分)答: 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博览群书。 (2)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2分)答: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11(甲)文节选内容,作者主要介绍了自己在青少年时期哪些方面艰苦求学的经历?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介绍自己青少年时期求学艰苦的用意是什么? (2分)作者写自己艰苦的求学经历的目的在于,让马生懂得要想业精德成,就必须“勤且艰”,否则条件越好,就越容易攀比吃穿,一无所成。告诫马生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条件,发奋苦读,报效国家。( 二)(14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并完成1216题【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1)无论魏晋 无论:更不必说(更不用说)(2)伛偻提携 伛偻: 老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 邀请13.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现象(4分)(1)豁然开朗 开朗 古义 开阔明亮(开阔敞亮) 今义 性格外向 (2)阡陌交通 交通 古义 交错相通 今义 交通运输事业的总称 14翻译下面句子。(4分)(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他们自己说祖先们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背着东西的人边走边唱这歌,行人(游人)在树下休息。15【乙】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常用来比喻“表面上是这样,而实际上是那样”的做法,这句话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括号内的句子可不答) ”。(1分)16【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2分)例如:人民生活安逸。民风淳朴。百姓和乐(答出两点即可)(抓住生活幸福 民风淳朴之意即可)(三)(12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并完成1721题【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唯,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桔倾样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锦鲜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嗯!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注释 旷日:荒废时日。17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B ) ( 2 分)A 薄暮冥冥 薄:迫近 B 沙鸥翔集 集:集合C 人不对 对:回答 D 家富则市得良犬 市:买18选出下列例句中“以”字的意思与其相同的一项 ( C ) ( 2 分)例:不以物喜A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 以激怒其众C 扶苏以数谏故 D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9翻译下面句子。(4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在内羞于面对他的家人,在外愧对他的朋友 (意对即可)20甲文第一段中“感极而悲者”是指 指迁客骚人(或:被贬的政客和诗人)。 。他们感极而悲的原因是 因为他们“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而触景生情(或:迁客骚人因为他们以物喜,以己悲,也就是他们因为外物好坏或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所以看到阴天就会悲伤)。( 2 分)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 2 分)A 甲文前两段采用对比的写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