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浙江省导游现场考试西湖导游词.doc_第1页
2012浙江省导游现场考试西湖导游词.doc_第2页
2012浙江省导游现场考试西湖导游词.doc_第3页
2012浙江省导游现场考试西湖导游词.doc_第4页
2012浙江省导游现场考试西湖导游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湖景区1.西湖概况(西湖由来、西湖疏浚、新西湖) 各位游客,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把杭州比喻为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美丽的西湖,也正是有了西湖才使杭州成为了“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城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前去游览吧。西湖的由来呢有许多的传说,其中最普遍的要数玉龙与金凤的故事了。传说很久以前天上有一对玉龙和金凤,他们在银河边找到一块白玉,于是他们用爪子和嘴把他雕琢成了一颗光芒四射的明珠。后来被王母娘娘发现,派天兵天将抢走了。玉龙和金凤就去找王母理论,你争我抢之中,王母娘娘被推倒在地,两手一松,明珠就掉落人间,化成了大家眼前的西湖。而玉龙和金凤也坠落人间,化成了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着西湖。从而有了“西湖明珠自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塘”一说当然传说只是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根据史书记载,远在12000年前,西湖是与钱塘江相连的浅海湾,由于钱塘江带下的泥沙日渐沉积,最终将海湾和钱塘江分隔开来,地质学上把这种由浅海湾演变而成的湖泊称为潟湖。最近据浙江地质调查院的专家调查发现,另一个西湖的成因,说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据专家考证约1.3亿年前,西湖一带发生强烈的火山喷发,由于岩浆外流使地壳内部空虚,火山口塌陷成为洼地,火山喷发的碎屑构成了孤山、葛岭和宝石山。此后西湖又经过历代劳动人民二十多次的辛勤整治,才奠定了“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的声誉,西湖位于杭州城西,湖面面积6.3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27米,最深处5米,主要特点就是“三面云山一面城”,湖水像一面明镜镶嵌在三面青山组成的镜框之中,西湖山不高而位于清秀,水不广而风格多姿,湖中的孤山及三座人工岛更是锦上添花,使西湖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古朴与现代交相辉映,把楼外有楼,湖中有湖,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西湖风光交织得绚丽多彩,如诗似画。正如苏东坡所说的那样“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从此西湖有了“西子湖”的雅称。 西湖历史上最著名的是南宋时评定的西湖十景,1985年又评出了新西湖十景,在以西湖为中心的近60平方公里的风景名胜区内,分布着上百处风景名胜点和文物古迹。1982年,国务院将西湖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1985年,在中国十大风景名胜评选中,杭州西湖排名第三,西湖是杭州的灵魂,为了让西湖更美,让杭州更亮,2002年杭州市启动了西湖综合整治工程,贯通南线4个公园,并且免费开放;2003年将湖滨路改成步行街,开通西湖隧道;同时恢复了杨公堤,重修里六桥,使西湖水域面积由原来的5.6平方公里扩大到了6.4平方公里;再现了一湖二塔三岛三堤”的西湖全景图。目前,杭州西湖是5A级风景名胜区,2011年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西湖的美丽动人不仅在于其外表的山水之盛,临河之美,还在于他保存着的众多文物古迹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我先把整个游湖的行程简单的介绍下,我们从花港码头上船,先乘船游览一下湖中三岛,然后沿断桥、白堤到孤山景区,最后我们沿苏堤返回花港码头。下面就请大家跟我一起去游览着风光迤逦的西湖吧。2.湖中三岛各位游客,古时候人们常把想象中的海上仙山琼岛统称为蓬莱,中国古代园林在营建中,也恪守一石三山的模式,引喻蓬莱三岛,西湖也不例外,人们把湖心亭比喻成蓬莱,阮公墩称作方丈,三潭映月就叫做小瀛洲。首先我们来看其中最大的岛小瀛洲,全岛面积7万平方米,其中水面就占了60%,从空中鸟瞰呈“田字形”它的东西连柳堤,南北建曲桥,是一个“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湖上花园,历史上三潭映月还以种植西湖莼菜而著名。 小嬴洲的精华还在于岛南面的3座石塔,称为三潭印月。各位请看,湖上鼎立的三座石塔,亭亭玉立在盈盈绿水之中的等边三角形,距6.2米,每个塔高2米,塔身球形,排列着5个小圆孔,塔顶呈葫芦形,造型优美,每逢月夜,特别是到了中秋佳节,浩月当空,人们在塔内点上蜡烛,洞口包上薄纸,烛光外透映入湖中,随着清波荡漾,仿佛有无数个月亮在水中晃动,这时塔影、云影、月影融成一片,烛光、月光、湖光交相辉映,呈现出“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美丽景色。真是“一湖金水欲溶秋”,有说不尽的诗情画意。 我们再来湖中那座飞翘角的亭,名叫“湖心亭”,它不仅是亭名,而且也是岛名。湖心亭是西湖风景中最大的一座亭,也是西湖三座人工岛中最早营建的一座岛。面积约十亩,初建于明嘉靖31年,距今已有450多年的历史了,当时名“振鹭亭”,后又改名为“清喜阁”。现在的湖心亭是1953年重建的,重檐歇山式的屋顶全用金黄色琉璃瓦铺盖,四面厅落地长窗,富丽堂皇,古朴庄重。倘若站在湖心亭中,极目远眺,湖光山色,心旷神怡。所以清时“西湖十八景”中又将湖心亭称为“湖心平眺”。乾隆皇帝来到这里,对此地风光留恋忘返,留下手迹“虫二”碑,取“风月无边”的意思。 与三潭印月,湖心亭鼎足而立的另一个湖中绿洲就是阮公墩,阮公墩始建于清朝嘉庆五年,是浙江巡抚阮元梳游西湖后用来淤泥堆积而成的,后人为纪念他的功绩,取名为“阮公墩”。 阮公墩初建时因地势底平,土质疏松,有人戏成为“软公墩”。自1981年起,园林部门对此岛进行了布局和营造,逐渐成为一处游览胜地,犹如西湖碧玉盘中的一颗晶莹的翡翠。“阮墩环碧”景名由此而来,成为新西湖十景之一,岛上旅游项目有垂钓和仿古夜游,是西湖夏季推出的特色旅游项目之一。3.柳浪闻莺、断桥、白堤大家请看前方就是柳浪闻莺公园,这里汇聚了各种名柳500多株,柳枝在风中摇曳,如翠浪翻空,这就是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这个公园原为南宋皇家御花园,称聚景园,现在是杭州市民和八方游客的休闲场所,还不定期举办花展、灯会、民俗表演等,吸引着广大市民和旅游者。前方这座单拱石拱桥就是著名的断桥了。这座桥看起来普通,但却是西湖中最出名的一座桥,白蛇传的故事给断桥增添了浓郁的浪漫的色彩。或许有的朋友会问“这座桥根本没有断,为什么会取名断桥呢?”一是取自谐音,以前桥边住着一户姓段的人家,因而元代称它为“段家桥”,“段”“断”是谐音。二是它为白堤的终点,是从平湖秋月而来的白堤的终点,三是冬季西湖雪后桥面积雪消融的特性,再加清代康熙皇帝御题“断桥残雪”碑,于是逐渐统一了口径,称“断桥”。那么“断桥残雪”的景名是由何而来的呢?原来,旧时断桥桥面是台阶形的,桥面正中有桥亭,并装有一道木栅门。每逢冬日雪霁,当阳光洒在断桥上时,东西向的桥面种种由于地势较高,从桥洞下面起的冷暖空气对流较快,桥面中部的积雪总是较早消融,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只是桥两侧台阶上那斑斑点点的残雪,此时,若从远处眺望,桥面正中仿佛像断了似的,“断桥残雪”便由此得名。由于这里是山、城、湖、堤、桥的交汇处,确实是冬天观赏西湖胜景的最佳之地。难怪古人有“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之说。 各位游客,大家看到的这条间株杨柳间株桃的长堤就是著名的白堤,它原名白沙堤,全长一公里,但是何时何人所筑已无从考察。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时,曾修筑过一条白公堤,后因湖面缩小而荒废,人们为了纪念白居易,才改白沙堤为白堤,它包含着杭州人民对这位贤明地方官的深情,当我们来到这里,西湖秀美的湖光一览无余,横亘湖上的白堤平静坦荡,湖中碧波荡漾,堤上桃树嫣红,柳枝放绿,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正如白居易所说:“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大家再看,白堤中间的这座桥,名叫“锦带桥”,旧称“涵碧桥”,它使白堤景幅有致,就像围在姑娘腰间的锦缎,使西湖锦上添花。4.宝石山、保俶塔、雷峰塔、平湖秋月各位游客,大家请看那座矗立着一座宝塔的山叫做宝石山,为什么称宝石山呢?这是因为这座山的岩石属火山岩中的流纹岩和凝灰岩,含有较多的氧化铁,自阳光照耀下,晶莹闪亮,故名。宝石山远远望去似朵朵彩霞,漂浮在湖畔上空,因而,西湖新十景将其定名为宝石流霞。山上那座高高耸立的宝塔,名叫“保俶塔”初建于北宋开宝年间,是吴越国王钱弘俶的母舅吴延爽因钱弘俶奉召进京,为保佑他平安归来而建。现塔为1933年重建是一座六面七级的楼阁式实心砖塔,高45.3米,在湖上诸塔中,造型最为俏丽,体态最为窈窕,宛如亭亭玉立的美女,是西湖风景轮廓线上的一个突出标志。历史上与它相对应的是雷锋塔,一个敦厚典雅,一个纤细俊俏,故民间有“雷锋如老衲,保俶如美人”的说法。各位游客,远处那座金碧辉煌的塔就是著名的雷峰塔。它与保俶塔遥遥相对,呈现出南北对峙,一湖映双塔的美景。雷峰塔又名“黄妃塔”“西关砖塔”,始建于五代吴越时期,初建成的塔八面七级,金碧辉煌,在北宋政权的战乱中,遭受重创。南宋年间,雷峰塔得以重修,塔身由七层减为五层。明嘉靖年间,雷峰塔的木构檐廊被倭寇纵火烧毁,只剩下砖砌的塔心,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轰然倒塌,西湖十景从此残缺。这座曾屹立于西子湖畔940多年之久的古塔一直存在人们的记忆中,市政府顺应民意,在原塔旧址上重建,于2002年正式对外开放。新雷锋塔是中国首座钢构彩色铜雕宝塔,是古今中外采用铜件最多,铜饰面积最大的铜塔。重建的雷峰塔沿袭了南宋时期的风格,八面五层,总高71米多,在西湖十景中,“雷峰夕照”是唯一毁损而恢复的景点。重建的雷锋塔如今屹立在西子湖畔,成为西湖南线风景轮廓线上的一大亮点,它承载了多少的历史沧桑,积累了多少世人的期盼。各位游客,这里就是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景区。它是杭州历史上三大赏月胜地之一,唐代,这里建有望湖亭,明代改为龙王祠,清康熙年代建御书楼,并在楼前水面铺筑平台,题名为平湖秋月,它西面的建筑原是罗苑,也就是犹太商人哈同妻子罗迦陵的别墅,1959年,拆去罗苑的围墙,把并入了平湖秋月景点,从而使游览面积由不足3亩增加到了10亩,原罗苑中的建筑“湖天一碧楼”成为中国现代新兴木刻运动的摇篮“一八印艺社”的社址,如今这里已辟为西泠书画院,为湖山更添一处人文胜景,平湖秋月三面临水,在这里眺望湖光山色,其趣盎然,尤其是皓月当空的秋夜,这里更是月白分清,水天共壁,正所谓“万顷湖平长似境,四时月好最宜秋。”5.浙江省博物馆、中山公园、放鹤亭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我省最大的人文科学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它于1929年首届西湖博览会会后始建,现占地30.6亩,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由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大屋单体建筑和曲线连廊组成,形成了“馆中有园,园中有馆”的独特格局,成为天堂杭州一处耀眼的经典历史文化窗口,博物馆馆藏文物十万余种,其中以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为代表,2001年雷锋塔地宫中出土的77件珍贵文物大部分也存放在馆内。浙江省博物馆还包括文澜阁在内。初建于1782年,重建于1880年,以收藏四库全书闻名。它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综合性丛书。在全国专门建造了七大书阁来收藏。现江南三阁中唯一幸存的就是文澜阁了。2001年被列为全国文保单位。在博物馆的东面是浙江西湖美术馆。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中山公园,它是孤山园林艺术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大家请看,门口这对白玉石狮为明代遗物,孤山有“孤山不孤”之说,与断桥不断、长桥不长并称“西湖三绝”,又因此处长期被自称孤家寡人的皇帝占有,又有“孤山不孤寡人孤”一说。公园内有一座精妙绝伦的小庭院,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景”它原为清代行宫御花园的一部分。园内有一亭名为“西湖天下景”,由康有为题写,取自苏东坡的“西湖天下景,游者无贤愚”的诗句。最引人注目的是亭柱上的一副对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字字珠玑,耐人寻味,它既可顺读,又可倒读,也可以拆开来念,虽然是言简意赅的几个字,但也淋漓尽致地道出了西湖山水的绚丽景色,诠释了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无穷魅力。有人说“钱塘之胜在西湖,西湖之奇在孤山”孤山是西湖群山中最低的山,海拔仅38米,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此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风景特别优美,南宋理宗时,兴建了规模宏大的西太乙宫,到了清代,康熙皇帝南巡,又建造了行宫,到了雍正年间,改为“圣因寺”,后被兵火化为灰烬,到了1927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公园”,孤山不仅是西湖风景的佳绝之处,而且是文人古迹的荟萃之地,如果说中山公园前坡的美是由于人工的浓妆素抹,那么其后坡的美,则在于绚丽多姿,这里山不高而灵秀,谷不深而清幽,是杭州雅文化的代表。 “梅花已老鹤空亭,处士长流山不孤,”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有两只仙鹤的亭子叫“放鹤亭”。这是为纪念北宋隐逸诗人林和靖建造的。林和靖一生孤高自傲,淡泊名利,终身不娶,也不出仕。除了作诗绘画外,喜爱的就是种梅养鹤,他爱护梅花如妻子,教养白鹤如儿子。因此人称“梅妻鹤子”。他写过很多有名的梅花诗,其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后人视为咏梅绝唱,孤山赏梅历来被视为西湖盛事,它和超山赏梅。灵峰探梅是旧时杭州的三大赏梅胜地,所以孤山还有一个美称叫做“梅屿”,林和靖死后葬于孤山,他的节操和学识也很得宋真宗的赏识,特地此号“和靖处士”。元代杭州人陈子安在林和靖隐居地“巢居阁”旧址建梅亭和鹤亭以资纪念,明代嘉靖年间,王釴始建放鹤亭。现亭为1915年重建,放鹤亭匾额由书法家杨学络所书,亭内舞鹤赋石碑是南北朝鲍明远的作品。碑文是清康熙皇帝临摹明代董其昌书法的手迹,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鹤的美丽动人的形象和能歌善舞的才能。亭前柱子上有林则徐撰、林散之所书的楹联,“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6.楼外楼、西泠印社、俞楼各位游客,杭州向有“不到楼外楼,不算西湖游”“城里天香楼,场外楼外楼”的谚语,前面就是著名的百年老店楼外楼,他是杭帮菜的代表之一。创建于1848年,创始人是洪瑞堂。他与妻子对烹调鱼虾有一技之长,于是在此开了一家小酒店,原来在俞楼东侧,店主请俞樾命名,俞笑称:既然你的菜馆在我俞楼外侧,那就叫楼外楼吧!不过现在常说取自“山外青山楼外楼”这一名句。楼外楼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曾接待过许多中外名人。孙中山、鲁迅、蒋介石、蒋经国,最令人难忘的是周总理曾10次亲临楼外楼,3次追补餐费,一直被传为佳话。楼外楼的代表菜主要有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宋嫂鱼羹、东坡肉、干炸响铃、叫花童子鸡、蜜汁火方、南肉春笋、西湖莼菜汤等眼前这座粉墙黛瓦的庭院就是素有湖山最佳处之称的西泠印社。西泠印社“人以印集,社以地名”,是我过成立最早的研究金石篆刻的著名民间学术团体。由杭州篆刻家丁仁,王褆,叶为铭,吴隐于1904年铸建,1913年正式定名为“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公推书画篆刻艺术大师吴昌硕为首任社长,后任社长分别为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正面看到的主体建筑叫百堂,百堂西侧的这座结构简朴的小屋称竹阁,这算是唯一保存至今的白居易踪迹了。每年的清明节和重阳节西泠印社都会举办雅集,展出社友的收藏和作品,每5年或者10年举办金石书画展览,出版印谱、碑帖和书画,为我国的篆刻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行到白沙堤尽处,居然人尽识俞楼”,各位游客,前面这座掩映在绿树从中的两层楼房便是有“西湖第一楼”美誉的俞楼了,说到俞楼就不得不介绍一下俞樾,俞樾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曾考取进士第一名,一代朴学大师,毕生致力于传统经、史学术研究与诗文书法创作,撰有春在堂全书500余卷,俞曲园与李鸿章同为清代道光进士,世人将他们相提并论,曾有“李鸿章拼命做官,俞曲园拼命著书”的说法,俞樾在孤山诂经精舍主持达30年之久,著名学者章太炎及吴昌硕等都是他的弟子,俞樾非常喜欢西湖,他的学生徐华浓等为了感谢恩师,自发集资在1878年为他建造居舍。从此,西湖便又填了一处朴实、雅致的文人宅院,他的曾孙,我国现代著名的红学家俞平伯先生曾在此生活多年,他的散文名篇,西湖的六月十八夜写的就是在这里的一段生活经历与见闻。6.秋瑾墓、西泠桥、慕才亭、苏堤各位游客,我们眼前看到的这尊手持宝剑,英姿飒爽的汉白玉塑像就是我国近代明主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鉴湖女侠”秋瑾,她为推翻清王朝而壮烈牺牲,从别号不难猜出秋瑾是绍兴人,在辛亥革命时任同盟会浙江分会会长, 1907年7月14日,她准备武装起义时,不幸被捕,第二天凌晨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3岁,秋瑾不仅是一位寻求真理的革命先驱,而且还是一位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诗人,“秋风秋雨愁刹人”一句便是她的临终绝笔,秋瑾被害后,由其好友吴芝瑛出资,徐自华风雪奔波,按她生前埋骨西泠的意愿,将她的灵柩从绍兴迁至杭州,葬于西湖西泠桥畔,眼前这座秋瑾墓和塑像,是1981年第十次迁葬重建的,它的基座高2米,为花岗岩贴面,下砌骨穴,埋葬遗骨,立像高2.7米,基座正面石碑上“巾帼英雄”四个大字是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基座后有鉴湖女侠秋君墓表,详细的记录了这位女中豪杰碧血报中华的一生。各位游客,我们前方看到的这座古色古香的石拱桥叫西泠桥,此地古名西陵、西林、西村,后因湖水在此流过泠泠作响,故称西泠。此桥未建之时,人们从北山一带前往孤山游赏,要在这摆渡,所以称这儿为“西村唤渡处”,西泠桥在历史上不仅以其优美的景色备受人们赞赏,而且更因苏小小的故事而称誉天下,他和断桥、长桥并称为西湖古代三大情人桥。旁边的这座六角型的亭子叫慕才亭,亭内是南朝齐国钱塘人苏小小的墓,那这位苏小小啊生的是聪明美丽,而且能诗善歌,很有才华,后来因为生活所迫,沦为歌妓,但她卖艺不卖身,十分自爱。有一天,她乘车出游,在白堤邂逅了一位从断桥骑马而来的青年阮玉,两人一见倾心,为了表达爱慕之情,苏小小随口吟了一首诗,“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后来这对互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