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名著导读总复习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著名长诗孔雀东南飞合称为“双璧”。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二、生字注音可汗(k)(hn)燕(yn)山胡骑(j)辔(pi)头鸣溅溅(jinjin)鸣啾啾(jiji)朔(shu)气传金柝(tu)三、古今异义字理解1、爷:古义指父亲;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2、走:古义为跑,;今义行走。3、但:古义为只;今常用作转折连词。4、郭:古义为外城;今仅用作姓氏。5、户:古义为门;今义为人家,住户。或是指门第。四、词语解释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2、万里赴戎机(赴:奔赴)3、出郭相扶将(郭:外城)4、策勋十二转(策勋:记功)5、著我旧时裳(著:穿)6、关山度若飞(度:过)7、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帖”通“贴”,意思是粘贴。8、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火”通“伙”,意思是同伙。五、句子翻译。1、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翻译: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的春马嘶叫声。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翻译: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关塞山岭像飞一样地跨越。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将军和战士身经百战,转战数载,有的为国而死,有的胜利归来。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翻译:记功很多次,赏赐很多财物。六、简答1、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意近即可)答:父亲年老无力从军,家中又无长兄,同时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保卫国家的大计。2、“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一句从表现手法上看起了什么作用?答:借木兰的心理状态勾勒征途中的景物,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思念,极大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3、木兰到家后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有哪些动词?答:通过“开、坐、脱、著、理、贴”等动作描写,表现了木兰与家人团聚,重温女孩生活的喜悦心情,以及伙伴诧异的表情。4、第二段第一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答:排比。写木兰急切操办行装,而且井然有序的情景。5、两组“旦辞暮宿(至)”写出了什么?答:征途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6、两组“不闻但闻”写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宿营地空寂荒凉的景象,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细腻情怀。7、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A)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8、“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一句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答:动作描写。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女装的激情。9、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答: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10、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答: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11、全诗详略得当,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答:对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辞官和还乡都写得比较详,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略。这是因为诗的中心在于颂扬木兰勇于献身、不图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生活的精神。1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答:赞颂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13、结合全诗,你认为是木兰的形象特点是什么?答: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14、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木兰有哪些可敬、可爱之处?答:木兰有许多可敬、可爱之处。如“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一个女孩子看到家里没有兄长,父亲已年老体衰,毅然替父从军,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又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她和将士们一起拼死作战,十年驰骋于疆场,这种英雄气概也是可敬、可爱。再如“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种高尚行为又是多么可敬、可爱。第15课孙权劝学P112资治通鉴一、词语解释1、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当权。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研究。“邪”,读y,通“耶”,语气词。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只。当:应当。见:了解。4、孰若孤。孰:谁。5、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乃:于是。及:到了的时候。过:到。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重新。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二、句子翻译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翻译: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翻译: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5、蒙辞以军中多务。翻译:吕蒙总是以军中事多来推辞。三、简答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答: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劝学。3、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答:“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表现吕蒙学有所成。4、文章中有哪些成语?答: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刮目相待、开卷有益。第20课口技P148林嗣环一、词语解释1、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2、会宾客大宴。会:适逢。宴:举行宴会。3、施八尺屏障。施:设置,安放。4、少顷。少顷:一会儿。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只。闻:听见。6、其夫呓语。呓语:说梦话。7、满坐寂然。“坐”通“座”。8、妇抚儿乳。抚:抚摸,安慰。乳:喂奶。9、众妙毕备。毕:全。10、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意:心情。少:稍微。舒:伸展、松弛。稍稍:渐渐。1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12、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曳:拉。“许许”读hh,拟声词。13、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虽:即使。指:指明。14、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15、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大腿。走:跑。16、群响毕绝。毕:全。绝:尽、消失。二、句子翻译1、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出。翻译: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翻译: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三、简答1、口技的主旨是什么?答: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2、文多处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答:课文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一是“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二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正坐”与“伸颈”“侧目”对照。“稍稍”是“逐渐”“渐渐”的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3、口技中口技表演者有一段时间同时发出许多声音,描写这些声音的文字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4、口技中从侧面描写口技表演效果的句子有:“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口技选自虞初新志,这本书是清朝的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本文的作者是清朝的林嗣环。第25课短文两篇P198夸父逐日山海经一、词语解释1、夸父与日逐走。逐走:竟跑,赛跑。2、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河:黄河。3、化为邓林。为:成为。邓林:即桃林。二、句子翻译夸父逐日。夸父:古代神话人物。逐日:追赶太阳。夸父逐日就是古代神话人物夸父追赶太阳(与太阳竟跑)。三、简答1、夸父逐日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表现了什么主题?答:讲述了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途中口渴而死,其手杖化为桃林的故事。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2、本文为我们编织造就了一个怎样的既悲壮又辉煌的结局?答: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3、你如何看待夸父追日的失败行为?答:从表面看,其行为是以失败告终,但上古时代的神话是人类用来表达征服自然愿望的一种手段,其着眼点并不在于结局如何,而是表现那种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与其作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的是,死后,其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一、词语解释1、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昔者:从前。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为:做。帝:部落首领。触,碰、撞。维:大绳子。系挂大地的绳子。绝:断。折:断。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倾:倾向。故:所以。焉:这里。满:够,达到潦:积水。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归:流。而:表修饰,不译。焉:兼词,“于之”。二、短文翻译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部落首领,(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不周山:传说中的一座大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三、简答1、毛泽东在自己的诗中引用了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两篇短文中的那一篇,诗中的句子是?答:共工怒触不周山:“唤起农民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2、“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3、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答: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4、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这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最终结果-“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第30课狼P229蒲松龄一、词语解释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止:通“只”。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2、屠惧,投以骨。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投以骨:以骨投之。并:一起。故:旧、原来。3、顾野有麦场。顾:回头看。4、苫蔽成丘。苫蔽:遮盖。5、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径:径直。去:离开。犬坐:像犬一样坐着。6、一狼洞其中。洞:打洞。7、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企图、打算。隧:钻洞。8、乃悟前狼假寐。假寐:假装睡觉。9、意暇甚。意:神情。暇:空闲、悠闲。10、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11、止增笑耳。“止”:通“只”。耳:罢了。二、句子翻译1、投以骨。翻译:把骨头投向(狼)。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翻译: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3、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翻译:场主人把柴草堆在那里覆盖成小山似的。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翻译: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添点笑料罢了。三、简答1、狼的主旨是什么?答: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要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2、狼结尾段写到“狼亦黠矣”,文中表现了狼“黠”的地方是:“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狼一文的结尾是怎样议论的?起什么作用?故事给人哪些启示?答:课文结尾是这样议论的:“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意思是: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工夫,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这段议论起到画龙点睛、揭示故事主题的作用。讽喻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管怎样狡诈,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面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同时,我们做人要做一个勤勉清廉的人,做一个坦荡磊落的人,做一个光明正大的人。这也是本文给我们的又一个启示。第三部分名著导读一、童年在苦难中长大的故事1、作者:高尔基(苏联)2、体裁:长篇小说。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是在人间和我的大学。3、内容:小说讲述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表现了俄罗斯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4、人物形象:(1)阿廖沙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2)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3)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5、文学价值:小说的基调是严肃,低沉的。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二、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1、作者:法布尔(法国)2、异译名: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3、卷数:十卷4、内容:介绍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使人们了解昆虫的真实生活情景。5、艺术价值: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昆虫在作者的笔下,都赋予了人的性格。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物业管理抵押借款合同
- 2025智慧合同管理系统:效率与合规的典范案例
- 2025培训师聘用合同模板
- 2025劳动合同终止协议范本
- 公司财务知识培训主持词课件
- 揭阳空港消防知识培训课件中心
- 技术岗位面试题及答案攻略
- 2025财产委托代管合同范本
- 新媒体人才招募实战模拟面试题集锦
- 全场景面试经验分享:全球百强面试题目的运用与解答
- 人力资源公司加盟合同
- 餐饮研发中心管理制度
- 2025年交管12123学法减分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压疮的识别及护理
- 国网公司合规管理
- 上海宝冶合同范例
- 除锈及防腐施工方案
- 广东英语七年级下册单词表2025
- 欧泰科-吊挂软件使用教程
- 2025年湘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小学古诗文课外实践活动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