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三维建模技术规定.doc_第1页
精细三维建模技术规定.doc_第2页
精细三维建模技术规定.doc_第3页
精细三维建模技术规定.doc_第4页
精细三维建模技术规定.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细三维建模技术规定精细三维建模技术规定2011年10月31日引用文件本技术规定参考了以下标准及规范。1)基础地理信息 三维模型生产规范(征求意见稿);2)基础地理信息 三维模型产品规范(征求意见稿);3)基础地理信息 三维模型数据库规范(征求意见稿);4)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CJJ/T 157-2010);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6)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1. 工艺流程设计项目实施的工艺主要包括四个主要阶段,分别是:项目准备阶段、基础数据整理阶段、三维数据生产阶段和三维效果整合阶段。项目准备阶段主要是成立项目组,并确定项目目标以及分配任务。基础数据整理阶段包括现有基础资料收集整理、管理细分与区域分级、建模基础资料的采集和补充和基础资料完备性检查四个步骤。三维数据生产阶段包括除三维模型数据生产、基础三维模型数据质检和基础三维模型数据成果抽样检查三个步骤。三维效果整合阶段包括三维模型效果整合与实时浏览和三维模型效果质检两个步骤。综合各阶段共为10个步骤,详见图2工艺流程图。1.1. 成立项目组并确定项目目标根据合同要求,成立项目组负责项目实施。召开项目启动会议,要求项目组成员必须参加,明确项目要求,统一工作思路和项目目标,并明确现势性时点、工作分工并分配任务。1.2. 现有基础资料收集整理该步骤主要收集项目实施需要的基础资料,包括实施标准,基础数据等。实施标准为项目相关的技术标准,作为项目实施的依据。基础数据为项目实施需要的基础测绘成果,主要包括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等。1.3. 管理细分与区域分级该步骤主要分为两部分工作,一部分是管理单元和建模单元的划分,另一部分是区域的分级划分。建模单元和管理单元的划分依据为基础地理信息 三维模型生产规范(征求意见稿),根据要求对建模范围进行二级划分,分别为管理单元和建模单元,并根据标准中要求进行命名。区域分级的依据为基础地理信息 三维模型产品规范(征求意见稿),将整个区域分为四级,其中I、II、III、IV四级要求依次降低。1.4. 建模基础资料的采集和补充根据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对第一步收集的基础资料进行补充。需要的基础资料包括:需建模的地物基底数据以及高程数据(CAD格式),大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图,构筑物表面纹理数据以及属性数据。对不完备的数据进行补充和完善。图2 工艺流程图1.5. 基础资料完备性检查该步骤主要对前一步骤的工作成果进行检查,以确定基础数据整理阶段的成果是符合质量要求的,为后续阶段打好基础。此项质检由项目质检小组实施。1.6. 基础三维模型数据生产该步骤根据第一阶段的成果开展三维数据生产工作,生产时以第二步骤确定的建模单元为最小单位分块进行,技术上要符合第一步骤确定的相关标准与规范。待每个建模单元制作完成,由建模人员自检,以确定提交的是合格的产品,每完成一个建模单元提交一个。在三维模型数据制作完成后根据格式填写属性信息,并与模型成果一并提交。1.7. 基础三维模型数据质检该步骤主要是由质检小组对基础三维模型数据生产的成果进行检查,每提交一个建模单元,就质检一个,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退还给建模人员修正,直到符合质量要求。对于符合质量要求的成果置入基础三维成果库中。此项质检由项目质检小组实施。1.8. 基础三维模型数据成果抽样检查待整个基础三维模型数据生产完毕后,对基础三维成果库中模型成果进行抽样检查,抽样检查以会议的方式进行,由多人同时对同一数据进行检查,会议欢迎甲方代表与质量监管部门领导参与。1.9. 三维模型效果整合与实时浏览待基础三维模型成果生产完毕后,为适应不同平台的浏览环境,需要针对平台进行效果美化。搭建实时浏览平台,并将美化后的三维模型成果(以下称三维模型表现成果)导入三维平台中,对于平台特有的特效设定和效果表现进行完善。1.10. 三维模型效果质检对三维平台中的表现效果进行质检,确认平台对模型的支持符合质量要求,性能和视觉表现满足需要。2. 成果内容项目的成果主要包括基础三维模型数据,表现三维模型数据和已数据入库的三维浏览平台3DVP。基础三维模型数据存储了三维模型的基本信息,每个地物存储在单独文件中,表现三维模型数据存储的是经过光影处理的模型数据,已数据入库三维浏览平台是指已导入三维模型数据并可独立运行的三维展示系统。基础三维模型数据包括几何数据、纹理数据、属性数据和元数据。几何数据存储模型的三维结构,以DAE格式(Collada1.4.1)存储。纹理数据是指模型表面纹理信息,根据不同的贴图类型使用不同的存储格式,不带Alpha通道的纹理以JPG格式(*.jpg)存储,带Alpha通道的纹理以PNG格式(*.png)存储,动画格式以GIF格式(*.gif)存储。属性数据是指三维模型数据附带的属性信息,以XML格式(*.attr)存储。元数据是对基础三维数据格式的描述,以XML格式(*.meta)存储。同时带有MAX格式成果一套,以MAX9格式(*.max)存储。表现三维模型数据包括几何数据、纹理数据。几何数据存储模型的三维结构,包含烘焙信息,以MAX9格式(*.max)存储。纹理数据是指模型表面纹理信息,包含基础三维模型数据的纹理数据的完整贴图格式,另保存一个以DDS格式(*.dds)存储的静态纹理贴图格式。此外还包含光子贴图,光子贴图同样以DDS格式存储(*.dds)。同时带有WRL格式的成果一套,以WRL格式(*.wrl)存储。已数据入库的三维浏览平台包括3DVP服务器端和与其配套的SQL数据库,通过IE浏览器访问。3. 技术规定3.1. 地物级别划分级建模复杂度要求鉴于不同地物在城市经济、政治、文化中的不同地位,需要根据地物的重要性不同进行重要性划分,一般情况下,地物根据不同等级要达到复杂度中相关规定。地物级别共分为四级,从I、II、III、IV重要性依次降低。模型的表现方式不得与模型精度相冲突,即当模型的平面或高程误差不得超过0.5m时,其某结构尺寸(长宽高斜角任一角度最大差值)大于0.5m时,则必须用模型表现出来,不得精简为贴图。但模型的结构也不得过于复杂(贴图表现的指标一半以下的结构不得用模型表现,如I级建筑结构尺寸小于0.5米时就要求以贴图表示,而小于0.25米时禁止用模型表示,只能用贴图表示)。复杂度中的对象内容解释详见附录 建筑复杂度术语解释。3.1.1. 模型表现复杂度分类3.1.1.1.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是指对地理要素主体结构、细部结构进行精细几何建模表现,外立面纹理通常采用能精确反映物体色调、饱和度、明度等特征的影像或照片。 3.1.1.2.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是指仅对地理要素主体进行几何建模表现,植被、栅栏栏杆等模型仅用单面片、十字面片或多面片的方式表示,外立面无纹理(白膜),或采用能基本反映物体色调、饱和度、明度等特征的影像或照片纹理,或纹理库中纹理图像。 3.1.1.3. 符号表现 符号表现是指用三维模型符号库中预先制作模型符号来表现地理要素,该模型符号仅有位置、角度、尺寸及长宽高比例可以改变。 符号表现的可用示意纹理。3.1.2. 建筑模型等级划分3.1.2.1. 建筑划分方式建筑I级包括:一般为市级政府主体建筑、地标性建筑(群)、主干道路边上高层建筑、标志性旅游景点主体建筑、名胜古迹主体建筑。建筑II级包括:一般为区级政府主体建筑、市区级委办局机关主体建筑、城市主要休闲场所主体建筑、区域性重要公共建筑、主干道边上非高层建筑、次干道上高层建筑及临街建筑、高档社区和公寓。建筑III级包括:一般为不属于I、II、IV级的其他建筑。建筑IV级包括:一般为城市普通民宅、城中村、工厂厂房。详细划分见图3所示,其中红色代表I级,黄色代表II级,绿色代表IV级,其他为III级。图3 建筑分级图3.1.2.2. 建筑建模复杂度要求建筑模型的复杂度一般要符合表5中规定。表5 建筑建模复杂度与地物等级关系表内容级级级级屋顶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楼体细节建模表现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底商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不表现女儿墙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开放阳台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屋顶重要装饰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不表现下穿结构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门廊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屋檐0.5m细节建模表现1m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吻兽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雀替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檐廊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不表现大型台阶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普通台阶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不表现室外楼梯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支柱(墩)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立面突出物或重要装饰0.5m细节建模表现1m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悬空通廊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天窗老虎窗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水箱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发射塔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单位碑铭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门口装饰物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烟囱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旗杆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一般出入口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3.1.3. 道路模型等级划分3.1.3.1. 道路划分方式道路I级:一般为城市重要景观性主干道。道路II级:一般为城市快速路、普通主干道。道路III级:一般为城市次干道、支路。详细划分见图4所示,其中红色代表I级,黄色代表II级,其他为III级。图4 道路分级图3.1.3.2. 道路建模复杂度要求道路模型的复杂度一般要符合表6中规定。表6 道路建模复杂度与地物等级关系表内容级级级级地面道路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路基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路面交通标线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不表现人行道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道路隔离带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道路声屏障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不表现交通护栏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环岛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公交站台细节建模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列车站台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公路、铁路隧道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不表现铁轨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铁路桥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高架路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立交桥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公铁两用桥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拉索桥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过水桥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3.1.4. 水系模型等级划分3.1.4.1. 水系划分方式水系I级:一般为城市主要景观水系。水系II级:一般为城市普通景观水系。水系III级:一般为达不到II级要求的城市普通水系。详细划分见图5所示,其中红色代表I级,黄色代表II级,其他为III级。图5 水系分级图3.1.4.2. 水系建模复杂度要求水系模型的复杂度一般要符合表7中规定。表7 水系建模复杂度与地物等级关系表内容级级级级水面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河床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不表现码头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停泊场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防洪墙(堤)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河堤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护栏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不表现滩涂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不表现明礁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水闸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滚水坝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拦水坝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防洪堤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亲水平台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亲水台阶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不表现3.1.5. 植被模型等级划分3.1.5.1. 植被划分方式植被I级:一般为重要景观植被、文物保护古树。植被II级:一般为普通景观植被、城市主干道两侧植被。植被III级:一般为不属于I、II、IV级的植被。植被IV级:一般为普通工业用地及郊区植被。详细划分见图6所示,其中红色代表I级,黄色代表II级,其他为III级。图6 植被分级图3.1.5.2. 植被建模复杂度要求植被模型的复杂度一般要符合表8中规定。表8 植被建模复杂度与地物等级关系表内容级级级级古树名木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符号表现带状绿化树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绿篱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不表现树林符号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草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苗圃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不表现护树设施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花架花钵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绿地护栏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花圃(坛)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不表现3.1.6. 地形模型等级划分3.1.6.1. 地形划分方式地形I级:一般为城市标志性景点、重要公园、地标性广场。地形II级:一般为城市主要景点、一般公园、高档社区公寓地面。地形III级:一般为不属于I、II、IV级的普通地面地形IV级:一般为普通城市工业用地和郊区地面。详细划分见图7所示,其中红色代表I级,黄色代表II级,其他为III级。图7 地形分级图3.1.6.2. 地形建模复杂度要求地形模型的复杂度一般要符合表9中规定。表9 地形建模复杂度与地物等级关系表内容I级II级III级IV级高于地面的露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不表现下沉式广场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露天体育场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露天游泳池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不表现人工水池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不表现施工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不表现内部道路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不表现空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不表现山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不表现丘陵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不表现高山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不表现3.1.7. 其他模型等级划分3.1.7.1. 其他模型划分方式其他I级:一般为地形I级区域上的辅助及美化设施。其他II级:一般为地形II级区域上的辅助及美化设施。其他III级:一般为地形III级区域上的辅助及美化设施。其他IV级:一般为地形IV级区域上的辅助及美化设施。详细划分见图8所示,其中红色代表I级,黄色代表II级,其他为III级。图8 其他模型分级图3.1.7.2. 其他模型复杂度要求其他模型的复杂度一般要符合表10中规定。表10 其他建模复杂度与地物等级关系表内容 级级级级围墙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不表现城墙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栅栏栏杆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地上停车场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不表现公交站亭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BRT 站台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过街天桥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防眩设施符号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防撞桶符号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减速带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不表现塑料裯锥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不表现交通标志牌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不表现路名牌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不表现不表现道路信息显示屏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收费站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加油站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符号表现地下通道出入口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交通信号灯符号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售票处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符号表现自助售票机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不表现移动刷卡机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不表现安检设备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不表现导览指示牌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不表现广告牌匾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宣传栏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不表现告示板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不表现大型计时装置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电子信息查询器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不表现电话亭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邮箱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不表现休闲座椅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不表现路亭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步廊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伞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不表现售货亭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符号表现治安岗亭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符号表现报刊亭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符号表现信息亭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符号表现自动售货机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不表现快餐点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问询处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符号表现大型健身设施细节建模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大型游乐设施细节建模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公共厕所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垃圾筒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不表现烟灰器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不表现饮水及清洗台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不表现大型景观灯细节建模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装饰照明灯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不表现道路照明灯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不表现大型雕塑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不表现普通雕塑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不表现不表现壁饰主体建模表现不表现不表现不表现假山石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人工瀑布主体建模表现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喷泉符号表现不表现不表现不表现3.2. 几何精度3.2.1. 平面精度三维模型数据根据基础测绘成果1:500基础地形图制作,对于已测的坐标点要求与地形图数据精确一致,1:500中缺失的数据参考补测的数据以及照片、影像制作,要求不得有较大视觉误差,坐标基本单位为米。对基础数据的使用上对圆、弧型、曲线可做适当简化,但简化后不能超过最大误差限制。最大误差限制根据等级不同。I级最大误差不得超过0.2米,II级最大误差不得超过0.5米,其余级别最大误差不得超过1米。3.2.2. 高程精度三维模型数据高程数据通过调绘成果制作,对于已测的高程点要求与地形图数据精确一致,未测的位置根据照片和影像推算,要求不得有较大视觉误差,坐标基本单位为米。最大误差限制(仅针对已补测高程部分)根据等级不同,区域内的高程点可适当简化,但简化后不得超过后续误差中规定。I级最大绝对误差(如地表高程与原始数据之间的高程差距)不得超过0.2米,II级最大绝对误差不得超过0.8米。III级最大绝对误差不得超过1米,IV级最大绝对误差不得超过2米。最大衔接高差误差(指不同地物之间衔接的相对高程差距)不得超过最大绝对误差且高低方向一致。3.3. 数据划分与命名3.3.1. 管理单元与建模单元的划分与命名管理单元的划分主要参考乡镇街道,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并考虑到自然地形地物的完整性划分。管理单元编码规则:县区级行政区划代码(6位)+乡镇街道级行政区域代码(3位),划分出来与乡镇街道重叠度最大的直接使用乡镇接待代码作为管理单元编码,剩余部分用后续未使用的编码进行分配。建模单元的划分根据道路水系围合区域,将管理单元划分成多个更小的区域,编码使用管理单元编码(9位)+围合区域代码(2位)。建模单元的具体命名见附带文件:温州市建模单元命名规则.shp。图9 管理单元划分图图10 建模单元划分图3.3.2. 模型命名模型所在建模单元地物统一命名。模型名称组成:建模单元编码+模型类型(如:道路DL)+四位模型顺序号(如:0001)+表现等级(原始模型表现等级统一为0,烘培后建筑表现等级1)。模型类型分为地形模型(DX)、建筑模型(JZ)、道路模型(DL)、水系模型(SX)、植被模型(ZB)和其他模型(QT)六大类。3.3.3. 单独纹理命名模型所在建模单元纹理统一命名,由同一建模单元内的所有模型共用。同一建模单元内不得出现同名不同图和同图不同名的情况。贴图名称组成:建模单元编码+字母“T”+ 模型类型拼音缩写(如:道路DL)+四位数字序号(如:0001)。特别说明:单独纹理同一建模单元内共用。3.3.4. 公共纹理命名:公共纹理名称全温州唯一,且由所有模型共用。公共纹理库中不得出现同名不同图和同图不同名的情况,但公共纹理和单独纹理之间允许存在同图不同名情况。贴图名称组成:“330300”+字母“T”+ 模型类型拼音缩写(如:道路DL)+九位数字序号(如:000000001)。特别说明:公共纹理库整个温州统一编号,涉及数据整合,起始需要根据约定执行。3.3.5. 表现模型纹理命名表现纹理名称各与各模型一致,同一贴图不得有多个模型共用。贴图名称组成:模型名称(烘焙后)+数字序号或后缀标记(如:01,Lighting等)。特别说明:若表现模型使用了原基础模型的贴图,则可不需要修改贴图名称。3.3.6. 文件命名规则DAE文件名与模型名称(基础模型名)一致;贴图文件名与纹理名称一致;基础模型MAX文件名与建模单元一致(若模型过于复杂无法保存在单个文件中可以分成多个文件,加字母以区分,如33030200001A.max),表现模型MAX文件与建模单元一致,加“-HP”后缀(如:33030200001-HP.max);WRL文件与模型名称(表现模型名)一致。3.4. 现势性和完整性三维数据成果要求满足现势性要求,现势性时间节点以基础资料通过质检时间为准。三维数据成果对比基础数据不能有遗漏,但大小(长宽高都)小于该类模型所允许的误差范围的地物可忽略,违章建筑或附属结构不建模。3.5. 模型几何逻辑模型几何逻辑要求:a)避免破面、漏面、漏缝、游离点、边、面等,不可见面需删除。b)模型的面都必须由凸多边形组成,布线合理,模型的多边形面数和三角形面数(转化成可编辑网格后的面数)都不得超过相同贴图情况下最优模型的30%。c)带透明纹理的建筑模型,其透明贴面不得与其主建筑分离,保证建筑对象的唯一性,且以可编辑多边形的形式存储,不得用三角网格的形式存储。对于标准中规定可综合的多个对象可以合并成一个对象。d)比较长的条带状物体(如高架路、堤坝等)必须分段,每段长度不能超过 300 米。e)同一法线方向的两个面之间的最小间距为 30cm。f)弧形结构最多用 6 段表现,柱型结构最多用 12 段表现,球形结构最多用 24 段表现。g)模型制作时需焊接在同一坐标位置上的所有点。h)模型文件内不得包含模型数据以外的信息(包括建模过程中用到的辅助对象)。3.6. 纹理要求3.6.1. 精细度所有的纹理都必须清晰,无扭曲变形,无缝拼接且过渡自然、处理遮挡物,色调协调。3.6.2. 仿真度仿真度根据地物级别要求达到不同的要求,具体对已关系如下表所示。建筑屋顶纹理从影像或照片中提取,若效果不佳可用类似的替代,其他纹理从照片中提取。表11 建筑纹理仿真度与地物级别对应表级别类型I级II级III级IV级建筑模型95%85%75%65%道路模型80%60%40%20%水系模型70%50%40%20%植被模型70%50%40%20%地形模型70%50%40%20%其他模型90%80%70%60%注:水系模型仿真度不包含水面。3.6.3. 规格a)纹理图像的模式采用 RGB 颜色。b)材质规格为 2 的 n (n=3)次方,且最大不超过 2048*2048,纹理长宽比差异不宜过大,如 51232。c)所有的面都必须使用贴图材质,且只能使用普通材质(Blinn),贴图坐标必须使用UVW方式。所有面都必须贴图,所有贴图都使用单面材质。d)透明贴图必须使用Alpha通道,漫反射和透明贴图必须使用同一张贴图。3.7. 外业纹理数据覆盖率要求对地物进行表面纹理采集时需要满足下表中的比例要求。覆盖率是指拍摄地物表面结构与纹理的可识别面积占建模需要了解的面积之比,从影像中可见的顶部面积纳入覆盖范围。可提取率是指拍摄的照片中,可提取使用的纹理类型个数占总覆盖范围中需要提取的纹理类型个数之比,从影像中提取的顶部纹理类型数纳入可提取个数,可从其他地物中提取同类纹理的纳入可提取个数。表12 外业纹理数据覆盖率与地物级别对应表级别类型I级II级III级IV级覆盖率提取率覆盖率提取率覆盖率提取率覆盖率提取率建筑模型95%90%85%80%75%70%65%60%道路模型95%90%85%80%75%70%65%60%水系模型95%80%85%60%75%40%65%20%植被模型95%80%85%60%75%40%65%20%地形模型95%80%85%60%75%40%65%20%其他模型95%90%85%80%75%70%65%60%3.8. 属性字段说明3.8.1. 建筑属性表表13 建筑属性表属性名称属性描述数据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属性值域约束/条件说明建筑编号建筑(构)物的唯一标示字符型18M与地物名称一致建筑名称建筑(构)物的具体名称字符型40M权属单位建筑(构)物的所属单位字符型50O地上建筑层数整型O地下建筑层数整型O建筑结构建筑的框架和结构材料字符型16混合结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钢网架、悬索结构O建筑高度建筑(构)物的最高点与建筑基底之间的距离浮点型1O单位m现状使用情况建筑(构)物当前使用单位、用途字符型255O建筑性质建筑(构)物的所属类别字符型16商业/居住/办公/文化/教育/医疗/宾馆/厂房/仓库/其他O建筑面积建筑(构)物的中建筑量浮点型2O单位m2建筑基底面积字符型2O单位m2停车位整型O门牌号码字符型16O建成时间日期型YYYYMMDDO备注字符型2553.8.2. 道路属性表表13 道路属性表属性名称属性描述数据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属性值域约束/条件说明道路编号道路的唯一标示字符型18M道路名称道路设施具体名称字符型20M道路等级城市道路等级字符型16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其他O车道数机动车道数整型O道路宽度浮点型2O单位m道路长度浮点型1O单位m路面材料路面铺装材料字符型16水泥/沥青/沙石/其他O建成时间日期型YYYYMMDDO指道路的全线贯通时间备注字符型255O3.8.3. 轨道及桥梁属性表表13 轨道桥梁属性表属性名称属性描述数据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属性值域约束/条件说明轨道及桥梁编号轨道及桥梁的唯一标示字符型18M轨道及桥梁名称轨道及桥梁具体名称字符型20M车道数整型O轨道及桥梁宽度浮点型2O单位m轨道及桥梁长度浮点型1O单位m。桥梁长度含主桥和引桥的长度路面材料路面铺装材料字符型16水泥/沥青/其他O该项为桥梁可选桥梁类型字符型16梁桥/板桥/拱桥/钢结构桥/吊桥/组合体系桥C(当为桥梁时)建成时间日期型YYYYMMDDO指建成通车时间备注字符型255O3.8.4. 道路附属设置属性表表14 道路附属属性表属性名称属性描述数据类型字段长度属性值域约束/条件说明道路附属设置编号轨道及桥梁的唯一标示字符型18M设施名称道路附属设置具体名称字符型20M权属单位道路附属设置所属单位字符型50O所属道路字符型40O建成时间日期型YYYYMMDDO备注字符型255O3.8.5. 植被模型属性表表15 植被属性表属性名称属性描述数据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属性值域约束/条件说明植被编号植被的唯一标示字符型18M名称植物的名称字符型20M种类植物烈性字符型16O树龄树木的年龄整型O树高树木的高度浮点型1O单位m权属单位植被所属单位字符型50O备注字符型255O3.8.6. 其他模型属性表表16 其他模型属性表属性名称属性描述数据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属性值域约束/条件说明模型编号模型的唯一标示字符型18M名称字符型20M权属单位字符型50O备注字符型255O4. 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内容和要求4.1. 成果数据成果数据包括基础三维模型数据,表现三维模型数据和已数据入库的三维浏览平台3DVP。基础三维模型数据和表现三维模型数据都以目录的形式组织,同一建模单元的几何数据、纹理数据和属性数据必须存储在同一目录下,该目录名称必须与建模单元名称一致。主文件名字母全大写,后缀全小写。元数据整个项目统一,存储在项目数据跟目录下,与建模单元文件夹平级。基础三维模型数据与表现三维模型数据分不同目录存储。基础三维模型MAX格式成果,只需要保存MAX文件(不需要带贴图),并以独立的目录同基础三维模型数据存储。表现三维模型数据WRL格式将WRL和贴图分别存储在不同文件夹中,并以独立的目录存储。已数据入库的三维浏览平台3DVP也以目录的形式组织,平台的安装文件与SQL数据库文件存储在同一目录中。4.2. 文档资料项目相关文档包括项目设计,项目总结和质检报告。4.3. 上交和归档成果及资料内容清单表17 成果及资料清单序号资料名称提交甲方数量我院归档数量资料类型介质类型1项目设计书11原件纸质2项目总结11原件纸质3质检报告11原件纸质4基础三维模型数据11拷贝电子数据光盘5表现三维模型数据11拷贝6已数据入库的三维浏览平台3DVP安装程序与数据11拷贝5. 质量控制措施5.1. 质检内容5.1.1. 模型质量总体要求总体上说模型的结构和纹理要求,要达到:1)地形模型表现应真实,模型应准确反映出建模物体的形状、质感、色彩、明度以及明暗关系。2)建(构)筑物表现应真实无误,模型应准确反映出建模物体的高度、形状、质感、色彩及明暗关系。3)交通设施表现应真实无误,模型应准确反映出建模物体的高度、形状、质感、色彩及明暗关系。4)交通附属设施表现应真实、完整,模型应准确反映出建模物体的形状、质感、色彩及明暗关系。5)道路沿线植被及各类绿地中的公共景观植被的表现应真实,模型应准确反映出建模物体的位置、高度、分布、样式、质感及色彩等。6)水系模型应准确反映出建模物体的形状、质感、色彩、水纹等信息。7)其他模型要素应真实、完整,模型应准确反映出建模物体的位置、高度、分布、样式、质感及色彩等。8)场景整体色彩、光照效果应协调一致。5.1.2. 外业数据采集质量要求表19 基础三维模型数据质量检查内容及权重质量元素权检查项覆盖率0.6检查照片中可识别地物结构覆盖率是否达到要求(估算)提取率0.4检查可提取纹理个数是否达到要求(估算)表20 基础三维模型数据质量检查错误等级质量元素ABCD覆盖率地物完全不可见或I级覆盖率不达要求地物部分可见但II级覆盖率不达要求地物部分可见但III级及以下覆盖率不达要求无提取率I级地物提取率未达要求II级提取率不达要求III级及以下提取率不达要求无5.1.3. 基础模型质检内容表21 基础三维模型数据质量检查内容及权重质量元素权检查项数据格式0.12检查数据是否符合要求命名规则0.12检查命名是否符合要求组织方式0.12检查是否根据规定的结构进行数据存储几何精度0.12检查是否平面精度和高层精度是否在误差范围现势性和完整性0.10检查是否使用提供的基础资料建模,需建模的地物或地物结构有无遗漏和冗余模型复杂度0.10检查模型复杂度是否符合要求模型几何逻辑0.101)检查是否有破面、漏面、漏缝、游离点、边、面等2)检查各建筑物是否组成独立对象且顶点已焊接好3)检查是否存在重面和闪面4)检查长条状地物是否分段纹理要求0.101) 检查精细度是否符合要求2) 检查仿真度是否符合要求3) 检查规格是否符合要求整体性要求0.121)以建模单元为单位检查模型之间的衔接是否合理2)检查建模单元边界对象之间的衔接是否合理3)检查整个模型场景的风格是否统一表22 基础三维模型数据质量检查错误等级质量元素ABCD数据格式数据格式错误无无无命名规则命名规则错误无无无组织方式组织方式错误无无无几何精度基础资料识别有误,大部分误差超限基础资料识别有误,局部细节误差超限无测绘数据部分视觉误差较大无测绘数据部分视觉有轻微误差现势性和完整性模型未按基础资料制作需建模的模型有重大遗漏有部分显眼小地物遗漏隐藏地带部分小地物遗漏模型复杂度模型大结构(指需建模)未表达模型大结构使用了错误的表达方式模型显眼小结构(贴图表现)丢失模型不显眼部分微小结构丢失模型几何逻辑存在破面、漏面、漏缝、游离点、边、面等建筑物被不合理的分割与组合同一坐标位置的点未焊接圆形结构分段不合理纹理要求规格符合要求仿真有重大差异纹理太模糊视觉上有略微不同整体性要求场景风格不统一大面积的衔接有空洞或重叠显眼处部分衔接有空洞或重叠隐蔽处衔接有空洞或重叠5.1.4. 三维模型表现成果质检效果处理后的模型是否保持了基础三维模型的质量。三维模型场景展示效果是否满足需求。有无因为模型不良(指超过了模型复杂度要求太多或者模型内部组织结构不够精简)影响到浏览平台的稳定性和性能。质量等级分为通过、修正通过和不通过三类。通过是指成果完全符合要求,可以直接通过。修正通过是指成果基本符合要求,但有部分小问题需要修正,修正后可通过。不通过是指成果质量存在大量问题,修改后需要重新质检。5.1.5. 质量控制环节项目的质量控制环节主要包括四类,分别是作业人员自查(互查)、质量检查人员100%检查、项目组抽查以及项目验收。基础数据整理人员、外业数据采集人员和三维数据生产人员在完成各自任务后都需要自查,以保证其提交的成果质量可靠,符合要求。各主要阶段都经过质检小组检查通过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包括基础数据整理阶段,三维数据生产阶段和三维效果整合阶段,此处要全面检查,覆盖率为100%。项目组要对通过质检小组检查的成果(包括阶段性成果)进行抽查,以确定质检小组的工作是否达到要求。此外由甲方在接受最终成果时需要对其进行验收。质量评定以建模单元为基本对象,平方公里为面积单位,按分值(百分制)计算,其中A类错误不得出现,一旦出现则直接不通过。B类错误扣4分,C类错误扣2 分,D类错误扣1分,然后乘以相应的权值,得分除以分区面积,再用总分减去扣分获得建模单元分值,I级区要求90分及以上则通过、II级区要求80分及以上则通过,III级区要求70分及以上则通过,IV级区要求60分及以上则通过,一个建模单元中包含多个级别的则按面积比例调整通过分值。5.1.6. 质量检查过程作业人员提交成果之前需要对其成果进行自查,有必要的情况下还需要作业人员互相检查。质量检查人员专门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监督,并提出修改意见。每个关键步骤完成后都需要提交给质量检查人员进行检查,质量检查合格的中间成果才能流转到下一道工序;若质量检查不符合要求,则将中间成果退回给作业人员进行修改完善。整个质量检查结果要如实记录在质量检查报告中,质量检查报告作为作业人员考核、奖罚的依据。基础数据整理阶段,基础数据补测由基础数据整理与补充人员之间两两互查,互相认可后提交给质检小组进行全面检查。外业纹理采集由采集人员在照片整理过程中顺带自查,对不达要求部分进行补拍完善后提交给质检人员。质检人员检查通过则可以作为基础数据提供给下一道工序。三维数据生产阶段,三维建模人员进行自查,互查后提交给质检人员,每次成果提交需要提供建模人员并得到辅查(辅助检查,由其他建模人员操作,即互查)人员认可后提交给质检小组检查,质检小组认可则进入成果库,否则退回建模人员修改。三维数据生产过程中,项目组至少安排一次抽检,待全部生产完成再安排一次抽检。抽检会议与会人员至少3人以上,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