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doc_第1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doc_第2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doc_第3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doc_第4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 年 级 上 册 语 文 期 末 测 试 卷 (一)姓名: 班级: 分数: 注:请保持卷面整洁,书写认真、规范。本卷卷面分4分。 一、基础知识平台(23分) 1.选出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2 分 )( ) A.清冽(li) 摇缀(zu) 俶(ch)尔 佁(y)然 B.三春晖(hu) 谗(chn)言 伛(y)偻 林霏(fi) C.啮(ni)齿类 滑稽(j) 模糊(m) 馄饨(tn) D.解剖(po) 描摹(m) 戳(chu)痛 哂(shn)笑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 )A、惬意 伎俩 转弯抹角 案椟劳形 B、制裁 地窖 荡然无存 名副其实C、荒谬 无动于中 张皇失错 大庭广众 D、狼籍 悠闲 穷愁潦倒 消声匿迹 3.下列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2 分 )( )A、当今社会,挑战和机遇并存,我们只有不怕竞争,不怨天忧人,敢于迎难而上,才能把握好人生的航船。B、老王单枪匹马参加市运动会,夺得跳远冠军。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D、虚拟的网络世界,使不少人上当受骗,甚至走火入魔,走上犯罪道路。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 )A、诸葛亮超人的智慧,过人的胆识,是刘备能否建功立业的关键。B、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C、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果然灵验,今天是个大晴天。D、 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吸收一切国外的先进经验。5.名句积累(每空1分,共12分) (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 , (2)石壕吏中 , 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3)使至塞上中 , 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4)春望中 , 两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 (5)请写出你所喜欢的描写或含有风的古诗词。 6. 仿写句子,使其构成排比句。(3分)例:人生是什么?有人说,人生是一场赛跑,人人都在追赶着自己的目标。 人生是什么? 人生是什么? 人生是什么? 二、综合性学习实践(48分)(一)文言文阅读(共20分)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710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7.解释下列词语(8分)(1)鲜美:古义: 今义: (2)交通:古义: 今义: (3)绝境:古义: 今义: (4)无论:古义: 今义: 8. 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通风换气 B. 政通人和 C. 通宵达旦 D. 博古通今9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便舍船/屋舍俨然 B.乃大惊/乃不知有汉C.寻向所志/寻病终 D.寻向所志/处处志之10.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答: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3分)A. 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B. 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C.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D.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16分)阅读下段文字,完成1216小题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1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2分)答: 13.这段文字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请根据内容具体说明。 (3分) 答: 14.找出第四段的中心句,并说明本段是怎样围绕中心说明的。(3分)答: 15.试在第段列举两种说明方法并举例,再说明其作用。 (6分) 答: 16.说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不仅”能否去掉,试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答: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12分)阅读下段文字,完成1721小题父亲的那座山 我从山里走来。在那遥远而贫瘠的山区,茫茫的天空下,横卧着几个古老的小村。每当夕阳西下,那层层叠叠的山啊,便将一座座小土房顶上袅袅的炊烟,将那牛背上牧童幽幽的柳哨声,扯得好远好远。小时候,父亲常常牵着我的手,一路讲着动人的故事 读山,便是读父亲。 小时候我最爱做的梦是关于山的梦。父亲说,我咿呀学语的时候,便悄悄溜出父亲的臂弯,磕磕绊绊地蹒跚在大山的小路上,可是从来没有走出父亲的那双眼睛。当我玩累了,父亲就大步走过来,双手抱起我,亲昵地吻我,用硬硬的胡子扎我,痒煞人。这时,我就会温顺的偎依在父亲的怀里撒娇:“爸爸,那是什么?”“是山。”“山那边是什么?”“是天空。”“天空下面是什么?”“又是山。”“大吗?”“大哩。”我用两只手卷起来,捂住嘴学父亲粗犷雄浑的声音向大山说:“大哩” 读山,便是读父亲。 在我的记忆里,农村的生活呆板而平淡,是很苦的。每天早晨,父亲一声如雷般的吆牛声惊醒了太阳,迎着那火红的血球走向田野,走出一幅希望的风景;每天黄昏,父亲的锄锨磕碰硬土块的声音溅出星星,惊起月亮,父亲才踏着黄昏的脚步,扛着那银白的湾沟犁铧走向村庄。本应是疲惫的,但父亲却没有一点倦意,尽管父亲脸上的皱纹如一座座有沟有壑的山脉。 读山,便是读父亲。 岁月悠悠,往事如烟,童年在父亲的甘露滋润下遥遥远逝。我长大了,要到山外面去,因为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天空、更丰富的世界等待我去了解,去探索。送我启程那天,父亲紧握着我的手说:“孩子你去吧,我等着你干大事业走过一道道山梁,父亲把我送出了山的怀抱。当我转身向父亲道别时,我望见父亲高大的身躯铸成一座山的雕塑,那慈爱的目光变成父亲给我的永久的期待。 读山,便是读父亲。 山的希望是容易满足的,父亲的希望也是容易满足的。那年冬天,父亲送衣服来,他瑟瑟地站在每块砖头都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省重点中学的校园门口,我对着我的那些浑身都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老师和同学们理直气壮地宣布:这是我的父亲。父亲回去后便心满意足地痛痛快快地哭了,一颗颗晶莹的泪珠在昏黄的灯光下,折射出他的大半辈子艰辛,大半辈子或忧或喜,或悲或乐,或甜或苦的记忆,大半辈子山里人的幸福 读山,便是读父亲。 我从山里来,是山赋予我一颗美好的心灵,是山给我风骨支起一个生命,是山给我灵性造就一种性格。读山,便是读山的目光,山的气质,山的情怀,山的希冀。 啊!读山,便是读父亲。 17试说明本文的行文线索和主要内容。(3分)答: 18为什么说“读山,便是读父亲”?(2分) 答: 19试说明加点的词“瑟瑟”的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