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县宋金墓现状的调查分析.doc_第1页
稷山县宋金墓现状的调查分析.doc_第2页
稷山县宋金墓现状的调查分析.doc_第3页
稷山县宋金墓现状的调查分析.doc_第4页
稷山县宋金墓现状的调查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 士 学 位 论 文系 别: 中文系 学科专业: 汉语言文学 姓 名: 赵良霞 运 城 学 院 2015年5月毕 业 论 文题 目:稷山县宋金墓现状的调查分析系 别: 中文系 学科专业: 汉语言文学 姓 名: 赵良霞 指导教师: 史转康 运 城 学 院 2015年5月 稷山县宋金墓群现状的调查分析摘要: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得以延续的重要来源。稷山县宋金墓群就属于其中之一,陵墓当中不同类型的仿木砖雕画像都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这次调查主要通过访谈和实地考察的方法,从宋金墓群现在的开发情况,文物受损情况,当地居民的文化保护意识、受教育程度,游客的数量及来源,宋金墓群的整体环境这几个方面对稷山县宋金墓群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了使我们珍贵的民俗文化得以传承与发扬,应加大宋金墓群的开发保护力度,加强宣传,提高游客的文化保护意识。 关键词:稷山县;宋金墓群;现状;调查Jishan county song tombs of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tatus quo of the analysisAbstract: The folk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heritage civilization, is also an important source of national culture to continue. Jishan county song tombs belong to one of them, the tomb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imitation wood brick portraits are very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This investigation mainly through interviews and field research methods, from the song tombs pres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the damag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local culture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level of education, the number of visitors and source, song tombs the overall environment of this a few aspects of Jishancounty song tombs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the investigation, in order to make our precious to inheritance and carry forward the folk culture, should intensify prot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ng tombs,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improve the cultur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of the visitors.Keywords: Jishan county; Song tombs; present situation; survey目录引言1一、调查设计1(一)调查目的1(二)调查对象2(三)调查内容2(四)调查方法2二、调查结果与分析2(一)开发不完整,科学技术尚未达到要求2(二)文物被损坏,人们的文化保护意识薄弱3(三)游客来源有限,交通不便4(四)环境差,与景点管理人员和游客有关6三、对策与建议6(一)成立项目开发小组6(二)县政府应保证交通顺畅,加大宣传力度6(三)马村宋金墓群管理中心应为游客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7(四)人们应增强文化保护意识,提高自身素质修养7结语8参考文献9附录一 10附录二 12致谢 14引言民俗文化,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民俗文化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具有传承性。 宋金墓群,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城西四公里马村的西南方向,原名为马村段氏祖莹地。据专家对宋金墓形成过程的考证,下限时间拟为金大定二十一(1181年),上限时间暂无文字可考。但从墓中出土的铜钱大观通宝(1110年)推断,拟可早到北宋晚期。而从墓室形制、装饰等变化不大这一点看,墓群形成的前后年代距离不会太远,所以又推测宋金墓群形成的年代应为金代前期较妥。一九五三年和一九五四年因雨水冲刷,曾先后发现宋金时期砖室雕花仿木构建筑墓三座,于一九六一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七八年省文管会派人在此考古钻探,又发现同类墓室十二座,共计十五座,并发掘了其中八座,现在向游人开放四座。宋金墓一般都由墓道、墓门及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均为筑,墓门一般为砖卷门洞,墓室平面均呈大小基本相等的长方形。墓顶正中有天窗,皆为漏斗式。发现各个墓室,虽砖质相同,但在结构上装饰上却各有千秋,有窑洞式,楼阁式和宫殿式,分为单檐的,重檐的和多重檐的,墓室大多为四合院的民宅样式,真可谓美轮美奂,玲珑剔透。若是进入其中任何一墓室,真的宛若光临一座陈设工艺珍品的殿堂,给人一种琳琅满目,华气盈门的感觉。调查主要是针对宋金墓群的开发情况、保护情况、游客的来源及数量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游客的文化保护意识。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稷山当地的民俗文化,还可以为稷山县的民俗传承提供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调查设计(一)调查目的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都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调查主要是针对稷山县宋金墓群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使人不仅有视觉上的美的享受,领略到古人的这种心灵手巧,而且会让人们感到这种文化的珍贵,继续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民俗文化。(二)调查对象调查是在稷山县展开的,调查对象是段氏宋金墓群。主要是对稷山段氏宋金墓群目前的开发状况,文物受损情况,当地居民的文化保护意识、受教育程度,游客的数量及来源,宋金墓群的整体环境进行调查分析。(三)调查内容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到稷山县宋金墓群的开发现状,文物的受损情况,当地居民的文化保护意识、受教育程度,游客的数量及来源,宋金墓群的整体环境这几个方面,并对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了解宋金墓群目前的状况,发现其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此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四)调查方法调查主要采用实地考察和访谈两种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的。通过到稷山县马村对宋金墓群进行实地考察,具体真实地了解宋金墓群现在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宋金墓群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对宋金墓群现状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进行分析。二、调查结果与分析根据调查显示,稷山县段氏宋金墓群目前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是目前的古墓开发技术尚未达到要求,所以还有一些墓室没有开发出来;人们的文化保护意识薄弱,致使文物遭受损坏;交通不便、宣传力度不够,使得游客的来源、数量非常有限;管理人员的缺少,游客的不自觉,导致宋金墓群的整体环境较差。(一)开发不完整,科学技术尚未达到要求 通过对稷山县宋金墓群的调查,发现目前稷山县马村虽然已经被人勘探出地下有15座宋金古墓,但是,挖掘出来的只有8座,而能够让游客参观的仅仅只有4座。这个数据说明目前宋金墓群被挖掘出来的只有二分之一,向游客开放的不到四分之一。这一组具体的数据简单明了地阐述了宋金墓群现在的开发情况和开放情况。宋金墓群现在的开发、开放情况主要与我们国家的这种考古技术的发展程度和考古人员的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首先,要想使稷山县宋金墓群完整的挖掘出来,我们国家的这种古墓挖掘技术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保证既不被古墓当中暗藏的一些小机关所伤害,又能够完好无损地将古墓挖掘开发出来。其次,考古人员的数量足够多的话,就会使他们拥有足够的时间来勘察、研究每一个被发现的古代遗留下来的物品或者其他一些东西,还会使我们的考古技术进一步的发展。所以,要想使宋金古墓安全、完整、成功的挖掘出来,我们国家的这种考古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二)文物被损坏,人们的文化保护意识薄弱 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发现稷山县宋金墓群的陵墓里面的砖雕画像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稷山县宋金墓中8%的砖雕画像是由于一九五三年和一九五四年的两次大雨水冲刷而遭到了破坏,10%的砖雕画像是在宋金墓被开发挖掘时,由于技术人员操作不当,不小心造成的损坏,33%的砖雕画像是被当地居民和前来参观的游客所毁坏,具体情况如下表:表1 宋金墓群的损坏程度原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无意识有意识受损程度8%10%33%根据调查情况,发现造成宋金古墓被毁坏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其中,自然因素占8%,人为因素占43%,最主要的还是人为因素。马村宋金墓群是由于大雨的冲刷而被发现的,陵墓经过雨水的长时间洗礼使墓室里面的砖雕画像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破坏,砖雕画像经过雨水的冲刷磨损使原来清晰的画像变得模糊不已。再者,当时宋金墓群被发现挖掘出来后,由于当地人们的文化水平有限,只知道这是座陵墓,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墓地,有什么文化价值,所以就任其暴露在空气当中而不保护,甚至有些当地居民只是一味地把自己认为有用的、好看的、好玩的东西拿回自己的家,从来没有想过应该去保护陵墓当中的这些文物。通过调查,发现稷山县马村居民对这个宋金墓群的了解认识程度非常有限,所以他们的文化保护意识也非常薄弱。在当地居民当中,只有13%的人对段氏宋金墓群完全了解,24%的人对宋金墓群有一定的了解,而43%的人则表示对宋金墓群的了解程度仅限于知道,另外,还有20%的人表示对宋金墓群完全不了解。如表2。 表2 当地居民对宋金墓群的了解程度完全了解一定了解知道完全不了解了解程度13%24%43%20%从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当地居民对宋金墓群的了解认识程度有限跟他们所接受的文化教育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当地居民的受教育程度非常有限,22%的村民只接受了小学教育,甚至小学都没有毕业,45%的村民是初中文化程度,23%的村民具有高中文凭,而只有10%的居民接受了大专、本科及以上的教育。大部分居民受教育程度有限,对宋金墓群当中的砖雕画像的历史文化价值就不太了解,自然而然就没有这种保护意识。对宋金墓群的了解程度与居民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学历越高的人,接受教育的程度也就越深,对文化文物的保护意识也就越强烈,相反,如果受教育程度比较低,那么对于文化文物的了解程度也就比较低,自然,对于这种文化文物的保护意识也就比较薄弱。如表3。表3 当地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22%45%23%10%(三)游客来源有限,交通不便通过调查发现,到稷山县宋金墓群来旅游参观的人数不仅非常有限,而且游客数量很不稳定。调查的主要是稷山县宋金墓群从2010年到2014年的游客总数量,以及这几年里宋金墓群的游客数目变化,2010年稷山县宋金墓群的游客总数量为638人,2011年的游客总数量为687人,2012年的游客总数量为663人,2013年的游客总数量为657人,2014年的游客总数量为703人。从这些具体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稷山县宋金墓群的游客数量不多,而且游客数量不太稳定。如表4。表4 稷山县宋金墓群2010年2014年的游客数量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人数638人687人663人657人703人从表4当中,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2010年到2014年稷山县宋金墓群的游客数量以及变化情况。因为段氏宋金墓群位于稷山县的城西四公里马村的西南方向,这里没有直达的公交车或者旅游观光车,交通条件非常不好,这给游客的出行带来很多的不便。造成稷山县宋金墓群游客数目少的一个原因是交通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马村宋金墓群的位置比较偏僻,政府的宣传力度比较小,距离比较远的地方的人们可能就不太清楚,甚至都没有听说过稷山县还有马村段氏宋金墓群这个旅游景点,所以来宋金墓游玩参观的基本上都是稷山县本县城和稷山县周边县城的人。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到稷山县宋金墓群来参观欣赏的游客基本上都来自相同的地方,而且都是距离比较相近的几个县城人员,其中,差不多48%的游客是来自稷山本地的,10%是来自新绛的,18%是来自河津的,12%是来自万荣的,10%是来自闻喜的,还有2%的游客来自其他地方。如表5。表5 稷山县宋金墓群的游客来源地稷山新绛河津万荣闻喜其他48%10%18%12%10%2%从数据统计显示,可以清楚地看到来稷山县宋金墓群游玩参观的游客的分布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马村宋金墓群的地理位置过于偏僻,很少的人知道它的具体位置,对宋金墓群的认识了解都不是很全面。原因之二就是交通条件不方便,到稷山县宋金墓群游玩参观的游客基本都是自驾游玩,这对于距离较远的游客来说也是一大难题,远方朋友过来之后在宋金墓附近很不容易找到吃饭、住宿的地方,没有一个良好的游玩环境。原因之三就是稷山县的县政府对宋金墓群的宣传力度、广度都不够,很多人都不知道稷山还有宋金墓群这个可供游玩参观欣赏,感受伟大的民族文化的好地方。(四)环境差,与景点管理人员和游客有关通过调查发现,稷山县宋金墓群的整体环境都不太好,陵墓当中的物品摆放比较杂乱,简介牌匾上面的灰尘比较多,还有院子里的垃圾比较多,这主要是由于宋金墓群的管理人员有限,仅仅只有两个人,一个负责售票,一个负责保洁,很多工作就忙不过来。宋金墓群里面以及周围环境的脏、乱、差,在很大程度上与前来游玩参观的游客有关。虽然游客的数量不是特别多,但是,游客们大多都是比较自由,不受约束的人,所以,来到景区里面没有一点自觉性,饮料瓶、塑料袋、水果皮等等随手乱丢,各种垃圾随处可见,不仅给墓区保洁人员的工作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更严重的是,会对景区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这会给自己和其他的一些游客带来许多不便。所以,游客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三、对策与建议(一)成立项目开发小组稷山县县政府及相关的单位应该成立段氏宋金墓群开发小组,组织一些有知识的学者,懂技术的科研人员去共同探讨、研究,策划出完美的开发方案。另外,县政府应该适当增加一些研究经费,为项目开发小组进行科学研究提供经济物质保障。县文物局应该和县宣传处联合起来,在宋金墓群周围开发一些类似于游乐场的人工旅游场所,将段氏宋金墓群、青龙寺、人工旅游景点联合起来,形成集群效应,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欣赏,满足游客的这种游玩心理。(二)县政府应保证交通顺畅,加大宣传力度宋金墓群要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景点,稷山县政府应该对其现存的这一系列问题给予重视。首先,县政府应该解决通往宋金墓群的交通问题,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修建一条直达稷山宋金墓群的交通要道,方便游客的往返。在道路畅通的情况下,组织几辆观光旅游车,让游客们在稷山县城可以直接方便的到达宋金墓群进行游玩欣赏,还有,应该规定出租车在县城与马村宋金墓群之间往返实行统一收费,让外地的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在此基础上,稷山县政府应该通过电视台、广播站对段氏宋金墓群进行这种滚动式的宣传,让稷山本地的居民对宋金墓群有一定的了解,定时在各大报纸上进行宣传,增加知名度。另外,县政府应该对宋金墓群的门票进行管理规定,实行不同的收费标准,可以把门票分为成人票、学生票和老年票,而不再实行以前的那种不分年龄阶段的统一售票,还可以在非节假日期间进行票价打折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欣赏游玩。(三)马村宋金墓群管理中心应为游客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在实地考察之后,发现影响宋金墓群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这个墓区周围的环境不卫生,有点荒凉,容易给游客带来不好的印象。针对这个现状,宋金墓群管理中心的负责人应该组织保洁人员进行轮流值班以保证墓区环境的干净整洁,在墓区周围建立几座花园、凉亭,给游客提供一个歇脚的地方。针对游客在墓室里随意涂鸦,在墓区随手乱扔垃圾这个问题,负责人应安排工作人员在室外草坪、凉亭处贴一些文明、健康的标语,例如:“垃圾带走,文明留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提醒游客注意墓区的环境卫生,不要随手乱扔垃圾,“禁止吐痰!”“爱护环境,珍惜健康,请勿随地吐痰”提醒游客不要随地乱吐痰。在墓室里树立几块警示牌,“尊重艺术,弘扬文化”提醒游客不要随意涂鸦、毁坏文物,要保护、爱护好我们伟大的民族文化。(四)人们应增强文化保护意识,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在对稷山县宋金墓群的调查当中发现,稷山县宋金墓群的损坏有43%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祖国的民俗文化各具特色,各领风骚,每一处都是我们中华儿女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下来的,可以简单地称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每一处的文化遗产都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是仅靠国家和政府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要广大群众来共同完成的,它是一个全民性、长期性的活动,要养成不损坏文化产物,不在文物上面随意涂鸦的自觉行为,对于破坏和非法侵占文物及文化遗产者,应该给予严厉的谴责,情节严重者甚至可以对其进行法律制裁。同时,应该定时对全民进行历史熏陶教育,带领人民进行实地观察体验了解,明确历史文化遗产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加强当地人民的文化自豪感,从思想上认识到文化遗产的意义与价值。人民大众还应该从行为上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到达某个旅游景点时不要在景点处随意涂鸦,在景点里面留下自己的印迹,这是不仅对文物的一种毁坏,也是对文化的不尊重,不要只是为了追求拍照的艺术美而毁坏景点的原貌或者景点里面的物品摆设,不要在景区里随地吐痰、随手乱扔垃圾,这些行为不仅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反射,更是对文化的一种亵渎。要坚决杜绝这些不良的行为举止,从小事做起,从个人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一点一滴处保护我们伟大的历史文化遗产。结语稷山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成体系的文化延续至今,从未间断。宋金墓群便是其宝贵的文化艺术代表。纵观整个调查,有关稷山县宋金墓群的历史文字记载虽然不多,但是各个墓室当中所展现出来的这一系列仿木砖雕画像就是最好的历史佐证,是调查这一民俗文化记忆的最佳线索。但是,现在这种最直接有力的证据却在人类无知的行为之下逐渐消失,让人感到忧心。这种文化艺术想要继续传承下去,需要人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护我们伟大而又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要知道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根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需要的不仅是有识之士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全民的关注和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更需要行动,要清楚保护民族文化不是仅仅停留在人民的口头之上,不是漫不经心地挂上一块文物保护的牌子任其自生自灭,而要用真诚的行动去用心呵护它,像呵护我们珍贵的记忆一般。因为许多的记忆,一旦抹去,就再也找不到了,留下的只能是找不到归宿的悲哀。所以,现在趁大家都有所觉悟时,应从个人做起,提高文化保护意识,使民俗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1 茆泮林.古孝子传M.中华书局,1985.2 王永根.山西壶关南村宋代砖雕墓J.中国知网,1997,(2). 3 万里.洛阳北宋张君墓画像石棺J.文物,1984,(7).4 王重民.孝子传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3). 5 段鹏琦.我国古墓葬中发现的孝悌图像J .科学出版社,1995,(7).6 严晓辉.山西长子石哲金代壁画墓 J.文物,1985,(6). 7 刘耀辉.晋南地区宋金墓葬研究J.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4). 8 田建文,李永敏.马村砖雕墓与段氏刻铭砖J.文物世界,2005,(1).9 段楫预修墓记J.1983,(1). 10 黄克忠.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物科技保护J.敦煌研究,2000,(1).附录一访谈记录表访谈主题稷山宋金墓群的现状探讨访谈者赵良霞访谈者单位运城学院访谈时间2015年4月8日访谈地点稷山县马村访谈对象吴东泽工作单位 稷山宋金墓管理中心联系地址稷山县马村第三居民组联系电话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