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诗词鉴赏.doc_第1页
苏教版九年级诗词鉴赏.doc_第2页
苏教版九年级诗词鉴赏.doc_第3页
苏教版九年级诗词鉴赏.doc_第4页
苏教版九年级诗词鉴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诗词鉴赏(上)1、对李白的塞下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C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A、诗歌开头两句,抓住环境、气候的特点,描写边塞生活的艰难困苦,为下文作了铺垫,表现诗歌的主旨。B、第五、六句运用对仗,选取了一天的军旅生活进行具体描写,反映了边塞军旅生活的紧张和战士奋勇杀敌报国的精神面貌。C、皑皑的白雪,凛冽的寒风,幽怨的笛声,惨烈的厮杀,一幅幅形象鲜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反战态度和对戍边战士的同情。D、这首诗借用戍边战士的身份和化用“楼兰”这个典故,抒发了诗人渴望为国杀敌的满腔豪情和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12题(4分)塞下曲 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1)12两句极富暗示性,你从中体验到什么,请分点写出。(2分) (2)诗后两句写法独特,请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见教参3、品读诗经关雎的诗句,完成第15题。关 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本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可分为:_ _、_ _、_三个部分。(2)诗经常用赋、比、兴手法,本诗所用起兴句是:_、_。(3)出于此诗的成语有:_、_、_等。 (4)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_。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且细心呵护的词:_、_、_、_。(5)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答:_。相关链接:“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至深至远的影响。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答案:1. 追求、思慕、迎娶 2.“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3. 窈窕淑女、优哉游哉、辗转反侧等 4. 辗转反侧 采之、友之、芼之、乐之5、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4、阅读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完成1-2题。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后来的鉴赏家都以为上阕中的“锁清秋”的“锁”字最是绝妙。请简析这一“锁”字在写景、抒情方面的绝妙之处。 (2)下阕中,作者怎样抒写“离愁”?试简析。 答案: “离愁”是抽象的感情,李煜写得很形象,写出其滋味,写出一种非常深切的人生感受,确是千古妙笔。六朝民歌中“丝”谐音思念的“思”。此词也用丝缕来比喻愁思,他用“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仿佛使人看到离愁就像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纠缠着人,而难以摆脱。实际上写词人此时愁情万端,有对过去的种种回忆,有对现状的种种伤感,有对未来的种种忧虑,千千万万的感情的丝缕,缠绕着他,理也理不清,剪也剪不断。结尾一句写离愁的滋味,也是绝妙之笔,“别是一般滋味”也就是说不出是什么一种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最真切的感受。5、读晏殊的浣溪沙。完成1-2题。浣溪沙 晏 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 和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答:_。答案:1、夕阳 落花 归燕2、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不要求面面俱到,学生能从某个角度作较深入赏析即可) 6、选出对曹操龟虽寿赏析有误的一项: ( )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A、这首咏志的乐府诗以昂扬慷慨为基调,抒发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B、开头四句连用“神龟”和“腾蛇”两个比喻,表达对“人寿不长”的惋惜,但其用意是积极的。C、五至八句是全诗的核心,是从正面设喻。不必为寿命而担忧,也不应因年暮而消沉,即使殉国成了“烈士”,也雄心不减。D、九至十二句,诗人用四句议论来煞尾,强调精神乐观可以延年益寿。把说理与刻画形象有机结合起来,哲理性强。答案:C7、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送别诗。诗中既着力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诗中画线句子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构思新颖,联想奇特,请结合诗的内容,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上一段赏析的话。 (3)结尾两句较出色,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1、雪花给树木坡上银妆,仿佛突然刮起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2、3见教参九年级诗词鉴赏(下)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第12题。饮 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_。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_特点。(2)“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一句怎么理解?答案:1、“心远”或“悠然”(答出其中一个即可)宁静、平和、闲适、恬淡(答出其中一个即可)2、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此句展示出诗人悠闲自得、热爱自然的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最有妙处。2、读行路难一诗,回答问题。 行路难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 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后人称道,试作简要分析。 (2)诗中引用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答案:1、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2、引用姜太公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3、读游山西村一诗,回答问题。游山西诗 陆 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本义是 ,后比喻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3)请以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你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事例。 答案:1、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现在往往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者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2、 C 3、略4、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第14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一)(1)解释诗中加点词:俄顷: 何由彻:_(2)将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译成现代汉语。_。(3)填空:段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 并渲染了特定的 ;二是烘托出诗人 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 的伟大胸襟蓄势。(4)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歌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意举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_。 (二)(1)这首古诗运用了描写、叙事、抒情,请各找出一个例句。描写: 叙事: 抒情: (2)发散性思考:对“归来倚杖自叹息”这句话,你认为诗人叹息什么?答: (3)文中有“自经丧乱少睡眠”,这里的“丧乱”是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咱们还学过哪首诗歌也是反映这个事件的?答: (4)写出诗歌的主旨句,并作简单赏析。答: 答案:1、一会儿;通(彻夜、通宵)2、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3、时间;氛围、气氛;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4、例如: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所举例子要与诗中的“民本”思想密切相关)答案:1描写: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叙事: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抒情: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3安史之乱杜甫的石壕吏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者由自己联想到他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思。5、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曹 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案: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6、读下面的词,完成14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 豪情壮志。(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_(3)词的结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4)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答案:1、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 狩猎 )杀敌卫国(或:渴望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2、这是词人以魏尚自比,也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3、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4、C7、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题目。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请你就此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3)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答: (4)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