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城县的官学和书院的历史沿革官学,古尊称学宫,即历代王朝地方官办学校。明、清之际,府、州、县的地方官办学校与地方孔庙共同组成一个特殊的建筑群体庙学建筑(学宫)。孔庙为学校的信仰中心,学校成为孔庙存在的依据。亦称“文庙”。故城县学宫有较完整史料记载的是,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故城县令薛庸、训导王哲奉诏修葺学宫在县治(今故城镇)东南宾旸门内兴文街,占地二十余亩。学宫建制,前庙后学。前为孔庙,以大成殿为中心,以东西廡为称,以戟门、棂星门、泮池、泮池桥等为主要建筑组成部分的建筑群。大成殿正中五间祀至圣孔子,旁列四配;十二哲各有塑像,分列东西两侧。东西廡祀先贤七十九,先儒六十七。后为县学(县官办学校,尊称儒学),以明伦堂为中心,左右分列日新斋、时習斋。堂后学署,左右分为尊经阁、藏书楼。前部左右厢房,堂前设儒学门和仪门。故城文庙,据故城县志载,“故城偏僻,诸建置简陋,犹学宫庙制恢宏,合宜而志。”明代自洪武三年至万历四十二年共修缮十三次。明末“饥馑流离,兵马络绎,庙学渐毁”。清康熙六年,闽中孝廉李光地、陈承禧等十人沿运河北上入京,风阻故城。自河下入城散步于学宫前,遇教谕柴应辰倡捐以修文庙,慨助四十三金。故城绅士等益鼓励倍,到康熙九年完成文庙重修。至同治八年,共修缮四次。县学(儒学)系一县之正规学府,为生员进行研习、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之场所。又是一县之教育行政机关,设教谕和训导。他们既是县学的教授,又是教育行政长官。县学的教学内容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等经史典籍,为每年的科考做准备。清代故城县每年录取文童18名,武童15名。廪膳生(廪生)20名,增广生(增生)20名。同治元年,因故城县剿捻匪有功,朝廷下诏增广生学额加取7名,二年一贡。廪生和增生的学习、生活费用由国家承担。书院是古代教育制度下有别于官学的另一种教育体系。始于唐,发展完备于宋,废止于清。是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是实施藏书、教学和研究三结合的高层教育机构。是读书人围绕藏书、读书、教书、著书等活动,进行文化积累、研究、创造、传播的文化教育组织,可谓读书人的精神家园。故城县书院有较完整史料记载的是,郑口镇明代的卫阳书院(两种说法:一种说法相传是明代南京兵部尚书周世选,卫阳先生建;另一种说法是地处卫河左岸,故称卫阳)和故城镇清代的甘陵书院。卫阳书院设于郑口镇二道街南端,今郑口镇第一小学院内。相传为明代嘉靖四十一年进士、南京兵部尚书周世选出资倡设,本镇人士经理。因周世选字卫阳,故曰卫阳书院。另传说因书院位于卫河左岸,故命名卫阳书院。中华民国十年冬十一月重印故城县志记载,“卫阳书院,在郑镇街南,创建无考。讲堂三间,东西房各三间,余房二间。旧有生息租钱数十贯延师课徒,本镇人士经理。”清代光绪二十七年,朝廷诏谕各地“废科举,兴学堂”,翌年易为郑口初等小学堂。民国元年,改为郑口初等小学校。民国二十四年,增设五年级,为故城县第二高级小学。“七.七事变”爆发,学校停办,民国二十八年恢复办学。1945年郑口解放,学校增设六年级,1949年分初级部、高级部。1956年初、高合并,称故城县郑口小学。1970年,三年级以上迁郑口中学原址(今温州商城),1973年迁回。1986年因建郑口镇第二小学,遂易名郑口镇第一小学。甘陵书院设于县治弦歌巷五侯祠,雍正五年由县令蔡维义倡设。建有正堂三间,厢房三间。道光二十三年,县令黎极新重建于明伦堂左。中华民国十年冬十一月重印故城县志载,“周家坟有地五十一亩八分,以为师生膏火月课经费,纳粮修葺之用。”清代光绪二十七年,朝廷诏谕各地“废科举,兴学堂”,翌年易为故城县立高等小学堂。民国元年,改为故城县立高等小学校。民国十一年,推行“壬戊制”改为故城县高级小学。“七.七事变”爆发,学校停办。民国二十八年,恢复办学,同时将县立模范小学和东南镇、西南镇、东万庄、张庄四所小学并入县立高小,称故城县立城关完全小学,1945年秋,县立女子完全小学并入。1963年,改名中镇小学,是年被定为河北省重点小学。1964年,被评为河北省先进单位。1968年,改办故城公社中学,1984年,更名故城镇中学。1996年,中学迁建,原址改办故城镇中心小学。正是故城县官学和书院的建置,加上故城二贤澹台子(澹台灭明)和董子(董仲舒)的儒学影响,才产生了明代以马中锡、李咨、孙绪、周世选为代表的十八名进士。清代以刘梅、秘丕笈、贾臻为代表的十四名进士。明代李咨与其后李献可、李际可楷称“故城一门三进士”鼓舞后世学子。明清时代的山东武城县运河以西的村庄占整个武城县村庄的80%,受旧县治子游庙和弦歌书院的影响,儒学教育集中在运河以西今故城县治内。清代武城县县学录取定例学童12名,廪生20名,增生20名。除县城县学外,弦歌书院在今故城县治内。弦歌书院(今故城县军屯镇关庙完全小学)金大定年间建,元泰定年间邑人善士王仲重修,清道光十二年武城知县龚璁重修,两厢增博文、约礼、尊闻、行知四斋。讲堂前有弦歌台,高七尺,台前有二贤祠,祀言子(子游)、澹台子(澹台灭明)。旁建观德亭三间,为诸生习射之所。光绪元年二月,武城知县李逢春重新修缮。中华民国元年四月编撰增订武城县志续编载,“旧志弦歌书院坐落李官屯膏火地二顷七十余亩,清代乾隆年间续置马家庄、徐家庄、范家庄膏火地四十四亩二分,道光年间新置姜家圈、甲马营、张洪屯、小曲店、盐厂、塔坡膏火地三顷四十九亩八分,弦歌书院共地六顷七十四亩,每岁共约租价京钱九百千,向系官为经理。兹议将姜家圈东河滩膏火地每岁地租京钱四百千抵送山长束脩,其余一应支发扔归县经理”足见弦歌书院规模之大。清代光绪二十七年,朝廷诏谕“废科举,兴学堂”,翌年易为武城县子游庙初等小学堂。民国元年,改为武城县子游庙初等小学校。民国十一年,推行“壬戊制”,易名武城县子游庙初级小学。民国三十三年,中国共产党武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此建立武城县子游庙抗日高级小学。1945年,武城全境解放,遂改名为武城县子游庙完全小学。1956年,改为武城县关庙完全小学。1964年,山东省武城县运河以西划归河北省故城县,遂易名故城县关庙完全小学。1967年改办故城县军屯公社关庙中学,附设完小,1968年增设高中。1981年,撤关庙中学初、高中部,恢复故城县军屯关庙完全小学。正是子游庙、弦歌书院儒学进仕思想的影响,产生了运河西明代傅希说、高弻、周洪、王道为代表的十五名进士。清代以高爽、苏俊、苏襄云为代表的八名进士。故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咨询服务方案的工作计划
- 鄂州的栈桥施工方案
- 团队活动方案策划奖品
- 息烽公司培训活动策划方案
- 咨询客服优化方案
- 药品执法培训课件
- 建筑山石开挖方案设计
- 班级搞野餐活动方案策划
- 建筑竞标方案设计费
- 税务咨询客户服务方案
- (2025秋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 2025年秋期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核心素养教案(教学反思有内容+二次备课版)
- 《清华大学介绍》课件
- 铁路防雷及接地工程技术规范(TB 10180-2016)
- 无人机操作与使用教案
- 自悯量表中文版
- DB32∕T 2975-2016 水运工程建设管理用表
- T∕FSI 084-2022 双酚AF
- K线八低八高技术系统讲解课程(三)
- 铁路技规第十六章资料
- 全国专利代理行业服务收费指导价格(试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