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说明模板!难点.docx_第1页
排水说明模板!难点.docx_第2页
排水说明模板!难点.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铜路(肥西上派-庐江县城外环线)建设工程 说明书(三)穿集镇段管道排水(1)设计依据1)合肥市总体规划(20072020);2)合肥市雨水专项规划(20072020);3)合肥市污水专项规划(20072020);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6)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7)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8)1:10000地形图;9)该工程道路设计平面及纵、横断面图;10)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区排水工程专项规划(2011-2030)(2013年3月);(2)设计原则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使工程方案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2)以城市排水专项规划为原则;3)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3)设计标准和参数1)雨水标准及参数a) 暴雨强度公式:本次设计采用合肥市暴雨强度公式:式中: P 重现期(年),此处取1.5年 t 降雨历时(分钟),其中t=t1+2t2,t1取10分钟b) 径流系数: =0.60c) 降雨历时:t=t1+mt2(min)式中t1为起始管道地面集水时间,t1采用10min,t2为管内流行时间;m为延缓系数,一般取m2.02)污水标准及参数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Kz污水量公式:Q=KzFA(L /s)其中:Kz污水总变化系数 F服务面积(ha) A城市污水量指标(L/(sha)按经验公式Kz总=2.7/Q0.11计算,当Q1000L/s时,K总=1.3,当Q5L/s时,K总=2.3。3)其它a) 管道设计充满度污水管道应按非满流计算,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取值。管径(mm)最大设计充满度2003000.553504500.655009000.7010000.75b) 粗糙系数:钢筋混凝土管:满流时粗糙系数n0.013;非满流时粗糙系数n n=0.014。塑料管:粗糙系数0.01c) 管道设计流速雨水管道在满流时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污水管在设计充满度下,最小设计流速为0.60m/s。最大设计流速:金属管道为10 m/s,非金属管道为5 m/s。(4) 设计内容1)雨水管道设计a)起点至K2+310段,雨水自东西向排入K0+683处雨水箱涵,管径为d500d2000;b)K2+460至K4+585段,雨水自西向东排入K4+585道路北侧明渠,管径为d500d1400;c)K4+625至终点,雨水自东西向排入K4+935处道路北侧明渠,再经明渠在道路左侧路基外接临时d2000管道排入K5+539处盖板涵。排水出路:雨水管道排水出路共分为4处,为K0+683处42箱涵、K4+585乐平路侧明渠、K4+932三河路侧明渠和K525+529盖板涵排出口。K4+585至K5+090段路北侧根据规划采用浆砌片石明渠,K5+090至K5+324段受条件限制采用采用d2000雨水管,K5+324至K5+529段采用土质沟渠排入K5+529现状沟渠处。考虑到周边路网未形成,近期雨水流量不是很大,下游雨水管网未建成,雨水在K5+090段至K5+529段为临时排水设施,后期下游雨水管网形成后,市政段雨水接入下游雨水管网。2)污水管道设计经过业主与规划部门协调,起点至翡翠路段污水本次不做设计。排水出路:污水在K5+170处设置一处排出口,由于近期下游污水管道未实施,污水排出口近期封堵,后期待下游污水管道实施后接入下游污水管道。a) K2+700段至终点污水自西向东排入下游深圳路段污水管道,管径为d500d600;3)管线综合本次设计管线包括雨污水、电力管线、弱电综合、给水和燃气管道。管线综合设计见下图a) 雨水:雨水管位于道路中心线两侧18米处;b) 污水:污水管位于道路中心线两侧21.5米处。给水、燃气、电信、监控等部分管线可能无法与道路同步实施,且各管线的预留过路管也具有很大的不可预见性。为了便于管线过路道路,避免出现道路无序开挖的现象。施工时在交叉口或道路上每隔500m左右预留一根d600的过路管(级钢筋混凝土排水管),作为管线过路的专用通道。过路管预留长度为道路红线宽度加上2m,覆土一般不小于0.7m。施工时应对过路管的位置进行现场标识,以便于以后的使用。本段计入10道,总长620m。3) 管道材料雨水口连接管采用级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管。连接管采用C15混凝土包管。包管大样参见附图。管道500mm的排水管材除雨水口连接管外,其余均采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采用热收缩套接口,环刚度要求:雨水管环刚度10kN/m2,污水管环刚度12.5kN/m2。管材技术指标应符合埋地排水用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PE)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T225-2011)标准。管道的施工应符合埋地排水用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223:2007)中要求。管径500时,管道采用承插式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级),管材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1836-2009。4) 管道接口、基础及回填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管道规格、基础、接口及与检查井的连接做法见06MS201-2页-47、48、50、54、56,采用热收缩套接口。钢筋混凝土管道基础及接口:基础采用180砂石基础,参见标准图06MS201-1P11;接口参见标准图06MS201-1P23。位于膨胀土地段的管道除需按要求加固外,回填土还应掺入8石灰均匀拌入后回填,压实度达到95以上。为保证沟槽回填质量,在检查井、雨水口开挖后的肥槽内采用级配碎石回填;部分机动车道下的雨水口连接管可采用C15混凝土回填。5) 雨水口、检查井及出水口a)雨水口采用偏沟式双箅和四箅雨水口,参见标准图06MS201-8P25、P26。连接管采用级d300钢筋混凝土管,并以i=1%坡向雨水检查井,四篦以上的采用d500,均以i0.01坡向干管雨水检查井,起点覆土不得小于0.7米。雨水口连接管用C15混凝土包管处理,基础参见06MS201-1P22。施工时需确保道路相对最低点处设置雨水口,道路交叉口雨水口位置根据交叉口竖向设计确定。b)依据安徽省城镇检查井盖技术规范(DB34/T1118-2010)及关于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逐步淘汰砖砌式检查井的通知(合建设20115号)中的相关规定,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检查井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本次设计排水检查井采用混凝土检查井。检查井参照标准图06MS201-3、P12水主车道上的检查井盖采用球墨铸铁重型井盖,其余均采用球墨铸铁轻型井盖。检查井及井盖应满足检查井盖GB23858-2009及安徽省地方标准城镇检查井盖技术规范(DB34/T 1118-2010)的相关技术要求。雨水口、检查井盖及井座应执行合肥市城市道路检查井盖座技术导则,满足承压、减震消音、防盗、设置标识标牌等要求。排水管道出口施工参见标准图06MS201-9。(5) 其它施工注意事项1)雨、污水地块预留管除交口处外均埋至道路红线外1m。支管末端设检查井。2)污水管道应做闭水试验,为确保排水管道安全正常使用。3)平面及纵断面图上的桩号及路面标高均为道路主线轴道的桩号与设计标高, 辅道标高依据道路横断面推算。检查井和支管位置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4)该工程应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5)设计道路交叉口处,排水管段数量及施工范围以交叉口工程范围线为准。6)因有关相交道路设计在本道路之后,在施工前须互相校核。并认真校核原有管道高程、管径等,如遇与设计不符,请及时联系,以保证管道的顺接。进行变更。现场未尽事宜,请及时联系,协商解决。7)施工过程中应对保留利用排水管道、沿线现状其他管杆线进行保护,若有破坏,需原样恢复现状保留管、杆线。施工设计管线时,若临近现状管、杆线暂未迁移,需对其采取保护措施;若临近有建筑物,需对其采取保护措施。8)管道施工时如遇到沟塘时,应将沟塘内淤泥清除,清至原土后再用8%灰土回填涵管基,回填土需分层夯实,密实度95%。9)施工单位务必考虑现状管、杆线保护、临时迁移和原样恢复的相关措施及费用。10)施工过程中,若设计排水管道与现状管线冲突,请及时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