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4页
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教案 - 73 -用心 爱心 专心0 科学之旅【教学目标】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中的神奇,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神奇是让人惊叹的。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4、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5、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6、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的、曲折并富有意义的。7、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 8、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9、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课时】1课时【教具】多媒体、水、塑料瓶、塑料绳、玻璃杯、磁铁、铁钉、三棱镜、光源漏斗、乒乓球【教法】讲解、实验【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选取刘德华07年演唱会开场中的片段。完场后,华仔在后台接受传媒访问,谈及闪电的惊险表演,他表示因为以往风、火、水的效果都做过,今次创新玩电,专程由美国请来专门研究避雷针的公司来配合演出效果,华仔指身上穿著的保护衣会替他传走电流,开场前也做足检查,确保保护衣无问题,为了安全着想,此次演唱会也谢绝任何人来后台探访,连台上两位舞蹈员替他戴头罩都要好稳阵,华仔坦言演出后,身体上基本无事,但他也感觉到指尖发麻。 同学们好!从现在起,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可以这么说,我们身边处处有物理。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观察、实验、思考。下面看二新课讲授1、在自然中自然现象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请看书上浩瀚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复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 天公“发怒”是怎么回事?雷雨过后为什么经常会出现彩虹?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江河为何有时也会“发怒”?巍巍雪山,高耸入去,为何甚至一声喷嚏高可能导致雪崩?风是怎样形成的?观看录像:海市蜃楼片段。介绍:1988年6月的一次凌晨,旭日自海面冉冉升起,先出现的是一个扁平的太阳,突然人们发现在它的上方,又出现了一个太阳,奇怪怎么有两个太阳呢?介绍雾凇:冬天,我国东北松花江畔百里长堤上常会出现满眼的玉树琼花雾凇(又称“树霜”)。这是我国的四大自然景观之一。这是怎么回事呢?自然真美丽,真神奇。请同学们举出一些自然界的神奇现象来。学生举例(约5-10分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生活中在我们生活中也会呈现另一些神奇。学生举例,你在生活中见到哪些些神奇的现象?下面我们看几个有趣的现象实验一:光的色散实验 实验二:隔掌吸钉实验三:摩擦起电散开的塑料绳有干燥的手捋几下,看有什么现象?塑料绳不仅不能合拢,反而会膨胀开,有趣吗?实验四:放大镜一矿泉水瓶中装水。把手指放到后面观察,手变粗了;用它看书上的字,字变大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还有一有趣的事,据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111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身边似乎有一条小虫,他伸手抓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这个传说真实吗?实验五:学生实验请同学们做个实验,撕一长纸条,平放在桌面上,然后把钢笔帽立在纸条的一端。你能不能把纸条从钢笔帽下抽出来,而钢笔帽不倒。实验六:现有一小漏斗,一个乒乓球,如果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给它吹气,会怎么样呢?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理现象。大家举些来看。以上的事例及很多有趣的现象都可以用我们的物理知识来解释。 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认真地观察、实验、思考。3、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物理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代和现代,近代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是物理学的突破。从蒸汽机到电的产生,再到信息技术的出现,物理学的研究上出现重大的突破。人类对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1)、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我国古代文明:我国四大发明中,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中,第三种在航海上,从那里接着产生无数的变化,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能比这三种发明,对人类事业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2)、物理学的进步之阶了解四位科学家的贡献从蒸汽机到核能发电:17-18世纪,由于工业生产的需要和力学、热学的发展,促进了蒸汽机的研制。蒸汽机的出现,导致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由手工业生产走向大规模机器生产,人类生活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19世纪,由于法拉第、麦克斯韦等科学家在电与磁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人类产生了电能,并制造了各种电气设备,人类社会进入了应用电能的时代。21世纪,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日益深入,开始利用核能发电。物理与高新技术:现代,随着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进一步认识,促进了信息技术、现代交通技术、电脑、纳米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一个崭新的智能化、信息化的高新技术时代正在迎接着我们。4、 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物理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代和现代,近代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是物理学的突破。在探索之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巨人为后人留下了果实丰硕的园地、科学探究方法及不朽的科学精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1)知识园地-硕果累累很多的前进在探索神奇现象的过程,逐渐发现蕴藏其中的某些物理规律。随着对这些规律的深入探究,物理学的体系便逐渐形成了。那么什么是物理学呢?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人类科学探究的硕果。正是由于众多的科学家致力于不断的探究,我们的生活才越来越丰富起来。(2)科学探究-其乐无穷科学巨人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知识的宫殿,而且还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贡献最大的应该是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伽利略。讲“钟”的故事。(3)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呢?科学探究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学会合作。(4)、科学精神-永远高扬科学家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还为后人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问:通过阅读,你们认为科学家们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诀窍在哪里?3、 板书设计0 科学之旅1、在自然中2、生活中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3、 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4、 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科学探究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4、 反思课题名称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的条件与传播条件,初步知道声音在各介质的传播速度。过程方法经过观察物体的发声现象,能简单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能对声现象提出一些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声的传播中培养起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决心,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内容分析本节是在上节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基础上学习,主要介绍人耳的构造,声音可以通过耳朵骨骼等传递。学情分析学生对声音通过耳朵听到是已经熟悉的如何传递在自然课也已经学过,但对骨骼传声却不熟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的条件与传播条件经过观察物体的发声现象,能简单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课前预习预习本节并观察蟋蟀鸣叫的特点媒体投影设备,锣鼓,钢尺,水,收音机,乒乓球等教学程序教 学 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引入新课声音的产生探究过程想想议议声音的传播地震前夕动物会有一些什么现象?教师简单解释引入声现象你注意观察过蝉鸣叫时的现象吗?那么发声体有什么特征?声音又是如何传播的?1-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根据老师的提问学生讨论猜想猜想 可能由于颤动 其他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检验猜想的正确与否 用鼓的震动验证 人说话喉头震动 敲桌子桌子震动学生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总结问题的答案 声音是由震动产生的学生总结思维程序:提-猜-实验验证-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生活中关于震动发生的例子有很多,请再举出几个希奇的例子。教师讲解留声机的唱片作用结构及它是如何发声的声音是由震动产生的,那么它又是如何传播的呢?学生猜想声音的传播 通过空气传播 通过水传播 通过钢铁等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气体:引导导入新课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出示课题引导引导讲解引导提出问题讨论回答发言 讨论思考,猜想设计并实验验证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归纳阅读思考讨论猜想实验验证 什么是介质总结声速小结巩固练习作业搜寻事例:人说话实验证明:人敲一张桌子,相邻的其他同学趴在桌子上也可听到。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气体。象这样可以传播声音的物质统称为介质。液体传播声音:搜寻事例:钓鱼时岸边太乱会吓跑鱼实验证明:把一台收音机用塑料纸包好浸入水中仍会听到声音。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液体。固体传播声音:搜寻事例:古代将一大瓮埋在地下可以听到远处的敌方兵力的多少。实验证明:同桌之间一同学敲击桌子的一端,另一个同学在另一端也会听到声音。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固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来传播,那么他们传播的是否一样快?学生阅读15页课本记住:15的空气中声速为340米/秒 固体液体气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与收获课本16页(3)并完成目标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测量空气中的声速,下节课交流。看哪组最接近真实值引导引导讲述分析引导提出问题引导布置作业讨论搜寻事例并验证分析得结论讨论搜寻事例实验证明分析得结论讨论搜寻事例实验证明分析得结论总结阅读材料查阅比较总结练习板书设计第1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 声音靠震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 声音靠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15的空气中声速为340米/秒 固体液体气体 课后小记课题名称1.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初步认识声音可以通过耳朵和骨骼传播。 方法过程经过观察物体的发声及听到声音的过程,能简单描述声音的传播途径,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贝多芬的事迹,建立起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放弃和修整自己的错误观点。内容分析本节主要讲授声音的3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并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和响度,通过示波器演示各乐器的音色的区别。学情分析学生对这一部分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特别容易将音调和响度.的影响因素混淆。重点难点经过观察物体的发声及听到声音的过程,能简单描述声音的传播途径,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初步认识声音可以通过耳朵和骨骼传播。课前预习预习本节课教学投影设备收音机,音叉,钢尺,人耳构造挂图。教学程序教 学 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出示课题人耳的构造我们在月球上听不到声音原因是什么?说明什么?在钢管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 会听到几声?说明什么?我们知道声音在15摄氏度的空气中传播速度340米/秒 小名对着大山喊了一声后过一会儿听到了上述是一种什么现象? 那么对于上述声音小名是如何听到的?1-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人是靠耳朵听到声音的,那么耳朵通过什么途径获知声音的呢?学生讨论人获得声音的途径。学生起来讲解。教师讲解: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得声音引起鼓膜震动,这种震动通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声音了。出示挂图。除了通过耳朵听到声音以外,人有没有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声音的可能? 通过骨头传声学生考虑参考书的方法引导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引导提出问题讲解提出问题回顾回答回答回答讲解思考想一想做一做声实验验证1、 将震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2、 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再听音叉的声音。3、 请同学用手指将自己的耳朵堵住,把震动的音叉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牙齿上,看看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思考:在这几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有什么不同?总结结论上述实验说明: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声。科学家把这种传声方式叫做骨传导。也就是说,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如果那一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但如果只是传导障碍,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听到声音的。这需要其他途径将声音传给听觉神经。引导分析引导讲解实验实验思考总结讲解贝多芬的故事鼓励学生向前辈学习学生阅读课本17页的阅读材料据说贝多芬当年耳聋后,就是用牙齿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的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创作。讲解讲解双耳效应小结练习反馈作业布置学生阅读18页材料回答:1、 什么是立体声学生查阅资料后解释助听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学生谈一谈本节课在知识上的收获。将目标检测的练习完成收音机上设有stereo-mono开关,既然有stereo为何还要设计mono?向有经验的人请教。讲解解释引导布置作业阅读回答总结练习板书设计1-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人耳的构造: 震动-耳朵-骨膜震动-听小骨等组织-听神经 -大脑骨传导:立体声:课后小记课题名称1-3声音的特征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初步认识声音的三个特征,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探究出影响这三个因素的条件过程方法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探究影响这三个因素的条件的过程时,注意观察,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尝试概括,具有初步的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声音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的情感。对声音的探究过程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探索其中的奥妙。内容分析本节主要讲授声音的3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并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和响度,通过示波器演示各乐器的音色的区别。学情分析学生对这一部分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特别容易将音调和响度.的影响因素混淆。重点难点初步认识声音的三个特征,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探究出影响这三个因素的条件课前预习预习本节,并试听各种乐器的演奏找出不同。媒体投影设备,音叉,乒乓球,口琴,收录机。教学程序教 学 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展示课题音调频率问题如果有个人传导系统不好了他可以怎样获知声音?教师以提问为例引导,那么他可以听到各种优美的音乐。下面我们来听一端音乐教师播放音乐请同学们思考:刚才听到的都是什么乐器?这是根据声音的一种特征来辨别的,那么声音都有那些特征呢?1- 3声音的特征我们平常说的音调太高唱不上去,那么什么是音调?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学生讨论并猜想: 可能与震动的快慢有关 可能与震动的幅度有关究竟那种观点正确?1)、用钢尺先后伸出的桌子长度不同,使振幅基本相同实验证明。2)、用梳子拨动的快慢不同实验上述实验证明:音调的高低与震动的快慢有关,震动的快慢又叫频率不同震动的快,频率高,震动的慢,频率低物体在1秒钟内震动的次数 叫做频率。为什么地震前动物能感受到,而人却感受不到?教师帮助学生搜寻事例:人能感受的频率是有范围的:20-20000Hz人们把超过20000的叫做超声波,象蝙蝠,狗,猫,海豚等能够听到。把低于20 的叫做次声波。由于地震是伴随的是次声波,所以人很难感受到,而大象,狗等动物却可以感受到有些次声波有害。提问讲述提问提问引导解释学生猜想思考回答听音乐思考讨论回答思考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讨论思考猜想搜寻事例得出结论声波问题想想议议响度音色阅读科学世界小结巩固练习布置作业我们为什么听不到蝴蝶的震动声却听到讨厌的蚊虫的震动声?同一种乐器虽然,它的频率一定时,发出的声音仍然会有大小,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猜想:可能与震动的幅度有关选择音叉,乒乓球,当音叉敲的幅度不同时观察乒乓球的震动情况,并听音叉发生不同。或同一把钢尺固定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不同的力压尺伸听到的声音音调一样但大小不同。响度的大小与震动的幅度有关,震动幅度大音大,反之音小。那么我们是通过什么来区别各种乐器的?虽然乐器的响度和音调相同,但由于他的结构及组成的材料不同,所以它的音色不同。学生阅读科学世界了解各种乐器的不同由学生总结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收获完成目标检测的相关内容用录音机录一端自己的声音分析与自己听到的有什么不同,找出原因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提出问题解释引导布置作业讨论讨论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阅读总结练习板书设计1- 3声音的特征 音调: 与震动的频率有关。 频率:物体1秒内震动的次数。 超声波 次声波 响度: 与震动的幅度有关。 音色: 与结构,材料有关。反思课题名称1、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真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过程方法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内容分析本节主要从日常的声现象,包括:优美的音乐,杂乱的声音引入,依次介绍噪声的来源,噪声的等级和危害,控制噪声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噪声现象非常熟悉,但极少的同学会考虑它的产生来源传播,及噪声的控制。重点难点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真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课前预习预习本节,查书关于噪声的来源媒体投影设备,示波器等。教学程序教 学 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复习提问引入新授课噪声的来源演示噪声的等级危害注意事项控制噪音小结巩固练习布置作业人说话会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口音知道你虽没有看见但却已经听见他声音的你熟悉的人,这是根据什么来区别的?男女高音歌唱家,这里的音指的是什么?我们可以听到蚊子烦人的声音,但却听不到翩翩的蝴蝶的声音,为什么,这是什么不同?一个低音歌唱家在轻声哼唱,请找出他的音调及响度分别指什么?同学们咱们来听一段音乐,教师放梁祝,和一段噪音。请同学们谈谈感受。优美的音乐使人轻松,而杂乱无章的音乐使人难受。我们这节课就来看看1、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生活中除了水污染,空气污染外,噪音已成为人民生活中的另一个污染源,请找一找噪音都来自哪里?学生找出噪音的来源:黑板上写字时的吱嘎声,马路上的汽车声,工厂里干扰学习的咣当声,夜间影响别人休息的音乐声,它再优美也成为了噪音。由此可见噪音指的是:凡影响人民的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民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音。教师打开一台收音机用铁钉划锉听声音让学生感受。既然有噪声,我们的生活又不可避免或多或少的都会遭受干扰,那么我们休息时多大的声音才不会影响我们睡眠呢?请同学们阅读。1、 声音以分贝为单位,用他来表示声音的强弱。(和温度用摄氏度一样)2、 0分贝是人们刚能听到的微弱声音,注意并不试分贝就听不到声音了。3、 30-40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分贝会干扰人们的谈话,影响工作效率。90分贝以上会严重影响听力,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突然到150分贝的环境会使鼓膜出血,双耳失去听力。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可超过90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睡眠不可超过50分贝。既然噪音会带来如此的危害,那么我们如何来控制它以保证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呢?请找一找生活中的控制手段:马路两侧植树。摩托车的消声器城市路两侧的隔音板工厂里工人们戴的防噪音耳罩。经过上述总结我们不难得出该如何消灭噪音。1、 防止噪音产生2、 阻断噪音的传播3、 防止它进入耳朵。小结本课的收获完成目标检测调查一下校园或你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音,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和班里的同学互相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细,采取的措施更好。引导引导导入新课放音乐提出问题提出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引导引导引导纠错布置作业回答发言 分析回答谈感受搜寻事例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视听阅读材料谈体会谈注意事项谈控制方法分析总结总结练习板书设计1、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来源: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单位:分贝 控制噪音: 防止噪音的产生,阻断他的传播,防止它进入耳朵。反思课题名称1.5 声的利用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2 了解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方法过程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使命感与责任感;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放弃和修整自己的错误观点。内容分析本节是对前几节的总结,学习了声音关键做到学以致用。本节课介绍声与信息,声音与能量。学情分析学生对声音熟悉,但对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虽然就在眼前但从未认真考虑过。对于声音也可以传递能量也较为陌生。重点难点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了解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课前预习预习本节课,查阅书籍找出超声波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媒体投影设备收音机,酒精灯,带橡皮膜的罐头盒。教学程序教 学 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出示课题声与信息讨论举例噪音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危害和利用?举出一个合理的例子。20世纪50年代,超音速飞机刚刚产生的时候,有一次在试飞的时候以1100千米/时的速度离地面60米的空中飞行,请计算出1100千米/时=-米/秒?学生计算。当这艘飞机飞过一幢房子时,这座房子好象被什么撞击了一下就轰然倒塌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1- 5声的利用生活中可能有很多关于声音的利用的事件,但我们可能没有在意,譬如说吧: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即将来临。那么除此之外你所见到的生活中关于声传递信息的事例还有哪些?学生讨论:铁路工人利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丝;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的心跳的情况。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 蝙蝠靠什么绝技在夜间捕捉昆虫的呢?学生讨论回答引导提出问题引导举例子提出问题引出问题回顾回答计算讨论猜想试答讨论举例子思考回答回声定位声呐的利用超声波的用途声与能量演示实验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阅读小结练习反馈作业布置蝙蝠靠回声定位的方法,根据这种方法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可以做些什么?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的地形图,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来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利用超声波我们知道可以为孕妇的胎儿作检查,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用途?超声波遇到障碍物体后会返回,利用这一点人们可以利用它来检测病人的肝脏等有无病灶。如果病人检查出肾脏有结石时,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现在采用什么方法就可以去除结石呢?用超声波。那么这么说超声波应该具有很大的能量了。如何能设计一个实验演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呢?演示:将去掉盖子的可乐瓶的底部切掉,并在其上盖上一块橡皮膜,用它对着点燃的酒精灯敲橡皮膜,观察火焰的跳动情况。通过上面的实验证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那么它在生活中还有那些应用呢?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电能精密的仪器,把清洗物放在清洗液里,超声波穿过液体并引起激烈的震动,震动将物体上的污垢都震动下来,而且不会损坏物体,使用超声波他的震动比可闻声波更加强烈。阅读28页最后一段,看看超声波还有什么用途?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的振动祛除人体的结石,向人体内发送超声波,结石被击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随尿液排出体外。教师引导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完成目标检测学习声现象这一章后结合着学过的知识写一篇无声的世界的科学文章。提出问题引导提出问题分析提问引导演示引导引导布置作业讨论回答讨论回答思考回答观察思考举例讲解阅读回答试答总结练习板书设计1- 5声的利用1、声与信息:回声定位:超声波的利用:2、声与能量:超声波的能量利用:课题名称2-1光的直线传播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过程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的热情。内容分析光的直线传播首先讲解什么是光源,光源的分类,然后以实验的形式由学生动手实验得出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后讲解光速为3*108m/s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对光现象比较了解,但对它的传播特点并未认真研究过。本节是在小学自然课的基础上学习,降低了研究的难度。重点难点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课前预习预习本节课,并在课后观察光的传播的情况,找出所存在的疑问媒体投影设备,空气清新济,激光手电,小烧杯,水。教学程序教 学 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引入新课展示课题光源分类引导实验设计实验同学们,你们在早晨打扫卫生时有没有发现太阳光是怎样射进的?学生回顾回答除此之外有没有其他的情况能说明光是怎样传播的?学生思考举例子1、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2、 光是沿曲线传播的。我们这节课就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2-1光的直线传播同学们,光从哪里来的?学生回答:太阳教师引导:像太阳这样自身能够发光的就叫做光源。 那么你所见的光源还有哪些?学生寻找例子:深海中的乌贼,火把,萤火虫,蜡烛,电灯等。 请同学们把他们分分类光源 自然光源 人造光源那么光究竟是怎样传播的?你们的猜想对不对?我们应该用自己有利的武器来证明他。现在我们有这么多的器材该如何作出选择?学生讨论并动手试做。老师适当引导那些同学能够演示你的做法?学生到黑板前演示实验做法1、 采用空气清新剂喷出的气雾,用激光手电照射2、 采用向小烧杯加一些水,向水中滴加墨水,等水均匀后用激光手电照射3、 找一个大可乐杯,使它里面点燃蚊香充满烟气,再用激光手电照射。引入提出问题导入引入引导提出问题引导引导引导肯定学生讨论回答回答讨论讨论分类思考思考动手讨论演示到黑板前展示自己的做法学生实验验证展示实验结果。总结结论反馈练习一应用举例子小结巩固练习布置作业刚才的同学的做法都非常好,选择你认为更合适的作法,小组边讨论边实验。实验完毕找位同学谈一谈你的实验结论1、 当按照上述几种实验方法做时,发现光在均匀介质总沿直线传播。2、 有没有同学有其他的发现?学生可能说出自己的实验结论。当将激光手电斜着照射时结果发现光是折的。教师给予这部分学生肯定。总结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会发生折射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时沿直线传播。反馈练习一 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1、 演皮影戏2、 手影3、 夏天打伞挡住阳光4、 站队时前面得人挡住了后面得人队就站直了。生活中有那些事例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 小孔成像2、 日食,月食现象3、 大树下的光斑4、 人的影子那么光速多大?阅读: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要慢一些。学生总结学生练习将目标检测完成课后练习2。继续引导提示纠错引导引导提问分组实验回答实验结果总结结论练习思考回答讨论回答讨论回答阅读回答练习板书设计 2-1光的直线传播 光源 自然光源 人造光源 光的传播: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在不同介质中会发生折射 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反思课题名称2-2光的反射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过程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那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过程中培养起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决心,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内容分析本课是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主要讲授光的反射规律: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最后把反射分成两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反射现象司空见惯,但并未熟悉他的规律,本节通过探究让学生知道光的反射规律。重点难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课前预习预习本课媒体投影设备,平面镜,激光手电,量角器,白纸板等教学程序教 学 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复习新授引入新课展示课题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实验证明:空气看成均匀的那么光在空气中?如何传播?在真空中的光速多大?如果光射到以下物体会如何呢?教师引导1、 光直接照射到我们光直接进入人眼2、 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呢?反射回来结论:光会发生反射 2-2光的反射光发生反射时的情况会是怎样的呢?教师画出一条入射光线学生试画反射的情况。教师介绍各物理名称: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 法线,入射点, 反射面那么到底那种情况是正确的呢?由教师的引导教师引导学生用激光手电演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竖放在平面镜上,激光沿某一夹角入射,沿另一方向射出,用笔在纸板上画出入射和反射的径迹。改变方向再做一次。并记录在下面表格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实验证明:三线一面 法线居中 两角相等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引导介绍引导巡视指导引导回答思考回答思考试画思考 思考实验填表光路可逆举例光的反射的分类小结综合反馈练习作业布置反过来如果让光线从反射的方向入射,会是什么情况呢?教师演示 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在反射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你通过平面镜看到一个人的同时,他也会看到你。举出光发生反射的事例既然光会发生反射,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情况?呢演示实验:竟面反射和漫反射 这样光从统一方向方向反射的情况叫做镜面反射,他的特点是特别刺眼,象黑板反光就是这样一类。 光线入射后从各个方向反射的情况叫做漫反射。象我们看到的桌子椅子等不感到刺眼的一般就是。镜面反射:反射面是光滑的漫反射:反射面凹凸不平的。学生总结本节课知识上的收获。完成目标检测完成课后练习41-1。提出问题引导引导演示解释解释引导布置作业分析结论实验得结论举例举例观察区别总结练习板书设计 2-2光的反射光的反射规律:三线一面 法线居中 两角相等在反射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反射分类:镜面反射 漫反射反思课题名称2-3平面镜成像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内容分析平面镜成像是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的拓展,它的原理就是光的反射的规律。本课主要讲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及成虚象的特点。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采用了探究式教学。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对平面镜比较了解,但对它成像的特点并为认真研究过。本节是在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学习,降低了研究的难度。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初步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过程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实验过程中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重点难点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策略方法小循环多反馈,课前预习预习本节课,并在课后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媒体投影设备,多媒体,玻璃片,平面镜,夹子,跳棋子,蜡烛,火柴,白纸等教学程序教 学 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引入新课展示课题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引导实验实验验证1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幅动画,教师播放动画:猴子捞月为什么猴子误以为月亮掉进了水里?学生回答:水象平面镜,发生了镜面反射,形成平面镜成像。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平面镜成像 2-3平面镜成像那么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成像情况怎么样呢?我们不妨从你每天都要照的镜子研究看看。你每天都要照镜子,你有没有什么疑问?拿起镜子来仔细看看。教师引导着学生找出想知道的问题 像和物的大小是否相同像和物到镜面距离是否相等成像原理是什么? 这些都是我们要研究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也很想知道,讨论之后找同学谈谈自己的观点和原因下面应用实验验证:在你面前有这么多的器材你该如何选择如何设计方案呢?学生选择器材并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验证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树立一块玻璃,作为平面镜.并记下平面镜的位置.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平面镜的前方,可以看到他的像,用另一只蜡烛放在他的后面看是否与他重合引入播放提出问题导入巡视引导引导引导观看回答实验找出问题讨论选择选择设计实验2平面镜成的像是虚象小结巩固练习作业布置学生说明实验结论结论: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实验验证:平面镜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在上面实验的基础上,用刻度尺量出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再用刻度尺量出另一只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做两次.将实验结果填在下下面的表格.巡视引导巡视引导引导解释布置作业实验验证总结结论实验验证总结结论思考总结练习实验次数物到镜面的距离像到镜面的距离学生根据表格总结结论.总结结论: 平面镜成的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