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凤坳中学2015中考中国古代历史检测题.doc_第1页
双凤坳中学2015中考中国古代历史检测题.doc_第2页
双凤坳中学2015中考中国古代历史检测题.doc_第3页
双凤坳中学2015中考中国古代历史检测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凤坳中学2015年中考历史检测题中国古代史部分 (满分40分 考试时间:40分钟 闭卷) 第卷 选择题部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题2分,合计16分。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的答题栏里。)1. 2014年春节期间,一条有趣的祝福短信十分流行:“佳节来临,恭祝家庭顺治,生活康熙,人民雍正,学业乾隆,成绩嘉庆,前途道光,财富咸丰,德才同治,心情光绪!”根据相关的基本文史常识判断:康熙、雍正、乾隆等称号应属( )A.国号 B.年号 C谥号 D庙号2.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赢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元明 D隋元明3.我国历史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图中“设府归属福建省”中的“府”指的是( )A台湾省 B台湾府 C台湾办事大臣 D台湾县4、厉行“节俭之风”彰显了以习近平为首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晚唐诗人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悟。历史上把唐朝鼎盛时期称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5、“明修长城清修庙” 反映了明朝和清朝对待蒙古、西藏等民族的统治政策的不同。清朝统治者尊重少数民族信仰和历史定制,利用宗教缓和民族关系,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在西藏册封达赖班禅封号,达赖班禅继承人的选择必须依据( )A嫡长子继承制 B分封制 C金瓶掣签制度 D土司制度6、秦皇汉武是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君主,在对待诸子百家态度上截然不同,表现为“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其根本目的相同之处是( )A为了实现思想“大一统” B为了解决王国的威胁C为了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D为了促进文化教育“大一统”7、“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有( )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令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令玄奘西游天竺鉴真东渡日本A. B. C. D.8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表述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正式形成于唐朝 B.唐玄宗时诗赋成为主要考试内容C.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D.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9、历史辨析栏目中看到了下面四句话,请你帮他找出与历史事实相符的是A、秦朝,文学家用小篆在纸上写文章 B、西汉,活字排版印刷的论语面世C、唐朝,人们走在赵州桥上 D、明朝,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选择题答题卡题号123456789答案第卷 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个小题,共22分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 (唐太宗的比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 旧唐书 材料二 “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马牛被野。”新唐书 材料三:武则天进号“天后”,上书建言:“劝农桑,薄赋徭禁浮巧;省功费、力役”材料四 下表据通典天宝八年(749年)统计河北道、河南道(唐玄宗时按山河地形,分全国为十五道)各仓所储粮食量。各仓储粮大致反映各地粮食产量。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简析唐太宗和武则天对待“民生”问题的态度有何共同之处?(2分)(2)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唐玄宗前期的主政措施简要说明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3分)(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农业发展对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有何关系?(2分)11.节俭、廉政、实干兴邦是时代热点话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8分)材料一:文帝在位二十多年,宫室、园林没有什么增加。他修建自己的陵墓,要求从简,不许用金银等装饰,只能用陶瓦。汉景帝曾先后三次下诏书痛斥吏治腐败。汉景帝对贪赃枉法的罪犯处理很严。他规定:官吏收受贿赂,要没收财物并治罪,参与投机经营的也按贪赃枉法处理。材料二:秦始皇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设置三公,分工明确。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州,每州设刺史一人,加强对地方官吏、豪强地主及子弟监察,严禁他们为非歹。材料三:明太祖十分注意抑制豪强,整顿吏治。明太祖禁止繁文虚词。有一次,刑部主事茹太素上书言事,明太祖叫人来读,读到6370字时,听到的还是全是空话,气得叫人把茹太素打了一顿。第二天读到16500字,才涉及本题。报告讲了五件事情,其中四件可行,太祖马上命人实行,并表扬茹太素是忠臣。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文帝景帝怎样的执政理念?简析西汉初年,文帝景帝调整统治政策的原因。(3分)(2)材料二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监察百官的官职是什么?汉武帝加强对地方官监察建立了什么制度?(2分)(3)材料三反映了明太祖怎样的执政朝风?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代廉政建设具有怎样的变化特征?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何启迪?(3分)12、阅读下列材料:(7分)材料一:梦回唐朝讲述一段今世唐朝的浪漫传奇故事,以“宫廷轻喜剧”为主打,也折射了盛唐“繁荣梦境”。隋唐政治稳定,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民族和谐,对外交往空前,一个一个“大唐梦境“绽出,繁荣强大的唐王朝,以宽容与博大的胸怀,海纳百川,走向世界,对亚洲和世界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来源:Zxxk.Com材料二: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诸国。从1405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然而明初的贡赐贸易“倍偿其价”,缺乏生命力,到1840年前,我国再无此类壮举。结合材料回答:(1)试举一例说明材料一中“大唐梦境”的表现。强大的唐王朝不仅没有给周边国家和民族地区带来威胁,而是促进了世界发展和自身繁荣,试举例说明。(2分)(2)结合材料二,指出唐朝对外交往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有何不同?郑和下西洋有何影响?(2分)(3)唐朝对外交往与郑和下西洋不同结局说明了什么?今天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应该怎么做?(3分)2015中考中国古代史检测题答案题号123456789答案BBBCCCAAC10.(1)共同之处:都体现了以民为本、以农为本、轻摇薄赋等执政思想。(类似亦可)(2)反映了河南、河北两道是全国重要产粮区。唐玄宗的重农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在全国各地大兴屯田,加强对农田水利的管理等。 (类似亦可)(3)农业的发展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无农不稳,重农兴邦。12(1)“中国梦境”的表现:唐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例子:对内实行平等、和谐的民族政策,如唐太宗不杀东突厥首领,反而有待各部;唐蕃和亲与会盟等;对外:大批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在广州设置市舶司,保护商旅往来;开明对待外来文化等。(举一例即可,评分可放宽)(2)唐朝对外交往的目的:促进唐朝的繁荣与强盛,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联系。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半个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