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许疃中学案例分析.doc_第1页
蒙城县许疃中学案例分析.doc_第2页
蒙城县许疃中学案例分析.doc_第3页
蒙城县许疃中学案例分析.doc_第4页
蒙城县许疃中学案例分析.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蒙城县许疃中学一、案例背景:近年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拥向城市,为国家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可是,在农民背井离乡,生活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新的问题即“留守儿童”问题却日渐突出。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甚至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问题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给老师,家长,社会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难题。我校作为市“留守儿童”教育基地,开展了很多活动,如各班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活动,为每位留守孩子联系热心的爱心妈妈;利用双休日组织留守孩子参加集体活动等。身为一名一线班主任,关爱留守儿童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我想就工作中的一个案例,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二、案例描述马晴,从小活泼可爱,乖巧伶俐。可在她上四年级时爸爸妈妈离婚了,爸爸重新建立了家庭,妈妈只身外出打工。她从此跟着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成了一名留守儿童。当7年级她来到我的班级时,我看到她睁着大大的眼睛,眼睛里满是忧郁。通过观察,我发现她课堂上几乎不发言,经常走神;课外几乎不说话,独来独往。即使老师问她问题,她也只是点头或摇头,要不就是简短的几个字。孩子内心是一种怎样的痛啊!如何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还原一个健康快乐的她,成了我困扰于心的一个难题。三、主要做法(一)开启心扉吐露心声孩子的心是最脆弱的,何况是遭受家庭变故后的孩子。她们自我封闭,排外,孤独,忧郁。郁结在心的情感,太久了,必定要发泄,否则,对身心都是极大的摧残。可她们是那么敏感,不愿意提及自己的家庭,不愿意在这方面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我也考虑通过家访的途径和孩子进行沟通,但又觉得冒昧造访说不定会适得其反,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再三思量后,我决定召开“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班队会,营造一种氛围,给孩子创造倾诉的机会。我首先在黑板上写上“请关爱留守儿童”几个大字,告诉大家什么叫“留守儿童”。然后我说:“孩子们,不管是爸爸妈妈在外打工,还是父母离异,亦或父母亲不健在,其中的过错都不在我们。我们可以伤心难过,但决不能自卑,有心里压力。能坦诚的告诉老师,你们是这样的孩子吗?如果是,请举手。”在我的动员下,一双双小手怯怯的举了起来。我数了数,居然有十多个。我趁热打铁,说“没有父母陪伴的日子,你们多么的不容易啊,老师打心眼里佩服你们。你们有什么烦恼,有什么困难可以跟大家说说吗?让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一片掌声中,付玉琴走上讲台:我和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在外面打工,奶奶80岁了,做什么都很吃力,动不动就冲我发脾气,所以我自己的衣服自己洗,放学回家后,我还做饭,帮着做一些家务。可原来妈妈在世的时候,这些我从来没做过不过我也不怕,我觉得以后到哪我都能自己照顾自己。大家用热烈的掌声将她送回了座位,我分明看到闪烁在她眼里的泪花,我也鼻子一酸,但我克制自己,马上请出了第二个同学。任鑫雨:很多时候,我放学了,家里没人,我回家就什么都不做。有时候回家,妈妈在打麻将,我就跟着妈妈,在麻将室做作业,做不完的,回家后太累,就不想做了。我特别想我的爸爸(他爸爸很早就去世)说到这里,他有点哽咽,用牙齿咬住下唇,不住的用手檫眼睛。我知道再说,孩子真的要痛哭了。我让他上位,可他一到座位上,就趴在桌上抽泣起来。马晴:爸爸妈妈都不在我身边,我好想她们,我只希望她们能在我身边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都踊跃上台吐露自己的心声。孩子毕竟是孩子,坦坦荡荡,一览无余才是她们的本色。她们的心里是无法承受那么重的负担的,只是不知道用何种方式卸下而已。我没有勇气再听他们说下去,转身借收拾讲桌,抹掉那不争气的眼泪。调整好自己后,我让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感受。他们说能理解为什么有的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因为没家长管制。也有的说自己以前总觉得生活很苦恼,但现在想起来,有爸爸妈妈陪伴,其实自己很幸福彼此理解与宽容,互相帮助和进步,有了这种平等,和谐,没有隔阂的班集体氛围,不是更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吗?班会课结束了,孩子们都离校了,但我的心怎么也无法平静。孩子们孤独,无望,茫然,彷徨的眼神不时浮现在我眼前,学习没好习惯,生活没好规律!一双双含泪的眼,一颗颗内敛的心,刻入脑海,痛彻心扉!如何填补他们缺失的父爱和母爱?我努力思索着(二)有的放矢增强信心为了让小思迪尽快从阴影中走出来,我在课堂上特别留意她,我故意提比较简单对她来说比较有把握的问题,点她起来回答,然后及时给予赞扬。经过几次后,她犹豫很久的小手终于举了起来,那一刻,我看到了她脸上的红晕像绽放的花儿般灿烂,美丽!课外,我有意识的让她帮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她感受到老师对她的信赖与喜爱。渐渐的,她的笑容多了,课堂上变的专注了,发言积极了,和同学的交往密切了期末考试,她的成绩直线上升,一跃而名列班级前矛!2012年的“六一”,学校要编排文艺节目,老师为了培养她的自信心,有意将她送去参加。天气炎热,其他孩子练一会,休息一会。可她并不这样,而是利用休息的空当,反复练习每一个动作,直到老师满意为止。豆大的汗珠从她额上落下来,可她浑然不觉。终于,在“六一”文艺表演中,她优美的舞姿赢得了阵阵喝彩。与此同时,小思迪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暑假去广州和妈妈团聚的机会,留下来专门学舞蹈。老师的特殊而不留痕迹的关爱,让思迪信心倍增。她什么活动都想参加,演讲,舞蹈,绘画,作文等,她从不放过每一次能锻炼自己的机会。(三)加强练习促进沟通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社会,家庭的责任。毕竟紧靠老师的力量太过于单薄。我成立的留守学生档案,掌握了各个家长的联系方式,通过电话,QQ或短信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的情况,然后要求家长每周给孩子写封信,和孩子通一次电话。让孩子及时回信,汇报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一来二往,马晴和妈妈的交流多了。父母的离异,曾经让小思迪“怀恨”在心。但现在,她俨然成了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有一次她在留言中写道:“妈妈,您要保重身体,别太累了。对于我,请您放心。你们虽不在我身边,但学校是我的避风港,老师就象我的亲父母”是啊,沟通如丝丝春雨,滋润孩子心田,如徐徐春风,化解心中疙瘩!四、成效及反响老师的关爱加上马晴自己不懈的努力,如今的她勤奋上进,自强不息;热心助人,知孝行善。她不仅是同学的好朋友,老师得力的小帮手,还是学生会勇挑大梁的干部!从2012年到2014年,大大小小的荣誉证书有一大摞呢!演讲比赛、写字比赛、双优竞赛、小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她都荣获一等奖;今年2012年元月,作文大王报上还刊登过她的作文呢,题目就叫爱拼才会赢。在2013年市里组织的小学生计算计操作比赛中,她也夺得一等奖。虽然学钢琴不到一年,但在市里组织的“小人才”比赛中,仍获得了三等奖。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她被评为学校“十佳留守儿童”!她的妈妈在给我的信中写到:“李老师,我真不知道怎么言谢,我的孩子虽然缺少父爱和母爱,但你们给她的爱足以让她幸福一辈子”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留守儿童虽然各有自己的个性,但存在的问题有许多共性。我想,只要我们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多点恒心,为留守儿童共同架起一座呵护的桥梁,她们将会演绎更过精彩!关爱留守儿童,我们在行动!蒙城县许疃中学农村是关爱留守儿童的前沿阵地,当全社会都在关注留守儿童时,作为在学校负责团委工作的我,自然也投身到这个队伍中。我校近1200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就有960多人,这些孩子都非常想念父母。 在父母远离家乡的日子里,“孤独”成了留守儿童长期的伴侣。根据学校调查统记发现,有的父母外出时间长达7年以上。在通讯发达的今天,电话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间唯一的联系。但这种联系通常一月才能打上二至三次,都是以孩子的学习为主要内容。父母很难顾得上孩子的情感世界,双方的情感交流几乎为零,有专家称留守儿童为“心灵孤儿。” 尽管外出打工的父母最关心孩子的学习,但缺乏父母监管的留守儿童极易放松自己对学习的要求,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制力。如:我班学生刘楠楠,还不到二周岁父母就外出打工去了。一次意外事故,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把她留在了外婆家,外婆太唠叨,她每天都想往外溜,觉得自己好孤独好失落,渐渐加入了父母不在家的孩子队伍。他们男生女生一大群,今天走东家,明天串西家,都没父母管,自由得很。这次又逃课两天,老师和外婆到处找她。外面呆久了,还是想上学,但又怕上学,一是无脸见老师,二是落下这么多功课,不知怎么办?在家访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处境十分困难,上学之余,还要回家挑水做饭洗衣服,冷了饿了无人知,病了痛了没人管。他们还是儿童,幼嫩的肩膀怎堪如此重负?这自然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他们在学校表现出好动、调皮、无人能管,大胆放肆,在受管理时,容易产生逆反心里,与教师顶撞。另一类学生产生失落心里,不爱说话,不爱交往,自卑.、孤僻,给学校老师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学校召开家长会,来的大部分是学生的爷爷、奶奶,学校和家庭的沟通基本上是无实效的。与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留守儿童的成绩普遍较差。走访中还发现,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性格孤僻、胆小的情况,容易出现偏执、冷漠、自私等不良人格特征。 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情况,学校团委采取了一些举措: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1、整合资源,加大宣传。利用未成年人保护法,广泛宣传有关孩子教育方式、方法等家教知识,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健全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认识,引导他们共同关爱、教育和帮助“留守儿童”。我觉得通过这些活动,一些留守儿童的家长懂得了不能一味地用金钱来弥补孩子,而是懂得了经常与孩子交流沟通。 2、调查摸底,建立档案。首先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要记载好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的地址及联系电话、家庭成员情况和学生临时监护人姓名及联系方法等。第二,班主任要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比如:学习情况、行为习惯、情感、能力的发展等等。第三,班主任应主动电话联系留守学生父母,让家长尽量作到定时与子女通电话沟通感情、与班主任联系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 3、经常性地与监护人联系,进行良好的亲情教育每个月,我班都要请来几个我班“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让他们到学校或我去家访,互相交流孩子本月的情况,共同解决监护中遇到的困惑。有时还安排一些活动,尽量拉近孩子与监护人之间的距离,让孩子感受到亲人的爱无处不在。碰到节假日,我还带领这些孩子与他们远方的父母通话,缓解他们之间的相思苦,碰到动情处,我也不免陪孩子们落泪。我觉得学校的留守儿童在这些活动中,逐渐体会了父母的艰辛与良苦用心。二、德育优先,关爱“留守儿童” 1.德育先行,培养留守儿童健康人格。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进行爱国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及时矫正不良习惯和行为。定期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或其他监护人进行科学育人、科学监护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监护水平,保证“留守儿童”受到良好的养育和教育。 2.开展活动,陶冶情操健康的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中慢慢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农村学校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并且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也会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受到感染。如针对小学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可利用出板报、办校刊、开展知识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课内外活动,使学生在有益的文化熏陶中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养成健康心理状态。 3、在心理教育和咨询方面采取一些积极措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态,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对症下药,可以进行个别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也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也可以通过写日记、周记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通过这些方式,我发觉我与学生们走的更近了。三、组织班会,建立帮扶机制 班会是学生教育自己,自己提高自己的极好形式。比如我班“留守儿童”乱花零用钱现象较严重,如果光凭空洞的说教,效果不大。在班会上我就“以勤俭节约”为主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阐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们通过讲述革命先烈勤俭节约的事迹教育自己向老一辈学习,通过感恩教育,体会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我再适时的加以引导,这样更易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在班级里建立“一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