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一语文期中试题1.docx_第1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期中试题1.docx_第2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期中试题1.docx_第3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期中试题1.docx_第4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期中试题1.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一年级(上)期中测试试题 (答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卷首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只要心境平静,只要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你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别忘了,对自己说一声:我能行!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A诠(qun)释 迸(bng)溅 贮(ch)蓄 清澈(ch)B 搏斗 be 轮廓(gu) 颤(chn)栗 摇摇欲坠(zhu) C挑剔(t) 跻(j)身 粗糙(zo) 称(chng)职D镌(jun)刻 泅(qi)水 翘首 qiao 咫(zh)尺2、选出各项中字形有误的一项( )(2分)A、松懈 衰弱 清廉 慷慨激昂B、摧毁 荡涤 凹陷 不负众忘C、矫健 春笋 震撼 暴风骤雨D、同仇敌忾 蔚蓝 景仰 潜移默化3、下面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3分)A、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适可而止,以不行为宜,时间最后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C、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D、如果学习方法运用恰当,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4、请选出没有病句的一项( )(3分)A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B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求我们勤奋努力、独立思考、积极探究。C小学毕业典礼后,我们全体师生和任课老师一起在新落成的科技楼前合影留念。D为了避免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一定要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并切实加以改正。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西游记的作者是我国的吴承恩,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法国的雨果,夏洛蒂勃朗特以自己为原型,创作了长篇小说简 爱。B、刻舟求剑通过一个秦国人刻下记号求剑的故事,讽刺了那种因循守旧、不知变通的人。C、韩非子是春秋时期法家的重要著作,全书55篇,大部分为韩非自己所著。D、.幼时记趣节选自浮生六记,作者是清代作家沈复。这是作者追记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例进行记叙。6、和“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 )(2分)A、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B、一路上,稻田绿、菜花黄、江水银,绘成一幅幅田园巨画。C、生命是一条河流,有奔腾也有平缓。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7、古诗文默写填空(9分)(1)却看妻子愁何在,_。(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_,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色望月)(3)纸上得来终觉浅,_。(冬夜读书示子聿)(4)不要人夸好颜色,_。(墨梅)(5) ,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6)李克强总理讲话时,引用了唐代诗人王湾 次北固山下 中的名句“ _ , 。”来形容中国当前形势:社会发展平稳,人民充满信心。(7)我们做事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像郑人买履里那个“郑人”一样,对于他人的疑惑,还固执地说:“_ ,_。”8、有一天,小云在马路上发现一个学生在草坪里玩耍,她去劝那个学生,那个学生却说:“踩的人多了,少我一个不少,多我一个不多,有什么关系?”请你针对那个学生的“理由”,替小云说一句得体的话,阻止对方的行为。(3分) 二、古诗文阅读理解(44分)(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9-12题(共10分)观书有感 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9、观书有感的作者是( )(朝代)的著名的理学家( ),观书的意思是 。(3分)10、一、二两句是怎样具体描绘“半亩方塘”的清澈明净的?(2分)1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的清澈,诗人想说明什么道理?(2分)12选出对朱熹观书有感赏析有误的一项 ( )(3分)A、这是一首因读书有感而写下的说理诗。首句将书比作“方塘”、明“鉴”,新颖巧妙,极便开启后句。B、次句“徘徊”二字,十分传神,使整个画面形象生动,具有动态美,刻画出天光云影,流连忘返,情态毕见。C、第三句,作者问注入“方塘”的水“渠”,何来这么多清澈的水流,实叹知识之源无穷。D“源头活水”四字比喻治学要有丰富的知识源泉,要博览群书,不断储备,源头充实了,水自然源远流长。(二)阅读三峡,回答13-16题(共15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4分)(1)沿溯阻绝。沿;(2)良多趣味。良:(3)一百许里。许: (4)窥谷忘反。反:14、翻译下列句子(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答:(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答:15、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16、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4分) (三)阅读完成1719题(7分)植物是天然的“净化器”“消声器”“除尘器”“制氧机”“预报员”“防疫员”,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植物还有防风固沙、涵养水分、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的作用。由于植物广泛分布于地面、水面等一切有生命的环境中,这就形成了一个将整个地球都网住的巨大的环境保护网。 微生物能把地球上的全部动植物遗骸分解而被土壤吸收,是地球上的“清洁工”。且微生物也广泛分布于地球上,也形成了一个“清洁网”。 益鸟能捕食害虫,保护这些益鸟就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也就保护了环境。一只灰喜鹊一年可消灭15 7条松毛虫,可保护十多亩松林不受虫害。两只大斑啄木乌一天能消灭600多条害虫的幼虫,可以控制几十亩人工林免受蛀食树干的害虫的危害。各种不同环境下生活着不同的鸟类,也形成了保护环境的网络。 以上事实说明,生物确实是环境的天然保护网。只要我们植树造林,栽花种草,保护害虫的天敌,充分发挥植物和益鸟等生物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人类环境就会更加美好。17文章第二、三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3分)18这篇文章安排内容的顺序是( ) (2分)A总一分一总D分一总C总一分D并列19第二段中加线的“全部”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2分)答:_三、现代文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20-24题。捅马蜂窝冯翼才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荫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驱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属爷爷屋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蛰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捅不得,捅不得。”爷爷练练摇手。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出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蛰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毛巾把儿,也没能使我那肿疤迅速消下去。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这一下好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当院里,摆手召唤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爷爷说:“这就是蛰你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蛰你。它要是蛰了你,自己也就死了。”“那它干嘛还要蛰我呢,它不就完了吗?”“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说。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式: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去年的旧窝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空空又是一年。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20、围绕捅马蜂窝这件事,作者精心安排的思路是:_、“我”捅了马蜂窝、_、后院又有了马蜂窝。(2分)21、捅马蜂窝一段描写得禁止而惊险,这从“我”毁坏马蜂窝的_、_,妹妹怕蜂进屋、关门逃跑,马蜂复仇等描写可以形象地感受到。(2分)(填写人物描写方法)22、文中加“_”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