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酒与唐诗.docx_第1页
浅谈酒与唐诗.docx_第2页
浅谈酒与唐诗.docx_第3页
浅谈酒与唐诗.docx_第4页
浅谈酒与唐诗.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酒与唐诗姓名 葛子轶学号 B15030727专业 光电工程学院酒诗相生 其乐无穷在中国文化初级发展阶段,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思想潮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家逐渐占据中国文化的正统地位后,其积极入世的思想成为主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唐代的才子们自然不可免俗。入世的最直观体现便是做官,唐代文人渴望建功立业,赢得生前身后名。然而仕途坎坷的现实将他们美好的理想击得粉碎,一腔忧愁在酒的催化下喷薄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篇。可以说酒诗相生,没有酒,绚丽的盛唐画卷将失色很多。一、诗是酒之华, 酒乃诗之媒 好的唐诗几乎有一半是在酒兴中写出来的。且不说像王绩的过酒家、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醉时歌、王维的渭城曲等一系列的咏酒诗,就是那些不是咏酒的许多名诗,也大都是诗人酒后之作。所以说,唐人的诗是与酒有着密切关系的。可以说,唐诗中有一半诗是酒所催生出来的。因此,说诗是酒之华,从唐诗 的实际情况来说,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诗是人在豪醉后的狂欢,是诗人郁结情怀的释放与升华,所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能催化人的情绪,而高涨的情绪自然是诗歌完美的培养基。且看下面几首诗:满卷才子诗, 溢壶圣人酒。此时吸两瓯, 吟诗五百首。( 寒山诗三百三首满卷6)醉后乐无极, 弥胜未醉时。动容皆是舞, 出语总成诗。 ( 张说醉中作)灯花何太喜, 酒绿正相亲。醉里从为客, 诗成觉有神。 ( 杜甫独酌成诗) 酒后得意吟诗,醉时出语成诗。这样福至心灵的状态是诗人可遇不可求的。寒山、张说和杜甫的诗很好的表现了酒与诗之间密切的关系,两者互为花木,不可分割。同时,酒的文化精神也是诗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那么,什么是酒文化精神呢?西方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他代表了狂醉、热情、享乐、反抗、追求自由和表现生命与自我本能等。这与中国的酒文化不谋而合,我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精神,基本上就是一种表现的艺术,是一种追求表现心灵自由的艺术,它所追求的主要一个方面就是一种浪漫的、超尘脱俗的、自由的精神境界。而这种精神境界,正是醉乡里的境界。人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受到这样那样的束缚、从坎坷不顺的仕途到家长里短的琐事。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动则得咎,是很少有自由 可言的。只有在梦中和醉中,人们的思想才从现实的约束中得以解脱, 精神的翅膀才得以展开,自由地飞翔。正是醉中自由的天地, 才给诗歌提供广阔辽远的飞翔空间。酒文化的精神,也就是自由的精神,解放的精神。二、酒壮人之胆,诗成酒之名从另一个方面说酒与诗的关系便是酒后诗人往往更加乐于倾吐自我的心声。所谓酒壮人胆,在酒精的刺激下,平日里不敢说的事情,郁结在心中的不快全都诉诸于笔尖。当然也会做出一些大胆出格的举动。譬如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描述的一般: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 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只能说不愧是李青莲么,天子的威仪在他眼中比不上一瓶美酒。这其中或许有夸张的成分。但这首饮中八仙歌却是确确实实的写出了盛唐气概。“饮中八仙”的诗酒情结,反映了盛唐诗人以诗酒作为其目空一切,淡泊明志,任性逞才的情感宣泄。“饮中八仙”诗酒情结中的这种豪迈与乐观,代表了大唐 盛世中文人的乐观与自信,张扬了雄浑昂扬的盛唐气象。“饮中八仙”诗酒情结中对独立人格和真正自由精神的追求,深受盛唐道侠任诞精神之影响。“饮中八仙” 诗酒情结中浪漫昂扬的盛唐气象和憧憬独立自由人格的道侠文化精神,是盛唐时代精神的体现。同时,酒还是诗的保护伞。唐朝对于百姓的言论限制较为宽松,远不像清朝那般苛严,文字狱无孔不入。因此唐朝的思想启蒙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酒不但给诗提供了创作的思想的宽松环境, 同时也给予了诗以胆量和魄力。陶渊明曾在一首诗中说: 若复不快饮, 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 君当恕醉 人。( 饮酒二十首其二十) 就是说, 在醉中你若说 了过头的话, 做了过激的事, 但考虑当事人是喝醉了酒, 就理应得到原谅。因此, 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便出现了借酒骂座,借酒使气的种种现象。这使得诗人也渐渐变得敢于写议论朝政,抒发自身感受的诗。借酒撒泼都可以被原谅,况乎只是写首小诗?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李太白的一段典故了:天宝初, 唐明皇与杨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前赏牡丹, 特召李白前来写新词。当时李白在宁王府已喝得大醉,被小黄门抬至御前, 杨贵妃口含清水, 将他喷醒, 李白欣承诏旨,犹苦宿酲未解, 因援笔赋之,写了清平调 词三首其二曰: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而高力士却趁机发难,说李白将贵妃比作赵飞燕,是亡国之妃。唐明皇龙颜大怒却最终没有重罚李白,为什么呢?唯一的原因只能解释为, 因他此时宿酲未解, 即还在醉中。他是仗着酒胆才写出这样的话来。或者他也可能是无意为之, 那就是说, 他是在醉中潜意识的支配下才说出如此大胆之言的。就是明皇知道了, 明皇也不 好明言声张, 并以此来治他的罪, 君当恕醉人嘛。再说, 这样以来那不就是等于当面承认了自己的丑事了吗? 最后唐明皇只好以“非廊庙器”为借口, 将李白赶出宫廷。这件事最能说明酒壮诗人胆及酒所起的保护神的作用。三、诗予酒以雅怀, 酒予诗以壮思市中饮酒本是件俗事,但行酒令,赋诗便成了件雅事。文人们甚至发明了一种唤作“曲觞流水”的游戏。诗使酒化俗为雅, 提升其地位名声,,提高了它的文化品位。更重要的是一些著名的文人和诗人,赋予酒以新的内容和文化内涵,使酒便从此不仅是一种日常 生活的饮料, 饮酒也不仅是一般的生活现象,一跃而成为与作诗齐名的文化活动,使饮酒与作诗一样,成了文人的风流韵事。当然,这首先得归功于魏晋名士,竹林七贤的潇洒豪迈,放纵不羁深深的影响了后世的文人,他们虽不似嵇康阮籍般整日大醉,却也渐渐把饮酒作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酒文化在文人墨客的熏陶下也逐渐变得正式而趋于礼仪化,酒宴也成为一种正式场合必备的活动。唐人有着丰富的饮酒活动, 唐代的饮酒的时间大都在饭后,杜光庭虬髯客传上中记载,虬髯客夫妇设家宴款待李靖夫妇时,“陈设盘筵之盛,虽王公家不侔也,四人对撰讫,陈女乐二十人,列奏于前,若从天降,非人间之曲。食毕,行酒。”唐代宴席上还讲究按“巡”饮酒。“巡”即“遍”,是一个人干杯后,另一个人接着干杯,而不是大家一起干。依次尽爵,遍饮为一巡。所以,当时文献中常有酒过几“巡”的记载。而每巡轮流的次序,都是由尊而卑,由长而幼,不容颠倒。另外,唐代举杯向客人敬酒时,还要先用手指在杯中蘸酒,将酒滴弹向空中,以示敬意。饮酒的目的在于沟通思想,交流感情,促进心情舒畅、和睦共处,满足社会精神需要,并以不妨碍正常的社会生活为原则。这些在中华酒文化中关于酒礼的观念,至今对人们的酒行为起到了重要的制约作用。唐代的献酬之礼现如今还很流行,譬如大型酒宴是往往由主人或长者带头站立举杯,敬酒致辞,客人必须集体起身,一起干杯等等。唐代的酒文化已经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人认为酒文化的盛行与唐朝的兴盛不无关系。唐朝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