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 各具特色的防护服(总第2课时)主备人: 王婷婷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了解常见的部分制式器材;a.构造b.防护的简单原理;c.性能d.使用方法;2.使学生掌握几种简易个人防护器材的制作方法;二.教学重点:;1.主要介绍过滤式防毒面具的简单原理;2.介绍皮肤防护器材的性能;3.对个人制式防护器材的使用方法;三.教学方法:;有条件时,可用电脑、录像等演示;一些情况下可采用;四.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新课)通过样品、录像演示等教学手段以加强个人防护器材的感性认识。在前面的几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核、化、生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在战时或在平时各种突发性事故中,做好个人防护是整个防护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个人防护必须借助于防护器材才能实现。这导入出我们今天的新课题个人防护器材的定义个人防护器材:个人防护器材使指个人用于免受化学毒剂、核武器、放射性灰尘和生物战剂气溶胶伤害的各种器材的总称。通常包括防毒面具、防毒衣、防毒手套、防毒靴套、个人防护盒等。a.呼吸道防护器材A.制式防护器材b.皮肤防护器材a.呼吸道防护器材:今天我们主要介绍的呼吸道防护器材主要是过滤式防毒面具过滤式防毒面具主要由面罩、过滤罐和面具袋组成,而核心部件是滤毒罐,在防护功能中起重要作用。滤烟层 滤除毒烟、毒雾、生物战剂等滤毒罐装填层 吸附空气中的毒剂蒸气我们看一看过滤式防毒面具的主要性能表:65型 69型 64型重量(公斤) 0.61 0.8 1.4总视野 72% 80% 53%50米通话能力 90% 90% 95%防沙林 10小时 6小时 24小时防维埃克斯 30分钟 30分钟 2小时我们可通过录像看一看制式个人防护器材防毒面具的一般了解,那么为什么它们有防毒的功能呢?我给同学们讲一讲一个军事科学家曾经做过的一个实验。这个实验是这样的:把氯气(Cl2)通过两个装有实验用小白鼠的大烧瓶中,一股氯气经过装有活性炭的管子后再进入烧瓶,一股氯气直接进入烧瓶,通气5分钟后,我们会看到直接进入烧瓶的氯气使得瓶内的小白鼠中毒死亡。这个实验说明了活性炭的防毒作用。防毒罐原理:1.物理作用2.化学作用3.催化作用(略)我们在上面的实验中,就是一个物理作用下的防护方式,活性炭的强大吸附作用使得Cl2 气体分子在活性炭表面凝聚下来。因为被吸附的物质分子(Cl2)只是被固定下来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称之为物理作用。 滤毒罐的物理作用表现在对核武器的放射性灰尘的防护作用。随着纳米技术的掌握和应用,现代防毒面具能可靠地防护放射性灰尘。告诉同学们原子弹爆炸后,短期内便产生半衰期不同的三十种元素的近200种放射性同位素。它们大体分为两部分:这就是:放射性稀有气体:如氪、氙等气体物质放射性碘、溴、铜、钡、磷、锶等各种挥发性化合物对于放射性碘蒸气及其挥发性的化合物,能被滤毒罐有效地防护,使之透的放射性强度不超过允许值(吸气时为5109居里/升)我国核实验结果,如果离爆心较近或者敌人使用易挥发性的放射性战剂污染大气。 滤毒罐的防护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是一个没有足够的制式个人器材而造成的悲剧。04年9月20日前苏联绝密文件解密:1954年9月14日上午9点三十三分,前苏联在奥论堡草原上空8000米投掷一颗代号为“塔季杨卡”威力为4万吨当量核弹,是美军在日本广岛上空投掷的原子弹的数倍。不幸的是,这颗原子弹偏离预定爆炸中心西北方向近300米,更不幸的是最后时刻风向突然变化,核辐射云没有向预定的没有人烟的草原沉降,而是直接冲向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地区。演习结束后,投掷原子弹的少校库特尔切夫从国防部手中接过列宁勋章,并晋升为上校,奖励一辆“胜利”牌轿车,而这次的“核事故”造成了4.3万官兵的死亡,为苏联最高军事机密,世人无从知晓。化学作用:如果在防毒炭借助于金属氧化物来加强防护能力,这些金属氧化物将与毒物的发生化学反应以达到防护的作用。例如,在防毒炭上添加铜的氧化物CuO(氧化铜)就可以将化学毒剂氢氰酸分解成为无毒物。2HCN + CuO = Cu(CN)2 + H2O我们明白了以上的原理后,下面我们看一下录像演示,了解一下防毒面具的正确佩戴方法:1)双手抓住防毒面具中上部,翻开头带2)下巴略微前倾3)佩戴时从下往上戴4)防毒面具时,应该从下往上摘面具佩戴合格的标志:眼窗位于两眼正前偏下,头带垫于头的后上方,不压耳朵。个人制式防护器材使用的注意事项:1.选择面具。面具的面罩分大、中、小三个号码或者1、2、3、4、5个号码两种。选择时根据头型的大小和佩戴后松紧程度来确定合适的面具号码。2.外观检查。对面具各部件进行外观检查,检查各部件是否损害。3.灭菌佩戴。先将面具擦干净,用卫生酒精灭菌;再调整头带直至佩戴基本合适为止。4.气密检查。用手堵住面具的进气口,用力吸气,若感到憋气,说明面具气密性好,否则要查出漏气部位。5.选配好合适的防毒衣,基本方式也如同选配面具一样。6.突然遭袭击时,应该先佩戴面具后再穿防毒衣;准备通过沾染地带时,要提前穿好防护衣、靴,进至毒区边界前戴好面具,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保存体力和作业能力。同学们了解过滤式防毒面具后,我们再简单了解一下什么叫隔绝式防毒面具。使人员呼吸器官完全同外界受染空气隔绝,依靠面具本身提供的空气来满足呼吸需要的一种制式器材。当核、化、生武器袭击时,无论浓度多高,均能起到防护作用。隔绝式防毒面具就是一个个人的隔绝式防毒工事。我们知道隔绝式防护工事除了保证外界污染空气不进入室内外,规定必须保持工事空气成分和性质的允许范围。1941年6月5日,日本侵略军轰炸重庆时,有一坑道防空洞近万人为了躲避空袭而发生悲剧,就是因为防空洞内空气成分和性质超出了允许范围。军事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一个成年人在安静的状态下,每小时呼出的二氧化碳为18升,而吸入的氧气则为20升。在隐蔽的防空工事内,如果工事内没有出氧装置或施放氧气设备,那么氧气的减少就会使人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从上面事例我们就知道了无论是隔绝式防毒工事还是隔绝式防毒面具,都具备人体消耗氧气的来源。下面我们就向同学们介绍一下隔绝式防毒面具的再生氧面具和氧气面具。(1)再生氧面具是隔绝式防毒面具类型之一,是一种化学生氧面具,利用化学反应盒中的再生氧药剂,将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而放出氧气,以满足人员呼吸需要。(2)氧气面具是隔绝式防毒面具类型之一,它的氧气来源是钢瓶中的压缩氧气。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是置于清净罐中的氢氧化钙来吸收,这种器材又叫氧气呼吸器。b.皮肤防护器材:皮肤防护器材主要是隔绝式皮肤防护器材,分为全身防护和局部防护两种。全身防护器材主要是连身防毒衣。局部防护器材有防毒靴、防毒手套。几种防毒衣性能比较:我们了解了皮肤防护器材后,现在同学们来看一看防毒衣的正确穿戴我们看一看录像) (a) 卸:打开防毒衣袋,取出防毒衣(b) 展:撑开领口,胸襟(c) 穿:两腿伸入裤内,穿好上衣,卷起外袖(d) 戴:拇指插入套环,系好鞋带B.简易防护器材的制作虽然防毒面具、防毒衣可以很好的起到防护作用,但是我们在战时或者突发性事件中不可能每个人都佩戴个人制式防护器材。那么,我们就应该学会简易个人防护的方法和简易防护器材的制作。下面就介绍几种。甲:浸碱防毒口罩把普通毛巾或者口罩,将口端再折回,按照自己的脸型缝成鼻垫,或者缝上一块铅片,加上带子,制成口罩。浸入10苏打水中。乙装料防毒口罩:用纱布或者毛巾制成口罩,内装3厘米厚的活性炭和黏土(不用沙土)各半,搅拌均匀,制成大米粒大小的颗粒,晒干即可。制成的装料口罩或者石灰土颗粒,应该放在塑料内密封保管。几种简易防毒口罩的防毒功能:如果我们了解一些简单、简易的防护办法,我们就保护了自己的生命,在最紧张的时候,用自己的尿液浸入编织物作为一种手段,就会保住生命,就会赢得胜利。我们知道光气最早由英国化学家约翰?戴维于1811年由一氧化碳与氯气在日光下合成。因为它是“光化合”,所以光气一名由此而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作为最佳的攻击毒剂,由于当时对于防护光气的知识甚少及防护手段简陋,几年的化学战中死于光气的士兵多达80万人。1900年6月30日,八国联军入侵我国天津时,曾使用过光气。在杨村一带我国义和团战士英勇杀敌,敌军使用光气,英勇的义和团不知如何抵抗这种神秘毒气而伤亡惨重。丙我们今天知道一个简单的方式用毛巾浸入10苏打水是可以抵挡光气35分钟以上。 光气就是COCl2,光气与水发生水解。COCl2 + H2O = CO2 + 2HCl丁简易防毒面具简易防毒面具有很多种,但都需要有过滤罐。滤毒罐中有滤毒和滤烟材料,而简易防毒面具主要装料是离不开土颗粒的。我们在前面制式防毒面具介绍时,我们都会看到戴上制式防毒面具就像罩上一个猪脸面具,这里面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军曾对英法联军实施大规模的化学毒剂袭击,即于1915年4月22日在伊伯尔地区,德军以突袭的方式于下午6时05分,由工兵35联队将预先装填了3万个吹放瓶中的180吨氯气(窒息性毒剂)利用了适宜的风向,开始向英法军队共15000人中毒,其中5000人死亡。德军方面占领阵地又较迅速,故也有数千人中毒。该地区的飞禽走兽也未能幸免,可人们发现在牲畜中,唯有猪却安然无恙,这引起了军事家们的极大兴趣,难道猪不怕化学毒剂的袭击吗?不是!当毒气袭击时,猪同样受不住毒气的刺激,便竭尽它那拱食吃的本领,拼命用嘴巴拱地,把土拱松后,让长长的嘴巴埋在泥土中,方才幸免遇难。正是受到这一事例的启发,人们才想到了土颗粒的妙用。军事科学家反复实验才发现了防毒面具。现在我们向同学们介绍一下简易防毒面具的制作方法,其制作步骤大致如下:1.选择滤毒材料常用的吸附毒剂的材料有以下两种:石灰土颗粒:把等量的生石灰与砂黏土混合均匀,加水制成块状,阴干,破碎,筛选,取直径1毫米左右的颗粒,作为滤罐的填料。浸渍砖粒:将砖块碎成直径1毫米大小的颗粒,浸放在调制好的碱性药液中(如肥皂水、碳酸钠、小苏打、硫代硫酸钠等物质的药液)直至不能吸收为止,取出,阴干即可使用。 上述材料对氢氰酸、沙林、芥子气等毒剂防护效果较好。2.选择滤烟材料:常用的滤烟材料有以下三种:锯末屑:筛选0.61.2毫米的锯末装填,压实成锯末层,它对毒烟和放射性灰尘均有较好的防护能力。纸粉:用机器或手工将纸磨成纸粉,纸料与锯末适量配合,滤烟效果好。棉花和棉绒织物滤烟效果更好选用一个内径为810厘米高为810厘米的硬纸筒或罐头盒体为滤毒罐的外壳。 在罐底均凿出孔径为3毫米左右的进气孔,用剪刀将罐口剪成人员口鼻部相适应的形状,以确保密合。在嘴下方的罐壁上开一个直径为50毫米的呼气孔,用来安装呼气活门。 检查气密性后,在罐体内壁涂一层胶浆,然后按上图所示顺序料即成简易滤毒罐。一般装入7厘米厚的锯末,压实至5厘米。若能混入2克纸粉更好。石灰土粒装3厘米厚即可,装料过程一定注意装置均匀,保障吸入气流均匀通过。若在滤毒罐口一圈贴上密闭棉花、海绵等柔性材料,加四条固定带便成立有滤毒罐的防毒面具了。个人防护盒:它是个人防护器材之一,内有解磷针一支、防磷片等。1.解磷针:用途:供人员神经性毒剂中毒时急用构造:类似于一次注射器(但无需推力)内有高压与药液2ml使用时机:遇有瞳孔缩小,呼吸困难,肌颤肉跳和惊厥等中毒症状时,应立即使用。 使用时先取下防针冒,以拇、食、中指持针头底部,迅速将针头向下,垂直向下插入中毒人员肌肉内(臂部外侧,上臂三角肌等)深约2厘米,以拇、食、中三指用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